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外閱讀對拓展語言輸入、培育跨文化意識及思維品質至關重要,但存在資源適配不足、學習方法碎片化、評價標準單一等問題。現有研究側重閱讀量,忽視了文本種類均衡與認知深度,且缺乏對電子閱讀影響的關注。
以學生英語課外閱讀情況為例,經調研發現:超七成學生周閱讀不足3次,近六成學生單次閱讀時間短于15分鐘,呈現“低頻淺層化”;其閱讀材料偏好文學名著 (63.4%) 與網絡短文 (57.2%) ,科普類、新聞類閱讀材料占比不足30% ,偏離“多類型文本”的閱讀要求;電子媒介使用率 62.3% ,但深度閱讀能力不足,且 65.8% 的學生存在眼疲勞現象。
研究意義
初中英語課外閱讀是落實“新課標”核心素養目標的關鍵路徑,通過大量輸入可理解的英語內容擴容語言能力、依托多元文本培育跨文化意識、借助階梯式認知訓練提升思維品質。然而,當前的英語閱讀實踐中存在閱讀材料適配不足、方法碎片化及評價脫節等問題,制約其育人效能。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揭示英語課外閱讀現狀及問題,并提出資源、方法、評價三位一體的改進策略,為破解娛樂化傾向、強化批判思維、促進健康閱讀提供實證方案,助力英語課外閱讀從知識輸入轉向素養培育。
現狀調研
1.調研對象與內容
本次調研對象為 7~9 年級學生,從所有班級中隨機抽選500名學生,其中男生221人、女生279人,旨在調研英語課外閱讀現狀,從閱讀頻率、閱讀時長、閱讀材料選擇傾向、閱讀媒介等方面,為閱讀行為的特征量化提供基本的數據支撐。在數據基礎上,從思維層次和跨文本關聯能力兩個方面開展閱讀質量深度評估調研;針對電子閱讀形式日益普遍的情況,從注意力、閱讀加工、身心健康等方面設置問卷。
2.調研結果分析
本次調研共發放500份問卷,回收問卷492份,其中有效問卷481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是 98.4% 和 97.76% ,符合英國社會學家艾倫·布萊曼對教育實證研究的數據質量標準。
經問卷統計和分析,481名學生的閱讀頻率調研顯示, 41.2% (198人,其中男生91人、女生107人)的學生每周閱讀 1~2 次, 32.6% (157人,其中男生72人、女生85人)幾乎不閱讀,僅 19.8% 的學生周閱讀頻率達到 3~4 次(95人,其中男生
33人、女生62人, 6.4% (31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19人)的學生堅持每周閱讀5次及以上。9年級學生因升學壓力較大、課業負擔繁重,其周均閱讀頻率較其他年級學生有所降低。在閱讀時長方面, 58.6% (282人,其中男生155人、女生127人)的學生單次閱讀在15分鐘以內, 30.4% (146人,其中男生56人、女生90人)的學生單次閱讀在15~30 分鐘,僅 11% (53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8人)的學生閱讀時常超過30分鐘。統計顯示,女生平均閱讀時長比男生多8分鐘,但學生的閱讀碎片化特征顯著。
由此可見,課外閱讀行為呈現低頻化、淺層化的雙重特征。“新課標”中 7~9 年級語言技能內容要求中提出,課外視聽活動每周不少于30分鐘;9年級課外閱讀量需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就低頻化而言, 73.8% 的學生未達到第二語言習得所需的“最小輸入量”。這反映了課外閱讀未形成常態化習慣,也無法作為課內學習的有效延伸。就淺層化而言,近六成學生單次閱讀不足15分鐘,難以完成對完整文本的理解,如閱讀一篇600詞的短文需20分鐘,且碎片化閱讀導致信息加工停留于詞匯識別層面,與深度學習所需的沉浸式閱讀背道而馳[]。
在調研閱讀材料傾向(注:調研題為多選形式)時,發現學生對閱讀材料的類型偏好如下:英語文學名著為 63.4% ,網絡英語短文為 57.2% ,占比最高;科普讀物 28.5%. 新聞雜志 19.8% ,選擇率相對較低。9年級學生對“考試相關”材料的選擇率為 44.3% ,顯著高于7年級的 21.6‰ 學生的閱讀材料選擇動因(注:調研題為多選形式)分析如下:67.9% 的學生以“內容趣味性”為標準;僅 18.2% 的學生關注“語言難度匹配”;教師推薦與考試相關分別為 9.7%.24.1% ,其對學生選擇閱讀材料的影響力有限。由此可見,學生的課外閱讀娛樂化傾向顯著,知識性文本被邊緣化。學生偏好以情節驅動的文學名著和流行度高的網絡短文,這反映了學生的閱讀動機偏向“娛樂消遣”而非“認知提升”。由于科普與新聞類文本選擇率不足 30% ,導致了學術詞匯輸入匱乏,從而限制了學生跨學科思維發展。參與問卷調查的9年級學生中有 44.3% 課外閱讀量依賴考試材料填充,但此類材料多為文本片段,缺乏完整的語境與情節,加劇了功利性閱讀傾向。另外,閱讀能力評估存在盲區,文本難度失配嚴重。僅 18.2% 的學生關注語言難度的匹配度,導致超綱閱讀普遍存在,從而引發閱讀挫敗感與“偽閱讀”一僅瀏覽插畫、摘要等。學生對教師推薦材料的選擇率不足 10% ,但其自主選擇時又缺乏分級標準作為參考,加劇了文本難度與閱讀能力的錯配。
經問卷統計分析,閱讀媒介分布情況如下:使用手機/平板閱讀的學生占 62.4% ,其中男生209人,顯著高于女生91人,反映男生更傾向于電子化閱讀;在電子媒介使用者中,9年級占比 58.3% 7年級僅占 23.7% ,可見隨年級升高,學生對電子媒介的依賴度遞增。閱讀紙質書的學生為 35.3% ·使用其他媒介閱讀的學生為 2.3% (11人),包括用電腦閱讀7人、使用電子詞典4人。
文學名著閱讀者中,紙質書讀者占比達 73.6% 體現出閱讀媒介與深度閱讀之間存在關聯;閱讀學校統一材料者占 7.5% ,使用率最低,且集中于英語成績后 30% 的學生,反映出這類學生的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能力薄弱,主要依賴學校供給。
由此可見電子媒介主導下的淺層化危機,尤其男生的電子閱讀高頻且呈碎片化趨勢,僅 31.1% 的男生選擇紙質書閱讀,性別差異加劇思維加工深度的兩極分化;9年級學生的電子閱讀依賴度攀升,但標注工具使用率僅 18.9% ,導致“高頻率、低效能”現象突出。另外,學校資源供給結構性失衡,導致學校統一材料利用率不足 8% ,且多匹配基礎薄弱的學生,未能滿足中高階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圖書館紙質資源陳舊,如2000年以前出版的《新概念英語》等圖書占比 41% ,與學生的閱讀興趣脫節。
2.閱讀質量深度評估
思維層次。信息摘錄方面, 76.3% 的學生能完成詞匯整理,其中 23.7% 的學生能分類歸納主題詞匯;內容復述和情節概括方面, 52.1% 的學生仍舊停留在對事件進行羅列,缺乏提煉核心矛盾的能力。批判反思方面,僅 26.5% 的學生能主動質疑文本觀點,其中,8年級學生的批判性提問率略高于其他年級。
跨文本關聯能力。對比不同文本觀點時, 61.7% 的學生僅能識別表面差異。可見,學生缺乏建立邏輯關聯的能力,跨學科知識調用能力普遍薄弱,歷史、科學背景遷移成功率不足。
3.電子閱讀問題
注意力易分散 o81.5% 的電子閱讀者承認閱讀中“易被消息、通知打斷”, 43.2% 的學生習慣在閱讀的同時聽音樂或聊天。電子閱讀平均專注時長(9分鐘)僅為紙質閱讀(22分鐘)的 40.9‰
深度加工缺乏。電子標注/筆記功能的使用率僅為 29.4% ,且 74.6% 的標注停留在劃線與高亮,缺乏注解、考釋等類型的批注。
健康隱患凸顯。 ,65.8% 的電子閱讀者出現眼疲勞情況,其中 32.1% 的學生反映睡前進行電子閱讀影響入睡效率。9年級學生的日均電子閱讀時長超出教育部建議的“20一20—20”原則。即學生在看屏幕20分鐘后,抬頭遠眺20英尺(6米)外至少20秒以上,每天娛樂性視屏時間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
3.問題診斷
資源獲取渠道單一。學生獲取閱讀材料主要依賴“自行購買”的占 54.3% 、“網絡下載”占 23.9% 渠道為學校圖書館占 12.1%. 教師推薦占 9.7% ,這反映學校與教師未能系統性介入閱讀資源的供給。
閱讀方法應用斷層。主動分析文本結構、拆解復雜句等策略應用不足,學生多依賴“查詞典一翻譯”的淺層處理模式。
質量評價標準脫節。現行評價仍以閱讀量、詞匯量為核心指標,忽視思維層次與跨文本能力,導致“為讀而讀”現象普遍[2]。
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及改進策略
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的改進策略核心在于構建“資源一方法一評價”三位一體的系統性支持框架。首先,通過閱讀資源庫的建構,實現英文閱讀分級體系(如7年級學生藍思值應達到400一700L);文本類型均衡配置,如文學性文本占 40% 元信息性文本占 30% 、混合型文本占 20% 任務型文本占 10% ;電子泛讀和紙質精讀互補協同,破解閱讀娛樂化與認知超載問題。其次,以浸潤式閱讀方法指導貫穿讀前(KWL表格激活背景知識)、讀中(思維導圖解構邏輯)、讀后(角色扮演深化輸出)全流程,促進語言輸入與思維加工的深度融合;最后,建立多維評價體系,基于SOLO(可觀察學習成果結構)分類理論劃分思維層級指標,結合“即時批注 + 階段報告”的動態反饋機制與個性化閱讀方案,同步提升閱讀質量與健康管理效能。該策略預期實現可理解輸入量倍增、批判性思維達標率顯著提升,形成“能力適配一深度加工一持續優化”的良性循環[3]
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的優化需突破傳統“量效思維”,轉向系統性生態重構。本文通過對在校學生展開廣泛的實證調研,揭示了初中生閱讀行為中普遍存在低頻淺層化、媒介依賴及批判思維薄弱等核心問題,并提出相應改進策略,以有效緩解閱讀娛樂化傾向、提升跨文本關聯能力,并促進健康閱讀習慣養成。未來可進一步探索校本資源開發與家庭閱讀生態的協同機制,推動英語課外閱讀從教學補充向素養培育樞紐轉型,為英語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能。
參考文獻
[1]張薇.應用閱讀圈模式輔助初中生進行英語課外閱讀[J].文科愛好者,2024(4):48-50.
[2]鐘麗煌.初中英語課外閱讀興趣及習慣的培養分析[J].英語廣場,2023(6):133-136.
[3]曾玲,羅少茜.初中生英語課外閱讀時間與閱讀材料研究—來自區域教育質量健康體檢的發現[J].基礎教育課程,2022(24):37-45.
作者單位:甘肅省蘭州市第六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