2025年5月20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國家消防救援局應急通信和科技司負責人張昊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應急管理部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遼寧省鐵嶺市監察委員會監察調查。
黨的二十大以來,在國家局和省級總隊中,消防救援隊伍至少有10人被查。
2025年1月召開的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首次將消防與金融、煙草、醫藥、體育、工程建設和招標投標等并列,強調要著重抓好這些“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系統整治。
一名消防系統內部人士表示,“消防系統”反腐并不等于“消防救援隊伍”反腐,住建部門負責的消防審批、公安部門涉及的消防執法、企業涉及的消防器材生產等,都屬于“消防系統”的范疇,“消防反腐不只是消防救援隊伍內部的問題,它是一個社會面的問題”。
張福生是黨的二十大后消防系統首個被查處的高級領導干部,長期在公安部工作。在2018年的機構改革中,公安消防部隊退出武警部隊序列后,成建制劃歸至新成立的應急管理部。2019年11月,此前擔任公安部消防局副局長的張福生,出任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副局長。
張福生被查后不久,2023年1月6日,由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和森林消防局整合而成的國家消防救援局正式掛牌。
截至被查,張福生已經在消防領域工作了17年。
張福生的腐敗之路,始自1990年。張福生從很年輕時,就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當官還想發財,手里還談不上有很大權力的時候,就極力地搞權錢交易。“別人給他多的錢他不要,他認為那個風險大,但是把這些大錢給他拆分成小錢,他敢收。”辦案人員說。
少量多次,是張福生違紀違法最突出的特點。對張福生采取留置措施后,專案組從他家中搜出了大量名酒和黃金制品,但張福生已經記不清楚這些東西是誰送的了。
2024年4月,福建省福州市中院一審開庭審理了張福生受賄案。法院認定其受賄時間長達25年,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3893萬余元。
張福生受賄的事項之一,和插手人事工作有關。
1995年,張福生從部隊轉業至公安部政治部人事訓練局工作,很快就開始利用人事權謀取私利。2005年,張福生調到公安部消防局工作后,分管的領域依然和人事有關,繼續以此進行利益尋租。
2023年6月,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原副政委、紀委書記趙俊主動投案。趙俊主動投案時擔任的職位,就是張福生插手干預后的結果。
同樣通過向張福生行賄謀求晉升的,還有貴州省貴陽市消防救援支隊原黨委副書記、支隊長李世永。2024年6月,李世永被查。2007年至2022年15年間,李世永為謀求職務提拔等不正當利益,先后給予張福生人民幣25萬元。
張福生涉及的另一些腐敗事項,和消防審批驗收有關。
一家消防工程企業的老板于某,經常在自家茶館包間里為張福生安排牌局。每次開始打麻將前,于某都會先給張福生5萬元至10萬元不等的“底錢”。在打麻將的過程中,于某只輸不贏,張福生只贏不輸,每次打麻將張福生都能贏幾萬塊錢。
十幾年來,于某給張福生拿的“底錢”加上“輸”給他的錢,累計達到900多萬元。而每當他在消防驗收等事項上請托張福生打招呼時,張福生也是有求必應。被查后,張福生在懺悔錄中寫道:“防火者腐敗,無異于縱火。”可惜這樣的認識,是在“縱火”之后,來得實在太遲了。
張偉(化名)在直屬應急管理部管理的消防研究所工作,對于消防設施器材安全不達標的事情感觸頗深:“很多人就在賭火災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他補充,此外,部分企業對消防器材的預算也不合理,“價格都不夠成本,那企業不作假是不可能的。”比如,膨脹型的鋼結構防火涂料能在著火后有效隔熱,其每噸的成本價約1.5萬元,但有公司的銷售價僅三四千元,“這一看就是假的”。包括常見的防火門等,亦是造假的重災區。
新華社曾報道過2014年某市的一起消防局“窩案”,共有7人被查。某消防產品公司的業務經理在接受調查時稱,該公司生產的防火門“質量很一般,只有50%的合格率”。在消防部門來抽檢時,他挨個兒去敲,聽到聲音是實心的就停下,前來取樣抽檢的工作人員就心照不宣地對這個門進行抽檢。
該案的辦案檢察官表示,消防工程驗收、消防產品監督,是消防領域官員尋租的主要渠道。
在張偉看來,涉及消防審批、驗收等權限的部門,也是消防系統腐敗的“高風險部門”。
不過,2018年機構改革后,消防審批權限有了調整。公安部原有的指導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職責,被劃入了住房城鄉建設部。即在建設項目開工前,住建部門要對建設項目進行消防設計審查;項目竣工驗收后,還要進行消防驗收或備案抽查,確保建筑在投入使用前能滿足消防安全要求。
2024年迄今,廣東、青海、重慶等地的住建部門都曾部署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違法違規專項治理行動。
在國家局層面,除了張福生、張昊,被查的還有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原財務處副處長徐成(一級指揮長消防救援銜);各地總隊被查的共有7人,其中,李俊東、鄭西分別為重慶、湖南的總隊長;支隊被查的共有6人,其中5人為支隊長。
張偉介紹,全國對應行政區劃設置了消防救援總隊、支隊、大隊,其主要負責人分別為總隊長、支隊長、大隊長。此外,全國還有9個森林消防總隊和上海、沈陽、天津、四川等4個消防研究所。
在前述被查的18人中,廣西消防救援總隊原政委黃紹明、甘肅省消防救援總隊原紀委書記趙俊、廣西南寧市消防救援支隊原支隊長鄧錫中、湖南省消防救援總隊原總隊長鄭西、重慶巴南區消防救援支隊原支隊長郭高凌、云南省大理州森林消防支隊原支隊長計新陽等6人為主動投案。
值得注意的是,黃紹明、鄭西、韋賢日三人曾在廣西共事。公開信息顯示,在鄭西擔任廣西消防救援總隊總隊長期間,黃紹明為政治委員,韋賢日為政治部主任。
其中,黃紹明、鄭西先后于2023年4月、2025年4月主動投案。鄭西主動投案后不久,2025年4月2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應急管理部紀檢監察組、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委監委公布了韋賢日被查的消息。
律師曹剛是消防法的起草人之一,曾長期在消防部隊服役。在他的印象里,黨的二十大后,被通報的副總隊長及以上級別的官員落馬的頻率要高于以往,“這也暴露出違法違紀的普遍性”。
在曹剛看來,目前消防系統存在的腐敗問題,也與地方黨委政府缺乏有效監督有關。
2018年機構改革后,省級及以下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實行國家消防救援局與地方黨委政府“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2023年,國家消防救援局掛牌成立后,延續了前述雙重管理體制。
“在滅火戰斗過程中,也就是火災撲救、事故救援方面,我認為實行‘條條管理’是對的,因為這涉及指揮調度,必須保證命令的統一。”曹剛補充說,“但涉及社會單位的審批、許可、檢查等,跟地方關系密切,就沒有必要再實行‘條條管理’了,應該完全交給地方來管理。”
曹剛認為,不同的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不一樣,涉及的場所活動數量及類型都有差異。“無論是監督檢查的重點、火災隱患的特點,還是場所審批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這些放在地方管理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