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加大基礎教育領軍人才自主培養力度,扎實推動教育強省建設,安徽省著力培養基礎教育領軍人才、推進教育強省建設,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簡稱“雙名計劃”)。
2023年2月,安徽省教育廳等八部門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實施方案》,明確培養一批“教育領軍人才”;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與北京師范大學戰略合作協議》,“建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平臺”。省教育廳統籌部署,與北京師范大學深度合作,構建項目驅動、資源集聚、理實交融、自主發展的省級名師名校長培養體系和管理模式,為培養基礎教育領軍人才隊伍探索新路徑。
瞄準目標, 共建協同培養機制
省教育廳印發《安徽省教育廳關于實施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與北京師范大學開啟為期三年的培養計劃。雙方聚焦培養目標,分工合作,明確職責,共同研制培養方案和實施計劃,協同開展項目實施和管理。
牽頭,依托“一流大學”資源,建立穩定的項目團隊,為培養工作注入優質教育資源,保障項目在高水準軌道上運行。省教育廳師資處聯合省教師發展中心、省教科院、省電教館,在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建立學術秘書平臺,嚴格遴選培養對象,協調、指導項目運行,強化過程管理和目標管理,確保培養對象從經驗型向領軍型轉變。
明確任務,構建 “三年遞進” 培養體系
名師名校長既是環境所造就的,又是自我成就的,其需要更多的資源支持、更長的培養期和對成果產出更寬容的期待。在3年培養期間,我們遵循優秀教師成長規律和成人學習規律,進階設計“系統學習、行動研究、示范引領”三個環節,實行一體化連續培養。
系統學習重在素養提升、發現問題,以理論學習、前沿講座、案例剖析、實踐觀摩、跟崗研修為主,引導參訓教師校長深化理論認知,發展批判性思維,準確把握新時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學校教育重大實踐問題。
行動研究重在課題研究、創新實踐,以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為載體,通過導師引領、現場診斷、循證研究、團隊合作等方式,引導參訓教師校長開展“真研究”、研究“真問題”、產出“真效益”,在攻堅克難的實踐鍛造中實現理念和能力提升。
示范引領重在激蕩啟發、領軍領航,通過開放性教科研、線上工作室、教育幫扶、教育教學論壇等方式,引導參訓教師、校長強化領軍意識自覺,提高引領發展的能力,推動形成教師、校長積極進取的良好生態。
適配資源,建設高水平課程
為深度弘揚教育家精神,緊扣培養目標,我們對名師、名校長培養課程進行了系統化、分維度設計。其中,名師培養課程涵蓋深厚的教育情懷、先進的教育思想、卓越的創新實踐能力、豐富的專業知識、卓越的教育領導能力等5大維度,精心構建19個課程模塊;名校長培養課程聚焦前沿視野、綜合素養、學理基礎、實踐創新4大維度,規劃16個課程模塊,全方位滿足學員成長需求。
在課程資源配置上,培養基地整合北京師范大學、專業研究機構、北京市中小學及教師發展機構的優質資源,邀請各領域權威專家領銜課程建設與指導。理論課程由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相關研究機構的領域專家主持,為學員帶來前沿理論知識;實踐課程邀請北京市中小學一線名師、校長及教研員授課,分享豐富的實踐經驗,讓課程兼具理論高度與實踐深度,滿足學員個性化發展訴求。
落實責任,建立省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
安徽省教育廳印發《關于推進安徽省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2023-2025年)工作室建設的指導意見》,為2023級191位培養對象建立省級名師名校長工作室,搭建專業成長平臺。文件明確要求,市級教育行政部門把名師名校長工作室建設納入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同步落實經費保障與管理支持,全力護航人才培育。
工作室聚焦師德建設、課題研究、實踐創新、示范引領四大任務,為地區教育發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其中馬鞍山市教育局、池州市教育和體育局細化工作要求,落實專項經費,以實際行動助力工作室高效運轉。
2025年6月,安徽省教育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工作室建設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工作室建設。目標定位,要求突出教育教學成果導向、學術培養屬性、團隊發展屬性和輻射帶動作用。規范要求明確四方面標準,人員組成上,以主持人姓名命名,其作為工作室建設、管理與運行的第一責任人;掛牌工作需在培養對象入選后三個月內,由所在市教育部門完成;任務要求需制定三年規劃與年度計劃,并參與教育幫扶;考核評價實行年度市級考核、終期省廳與培養基地校聯合考核。管理保障,明確省教科院在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項目中設立名師名校長發展研究專題,省電教館在皖教云平臺開通工作室線上空間并指導運行。激勵保障,明確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員工作量,納入所在學校(單位)績效考核,在評優選先、職稱評審、崗位聘任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
嚴肅紀律,創建優良學風
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制定《安徽省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學員管理細則(試行)》,以制度化管理保障培養質量。細則涵蓋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學習規范、生活要求、廉潔準則等維度,針對請假審批、學習投入度、食宿管理等具體事項作出明確規定。實行集中研修跟訓管理制度,跟訓管理人員全程在崗,從嚴管理、從嚴監督,全面監管學員參訓情況和學習表現,并執行向省教育廳日報制度,確保省教育廳與培養基地信息聯通,參訓學員所在學校、所屬市局與省教育廳實時掌握每一位學員在訓狀況。
參訓學員遵守每日常規、班級常規,積極參加課程學習、同伴學習、小組研討、班級交流等活動,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中強化反思能力,形成“求是求實、學而不厭”的研修氛圍。在“我的教育理念與實踐主題分享會”“我的教學主張主題分享會”“經典閱讀分享會”等專題活動中學員們主動分享教育思考、碰撞思想火花,逐步養成自主學習與持續發展的專業習慣,將管理制度轉化為內在成長動力。
數據顯示,2023級學員中,超三分之一實現職稱或職務晉升,半數以上獲各級榮譽、發表成果,近九成將培訓成果落地實踐。學員成長帶動工作室團隊、學校管理及教師隊伍整體提升,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
協力各方,完善支持保障
加強行政支持。省教育廳與各市教育行政部門聯動,搭平臺、建資源、明制度、抓落實,共同保障“雙名計劃”實施。多方籌措,完善經費保障。省教育廳每年從省級培訓經費中劃出“雙名計劃”專項,分擔一部分項目經費,其余部分由培養對象所在市統籌解決。2024年起,“雙名計劃”將“國培計劃”中的農村地區名師名校長培養計劃納入。撥付16個市工作室建設資金1196萬元,作為教育督導評價獎勵資金的一部分。完善后勤服務,加強安全保障。培養基地協調資源,妥善安排教學場所和條件,以及學員食宿、出行等,提供全方位保障。
深化“雙名計劃”,強化教育人才培養
展望未來,安徽省教育廳將從鑄魂強師、素養提升、鄉村振興三大方向精準發力,全面優化人才培育體系。鑄魂強師方面,以教育家精神為內核,深化理想信念與師德教育;素養提升方面,著力完善協同培養機制,打破理論與實踐壁壘,強化課題與線上資源支持;聚焦鄉村振興戰略,加大對農村及皖北地區教師的發展支持,在名額分配上給予傾斜,強化指導、支持的力度,兼顧資源輸送與內生動力激發,為鄉村教育振興注入人才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