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宋本《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校藏考辨

2025-07-29 00:00:00張睿哲
四川圖書館學報 2025年4期
關鍵詞:如皋藏書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136(2025)04-0092-09

Abstract:QuandianLongchuan Shuixin Er Xiansheng Wencui is aSong rare book colected in Taiwan Library nowadays.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notes on the topof the pages of its first volume shouldbe written after 1875, based oncomparison with other editions of Anthology of Longchuan.Meanwhile,given that thirteen among sixteen sorts of seals belong to two book colectors from Rugao,Zhu Shouci(Zhinong)and his son Zhu Guangluan,the collator of the book is assumed to be \"Zhu Zhinong\"(namely Zhu Shouci) instead of \"Zhao Zhinong\" from the official catalogue.According to the seals,the book was successively owned by Xiao Moshang Guan of Yu's family of Wendeng,Hanlu Zhai of Zhu's familyof Rugao,Cuiwen Bookstore of Nanjing,and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Keywords:Quandian Longchuan Shuixin Er Xiansheng Wencui; Zhu's family of Rugao; Cuiwen Bookstore; book collection seal;history of book collection

宋本《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以下簡稱:《文粹》)四十一卷,今藏臺灣圖書館。該書乃南宋浙東的兩位事功派思想家陳亮(1143—1194)與葉適(1150—1223)的文章選集,蓋坊刻者為博利所編的科場參考之書,為海內外僅見。它分前后二編,陳、葉二人的卷數交互錯出,其卷首有殘缺的“嘉定壬申孟秋建安饒輝晦伯序”,但正式刊刻或許晚至理宗朝后期,即十三世紀四五十年代[114。在文獻價值方面,美國漢學家田浩(HoytClevelandTillman)教授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率先經眼此書,并據以研究陳亮的思想。1987年鄧廣銘先生點校的增訂本《陳亮集》也憑借《文粹》廓清了不少后人修改的文字。在葉適文集的校訂過程中,《文粹》同樣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應該說,目前學術界對《文粹》文字內容的探究較為充分,對其編者身份、刊刻年代的考證與討論也取得了相當之成果①。相形之下,對該書版本實物和副文本的研究卻長期為人所忽略②。以批校語與藏書印為中心的考察不僅對先前目錄的著錄內容提出了質疑,還可補近代書林掌故之闕,庶幾有一磚一瓦之用。

1《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中的批校問題

臺灣圖書館的《善本書目》著錄曰:

《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四十一卷十二冊,宋饒輝編,宋嘉定間刊本,清趙穉農手校。[2]

“清趙穉農手校”一條,初作“清趙穉農手跋”[3],今檢《文粹》全書,不見趙氏手書跋文,而唯有前集卷一,即《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一篇,其部分書葉的天頭處有若干朱筆書寫的批校文字,則當以“清趙穉農手校”為近真,當下臺灣圖書館網站所載信息亦承而未改。今謹將其批校內容過錄如表1:

表1《文粹》原句及批校語

按:其中第一、二、三、四、七條校語相關的正文右側均有朱筆加點,當亦出自同一校者之手。此種痕跡遍布《文粹》前后集中的多卷,然則校者實際所校固不止前集卷一而已。不過,除了第一條乃提示宋諱以外,其余校語均是注明宋本與“俗本”的文字差異,條目不多,學術價值有限。然而,校語的內容對于考訂批校者身份以及該書的流傳過程,卻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所謂“俗本”的確定,可以大致定位出批校者所處的時代上限。

《龍川文集》版本甚多,其中鄧廣銘先生在增訂本《陳亮集》卷首羅列出的幾種主要本子確能反映版本流傳之脈絡。除《文粹》以外,陳亮文集最具代表性的版本尚有明成化永康龍川書院朱潤刻本,以及直接或間接源自成化本的明嘉靖普江史朝富刻本、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黃州知州永康王世德刻本、明崇禎六年(1633)錢塘鄒質士刻本、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永康陳氏刻本、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義烏繡湖陳坡刻本、清同治七年(1868)永康胡鳳丹退補齋刻本與清同治八年(1869)永康應寶時刻本③。今將諸本中相關文字比對后制成表2,如下文所示。

表2《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諸本文字比對表

① 有學者在此基礎上結合對圈點之風興起時間的考察,判斷原有一種嘉定五年(1212)刻印、饒輝作序的《龍川文粹》,直到南宋末年,可能晚至度宗時期,才有人加入葉適文章,成為今本《文粹》。見李裕民《〈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gt;研究》,《歷史文獻研究》第37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97-306頁。亦有學者進一步將《文粹》的選編校訂者定為陳亮的曾外孫吳思齊(1238—1301)。見陳國燦《關于陳亮著作版本的幾個問題——兼及陳亮部分佚作輯補》,《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年第5期,第36-42頁;龔劍鋒《陳亮文集考證》,盧敦基、陳承革主編《陳亮研究:永康學派與浙江精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07-212頁。

② 本文原成于2024年6月。8月10日永康市陳亮研究會“龍川文脈”公眾號發布了呂理想《古心古貌:lt;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gt;品鑒》一文,同樣以為“趙穉農”當為“祝穉農”。然其論據單薄,且亦間有錯誤,尚須補正。

③ 見增訂本《陳亮集》卷首所附鄧廣銘《陳龍川文集版本考》。更為詳盡的統計,見邱陽《陳亮及其文學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東北師范大學,2018年,第五章“陳亮著述及版本考”。

表2 (續)

其中,諸明本與康熙本中的相關文字完全一致,與《文粹》相比也僅在“元溫”“奮不自顧”“內臣”三處有差異。然而,元人所修《宋史·陳亮傳》中,亦收錄了《上孝宗皇帝第一書》一文,與《龍川文集》較多齟齡,尤其是“南北未嘗通和也”“金人草居野處”兩處,似為有意而改者。而據《宋史》,擅改《龍川文集》的始作俑者當為道光二十九年(1849)《龍川集》的刊刻者、陳氏裔孫義烏繡湖陳坡①。其所刻陳集中,“為了不去觸犯滿清統治者的忌諱,陳亮的文句橫遭陳坡和陳新奏二人之刪削竄改者,幾乎隨處可見”,它“既有有意的刪改,也有無意的脫漏和訛誤,不論與前乎它或后乎它的諸刻本相較,它都得算是一個最壞的本子”[1]19-20。譬如原書的“未嘗與虜通和也”一句便改為《宋史》中的“南北未嘗通和也”。而于同治七年(1868)校刻陳集的退補齋主人胡鳳丹承其余緒,亦好據《宋史》改明本,其中有不盡合理者。反而是次年的應寶時刻本,因藉成化本以校勘,方未蹈胡氏之覆轍。

胡氏在所附《龍川文集辨訛考異》中“卒于無所遇”條下云:“明本(按:即崇禎本)、繡湖本‘遇’誤‘寓’,據《宋史》改正。”②“南北未嘗通和也”一條下稱:“明本作‘未嘗與虜通和也’,今依《宋史》、繡湖本是正。”此外,又于“郡縣太輕于下”條云:“明本脫‘于下’二字,今據繡湖本增入,方與‘兵財太關于上'調合”;“土產卑薄”條下云:“明本‘卑’誤‘痺'”;而“虜人草居野處”,道光本尚且未改,胡刻本則已作“金人草居野處”,雖未出校,但此三者與“內臣經畫”大抵均是直接或間接依據《宋史》本傳而修改的[4]

總體而言,道光本與胡刻本較之“俗本”均僅有一處差異。然而在流傳廣度上,胡刻本被收入其所編《金華叢書》當中,后經各家出版單位多次覆刻與重印,又被中華書局《四部備要》、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乃至1974年的點校本《陳亮集》選為底本,其影響力遠勝道光本。光緒元年(1875),由胡鳳丹主持的湖北崇文書局便率先翻刻了新一版傳播頗廣的《龍川文集》,將“內臣”回改為“大臣”,從而該本的幾處文字與“俗本”完全吻合。然則手校者所謂之“俗本”或即是崇文書局本。因此,批校《文粹》的時間很可能便在光緒元年(1875)以后。

通過這一上限,便可檢討所謂“清趙穉農手校”一語。“穉”“穉”“稚”三字互通,今考得清末民國文獻中有兩位“趙穉農”。其一為蘇省方志中所見的趙書禾(生卒年不詳),字稚農,江蘇丹徒人,系福建按察使趙霖之子,咸豐八年(1858)副貢,十一年(1861)官東臺縣訓導、興化縣復設訓導,光緒元年(1875)任甘泉縣訓導,光緒十四年(1888)遷高郵州學正,年七十一而卒。其人崇尚氣節,風裁整峻,工書法,能文章,精命理[5-9]。其二為趙鴻甸(1887—1947),又名趙穉農,四川涪陵人,宣統己酉(1909)拔貢,得州判職,分發陜西,1929年任鶴游區區總。其人亦精書法,行草筆勢純熟[10-12]。兩位“趙穉農”均系清末文化人士,尤其是前者長期輾轉于揚州各地的學官崗位之間,據下文對《文粹》遞藏的考證,在空間上與之亦屬接近。然而,此二人均不以藏書聞名,是否有可能收藏一整部宋版書,其事尚屬可疑。

事實上,《善本書目》既不曾言及手校者身份的確定依據,亦未注明趙穉農為何許人等,雖不能排除得書時口耳相傳,但更可能是通過藏書印稽考而來。今知《文粹》前后共鈐有“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朱文長方印、“文登于氏小謨觴館藏本”白文長方印、“如皋祝氏珍藏印\"朱文橢圓印、“甸清過眼”白文方印、“昭聲藏書”朱文方印、“心賞”朱文圓印、“穉農”朱文方印、“漢鹿齋金石書畫印”白文長方印、“穉農過眼”朱文方印、“貽我子孫善為護持”白文方印、“祝光鑾”白文方印、“昭聲”朱文方印、“穉農秘笈”朱白文方印、“東臯祝三鑒賞”白文長方印、“漢鹿齋藏書印”朱文方印、“穉農藏書”朱文長方印等十六枚藏書印,則編目者或許即是憑借“穉農”“穉農過眼”“穉農秘笈”“穉農藏書”等印章順藤摸瓜,尋得有此一人。然而,若將《文粹》上的鈐印作一總的查考,則不難推斷出《文粹》的收藏者、印章的主人“穉農”恐怕另有其人。

2《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校藏者當為如皋祝氏

據臺北“中央研究院”的《史語所數位典藏資料庫整合系統》,“漢鹿齋金石書畫印”“穉農過眼”“漢鹿齋藏書印”“東臯祝三鑒賞”“穉農”“穉農藏書”“如皋祝氏珍藏印”“貽我子孫善為護持”“穉農秘笈”以及未見于《文粹》的“如皋祝壽慈印\"朱文長方印、“如皋祝壽慈藏書印”朱文長方印等十一枚印章的主人均是近代藏書家祝壽慈(1872—1930)。而\"昭聲”“祝光鑾”“昭聲藏書”則歸屬祝光鑾。《歷代藏書家辭典》有載:

祝壽慈,近代如皋(今江蘇如皋)人。字稚農。 家富藏書,頗有精槧。室名“漢鹿齋”。藏印“漢鹿 齋藏書印”[13]

清末南通的如皋祝氏乃當地望族,時有“一沙二祝”之說,且兩家多有往來,僅沙元炳(1864—1927)《志頤堂詩文集》中可見者便甚多。據劉聰泉考證,壽慈父昌裔有子三人,長子祝福申(1857—1914,字舒愷,號少農)為晚清秀才,居如城鶴頸灣,嘗經營乾益祥油坊,任如皋商會議董,其子祝光樾(1886—1960,字蔭中)為沙元炳女婿,繼沙氏任縣商會會長,并一度當選國會議員;次子祝堯齡(約1862一1920,字少穆),居如城東門大劉巷,其孫祝見山為后來“蘇中四才子”之一,系進步文藝團體“春泥社”之成員;三子即祝壽慈,居如城許家巷。如皋祝氏家族皆熱心實業,堯齡、壽慈兩兄弟在光緒年間嘗于許家巷設福康祥錢莊,在存放款、匯劃外又兼營商貿,曾將糧食、大豆等運至日本出售以換購食糖,后因虧損而歇業[14]199 。

祝壽慈生于望族,又留心實業,其物質條件固能支撐其藏書活動。今考祝氏室名“漢鹿齋”之由來,據辛酉年(1921)沙元炳《漢鹿歌為祝穉農作》之詩序,可知“漢琴亭侯季純夫人墓門畫象作伏鹿形…石藏蓬萊張允轟家,楊石卿塌得之,收人《函青閣金石記》,前此未著錄也。今歸穉農,因以名其齋”[15]詩卷+30葉。又據沙氏同年所作《元宵前一日漢鹿齋小集得書字即藉祝穉農五十壽》詩中“齋名漢鹿已廿稔,當時四壁排金瀘。攜鴟就借不我厭,亂山疊案遮雙臚”[15]詩卷+29葉句,推得祝氏的收藏活動早至二十世紀初便已有相當之規模。又,祝氏兄弟遠承“東皋印派”之余緒,壽慈父昌裔即已醉心金石,兄堯齡繼之,“性嗜篆籀之學,家藏前人名刻數百方”[14]361,遂編成《求是于古齋印存》。壽慈殆受家風影響,亦著意于印章之學,故《文粹》中所見其人鈐印甚夥,從中可見近代如皋印學之一隅。

除史語所所列祝壽慈之印外,《文粹》中的“祝光鑾”“昭聲”“昭聲藏書”三印,以及各大圖書館藏書中所見的“祝昭聲章\"朱文方印、“昭聲讀過”白文方印以及“直翁”白文方印,與漢鹿齋淵源亦很深。云南大學圖書館所藏清乾隆間抄本《虎口余生傳奇》四卷,其書末護頁有署名“直翁”者所書“癸酉冬月立春后一日購于上海隱廬,計銀元十四枚”識語,并鈴上“昭聲”之印[16]卷四末葉,可知“直翁”即“昭聲”。孟玉潔近作《藏書印“祝昭聲章”稽考》在此基礎上,首先據沙元炳兩次漢鹿齋雅集后所書“佳兒況解題楹書\"“佳兒愿學詩,呼我作詩伯”句,證實祝壽慈當有一子。其次,據潘教安《次韻和祝昭聲漢鹿齋玩月》及沙元炳《觀澤人為昭聲題谷孫所作松庭玩月圖詩因廣其意示昭聲并書諸圖》二詩,言潘教安、姚澤人、戴谷孫諸人均系沙氏晚輩,則“祝子”昭聲當非與沙氏同輩的祝穉農。最后,孟氏再依據所見漢鹿齋舊藏的鈐印順序,斷定祝昭聲即為祝壽慈之子,亦即漢鹿齋之繼承者[17]。孟文結論總體可信,然終嫌援引之材料過于間接。

進一步而言,孟氏并未發現“祝光鑾”的存在,遽言祝昭聲,字直翁,其事尚有可商者。事實上,臺灣圖書館收有不少漢鹿齋舊藏,其中多有“祝光鑾”手書題跋,可見二者關系之緊密。如明仿宋刊本《唐賈浪仙長江集》(索書號402.4209800)首冊有“光鑾”題記,云“此集今歸如皋祝氏漢鹿齋中”。影抄元泰定刊本《則堂先生春秋集傳詳說》(索書號106.400678)第一冊書衣亦有署名“光鑾”的題識,其言日:“《則堂先生春秋集傳詳說》通州徐氏所藏,今歸如皋祝氏漢鹿齋中。”又,明覆元刊本《古今韻會舉要》(索書號110.3101110)護頁有“光鑾”題記,言“如皋祝氏漢鹿齋考藏”,明正德刊本《類編標注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前集》(索書號30105487)兩段序言后也分別有“光鑾”按語和“如皋城南許家巷祝氏漢鹿齋考藏”字樣。

尤為重要的是,臺灣圖書館藏明正德刊本《安陽集》(索書號402.5209976)前有署名為“味禪居士祝光鑾”的題記,并鈐有“昭聲”印,卷末復有癸酉年“祝昭聲”手書字跡及其鈴印。從而可知,“祝光鑾”即是孟文所考證的祝壽慈之子“祝昭聲”。而祝壽慈之卒年前此似無人提及,今檢得1930年《申報》(上海版)中的認告一則,實乃祝氏父子關系更為直接的證明:

哀啟者:先考穉農府君痛于四月二十八日午時 壽終上海旅次,暫厝老西門外方浜橋京江公所,擇日 扶樞歸里領帖,恐未周知,謹此奉聞。五月四日首 七,棘人祝光鑾泣血稽愿。[18]

如是則祝壽慈逝世之時日可詳,而祝光鑾為壽慈子亦明矣。又知壽慈兄祝福申有八子,各名光祖、光樾、光燊、光鋆、光熙、光鉌、光勛、光鐸[15]文篇卷中45葉,是以頗疑漢鹿齋藏書之繼承者“祝子”名光鑾,字昭聲,號直翁,自稱味禪居士。是人在其父晚年似已常居上海,故所書題跋落款多在滬上,《申報》(上海版)中也偶見其事跡。

最后,“心賞”印多與祝壽慈他印一道出現,大抵亦為祝氏故物,而各館藏書中的“壽慈悅目”朱文長方印、“穉農祝氏圖書”白文長方印、“如皋祝穉農早歲后所見書”朱文長方印以及“如臯世家”白文方印也當出自祝壽慈。此外尚有閑章“我是識字耕田夫\"朱文方印,與“穉農過眼”同鈐于臺灣圖書館所藏嘉靖丙申葉邦榮刊本《國語》(索書號204.2102048)之卷末,“識字耕田夫”當即是“祝穉農”的自許。由此,《文粹》中的十六枚藏書印均可尋得其主人,而他書中的祝氏鈐印一并附上,遂得表3、表

表3《文粹》中的鈴印
表3 (續)
表4如皋祝氏父子其余印章
表4 (續)

3《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的遞藏過程

僅就藏書印所見,《文粹》在清末民國時期應先后經由文登于氏小謨觴館、如皋祝氏漢鹿齋、南京萃文書局、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對于宋本而言,現有史料記載與其文獻價值相當不匹配,這一簡單的鏈條僅可謂其流傳過程中的冰山一角。但細致地考察此段歷史,對于研究近代江蘇等地的藏書流通情況,亦或有小補。

《文粹》雖是宋本,諸印中時代最早的卻僅是清末于昌進的“文登于氏小謨觴館藏本”,此前的流傳情況則晦暗不明。據沙嘉孫先生考證,于昌進當生于嘉慶十二年(1807),咸豐七年(1857)辭世。昌進于道光末年已頗得上司器重,而后太平軍的北上又使得江南藏書大量散出,其善本多歸山左聊城楊氏海源閣與文登于氏小謨觴館,乃至于氏因利乘便,一年內便得士禮居宋本數十部之多。而昌進卒后,藏書復自清河一帶流出,書估沈錫堂率先得之,而瞿氏鐵琴銅劍樓與蔣氏傳書堂后購得其大頭,及至1901年左右殆已散盡[19]

惜乎文登于氏雖多藏善本,卻未曾留下藏書目錄,加之所謂“東人不喜炫異”之性格,以至“其家固多珍籍,世無藏書之名”[20],當時及后世之人對其藏書情況的了解尤為有限。由于直接記載的缺失,目前僅能推測《文粹》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與諸宋本一道自南徂北,成為小謨觴館之珍藏,而后來的瞿、蔣二氏書樓均在江南,可見于氏藏書有相當一部分重新南下,則《文粹》也應當經由書估之手趁時回流,遂成如皋祝氏漢鹿齋之秘笈。然而其具體經過尚難知悉,且即便祝氏收得《文粹》的時間早至十九世紀末,距于氏之卒仍有近四十年的空白尚待填補,則其或是長久徘徊于諸書賈與藏家之間,或是較晚方從于氏家中流出,仍需查考。

不過,祝氏身后,《文粹》的去向卻大致有脈絡可尋,這與“甸清過眼”的印主朱長圻有關。朱長圻(1890一1960),字甸清,也作甸卿,江蘇江都人,乃近代南京萃文書局之主人。據其1936年仲春在所著《珍書享帚錄》中的自述,其“自清季宣統二年設肆金陵,初于版本尚無研究。辛亥國政改革,因遷肆于滬濱,得識江陰繆筱珊、貴池劉世珩、吳興劉翰怡、張石銘諸先生,朝夕攜書過從民國七年再遷肆歸金陵,其時百物低廉,衣食勉可溫飽,每得佳本,不忍即售。迄今十余年來,得元明刊本、鈔校本約百數十種”[21]237。1918 年萃文書局遷回南京后,初落腳于夫子廟狀元境,1936年復購得太平路南口417號為書局新址。日寇占領南京前,朱氏將一眾古籍運往蘇北農村李典鎮老家暫避,后又冒死將之分藏于長江兩岸,直至時局平定后方運回南京,專室保存,其珍本少有出售。萃文書局后由甸清之侄朱善如主持,1955年轉為公私合營,次年合并入南京古舊書店,原有秘笈或成為公產,或轉售南京圖書館[2]

朱氏經營的萃文書局嘗拔得南京私營書局之頭籌,加之“每得佳本,不忍即售”[21]237,故積累藏書甚多。然朱氏仍思日后經濟不利時圖書或將流散,遂作《珍書享帚錄》以達宣傳之用,“雖逐部注明價目,顧不愿零星分散,每思廉售于國內大圖書館,庶冀其相逢有日也”[21]237。其收書175 種,“首先介紹書名、卷數、版本、紙張以及冊數,次則大字標注價格,最后是雙行小字解題:詳記撰者、行款、版本、刻工姓名、序跋及收藏印、名家題跋等”[23]。今考《珍書享帚錄》,有不少書被注明鈐有漢鹿齋相關印章,可確定為祝壽慈舊藏,且部分書籍今日還鈐有“甸清過眼”一印。譬如其言明抄本《朝野類要》五卷二冊,“卷端有‘寒云藏書’‘德啟借觀’‘尚同小印’‘祝昭聲章'諸印記”[21]246,其書當即由今南京圖書館收藏,尚有“漢鹿齋金石書畫印”“穉農秘笈”“甸清過眼”等印[24]。情形類似的古籍尚有十八種之多。其次,至少有十部古籍雖未注明漢鹿齋鈐印,但依據朱氏所著錄的他人鈐印與今日館藏對比,可知當亦經祝氏收藏。如所謂元塹明補本《古今韻會舉要》三十卷十六冊,“大黑口,半頁八行,行小字二十二,大字無整行,每冊有‘慈谿耕余樓'朱文長方印、‘馮氏辨齋'白文方印”[21]240-241,今藏臺灣圖書館,其中復有祝氏印章十種。復次,包括明藍格紙傳錄元泰定本《則堂先生春秋集傳詳說》、明正德刊本《類編標注文公先生經濟文衡》在內的二十種以上的古籍,朱氏雖未言及鈐印,但其版本信息疑似與各大圖書館所收祝氏舊藏相符,亦可供參考。

與《珍書享帚錄》類似,1936年8月印行的《萃文書局最近所得書目》較同年4月的第九期《萃文書局書目》多出了大量疑似祝氏舊藏的古書。其言三十卷十二冊的弘治刊本《楊文懿公集》有文瑞樓金星招藏印[25]41,而臺灣圖書館藏本(索書號402.611403)同時鈐有“文瑞樓”“金星招藏書記”與祝氏印章,卷冊亦與之相同,只是標作正德刊本。又如“《會通館集九經韻覽》不分卷”一條下注曰“明會通館活字本,此書《四庫》未收,各藏書目俱不見著錄,卷首鈐有‘讀易樓秘笈’‘池北書庫’諸印記”[25]6,與今傅斯年圖書館所收祝氏舊藏者同,第朱氏或于卷數失察耳。此外,尚有二十部以上的書同樣可在各大圖書館中找到版本卷冊相同的祝氏舊藏,當非偶然。

由是可知,祝光鑾雖亦雅好藏書,但終未能實現其父“子孫善為護持”的愿望,難以抵擋祝壽慈身后漢鹿齋藏書流出的勢頭。然則《文粹》何時自祝氏流至朱氏手中,目前可見的“光鑾”手跡最晚寫于1933年或1934年,而分別于1933年4月、1934年夏、1936年4月鉛印的第七、八、九期《萃文書局書自》幾乎未見祝氏舊藏。是以猜測祝氏藏書中有相當一部分在1935年前后曾集體或分批散出,并由萃文書局購得,經清查整理后方于1936年的《珍書享帚錄》與《萃文書局最近所得書目》中正式著錄。且二書性質有異,其中所見祝氏藏書甚少重疊,或是朱氏購得此類舊籍后一部分暫且自藏,另一部分則公開售賣。可惜的是,這兩部目錄中均無《文粹》的條目。不過,考慮到之后的兵爽對書局經營活動的巨大沖擊,《文粹》很可能也是在1935年左右流入朱長圻之手,或因宋本罕秘,遂不便在二目中公開標價、求售。

朱氏得到此批藏書后不久,便遭時局板蕩,《珍書享帚錄》與《萃文書局最近所得書目》中的不少善本,如祝氏舊藏的《禮記纂言》《楊文懿公文集》,后來均落入漢奸陳群的“澤存書庫”當中,著錄于《南京澤存書庫圖書目錄》第二編,1946年由遷回南京的國立中央圖書館負責接收。而黃裳先生1946年秋發表的《關于“澤存書庫\"》一文嘗述及其翻閱陳群遺書的經歷,并言其善本書目中有宋本的《龍田水心二先生文粹》[26],當即是《圈點龍川水心二先生文粹》之訛。如是則《文粹》離開朱長圻之手前后尚有一番波折可待查考,非憑借藏書印所能及矣。至于該書后來隨著國民黨政權的潰敗被運往臺灣,則可謂不待言而喻了。

4結語

綜上所述,將《文粹》批校語中所謂“俗本”的文字與諸本《龍川文集》進行比對后,可知光緒元年(1875)崇文書局本是最早與之完全相符的本子,是以批校時間當以此為上限。而在光緒以后可考見的諸藏家中,如皋祝壽慈與祝光鑾父子地位最為重要。二人鈐印在《文粹》的十六種印章中竟占有十三種之多,可見其人對該書之愛重。加之父子相繼以藏書為業,則《文粹》停留于祝氏漢鹿齋的時間應相當可觀。相反,目前并無文獻可證明目錄著錄的手校者“趙穉農”(不論是趙書禾抑或趙鴻甸)與《文粹》有著直接關聯,乃至其人的藏書活動亦未見諸載籍。因此,《文粹》的手校者很可能正是這位“搜元采宋”[15]的藏書家“祝穉農”而非所謂的“趙穉農”。

參考文獻:

[1]鄧廣銘.陳龍川文集版本考[M]//陳亮.陳亮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

[2]臺灣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中):甲編卷四[M].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8:260.

[3]屈萬里.“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初稿[M].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273.

[4]胡鳳丹.龍川文集辨訛考異:卷上[M].清同治七年(1868)永康胡鳳丹退補齋刻本.

[5](同治)續纂揚州府志:卷六[M]:清同治十三年(1874)刊本.

[6](民國)三續高郵州志:卷三[M].民國十一年(1922)刊本:47.

[7](民國)甘泉縣續志:卷十九[M].民國十五年(1926)刊本:3.

[8](民國)續修興化縣志:卷十一[M].民國三十三年(1944)鉛印本:1.

[9]中國歷代卜人傳:卷一 [M]// 袁樹珊,謝路軍.潤德堂叢書全編7.北京:華齡出版社,2019:56.

[10](民國)涪陵縣續修涪州志:卷十[M].民國十七年(1928)鉛印本:19.

[11]四川省涪陵地區文化局.涪陵地區書畫名人錄[M].涪陵:四川省涪陵地區文化局,1986:60.

[12]文文.憶建國前涪陵縣文獻委員會[M]//政協四川省涪陵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涪陵文史資料選輯:第八輯.涪陵:政協四川省涪陵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89:77.

[13]梁戰,郭群一.歷代藏書家辭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304.

[14]劉聰泉.東皋印學[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8.

[15]沙元炳.志頤堂詩文集[M].民國二十二年(1933)鉛印本.

[16]遺民外史.虎口余生[M]//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古本戲曲叢刊五集:第九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7]孟玉潔.藏書印“祝昭聲章”稽考[J].文史雜志,2024(3):122-124.

[18]報喪[N].申報,1930-05-03(5).

[19]沙嘉孫.文登于氏藏書考[J].文獻,1996(3):189-210.

[20]王獻唐.雙行精舍書跋輯存[M].山東省博物館,輯錄整理:濟南:齊魯書社,1983:218.

[21]朱長圻.珍書享帚錄[M]//盧桂平.揚州文庫:第二輯第五十冊.揚州:廣陵書社,2015.

[22]林海金.朱甸清與萃文書局[M]//秋禾,少莉.舊時書坊.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170-184.

[23]盧桂平.揚州文庫總目提要[M].揚州:廣陵書社,2015 :137.

[24]王瑞來.《朝野類要》現存版本考述:版本源流考之三[J].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2010(0):117-141.

[25]萃文書局最近書目[M]//殷夢霞,李莎莎.中國近代古籍出版發行史料叢刊續編:第二十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

[26]黃裳.關于\"澤存書庫”[N].文匯報,1946-09-25(7).

作者簡介:

張睿哲( 2000- ),男,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宋代文獻。

猜你喜歡
如皋藏書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馮其庸《紅樓夢》相關藏書特色與價值研究
圖書館學刊(2025年7期)2025-08-27 00:00:00
南通如皋:易俗堂里新風起 文明鄉韻沁心田
農家書屋(2025年7期)2025-08-19 00:00:00
2025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幕
汽車縱橫(2025年7期)2025-08-11 00:00:00
基于核心素養的公共藝術課程本土美育資源的研究與開發
三角洲(2025年20期)2025-08-05 00:00:00
行將絕跡的藏書者
上海文學(2025年8期)2025-08-04 00:00:00
如西紅蓮
三角洲(2025年19期)2025-08-04 00:00:00
重新學習閱讀
政工學刊(2025年5期)2025-08-01 00:00:00
清末以來山西民間藏書流向研究(1905—1957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免费|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鸭|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综合伊人| 欧美三级自拍|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久久9966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99久久精彩视频|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无码 在线 在线|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第一页| 久久毛片网|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58av国产精品|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91在线一9|永久视频在线|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 亚洲一区免费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国产97色在线| 国产性生交xxxxx免费| 欧美精品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日韩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免费网站|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剧情伊人|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四区|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亚洲AV无码精品无码久久蜜桃|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超碰91免费人妻| 制服丝袜一区|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毛片网| 亚洲动漫h|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天天干|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