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間接感受大海的氣息,是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那里有枚發射起飛沒多久就墜地的導彈,厚厚的黃土,被摔成幾段的彈體砸出深淺不一的不規則地溝。
技術人員說,這枚導彈是“巨龍出海”,由“潛(艇)對岸”改為地對地導彈,第一次發射試驗失敗了。我當時還沒見過大海,仁立在“離海”導彈殘骸面前,仿佛嗅到了腥咸的海風,在心里與夭折的“戰友”默默對話:從大海到陸地,你是不是水土不服才暈倒的?
我和戰友們當年發射那種導彈,其家族就是地對地的,一直遵循著周總理給二炮部隊的題詞:“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在面臨多種發射試驗使命并戰勝重重困難后,終于對遙遠沙漠里的目標打出了最佳的命中精度。發射成功的狂歡中,我一直高興不起來,時時想著那枚從大海走來的夭折導彈“杞人憂海”:我們的地對地導彈再穩妥、再精確,能夠協助海軍戰友守衛我們的大海嗎?
從那以后,我就關注起大海。
那時,我們從小學到中學,一直牢記的是“領土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沒人告訴我們,除了領土外還有超過半壁江山的領海!直到20世紀末,我們學校的教科書上才出現了“領海”,讓我有了絲“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欣慰。
在基層連隊任職期間,我駐南聯盟大使館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轟炸!同時,強國從公海航母上出發的飛機、艦艇,一直逡巡著我們領海外的經濟合作區,甚至“誤入”我們的領海。一時,我們一群軍中熱血男兒,滿腔怒火,心里流的淚淌成大海。在守衛國家領域的各種“鐵拳”中,還是沒有航母!十幾位熱血沸騰的戰友,懇求我這連隊主官執筆向軍委請愿:自愿減少一半薪水,捐款購買航母我在苦笑中慢慢向這些戰友解釋,就是能購買一艘航母,我們也僅僅是購買了一艘航母的軀殼,我們的戰機在航母那短小的跑道上還無法起飛我們必須自己強大,航母這個海上“鋼鐵長城”需要綜合國力與軍事實力,僅靠一腔熱血驅動不了具備足夠戰斗力的航母。
21世紀伊始,我脫下軍裝,成為地方媒體人。利用休年假,幫朋友編校了一份旅游手冊。付印前,排版人員未經我審閱,自作主張加了張地圖,地圖中在釣魚島靠近我們領海的這一側,錯誤地加了未定國界線。看到印刷出的數千本旅游手冊,我頓時發懵了。立即將相關圖片發給轉業到國家測繪局的戰友請教,戰友當即判定:這樣在印刷品上錯標國界線的,絕對不允許!最后,我堅持將全部旅游手冊銷毀…從此朋友成了路人。
近年來,隨著旅行機會的增多,我對大海不再陌生。無論在公海還是領海,不管晴天還是雨天,我都喜歡站在游艇的甲板上,任腥咸的海風吹拂,憑濕潤的浪花拍打,任憑思緒浮想聯翩我知道自己是游客,從來沒有駕馭過大海;我知道,我們不斷發展壯大的海軍,即使有了航母,依然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我知道,當強權國家在我領海外大規模軍演時,二炮部隊的戰友在陸地上相距幾千公里的地方分別發射導彈,按預定方案讓兩枚導彈精確對撞陸地上的長纓揮舞,同樣在捍衛著我們共同擁有的大海!
沒有駕馭過大海,但不妨擁有大海一樣的戰略火箭軍老兵情懷。
責任編輯 閆宏偉
數字編輯 趙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