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762 文獻標志碼: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2.031
森林火災是威脅生態系統、森林資源和人們生活的重要災害之一。近年來,氣候變暖導致極端高溫、干旱少雨天氣頻發,使森林火災的防控形勢愈加嚴峻。西昌市地處四川省西南部涼山高原地帶,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但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特征使該地成為火災高風險區。隨著區域內經濟活動的增加,農牧生產、旅游開發等人類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火源隱患,使得森林火災防控的形勢更加嚴峻。因此,深入分析西昌市森林火災風險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生態意義和社會意義。
1 自然環境概況
西昌市位于涼山州中南部,地處東經 101°30′~ 102°30′ 、北緯 27°20′~28°10′ ,地理區位獨特,是川滇交界的高原過渡帶。西昌市總面積約 2 650km2 地勢呈南北長、東西窄的特征,地貌多樣,主要包括山地、丘陵和平壩,平均海拔 1500m ,最高處海拔超過 3 000m 。西昌市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 17°C ,年平均降水量1100mm ,但降水季節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一10月的雨季,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總降水量的 80% 以上。
在自然植被分布上,西昌市植被類型多樣,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葉林和灌叢草地為主,森林覆蓋率超過 60% 。由于特殊的高原地理特征和多樣的植被結構,西昌市具有重要的生態屏障功能,是長江上游生態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雙重影響使得西昌市面臨嚴峻的森林火災威脅。尤其在干旱季節,當地高溫少雨、空氣干燥,加之植被可燃物多,極易形成森林火災高發態勢。近年來,西昌市極端氣象事件頻發,包括高溫、干旱和大風等惡劣天氣,顯著增加了森林火災發生和蔓延的風險。大風天氣在每年春季和秋冬季節出現頻率較高,風速較大且風向不定,加劇了森林火災蔓延的可能性。
2 森林火災風險分析
極端高溫、持續少雨和干旱、低空氣濕度和大風助燃是西昌市森林火災風險的主要來源。
2.1 極端高溫天氣
近年來,西昌市極端高溫天氣事件呈增加趨勢,顯著提高了林區火災的發生概率,并且一旦出現火情,火勢蔓延迅速,火場溫度和燃燒強度隨之升高,給火災防控帶來巨大壓力。西昌市地處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夏季氣溫常處于高位,極端高溫現象頻繁出現,尤其在干旱季節,林區氣溫可持續超過 30qC ,極端情況下甚至超過 40% 。高溫引發植物體內水分迅速蒸發,使林下植被、枯枝落葉等可燃物的含水量驟降,燃點降低,火災隱患顯著增加。在持續高溫環境下,林區植物的蒸騰作用增強,尤其是松柏類樹種和灌木更易失水,易燃物的積累速率隨之加快,從而形成火災高危區[]。
2.2持續少雨和干旱
西昌市的降水呈季節性分布不均的特征,集中在夏季雨季,而冬春季則相對干旱。冬春季的持續干旱導致土壤表層失水,林下地表可燃物得不到濕潤,枯枝、落葉和干草等易燃物堆積。這些干旱條件下的可燃物堆積,為火災提供了足夠的燃料,使火災風險指數顯著提升。同時,降水不足加劇地表裸露的現象,使土攘含水量降低,進一步削弱林區的抗火能力。2022年初春,西昌市遭遇較為嚴重的干旱,土壤濕度降至歷史低點,地表植被萎縮,森林火災風險劇增。此外,長期少雨會降低水體儲存量,加大森林火災應急處理難度。因此,干旱季節的火源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一旦火源控制不力,森林火災可能迅速蔓延,造成災難性后果。
2.3低空氣濕度
空氣濕度是影響林地易燃性的關鍵氣象因子,尤其在干燥氣候條件下,濕度變化對火災風險的影響顯著。西昌市冬春季節空氣濕度較低,年均相對濕度為60% ,而在干旱高溫時節,相對濕度降為 40% 以下。空氣濕度的降低直接影響林地可燃物的含水量,使得林區植被、枯枝落葉等迅速失水。可燃物在濕度較低的環境中失水更快,且一旦含水量低于其臨界點,極易被引燃。一旦外界火種進入林區,極易引發火情。此外,低空氣濕度導致空氣中水分蒸發速率加快,土壤濕度難以維持,進一步降低林區的整體濕度,加劇森林火災的發生風險。當空氣濕度低于 45% 時,森林火災風險成倍增加。西昌市春季和冬季空氣濕度較低,且常伴隨大風,為森林火災的產生和蔓延提供了“溫床”,也使得森林火災撲救工作面臨諸多挑戰。因此,持續監測空氣濕度并采取適時的濕化措施是控制森林火災發生的重要手段。
2.4大風助燃
大風是火災擴散的關鍵助燃因素之一。西昌市春季和秋冬季節大風天氣瀕繁出現,尤其在山地地形的影響下,風速變化較大,不僅會加快森林火災的蔓延速度,還會對火場撲救產生阻礙作用。大風天氣使火源擴散路徑更為不可控,甚至可能引發“跳躍火”,即火源跨越山脊、河流等地形障礙,實現遠距離傳播。
西昌市常見的瞬時風速在 5~7 級,極端情況下甚至超過8級。這不僅會加速火災的蔓延,而且會導致林區火場的蔓延速度成倍增長。大風還會將火種吹入較遠的林區或草地,引發次生火情,增加森林火災的撲救難度[2。同時,大風條件下,火場的高溫煙霧會對滅火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能見度降低也會增加撲救風險。此外,風力作用會削弱滅火劑的效用,造成資源浪費,使火災撲滅過程更為復雜。
3 防控策略
西昌市相關部門應根據森林火災風險因素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結合氣象、地形和植被等特點,針對極端高溫、持續干旱、低空氣濕度和大風蔓延等主要風險因素,從應急響應、火源管理、巡查監控、濕化措施、裝備配備等方面提出多層次的防控策略,以實現森林火災預防、控制與應急響應有機結合。
3.1應對極端高溫挑戰
避免極端高溫天氣引發森林火災,關鍵在于建立高效的巡查監控體系、完善應急響應機制及科學管理可燃物。1)建立高效的巡查監控體系。在高溫季節組建專職防火巡查隊,對高溫高風險區域進行 24h 不間斷巡查。巡查隊員需要經過嚴格的火情識別培訓,掌握應急處理技能,并配備現代監控設備,以提升監測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對于偏遠林區,可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等技術手段輔助監控,形成全覆蓋、高效率的立體化監測網絡。2)完善應急響應機制。為快速有效應對突發火情,應建立健全分級響應機制,根據火情嚴重程度設置不同的響應等級,以確保資源合理分配、撲救迅速到位。每年高溫季節前進行應急演練,以提高撲救人員的實戰能力。3)科學管理可燃物。為降低森林火災發生風險,科學管理地表易燃物至關重要。應在火災易發區清理枯枝落葉等可燃物,在林區內設置燃料隔離帶,以阻隔火源,降低火勢蔓延風險。對特定林區采取定期人工間伐或擇伐措施,可進一步降低植被密度,避免極端高溫引發火災。
3.2 應對持續干旱挑戰
為應對持續干旱帶來的森林火災風險,應從火源管理、宣傳教育和物資儲備3個方面采取措施。1)加強火源管理。制定嚴格的野外火源管理制度,全面限制高火險時段的野外用火行為,對必要的用火行為實行審批并在安全范圍內進行,重點區域設立警示標志,加大巡查力度,確保火源管理有效到位[3]。2)加強宣傳教育。火源管控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公眾的防火意識,建議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多種媒介加強防火宣傳,特別是面向農牧民和周邊居民,普及森林火災危害及森林防火知識,增強其防火意識,逐步形成“全民防火”的社會氛圍。3)充分儲備物資。持續干旱條件下森林火情持續時間較長,撲救難度較大,需要在高火險區域建立滅火裝備儲備庫,儲備足夠的水罐車、滅火器、應急通信設備等,確保撲救人員安全及滅火行動效率。同時,備足水源、食品、藥物等生活物資,滿足撲火人員在長時間作戰情況下的需求,以保障森林火災撲救工作順利開展。
3.3 應對低濕度挑戰
針對低空氣濕度導致的森林火災風險,建議采取如下措施提升森林火災防控的整體效果,降低森林火災發生概率,確保林區生態安全和居民生命財產安全。1)加強監測預警。采用先進的遙感技術和地面傳感器設備等,實時監控林區的溫度、濕度等關鍵氣象指標,實現大范圍的濕度監測,獲得準確、即時的數據。這不僅有助于提高林區濕度變化的預測精度,還能及時識別潛在的高風險區域。同時,應基于這些監測數據,定期發布火險預警信息,使相關部門能夠提前采取應對措施,從而有效消除火災隱患。2)實施人工增雨作業。人工增雨是提升林區空氣濕度、消除火災風險的有效措施之一。根據氣象條件,在適當的時間段進行人工增雨作業,特別是在空氣濕度低、火災風險高的時節,可顯著提高局部區域的空氣濕度,進而有效降低可燃物的干燥程度,降低森林火災的發生概率。人工增雨尤其適用于長期干旱或濕度極低的時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濕化手段[4。3)加強濕化設施建設。濕化設施的建設對于緩解低濕度帶來的森林火災威脅至關重要。在森林火災高發的重點區域,建議建設小型水塘、蓄水池等水源設施,確保在火災高風險時段能夠快速補充水分。同時,在林區安裝自動噴霧系統,當空氣濕度低于預警值時自動啟動,迅速提升局部空氣濕潤度,降低森林火災發生率。
3.4 應對大風蔓延風險
為應對大風帶來的森林火災風險,需要從建設隔離帶、增強抗風能力及配置快速撲救設備等方面著手。1)建設隔離帶。大風條件下火源易傳播至新的燃燒區域,因此應在林區合理設置阻燃隔離帶,隔離帶寬度控制在 20~30m ,并清除隔離帶內的所有可燃物,以阻斷火勢蔓延。具體來看,應根據地形特點,優先選擇火災高發區、風口地帶及易引發“跳躍火”的區域建設隔離帶,并與天然屏障如河流、道路等形成聯動,構建起多層次的防火網絡。2)增強抗風能力。在大風天氣頻發的季節,應加大對林區的監控力度,利用無人機和遠程監控設備實時監測林區火情,及時發現和撲滅初期火源。大風條件下,還應盡量減少人為活動帶來的火源隱患,如在風力較強時段禁止一切野外用火行為。為了更高效地應對突發火情,可在火災高發區域儲備移動式水罐車、風力滅火機等設備,確保滅火隊伍在火災發生后能夠迅速到達現場,有效控制火勢蔓延,避免次生災害發生。3)配置快速撲救設備。大風環境下,火勢擴展迅速,為實現森林火災快速撲救,需要配備高機動性的撲救設備,包括消防車、推土機等地面裝備及無人機等空中設備。其中,無人機可實現高空偵察和精準滅火;推土機和消防車則可在火線周邊迅速切斷火源,阻止火勢擴散[5]。
4結語
西昌市森林火災防控面臨極端高溫、持續干旱、低濕度及大風蔓延等多重挑戰,這些因素相互交織,使森林火災風險持續攀升。為有效降低西昌市森林火災發生和蔓延風險,建議采取強化火源管理、科學清理可燃物、完善應急響應、實施人工增雨、建設隔離帶及配置快速撲救設備等綜合性防控措施,提升森林火災防控的整體效率和安全性,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昭萱,張強,孫蕊,等,2022年西南地區極端高溫干旱特征及其主要影響[J].干旱氣象,2022,40(5):764-770.
[2] 陳婷.森林火災頻發的原因及防治對策[J].中國減災,2024(14):54-55.
[3] 路燕梅.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保護中的應用對策思考[J].農業災害研究,2024,14(6):320-322.
[4] 魏華兵,熊力書.人工增雨在崇陽森林防火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1):118-120.
[5] 徐凱男,朱紅偉.無人機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研究[J].林業機械與木工設備,2024,52(8):57-60.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