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項目化教學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科學安排精讀與略讀的時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內容,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同時,繪制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書籍脈絡,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在設計背景探究項目時,通過分析寫作背景與閱讀主題,能夠提高學生對文本的深度解析能力。此外,通過閱讀與寫作結合的項目,學生能有效練習表達技巧,增強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視域 "初中語文 "整本書閱讀 "項目化教學
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項目化教學逐漸成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方式。新課標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將整本書閱讀與項目化教學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熱情。通過對整本書的深入閱讀,學生不僅能夠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還能培養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在項目化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任務,包括角色扮演、主題討論、創作體驗等,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文學魅力,增強閱讀體驗,促進知識的內化與應用。
1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意義
1.1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整本書閱讀不僅關注文本內容的理解,更強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深入思考。通過閱讀長篇幅的文本,學生能夠學會總結、歸納和批判性思考。這種深入的閱讀體驗使學生能夠分析人物形象、主題思想以及作者的寫作技巧,從而提升其邏輯思維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展開情境討論,促使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拓寬思維視野。這樣的教學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能力,推動學生在思維層次上的提升。因此,整本書的閱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還在無形中塑造了學生的思維品質,為未來的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1.2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
整本書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有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相較于片段式閱讀,整本書讓學生接觸更為系統和全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學作品的背景、發展脈絡及其內在聯系。通過閱讀整本書,學生不僅完成了具體的學習任務,同時也了解了相關的歷史、文化以及社會背景,這種跨學科的知識結構促進了學生知識的深度整合。例如,在閱讀《駱駝祥子》時,學生可以同時了解到當時社會的變遷與人們的生活狀態,從而形成對當時社會現象的全面認識。此外,知識的系統性還增強了學生的記憶效果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中能夠靈活運用已掌握的知識,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
1.3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與美的意象,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能夠在浸潤于語言之美、情節之美及思想之美中,逐步培養出對美的敏銳感知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的優美文字、細膩描寫,并鼓勵學生分享個人的感受與見解。學生在體會作者傳達的情感的同時,也能激發自己對美的思考和表達。此外,整本書的閱讀還提供了多樣的審美體驗,通過對不同文體和風格的作品進行比較,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與審美觀念的差異。這種審美能力的提高,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涵,也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生活中形成積極向上的審美情趣,從而享受更高質量的生活。[1]
2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化教學策略
2.1精讀略讀項目結合,科學安排讀書時間
精讀環節側重于對作品中核心章節、重要人物以及關鍵情節的深入分析,使學生在細節上得到充分理解。例如,在閱讀《駱駝祥子》時,教師可以選擇祥子的奮斗歷程和內心變化作為精讀的重點,引導學生逐段解讀,體會其中的人物情感和時代背景。略讀則強調整體把握,通過快速閱讀提升學生對書籍結構和主旨的理解。在時間安排上,教師可以設計每周的閱讀計劃,規定每天的精讀與略讀時間,使學生在把握整體脈絡的同時,能深入思考具體內容。這種科學的時間安排使得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高效閱讀,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討論、分享筆記等方式,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從而促使學生更積極地進行自主學習,這種自主性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熱情。
2.2圍繞導圖繪制項目,梳理整本書脈絡結構
為有效梳理整本書的脈絡結構,可以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這一策略首先要求教師選擇適合的整本書,以其核心主題為中心,構建導圖的初步框架。在導圖的中心位置標明書名及作者,周圍展開書籍的主要內容、人物分析、情節發展等分支。接著,可以根據書籍的章節結構深入細化,每個章節中的重要事件和思想內涵逐一列出,幫助學生理解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可以在導圖中加入讀后感、評價和個人見解的分支,使學生能夠批判性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共同探討和完善導圖,通過討論和分享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理清書籍的脈絡,還能鍛煉綜合分析和表達能力。最終,繪制完成的思維導圖將作為學習成果展示,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也為后續的深入討論奠定基礎。[2]
2.3設計背景探究項目,結合作者分析閱讀主題
設計背景探究項目是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重要策略之一。通過對作品創作背景、歷史背景、文化背景的深入研究,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及主題思想。例如,在閱讀《駱駝祥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探討當時的社會環境與時代特征,讓學生了解民國時期的北京城及其影響,深入理解祥子這一角色所面臨的困境與奮斗。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研究作者老舍的生平經歷及其作品特征,通過了解其個人經歷、家庭背景和文學觀念,幫助學生體會到作品中傳達的深層情感與社會批判。這種項目化的探究不僅使學生的閱讀變得更加立體、深刻,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此外,結合探究成果,學生可撰寫簡短的分析報告,培養其寫作能力,這一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邏輯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深度。
2.4閱讀寫作項目結合,練習整本書表達技巧
整本書閱讀與寫作項目的結合,為學生提供了實踐表達技巧的良機。通過在閱讀中體驗不同的敘述方式和寫作風格,學生可以更好地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例如,在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主人公魯濱遜的內心獨白以及他如何描繪周圍的環境。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開展寫作練習,讓學生嘗試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撰寫一段短文,描述自己假設的孤島生活。這種活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也為學生提供了將閱讀體驗轉化為創作靈感的機會。另外,教師還可以設定特定的寫作任務,比如總結書中的主題、角色分析或情節回顧,通過這些寫作實踐,幫助學生鞏固理解,并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3]
結語
在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項目化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學習體驗和發展空間。通過項目化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合作意識。整本書閱讀促進學生全面理解作品的主題、結構和情感,通過實踐活動深化對文本的認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需靈活設計教學活動,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戴海芳.初中語文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4(36):51-53.
[2]沈燕.新課標視域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項目化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24(35):8-10.
[3]李明星.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生本途徑探究[J].語文世界,2024(35):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