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教學是小學階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科之一,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身體素質,使其掌握多樣的運動技能,還能使其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小學體育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已經成為現代化教育的趨勢。隨著大量多媒體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的引入,教師不僅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產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還能塑造出豐富多樣、生動形象的教學場景,使學生能獲得沉浸式的學習感受,從而不斷提升他們的運動能力。
一、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的價值
(一)構建趣味性教學課堂,加快知識內化
對于天性活潑好動、樂玩愛玩的小學生而言,趣味性的教學課堂能更快速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教學的融合,則能有效實現趣味性教學課堂的構建,通過多媒體資源有效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幫助他們加快對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的內化,使其加深對體育知識的記憶。
(二)靈活多樣的動態演示,突破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并引導他們將這些運動技能靈活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是小學體育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動態性是體育教學的突出特點。體育教師要想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深刻掌握多種運動技能,應在實際教學中尊重體育教學的動態性,為學生親自示范各種運動技能,以使他們形成對運動技能的初步印象。在此之后,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將復雜的運動技能分解,利用放大、暫停、截圖、回看等功能,抓住運動技能的每一個技巧,將其直觀化呈現給學生觀察,以此使其能深刻掌握每一個動作的發力方式和運動技巧,從而實現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突破。
(三)推進育人目標的落實,培養學習自信
小學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融合能有效推進育人目標的落實。一方面,互聯網中儲存的大量信息能為體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甚至能幫助教師實現體育教學的跨學科學習,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引入體育教學,帶領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使其能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多種多樣的信息平臺也能提供給學生更多樣的自我展示平臺,使其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充分展示出自己的優點和愛好,實現天性的釋放和個性的發展,促進他們學習自信的增強。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的措施
(一)完善信息化教學配套設施,創造優質學習體驗
不論哪一門學科教學的開展,都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支持,小學體育的信息化教學也應如此。為了不斷加快小學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進程,學校和體育教師都應作出努力。
學校方面應加大對各種信息化教學工具的投資力度,不斷完善校園內的信息化教學設施,應確保每一個班級都配備電子白板;應根據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信息化教學工具的硬件和軟件,并應組織出一支隊伍專門負責信息化教學工具的保養和維修;應定期收集教師和學生對信息化教學工具的反饋,根據他們的意見有針對性地優化信息化教學工具,以此為小學體育教師開展信息化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體育教師應篩選和研究現有的信息化教學工具,找到它們對體育教學不同的輔助功能,從而充分利用它們的優點提高體育教學效率。其次,小學體育教師應注重自身信息技術和信息化教學工具運用能力的提升,將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引入小學體育的信息化教學中,以使學生能獲得優質的學習體驗。最后,體育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信息化教學工具的評估,找出其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從而在進一步優化信息化教學工具使用方式的同時,確保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對信息化教學配套設施的完善,教師不僅能更順利地開展信息化的體育教學,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也能在信息化教學中獲得優質的學習體驗,實現對運動技能的深刻掌握。
(二)建立信息化教學常態機制,提升信息教學素養
信息技術與小學體育教學的融合不可能瞬間完成。體育教師如果不重視自身信息素養的提升,將信息技術靈活應用進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那么體育教學的信息化改革將無從談起。學校和教師個人都需要為提升體育教師的信息素養作出相應的努力。從教師個人而言,應在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和重要性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各種信息化教學工具的使用方式;并應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身體素質和學習情況,針對性地選擇信息化教學工具開展教學活動。
學校應先組織學校內的體育教師開展研討會,共同進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開發,并應定期調查信息化體育教學的效果,找出其中的問題,以此實現校內信息化體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開展本校所有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研討會,通過不同年級、不同經歷、不同學科間的教師,信息化教學經驗的相互交流,促進校內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甚至可以建立起與其他學校之間的體育信息化教學交流平臺,以不斷推進小學體育教學的發展。學校應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和專家講座活動,強化對體育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
通過上述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常態機制的建立,小學學校和體育教師不僅能有效促進體育信息化教學的持續性發展,還能有效實現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在確保信息技術能正確應用在實際教學中的同時,實現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提高。
(三)線上線下教學同步性發展,促進學習效率提高
信息技術在小學學科教學中的引入已經成為必然。在小學體育的信息化教學中,信息技術不僅能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和手段,還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因此,體育教師應將信息技術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相結合,開展線上線下的共同教學,促進它們的同步發展。
首先,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將體育學科的知識制作成微課視頻、PPT、圖片等形式,并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各種運動技能制作成動態化的仿真圖形,以使學生能利用視頻、仿真圖形等,深刻理解體育知識,掌握運動技能,避免其因馬虎大意、知識了解不深刻等原因造成的身體的損傷。其次,教師應利用各種線上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進行新課教學內容的預習,從而使其能形成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初步印象,在實現學習興趣激發的同時,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最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認真觀察他們的運動姿勢是否符合正確標準,從而在確保他們的身體不會受到傷害的同時,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總的來說,信息技術對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將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技術相結合,既能有效促進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同步發展,又能有效實現學生的綜合進步。
(四)引入多樣化音樂教學資源,塑造濃厚學習氛圍
信息技術對小學體育教學的促進作用愈加凸顯。通過各種具有節奏感和律動感的音樂資源的引入,教師能有效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塑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熱情參與體育教學活動。針對音樂資源的選擇,教師不僅應重點關注音樂的旋律,還應關注音樂的歌詞,可以選擇一些古詩詞朗誦和國學兒歌,從而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促進他們文化素養的提升,實現綜合性學習。
在體育教學的不同環節,播放特定的音樂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例如,在熱身階段,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具有律動感的輕音樂,如《野蜂飛舞》《五重奏》《宇宙hippo飛行》《命運之力》《女武神的騎行》等,以使學生在音樂的帶動下充分放松自己的身體和肌肉,避免在后續的鍛煉中造成肌肉的損傷;在學生進行運動技能的鍛煉時,教師應播放一些輕松愉快的輕音樂,如《風居住的街道》《夜鶯》《歡沁》等,以放松他們的心情、舒緩他們的情緒,使其能對運動技能鍛煉保持長期的耐心;在課堂教學的最后階段,教師可以通過邊播放歌曲,引導學生以隨著旋律起舞的方式結束體育教學,幫助他們緩解身體上的疲憊感的同時,促使其保持對體育教學的興趣,從而更期待下一次的體育教學。
利用信息技術在體育教學中引入多樣化的音樂資源,既能使教師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達成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又能有效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參與度的有效提高。
(五)多媒體課件詳解動作要領,加快動作掌握速度
運動技能動作要點的講解,一直是體育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運動技能需要在短時間內做出一系列的動作,其中的一些細節,教師很難隨時停下來為學生詳細解決。同時,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發展有限,對教師講解動作要領的一些用詞難以理解,使小學體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直難以突破。而信息技術的出現則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能通過動態化的教學課件向學生詳細分解運動技能的動作要點。
以“墊上前滾翻”這一動作技能為例,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演示過程錄制成視頻,通過暫停、慢速播放的方式,將“墊上前滾翻”分解成下蹲、撐手、低頭、蹬腿等細節動作。同時,教師應通過放大播放的方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墊上前滾翻”這一動作中雙手、雙臂、雙腿、雙膝等身體部位的姿勢,以此進一步細化學生對于“墊上前滾翻”這一動作的理解。在此之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墊上前滾翻”的自主訓練,并應在一旁錄制下每一位學生的訓練視頻。在訓練結束后,帶領他們反復、認真地分析,幫助他們找出動作上的錯誤,使其能直觀看到自己的不足。
通過教學課件的方式進行動作技能要領的詳細講解,不僅能有效營造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加快他們深化動作要領的速度,使其在教師的及時反饋中,更清晰地認識自己的不足,積極主動地進行改正。
(六)建立信息化教學評價體系,精準找出學習問題
小學體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僅應實現教學課堂的信息化,還應實現教學評價的信息化,從而通過信息化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確保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教學評價的“評”三者的有機統一,實現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優化。
首先,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只能依據自己對于學生的了解和積累下的教學經驗對他們進行粗略的評價和反饋。而信息技術的引入則能有效提升教師評價的精準性,能針對每一位學生的細微差異做出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實現因材施教。例如,在體育教學剛剛開始時,教師可以發放智能手環,以時刻監控每一位學生的心跳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后過量氧耗等信息,從而找出其中心跳過快的同學,確保他們能獲得充足的休息,或找出其中運動量不足的同學,督促他們繼續進行訓練。這種方式能有效改變以往統一的評價標準,幫助教師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方式。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智能手環反饋的信息,對學生進行更科學合理的分組,將相似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運動水平的學生劃分到同一小組,以便開展更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的體育教學。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線上的評價系統,提升教學評價的準確性。在每次教學結束后,教師應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體育測試的結果、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等信息上傳到線上的評價系統中,從而利用評價系統強大的數據分析功能,生成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在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趨勢圖和整體性的評價報告。并且利用評價系統總結出他們的學習問題和改正建議,以針對性地調整后續的體育教學手段。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能更全面地了解班級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水平,從而開展因材施教的體育教學。
最后,教師應利用線上的各種社交軟件,定期向學生發放調查他們對體育教學的感受的問卷。問卷中不僅應包含喜歡哪些運動、不喜歡哪些運動、在上次的體育教學中學習和掌握了哪些知識等調查學生學習感受的內容,也應包含對上次的體育教學有著怎樣的看法、對后續的體育教學有哪些期待等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看法。通過對學生意見和想法的全面搜集,小學體育教師能開展更契合學生喜好、更適合學生能力的體育教學活動,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并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實現小學體育信息化教學課堂的構建,學校和體育教師都應做出相應的努力。首先,學校方面應為體育教師準備好信息化教學的設備、環境和資源,為小學體育的信息化教學做好條件準備。其次,學校方面和教師個人都應重視信息化教學素養的培養和提升,學校應為體育教師提供創新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平臺,教師自身應不斷探索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最后,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應不斷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體育教學的模式和手段,并應利用信息技術建立精準化的教學評價體系,以達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