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信息時代推動了全球數字化變革的浪潮,企業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實踐正發生著巨大改變。中國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商業中心,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迫切的需求。本文旨在探討服務式領導對中國香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重點分析這種領導風格如何通過員工行為促進企業數字化進程。研究通過深入理解服務式領導對員工行為的具體作用機制,以期為企業管理者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如何有效激勵和引導員工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二、文獻綜述
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化轉型已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從服務式領導、數字化轉型、員工行為及其互動四個方面綜述現有文獻。服務式領導是一種以服務他人為核心理念的領導風格,支持和服務員工以實現組織目標。研究表明,服務式領導通過提升員工內在動機和創新行為,可有效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通過數字技術優化業務流程、產品和服務,顯著提升了企業競爭力和生產效率。此外,員工的創新與適應行為對數字化轉型至關重要,是企業成功轉型的關鍵因素。服務式領導通過影響員工工作態度和行為,間接推動企業的數字化進程。研究還表明,領導風格在促進員工合作與創新行為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探討了服務式領導對中國香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重點分析員工行為的中介作用,揭示領導風格如何通過激勵員工行為助力數字化轉型。研究可為管理者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有效引導和激勵員工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從而增強企業競爭力與創新能力。
三、理論基礎與研究分析假設
1.理論基礎
服務式領導理論。服務式領導強調領導者通過服務和支持員工實現組織目標,核心理念是領導者應優先考慮
員工的需求,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從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數字化轉型理論。數字化轉型是指企業通過應用數字技術,改變業務模式和運營流程,以提升效率、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涉及技術、組織和文化的全面變革。
員工行為理論。員工行為在企業變革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創新行為和適應性行為是員工應對組織變革時的重要表現,這些行為能夠推動企業實現轉型目標。
2.研究分析假設
基于上述理論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分析假設:
假設1(H1):服務式領導對員工創新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2(H2):服務式領導對員工適應性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3(H3):員工創新行為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4(H4):員工適應性行為對企業數字化轉型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5(H5):員工行為在服務式領導與企業數字化轉型之間起中介作用。
四、數據收集與實證分析
1.數據收集
為驗證上述假設,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線上和線下),問卷設計第一部分基礎信息,包括公司行業、員工年齡、性別、職務、公司工作年限;第二部分是主體部分,包括服務式領導、員工創新行為、適應行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果,整個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調查在2024年3\~5月完成,調查收集對象是中國香港企業部分員工,18個區每個區隨機抽取12\~18個企業進行調查。共發放300分問卷,有效收回286份,有效回收率 95.33% 。
2.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1匯總了問卷對中國香港不同行業員工進行的調查
數據,涵蓋了性別、行業、年齡、工作年限和職務等基本信息。這些數據為分析服務式領導對員工行為及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提供了豐富的背景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不同群體在工作環境中的行為模式和對變革的接受度。這樣的數據結構有助于后續研究進行更精確的統計分析和結論推導時,可以考慮到不同人群的具體需求和反應。

3.信度、效度分析
表2的統計分析中,系數均在0.7以上,表明相關矩陣不是單位矩陣,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在確認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之后,可以進一步探索數據的潛在結構。這可以幫助識別潛在的因子或構造,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技術(PCA)進行有效降維,可以在不損失太多信息的情況下簡化數據結構,為結構方程模型做好數據檢測工作。
4.結構方程模型
下列所示為結構方程模型擬合系數表(表3)以及結構方程路徑擬合圖(圖1)。
從表3中可以看到, χ2 (卡方值)為306.9,自由度為148, P 值為0.06,顯著性較高,表明模型與數據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卡方自由度比為2.07,符合標準,表明模型沒有過度擬合。GFI(總體擬合指數)為0.879,表明模型擬合有一些不足。然而,RMSEA(均方根誤差近似值)為0.114和RMR(標準殘差均方根)為0.08均超出了理想值,指出模型中存在一些誤差。盡管如此,CFI(比較擬合指數)、NFI(累計擬合指數)和NNFI(非規范擬合指數)均在0.93以上,顯示模型整體上還是具有較好的擬合效果。總體而言,雖然模型在某些統計指標上表現出擬合超出,但多數關鍵指標表明其具備良好的擬合性,具有一定統計學意義。
圖1展示了結構方程模型路徑分析的結果,以檢驗服務式領導對員工創新性和適應性的影響,以及這兩種員工行為如何進一步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從統計學角度分析服務式領導對員工適應性影響較大,系數高于對員工創新性的影響,導致最終員工適應性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同樣高于員工創新性。由此可見,服務式領導通過關注員工個人成長和滿足其需求,均能提高員工的創新性和適應性,但對員工適應性影響較大。
以上分析驗證了文中提到的五個假設,但是研究結果表明員工適應性在服務式領導和中國香港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中介效應更明顯。未來服務式領導應該保持對員工適應性的影響,并進一步加強對員工創新性的引導。



五、結論與對策建議
本研究探討了服務式領導對中國香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影響,揭示了領導風格通過員工行為推動數字化進程的機制。研究發現,服務式領導對員工的創新行為和適應性行為均有顯著正向影響,尤其對適應性行為的作用更突出,適應性行為在推動企業數字技術應用和整體數字化水平提升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此外,員工行為在服務式領導與企業數字化轉型之間起到了中介作用,其中適應性行為的中介效應尤為顯著。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議:企業應加強領導者的服務式領導培訓,提升服務意識和支持員工的能力;通過靈活工作環境、適應性培訓和技能提升計劃,增強員工應對變革的能力;同時,鼓勵員工創新,提供資源和平臺,營造創新氛圍;建立開放透明的溝通機制,促進員工積極參與數字化轉型;并定期評估服務式領導效果,通過反饋機制優化策略。這些措施有助于充分發揮服務式領導的作用,激發員工潛力,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效率。
參考文獻:
[1]邱洋冬.影響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研究——基于多維指標的貢獻度分析[J/OL].西部論壇,2024,34(3):74-94.
[2]傅飛強,查文慧,周琦瑋.企業數字技術要求與員工創新行為:悖論理論視角下員工學習張力的中介作用和領導同理心的調節作用[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24,41(3):69-83.
[3]劉松博,李靜雯,張凱瑞,等.數字化轉型和領導的相互影響——基于調適性結構理論的視角[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3,45(10):116-136.
[4]王飛,李月.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全要素生產率:理論機制與經驗證據[J/OL].軟科學,2024,38(11):26-33.
[5]劉東閣,景國文,管海鋒.企業數字化與開放式創新——渠道識別、影響因素分析與異質性檢驗[J].華東經濟管理,2024,38(6):44-55.
[6]楊芳,張和平,孫晴晴,等.企業數字化轉型對新質生產力的影響[J].金融與經濟,2024(5):35-48.
[7]董銀果,劉宇辰,肖白雪.目的國數字經濟發展是否促進了出口企業數字化轉型?[J/OL].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6(5):139-155.
[8]趙亞普,成詩雨,劉德鵬,等.認知靈活性、數字領導力與企業數字化轉型[J/OL].科學學研究,2024,42(11):2387-2396.
[9]許志星,劉成祥,何培旭.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員工年齡與任務績效關系研究:主動性行為及工作性質的作用[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23,8(8):23-36.
[10]王莉靜,徐夢杰,徐瑩瑩,等.企業數字化轉型對服務化價值共創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合作網絡視角[J].中國軟科學,2024(6):165-176.
[11]王永偉,李彬,葉錦華,等.CEO變革型領導行為、數字化能力與競爭優勢: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效應[J].技術經濟,2022,41(5):109-121.
[12]許虎,金輝.數字化轉型對員工創新行為的跨層影響機理研究——基于員工顧客雙主體參與的中介作用和企業聲譽的調節作用[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3,35(2):111-128.
作者簡介:陳子頌(1972一),男,漢族,中國香港人博士生在讀,研究方向:仆人式領導、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