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下瞬息萬變的消費市場,一款產品或品牌的突然走紅,常被視作難以捉摸的小概率事件。尤其是當我們將目光聚焦于LABUBU,這個誕生于2015年(繪本角色),卻在10年后席卷全球潮玩市場的“丑萌”形象上時,便能發現所謂爆品方法論的無力。誠然,有些產品或事件的火爆只能事后總結,而無法提前預測,但通過追溯和梳理,我們總能找到偶然現象背后隱藏著的一些可拆解、可參考的商業邏輯與成長路徑。
2015年,歐洲繪本大賽冠軍的首位華人得主、專業繪本作家龍家升創作了LABUBU和他的幻想世界及THEMONSTERS系列角色。2018年,泡泡瑪特發售新一代潮玩,LABUBU被推向大眾市場,憑借“似笑非笑、似呆非呆”的表情走紅。它長著尖耳朵、大眼睛,口中還排列著9顆尖牙,這樣的形象打破了傳統潮玩甜美可愛的固有范式,構建起介于童話與怪誕之間的獨特視覺風格。
最初幾年,LABUBU是以小眾潮玩的身份在特定圈層內傳播,通過限量發售、設計師聯名等方式,積累起了一批忠實粉絲。這些粉絲如同種子用戶,在潮玩社群中自發傳播LABUBU的獨特魅力,為其后續的爆發奠定了基礎。后來,泡泡瑪特不斷豐富LABUBU的產品線,推出不同主題、風格的系列玩偶。從夢幻的童話系列,到充滿賽博朋克風格的未來系列,LABUBU的形象逐漸豐滿,吸引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直到2025年,LABUBU憑借獨特的設計、精準的營銷策略,以及社交媒體的助力,一躍成為全球矚目的現象級IP(知識產權)。
在審美同質化嚴重的今天,LABUBU拒絕“討好”大眾的設計,反而成為一劑“叛逆解藥”。從傳播學的“自我表達”理論來看,消費者購買商品,本質上是在尋找與自身價值觀契合的符號載體。LABUBU古怪又可愛的反差形象,恰好成為Z世代獨立、反叛情緒的絕佳出口。他們購買LABUBU,不僅僅是擁有了一個玩偶,更是在喧囂世界中,找到了能代表自己個性的精神圖騰。
LABUBU的“包搭子”系列,更是精準抓住了年輕消費群體的心理趨勢。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年輕人渴望情感陪伴,毛絨玩具不再只是單純的玩偶,而是成為隨身攜帶的“情感搭子”。LABUBU“包搭子”小巧便攜,可以掛在包包上,成為消費者出門的時尚配飾。這種將實用性與情感價值相結合的設計,滿足了年輕人對個性化配飾的需求,同時也賦予了LABUBU更多的使用場景。
明星效應與社交媒體傳播,也為LABUBU的火爆推波助瀾。比如蕾哈娜、貝克漢姆等一眾國際知名人士,作為時尚潮流的引領者,在社交媒體上展示LABUBU。而LABUBU相關短視頻的廣泛傳播,以及美黑、貼牙鉆等二次創作玩法的興起,也讓LABUBU從一個潮玩產品,演變成具有社交屬性的文化符號,形成病毒式傳播。
在瞬息萬變的商業世界中,產品或品牌的火爆或許存在偶然因素,但只要把握消費趨勢、創新營銷策略、豐富使用場景、注入文化價值,企業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小概率事件中的確定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