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90年代初出茅廬到麻必當電站從事運行工作的小李,到如今近知非之年毅然決然重返獨龍江的老李,稱呼雖變,但他對事業的熱愛和執著始終如一。從滿頭烏發到依稀白發,歲月伴隨著獨龍江的發展進步而悄悄流走,他默默堅守的職責使命卻從未改變。
他是黨支部書記李衛權。回首28年的工作歷程,他三進獨龍江,把青春、熱血和擔當留在了這片大山深處。他說,我為所從事的這份職業而倍感自豪。
1996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后擔任獨龍江麻必當電站運行人員、生產技術部主任、茨開供電所所長等,先后榮獲云南電網有限責任公司“先進生產工作者”、怒江州第三屆“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在獨龍江工作,只有真正走進這片土地、走進這里的人們,才能體會到這份事業的意義。這里的每一步發展,都是大家攜手努力的結果。李衛權始終以一顆謙遜、敬畏的心,和獨龍江的群眾一起,見證并參與這里的變化與進步。回望他的職業生涯,仿佛與獨龍江鄉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段三進獨龍江的經歷,如同那蜿蜒的獨龍江,在他的心中緩緩流淌,每一次轉折都充滿了故事與情感,每一次回眸都有一種不舍,更承載著牽掛和希望。
初入獨龍江,青春獻邊疆
1996年10月,帶著滿腔的熱情與憧憬,李衛權踏入了這片神秘而遙遠的土地一獨龍江鄉。當時進獨龍江鄉交通不便,需要在人馬驛道上走三天三夜才能到獨龍江鄉。初入獨龍江的那些日子里,他看到了獨龍江鄉的貧窮與落后,同時也看到了這里的自然之美,更深刻體會到了前輩們在邊疆工作的艱辛與挑戰。然而,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學會了堅韌與奉獻,懂得了堅守和付出。他與當地的獨龍族鄉親和同事同吃同住,共同工作,至今仍讓他難以忘懷。
2000年11月,由于工作需要,他離開了獨龍江鄉,調回到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電力公司。雖然離開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但他的心卻始終牽掛著獨龍江。每當夜深人靜之時,他總會想起那里的山山水水,想起那些淳樸善良的獨龍族朋友,想起以往一起堅守奮戰的點點滴滴。
重返獨龍江,共筑電力夢
命運再次將李衛權與獨龍江緊密相連。2005年10月,由于工作需要,他再次進入獨龍江擔任孔目電站建設指揮部協調員。彼時,獨龍江還處在半年封山時期,進出都不方便。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面對重重挑戰,毫不退縮,堅定地選擇了踏入獨龍江,投身到電站建設工作中。
在建設過程中,他和同事們克服了生活不便、交通中斷、氣候復雜多變、施工環境艱苦等諸多困難,科學統籌規劃,周密部署施工方案,精心組織各項工作,切實保障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積極加快工程建設進度。2006年11月,經過艱辛努力,孔目電站投產發電,獨龍族群眾用上了多年來一直期盼的電,告別了黑暗
獨龍江供電所黨支部夯實基礎管理,根據黨支部“兩冊”定期開展“三會一課”和主題黨日活動,并持續回顧檢查,確保規定動作不遺漏、不走樣。黨支部還吸納屈江福、李福凌兩位同志,為組織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通過局黨委書記掛聯獨龍江供電所黨支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積極推動地質災害點治理、高故障線路治理以及供電所居住環境等問題的解決。
的夜晚。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用電問題終于得到了有效解決,這是一項惠及民生、改變獨龍江鄉面貌的重要工程,讓獨龍江畔的夜晚變得璀璨奪目。那段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了團結協作的力量,也讓他對電力事業充滿了更加強烈的熱愛與敬畏。
工程結束后,李衛權再次離開了獨龍江鄉。但這次離別,并沒有沖淡他對這里的情感,反而讓這份感情變得更加濃厚。他知道,無論他身在何方,獨龍江鄉都是他心中永遠的牽掛。
再回獨龍江,責任肩上扛
時光荏苒,轉眼間已至2024年4月。李衛權回到了獨龍江,并當選為獨龍江供電所黨支部書記,這對他來說,既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責任。到任后,他認真貫徹落實怒江供電局黨委的號召和貢山供電局黨總支的各項部署,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扎實抓好黨的理論學習,深入推進黨建和業務深度融合,著力發揮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近半年來,他與供電所的同事們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怒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原原本本傳達到每一名員工,激勵全員增強政治定力,堅定攻堅信心,感恩奮進、攻堅克難,持續擦亮“萬家燈火,南網情深\"品牌。扎實落實“做好獨龍江光明使者,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用電水平”的要求,推進13條具體工作舉措落實落地,結合實際情況更新黨員責任區,將黨建工作、中心工作融為一體,把落實好上級黨委交辦的工作和任務作為檢驗黨建成效的標準,持續推進黨的建設、生產運維等工作在黨支部落實落地。目前,獨龍江客戶平均停電時間同比降低 44% ;公用配變電壓合格率 99.89% ,居民端電壓合格率99.48% ;電費回收率 100% ,10千伏及以下有損線損率 1.27% ,同期線損臺區異常率實現動態清零,客戶有責投訴率0起;未發生越級A、B類違章。
在此過程中,李衛權帶頭示范,認真履職,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央企員工,有責任、有義務為獨龍江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三進獨龍江,他見證了獨龍江鄉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見證了“萬家燈火南網情深”品牌在獨龍江這塊神秘的土地上生根發芽、落地生根。這讓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企業責任與奉獻的真諦,也感受到大家在獨龍江奉獻光明、凝聚真情的力量,這股力量不斷激勵著他繼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獨龍江鄉的繁榮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粗獷而深情,豪邁又細膩,這是李衛權為人處世的特質,彰顯出大山漢子的特色。他讓人相信,有比愛更寬廣的“愛”,有比家更需要呵護的“家”。他走進深山,為一個民族點亮燈光,把獨龍江化為血液,把高黎貢山裝進胸膛,這,就是一個南網人的情懷。獨龍江靜靜流淌了上千年,正在經歷著從未有過的變化。李衛權與它的約定,還在繼續
(責任編輯: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