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隱喻;轉喻;眉;broW;認知對比【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D0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23.034【文章編號】2096-8264(2025)23-0118-03
一、引言
認知語言學認為,隱喻和轉喻是人類思維的重要方式和認知機制[1]。根據Lakoff的理論,隱喻是一種從具體概念域到抽象概念域的系統映射,主要基于相似性。人類通過具體的經驗來理解和表達抽象的思想[2]。相較之下,轉喻則是通過同一域內部分與整體或部分與部分的關系進行認知,基于鄰近性[3]。隱喻和轉喻不僅豐富了語言表達,還影響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機制,在復雜的認知過程中建立起心理可及性,使得抽象概念更加生動和易于理解[4]。因此,深入研究隱喻和轉喻的認知機制,有助于理解語言的本質,揭示人類思維的復雜性與豐富性。認知語言學提供了全新的視角來審視語言與思維之間的深刻聯系[5]。
人類的認知順序,通常按照“由近及遠,從身到物”的原則,從人們最熟悉的身體出發,包括自身軀體及器官,激發隱喻轉喻性思維,從而進入更高層次的認知階段[6]。已有不少學者從隱喻或轉喻視角對人體詞“眉”進行了相關研究。盧衛中探討了人體域與非人體域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人體隱喻化的三大類別,為“眉”的隱喻研究提供了理論框架[7];宋玲玲從隱喻映射系統以及認知路徑兩個角度探究了“眉”的隱喻認知過程[8];何飄飄、胡賽月詳細論述了“眉”的隱喻和轉喻義[9。盡管現有研究對人體詞“眉”的隱喻和轉喻機制進行了廣泛探討,但對“眉”和“brow”的跨語言對比研究仍顯不足,尤其是缺乏對英語“brow”的系統分析以及漢英兩種語言在“眉”隱喻和轉喻使用上的異同比較。鑒于此,本文旨在從跨語言視角出發,在隱喻和轉喻理論的框架下,對比研究漢英人體詞“眉”和“brow”相關的詞匯、短語和習語,以揭示其背后的認知和文化差異。本文的漢語語料主要取自《古代漢語字典》[10]及《現代漢語詞典》[11];英語語料主要取自《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12]及《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13]。
二、“眉”和\"brow”的隱喻和轉喻認知對比分析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11],“眉”的基本指稱義是“眼眶上緣的毛”。眉毛不僅是眼睛的“衛士”,具有保護眼晴的功能,還因其在面部的顯著位置而兼具美容和表情作用。在漢語中,“眉”常出現在“眉端”“眉峰”“眉尖”等詞語中,均指代“眉毛”。同樣,根據《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13],“brow”的基本義是“thestrip of hair growing on the ridge above a person's eyesocket”,也指“眉毛”,由此衍生的詞組有“knitone'sbrows”(皺眉),“downtoagnat'seyebrow”(細致入微)等。基于以上定義,本文將對“眉”和“brow”相關的隱喻和轉喻表達進行對比分析,探討其在漢語和英語中的共性與個性,以揭示兩種語言在認知和文化上的異同。
(一)“眉”和“brow”隱喻的共性分析
1.映射至“情感域”,喻指“苦惱,憤怒的負性情感”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文人墨客常借助“眉”這一意象來抒發愁緒。如白居易《思婦眉》中寫道:“惟馀思婦愁眉結,無限春風吹不開?!贝猴L無法吹開思婦緊鎖的愁眉,表達了婦人的思念和愁緒。除了表達苦惱或憂慮,“眉”還可以映射憤怒的情感。當人們生氣時,常會“橫眉”或“豎眉”。如魯迅在《自嘲》中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痹谟⒄Z中,“brow”同樣被用于表達負性情感。“knitone'sbrow”意為皺眉,通常表示擔憂或苦惱。這一表達與漢語中“愁眉”的情感映射相似。
2.映射至“態度域”,喻指“冷漠或順從的態度”
漢語中,“眉”不僅是面部特征,更是態度和情感的外在表現。如“冷眉冷眼”一詞形容人的神情冷漠或不關心,指對外界事物缺乏熱情和同情心。再如,“俯首低眉”一詞形容人物在權威面前的順從態度。英語中,“brow”同樣被用于映射態度。“loweredbrow”意為皺眉,表示疑惑或深思;“furrowedbrow”表示一個人皺著眉頭思考;“raisedbrow\"表示驚訝或好奇。
(二)“眉”和“brow”隱喻的個性分析
1.漢語中“眉\"特有的隱喻映射(1)映射至“事物域”,喻指“物體的前端或上端”
在人類的視覺經驗中,“眉”位于人體的上方和面部的前端,這一固定位置使其被賦予了重要的象征意義。因此,“眉”這一概念從生物的面部特征域投射到了無生命的事物域中。漢語中有“書眉”,指書頁的上端;“眉批”指在書眉或文稿上方所寫的批注;“頁眉”即電子文檔中每頁的頂部區域;“帳眉”指床帳門的上端作裝飾用的橫幅。而在英語中,通常用名詞“head”來表示“文章的開頭,床的上端”。
(2)映射至“具體事物域”,喻指“外形如眉的事物”
“眉”作為人體部位,其形狀呈弓形彎曲?;凇懊肌迸c某些事物在形狀上的相似性,漢語中產生了一系列從“眉”到具體事物域的映射,喻指外形如“眉”的事物,如植物、山、月等?!傲肌敝噶~,因其細長如眉而得名。又如“山眉”,指如眉的山形,源自《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再如“眉月”,指狀如眉、如鉤的月亮。在英語中,描述“外形如眉的事物”時,通常不使用“brow”,而是用形容詞“arched”(拱形的)和“crescent”(月牙形的)來表達,如“archedwindow”(拱窗)和“crescentmoon\"(新月)。
(3)映射至“情感域”,喻指“高興,開心的正性情感”
自古以來,人們常通過面部表情來傳達內心的情感,而“眉”作為面部的重要部分,其細微的變化能反映人的喜怒哀樂?!跋采厦忌摇敝赶矏偟男那閺拿佳凵媳憩F出來,體現人們對于情感表達的細膩。此外,漢語中還常用“展眉”“舒眉”“張眉”等詞來比喻心情愉悅的狀態。在英語中,表達高興的情感時,通常使用“tobeamwithsmiles\"(笑逐顏開),“eyestwinklewithpleasure”(喜上眉稍)等短語,與漢語的表達方式不盡相同。
(4)映射至“情感域”,喻指“愛情或夫妻情感”
“眉”和“眼”是人類面部表情中最豐富的部位,在漢語中,常形容男女之間或夫妻之間的情感交流。成語“眉來眼去”“擠眉弄眼”以及“眉自傳情”通過對眉毛和眼睛的描寫,傳達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在英語中,表達男女之間的情感時通常使用“eye”而非“brow”。如習語“givesomebodytheeye\"表示向某人傳遞愛意;而“haveeyesonlyforsomebody”則表示只鐘情于某人。
(5)映射至“時間域”,喻指“緊急關頭”
眉毛位于眼睛的上方,與眼睛的距離非常近,而眼晴是重要的五官之一。因此,在漢語中,“眉”常被用來比喻緊急或關鍵的時刻。成語“火燒眉毛”和“燃眉之急”中,“眉”象征著緊迫感,“火”則代表了危險與危機,描繪了一種極其緊迫的情境,必須迅速應對。在英語中,表達“緊急關頭”時通常不用“brow”,而是用名詞短語,如“criticalpoint”(緊要關頭)或“atthecriticaljuncture\"(關鍵時刻)。
(6)映射至“情感域”,喻指“運氣”
眉毛在面相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視為情緒和性格的表征。在漢語中,“眉”也被用來隱喻運氣。如成語“低眉倒運”形容一個人運氣不好,遭遇失意或倒霉的情況。“低眉”表示低頭,“倒運”表示運氣不佳,描繪了一個人因運氣不好而低頭受挫的場景。曾國藩在《冰鑒》中提道:“少年兩道眉,臨老一付須?!币鉃橐粋€人少年時的命運如何,要看眉毛的相,而晚年的運氣則主要看胡須。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眉”被投射為運氣,而這種隱喻在英語中并無對應的表達。
2.英語中“brow”特有的隱喻映射(1)映射至“事物域”,喻指“細小的事物”
“brow”一詞意為額頭或眉毛,本身屬于細小的事物,因此在英語中常被投射到表示細小事物的目標域中。習語“downtoagnat’seyebrow”意為“細致入微”,形容某人做事非常仔細,連最小的細節都不放過。此外,習語“bythesweatofone'sbrow\"意為“通過辛勤勞動”,強調通過努力工作獲得成果。其中,“brow”隱喻性地指額頭上的汗水,象征著努力和勞動。這一說法源于《圣經·創世紀》,上帝對亞當說:“Inthesweatofthyfaceshaltthoueatbread\"(你應該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得食物)。
(2)映射至“抽象事物域”,喻指“時間”
在英語中,“brow”表示“時間”這一概念。如習語“beupto(one’s)eyebrowsin(something)”意為“忙于某事”,形容一個人非常忙碌,時間被各種事務填滿,幾乎到了“眉毛”這個高度。如“We'restillunpackingournewhouse,so we’rejustup to our eyebrowsinboxes.”(我們還在整理新家,忙得不可開交,到處都是箱子。)這句話將抽象的“忙碌”概念與具體的“眉毛”相聯系,使得聽者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說話者所面臨的情境。而在漢語中,沒有用“眉”來喻指“時間”概念的用法。
(三)“眉”和“brow”轉喻的共性分析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眉毛被稱為“七情之虹”。“蛾眉”原指蠶蛾觸須的細長彎曲狀,后借喻女子美麗的眉毛。隨著語義演變,進一步轉指美女。對于男性而言,濃密的胡須和眉毛被視為陽剛之美的象征。曾國藩在《冰鑒》中指出:“須眉男子,未有須眉不具可稱男子者。”因此,“須眉”成為男性的代稱,衍生出“須眉男子”“幣幗不讓須眉”等表達。在英語中,“brow”也可轉喻為“人”,但其內涵與漢語存在顯著差異。受西方顱相學影響,額頭高低被視為智力與文化的象征,由此衍生出三類詞匯:“highbrow”指自詡文化修養高雅之人;“middlebrow\"指文化素養中庸者;“lowbrow\"指缺乏文化品位或知識興趣者。
(四)“眉”轉喻的個性分析
1.屬性轉喻范疇,轉喻為“容貌”
眼睛與眉毛在面部構造中相互依存,共同構成個體容貌的核心特征。在漢語中,“眉”常通過屬性轉喻指代整體容貌。如“眉清目秀”形容人容貌清俊秀麗,眼神明亮。曾瑞在《王月英元夜留鞋記》中寫道:“他可有渾身俏,我偷將冷眼窺,端的個眉清目秀多伶俐。”此詞多用于稱贊男子的俊美。成語“賊眉鼠眼”以眉毛彎曲下垂、眼神狡詐的形態,隱喻心機深重之人。此類表達通過“眉”的形態特征映射整體容貌,而英語中“brow”無類似轉喻用法。
2.特征轉喻范疇,轉喻為“年齡”
“眉”在人們生命中的不同時期呈現的形態不同,眉毛的不同顏色代表著不同的年齡階段[8]。古漢語中,“眉”通過生理特征轉喻為“年齡”,如“眉壽”指代長壽,古人觀察到長壽者多生濃密長眉,故以“眉”轉喻高壽。而“齊眉”一詞原指夫妻舉案齊眉的禮儀(見《后漢書·梁鴻傳》),后轉喻成家立室的成年階段。這一轉喻機制根植于中國傳統“天命觀”,認為生死壽夭由天定。而英語中“brow”無此類年齡轉喻關聯。
三、結語
隱喻與轉喻不僅是語言修辭手段,更是人類認知世界的重要思維機制。漢英兩個民族對“眉”的概念也有相互一致的認知,漢語“眉”和英語“brow”有許多類似的隱喻和轉喻表達。但由于不同民族具體的生活環境、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的差異,使漢語“眉”和英語“brow”在隱喻和轉喻表達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西方人們的認知規律及文化差異,希望有助于促進跨文化交際、實現有效溝通。
參考文獻:
[1]李香玲.轉喻和隱喻兩種修辭格的對比認知研究[J].沈陽大學學報,2007,(6:87-90.
[2]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31.
[3]朱建新,左廣明.再論認知隱喻和轉喻的區別與關聯[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5).
[4]趙學德.認知視角下人體詞的語義轉移研究[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4:19.
[5]Lakoff,G.amp;M.Turner.More Than Cool Reason:A FieldGuideto PoeticMetaphor[M].Chicago:Universityof ChicagoPress,1989.
[6]杜洪波,胡曉.以身體部位隱喻為例論隱喻的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103.
[7]盧衛中.人體隱喻化的認知特點[J].外語教學,2003,(6):23-28.
[8]宋玲玲.認知視域下人體詞語“眉”的隱喻研究[J],世界華文教學,2022,(10):185-197.
[9]何飄飄,胡賽月.漢語“眉”的隱喻和轉喻義解讀[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4,(8).
[10]程孟輝.古代漢語字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1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12]英國培生教育出版亞洲有限公司.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13]陸谷孫.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作者簡介:
張雯雯,女,漢族,四川達州人,福建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