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36
霍邱縣地處安徽省西北部,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與淮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介于北緯 31°44′~32°36′ 東經 115°50′~116°32′ ,總面積 3239km2 ,轄30個鄉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及1個省級現代產業園。霍邱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日照時間 2000~2600h ,年降水量 800~1000mm ,年均氣溫 15.4qC ,雨熱同期,氣候條件溫和,熱量資源豐富,降水適中。霍邱縣地理位置優越,加之良好的水利條件,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基礎。2023年,霍邱縣農業產值達64.7億元,農業在縣域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深入分析霍邱縣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對于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繁榮具有重要意義。
1霍邱縣農業經濟發展概況
1.1農業生產概況
2023年,霍邱縣農業產值達64.7億元,同比增長 7% 。糧食生產再創新高,糧食總產量182.7萬t,位居安徽省第一,比2022年增長 1.8% ,其中小麥產量55.4萬t,增長 2.2% ;水稻總產量122.4萬t,增長1.8% 。畜牧業方面,肉類總產量13.8萬t,生豬出欄量111.1萬頭,豬肉產量9.68萬t,禽蛋產量6.69萬t。農業生產投入品方面,化肥施用量(折純)5.07萬t,同比下降 0.58% ;農藥使用量 2025t ,同比下降 0.98% 除了糧食和畜牧業,2022年霍邱縣還產油料 20730t 蔬菜20.5萬t,水果7.8萬t。農業生產基礎持續夯實,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1.2農業產業結構
作為皖西農業大縣,霍邱縣大力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特色農業既是當地支柱產業,也是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年來,霍邱縣緊緊圍繞‘ Λ1+11+N′ 發展戰略,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1”是指霍邱縣糧食生產的傳統優勢,即糧食總產連續多年居安徽省第一位;“11”則是精心培育的11種特色農產品,包括蛋雞、麻黃雞、皖西白鵝、朗德鵝、育肥豬、霍壽黑毛豬、稻蝦米、再生稻米、小龍蝦、芡實及黃精等。其中,霍邱縣小龍蝦養殖規模居安徽省第一,年產量達8萬t;鵝產業發達,擁有140多家鵝肝企業,年產鵝肝超過 5000t 2022年,霍邱縣新認證綠色食品30個、有機食品3個,“霍邱再生稻米”“瓜萎籽”“黑豬”等3個農產品列入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N”則代表著霍邱縣不斷拓展的農產品加工、流通、品牌營銷等產業鏈條,以推動當地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1.3 “三農”工作推進情況
近年來,霍邱縣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三農”工作。在農業農村現代化方面,霍邱縣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大力實施糧食提質增效工程,大面積推廣再生稻種植,再生稻種植面積已達4.53萬 hm2 ,總產量13.5萬t,位列我國縣級第一。
霍邱縣還培育發展了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基本形成“ Λ+11+N′′ 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在農民增收方面,2023年霍邱縣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454元,同比增長 8.3% ,農業有力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同時,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鼓勵農民利用特色資源,創新多種農民合作經營模式,打造農業產業發展新格局。
2霍邱縣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產業結構不科學
霍邱縣作為農業大縣,雖然農業生產能力較強,但農業產業結構仍不盡合理。1)糧食作物在種植業中所占比重過高,傳統糧食作物單一種植現象較為突出,經濟作物種植比重不足,農業產業同質化程度較高[1]。2)種植業與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的融合度不高,農業產業鏈條較短,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環節,農產品整體附加值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3)霍邱縣農業產業的布局也有待進一步優化,未能充分挖掘和發揮當地區位、資源等綜合優勢,特色優勢產業還需進一步做大做強。
2.2 農產品附加值較低
雖然霍邱縣擁有糧食、畜禽、水產等多元化的農業產業基礎,但大多數農產品為初級產品,未進入深度加工環節。即使有部分企業從事農產品加工,也基本是停留在初級加工生產階段,未實現高端精深加工。許多優質特色農產品常年被當作低價原料外銷,無法最大限度地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同時,霍邱縣缺乏農產品品牌建設意識,缺乏專業營銷推廣,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有待提升。
2.3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霍邱縣農業發展中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短板。雖然霍邱縣糧食生產能力較強,但長期以來過于依賴傳統農藝,農業科技含量偏低。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進展緩慢,農業生產的科技支撐能力有待加強。農業科研投入不足,缺乏對前沿農業科技的系統性研究和開發。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渠道不暢,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脫節,科技在提升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2.4金融服務不完善
目前,霍邱縣農村金融服務供給總量依然不足。1)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網點布局不夠合理,覆蓋面有限,與農村分散的經營主體難以高效對接。2)其他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三農”領域的關注和服務力度不夠,金融服務滯后于農業農村發展需求,仍存在信貸投放不足、抵押擔保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創新型農業貸款產品和服務供給匱乏。3)村中小微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渠道單一,難以獲得充足的中長期信貸資金支持,影響了規模化經營。
2.5 專業農業人才缺乏
受城鄉差距、行業吸引力等因素影響,當前霍邱縣本土專業農業人才總量不足,高素質農業從業人員極其稀缺。大量農村實用型人才外流,造成農業人力資源嚴重流失。此外,現有農業從業人員整體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較低,缺乏現代農業管理和營銷理念,難以滿足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人才需求。特別是在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專業經營管理人才更加匱乏。
3霍邱縣農業經濟發展對策
3.1調整產業布局,優化農業結構配置
霍邱縣應順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著力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產業體系,打造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集群。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生產格局,在糧經飼統籌基礎上,適當降低糧食作物的種植比重,大力發展經濟作物、特色作物種植,培育形成一批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提高農業多樣性和抗風險能力。立足區位、氣候等資源稟賦,科學規劃特色農業發展的重點區域和主導產業,采取錯位發展、分工協作等措施,避免同質化競爭,使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精專分工、優勢互補[3]。積極拓展農業產業鏈條,促進種植業與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的緊密融合,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延伸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環節,培育綠色生態農產品、地理標志農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霍邱縣還應立足長三角區位優勢,加強與其他地區的產業對接和區域合作,擴大優質特色農產品的外銷半徑和市場影響力范圍。
3.2加強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作為農業大縣,霍邱縣應著力挖掘當地優質農產品的內在價值,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可遵循“政產學研”合作模式,整合政府、企業、高校及科研機構等多方力量,對農產品的品質、包裝、營銷等環節進行全方位打造。霍邱縣既要注重發揮科研機構的技術創新優勢,不斷提升農產品品質;又要重視包裝設計和宣傳推廣,塑造鮮明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提高產品識別度和市場影響力。霍邱縣還應立足“ 1+11+N′′ 特色產業優勢,以小龍蝦、再生稻米等已具規模的特色產業為重點,加大品牌推廣力度,挖掘其獨特的文化內涵,通過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有機綠色認證等方式,助推品牌影響力持續提高[4。安徽臨水酒業有限公司的“臨水玉泉”便是一個傳承百年的徽酒老字號品牌,更是中國白酒行業的經典案例,可為霍邱縣農產品品牌化提供寶貴經驗。霍邱縣還應順應新時代消費升級趨勢,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開發高品質農產品加工食品,延長農產品產業鏈條,不斷提升農產品綜合附加值。
3.3強化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生產效能
霍邱縣應加大科技投人力度,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鼓勵地方高校、科研院所與農業龍頭企業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產學研合作,聚焦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對先進農藝技術、生物育種等領域的攻關。同時,支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培育一批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形成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格局。霍邱縣還應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暢通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通道。可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員駐村工作室等平臺,將先進適用技術及時推廣至田間地頭。霍邱縣應立足現有農業產業優勢,持續做好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及應用推廣,提高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和品質,助力農業提質增效。
3.4完善金融服務,保障發展資金需求
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是保障霍邱縣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霍邱縣應從供給和需求兩端著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金融服務網絡。注重發揮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主力軍作用,優化調整網點布局,下沉服務觸角,擴大對農村經營主體的服務覆蓋面。同時,鼓勵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深耕“三農”領域,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信貸投放力度。重視發展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為農村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和服務[5]。霍邱縣還應立足農業特色優勢,大力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努力滿足農業產業鏈各環節的差異化金融需求。例如,針對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休閑觀光農業等新興農業業態,開發訂單農業貸款、農村金融租賃等特色金融產品。積極發展農村資金互助合作,鼓勵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資金互助協會等新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戶和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便利。霍邱縣還要加快建設農村產權交易市場、不動產抵押登記系統等設施,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的制度體系。
3.5培育職業農民,打造專業人才隊伍
霍邱縣應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從而打造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現代農業人才隊伍。具體而言,霍邱縣可以在縣域內重點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現代農業園區或示范園,為農民職業化培訓、實訓、創業提供實踐基地。同時,邀請院校專家、農業企業精英等開設系統性的農業經營管理、農業科技應用等專業課程,幫助農民掌握農業科技、農場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和技能。霍邱縣也要注重改善農民職業發展環境,以增強當地農業的吸引力。當地政府可為農民職業化提供政策支持,如在用地、用工、用能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地方企業也要為農民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通過股權合作、訂單農業等方式,將農民納入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激發其從業積極性。霍邱縣還要重視宣傳先進農民的成功典型,增強農民的職業自豪感和獲得感。
4結語
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霍邱縣應該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加快培育特色農業主導產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完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解決農業融資難題;著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打造高素質農業人才隊伍。只有多管齊下、協同發力,霍邱縣農業經濟才能全面振興,農業現代化進程才能行穩致遠,鄉村振興的目標才能如期實現
參考文獻:
[1] 張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現代農業經濟管理對策研究[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4(11):100-102.
[2] 汪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J].農機市場,2024(11):77-79.
[3] 李珍.新時代鄉鎮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研究[J].經濟師,2024(11):154-155.
[4] 蔣昌勤.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困境及對策研究[J].河北農機,2024(20):148-150.
[5] 房誠信,蔣成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4(19):70-72.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