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7;G 642.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310(2025)04-0038-06
Research on Effect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ng Syste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Supporting Students’ Personalized Growth
MA Zhenlong',PENG Yingying2,CHEN Chunxiao2,CHEN Haiyan2 (1.Smart City College,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 2.College of Biochemical Engineering,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OOo23,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racking survey data of a certain university’s undergraduate mentor system,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the four variables of guiding ideology,guiding life,guiding employment,and guiding research in the work of undergraduate mentors.Empir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mentor guidance plays a keyrole in promot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and growth of students,especially in diffrent dimensions of student moral education,intellectual education,physical education,aesthetic education,and labor education.To this end, it is proposed to further deepenthe connotation and methods of guiding ideologyin the work content and standards of undergraduate supervisors,strengthen therichness and practicality ofguiding life content,optimiz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guiding employment and enhance synergy in guided research collboration,and improve the
evaluationand incentive mechanismof the mentor system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it at multiple levels,in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education quality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undergraduate mentor system;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personalized growth;effect evaluation; upgrade path
0 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教育的普及,我國高等教育經歷了快速擴張和大眾化進程。隨之而來的是高校學生數(shù)量的急劇增加,這對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本科生導師制作為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制度,逐漸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yǎng)具有實踐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特征,本科生導師制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能力提升、人格塑造以及社會適應性的增強都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有條件的高校要積極推行導師制,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和個性化的服務[1]。2021年11月,北京市教委發(fā)布《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4年)》,明確北京要探索推進本科生導師制[2]。本科生導師制旨在通過專業(yè)教師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目前,本科生導師制已經在多所高校推行,且形式多樣,但師生對導師制的評價不一,更為重要的是,導師制在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等方面的效果尚未明晰。當前,我國本科教育邁向高質量發(fā)展階段,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內在邏輯需要進一步闡明,以便賦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提升,適應新時代的要求。本文通過深入分析應用型大學本科生導師制的發(fā)展背景、實踐模式和效果評價,探討導師制在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和綜合素養(yǎng)提升方面的影響,進而為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參考和借鑒。
1文獻綜述
本科生導師制最早可追溯到14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它最初是一種針對研究生的教學制度,強調導師對學生的學業(yè)、道德、生活等方面的全面指導。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本科生導師制逐漸發(fā)展成為一種與選課制、學分制、通識教育等配套的輔助教學制度,并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和應用[3]1983年,浙江大學開始在本科生教育中實行導師制。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試點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學生從中學向大學過渡,適應大學生活,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從實踐過程來看,本科生導師制實行初期以導師為學生提供學術指導為主要內容,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導師指導內容已涵蓋思想政治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等多方面內容,以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本科生導師制的核心是導師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培養(yǎng)[4],這包括對學生學業(yè)的指導、生活的關懷及思想的引導等方面。導師通過與學生的深入交流和互動,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及職業(yè)規(guī)劃等,為他們制定個性化的培養(yǎng)方案,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近年來,關于本科生導師制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的效果評價研究逐漸增多,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本科生導師制可以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支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5]和綜合素質(如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并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7]。另一種觀點認為,本科生導師制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諸多挑戰(zhàn),其實施效果受制于導師資源匱乏、指導方式單一等問題[8]
已有研究在本科生導師制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的效果評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從研究設計角度看,已有研究更多關注導師的角色,較少關注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實際效果,對具體實施效果的評價較為匱乏。第二,研究方法較為單一,缺乏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已有研究主要采用截面數(shù)據(jù)分析等方法,較少使用追蹤研究等方法。第三,研究內容較為片面,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討。已有研究主要關注本科生導師制對學生學業(yè)成績和綜合素質的影響,較少涉及該制度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多維度的影響。基于此,本研究選取北京地區(qū)某市屬應用型大學為研究對象,該校以為試點,自2009年開始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特色明顯、內容完整、機制清晰的“1班4導3協(xié)同4支持”四位一體的本科生導師制育人模式。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該校學生個性化成長的效果進行跟蹤調查,獲取相關基礎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期揭示本科生導師制對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具體影響,為完善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提供相關建議。
2 研究設計
2.1 問卷設計
為了調查本科生導師制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真實效果,本研究針對本科生導師制和學生個性化成長分別設計了量表。該校遵循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階段性與漸進性規(guī)律,導師指導包括導思想、導生活、導就業(yè)、導學研4個方面,簡稱“四導”。基于該校導師制的實踐,本文首先設計了《本科生導師指導工作評價問卷》,共23道題;其次,結合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5個發(fā)展方面,設計了5維度14級42個指標庫,最終形成了《學生個性化學習成長問卷》,共85道題。為了突出學生個性化學習成長的需要,題目分為必答題和選答題。問卷分為前測和后測兩部分:前測主要測定學生在本學期希望得到提升的方面;后測主要是學生針對學期初制定的學習成長計劃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自我總結與評價,即與前測相比該項指標發(fā)生的變化,其表現(xiàn)包括略有下降、基本不變、略有提升、提升較多,并分別賦值為1、2、3、4。
2.2 調查過程與樣本情況
本研究于2023年9月初對該校學生發(fā)放了前測問卷《學生個性化學習成長問卷》,并于該學期期末發(fā)放了后測問卷和《本科生導師指導工作評價問卷》。本研究回收了《學生個性化學習成長問卷》1296份,《本科生導師指導工作評價問卷》949份,利用學生姓名和學號將兩份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匹配,最終得到有效問卷814份。其中,大一學生占比為36.5% ,大二學生占比為 26.2% ,大三學生占比為18.6% ,大四及以上學生占比為 18.8% 。學生就讀專業(yè)主要涉及工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及制藥工程6個專業(yè)。
本研究首先對問卷的所有題項進行量化處理,得到整數(shù)型數(shù)據(jù)。然后,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去中心化處理,并取均值,從而得到用于進一步探究的關鍵變量。其中,導師通過導思想、導生活、導就業(yè)和導學研4個方面開展指導工作,學生個性化成長變量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5個方面。
調查問卷各維度的信度分析結果如表1和表2所示。其中,大部分Cronbach's α 系數(shù)的值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滿足信度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于下一步的數(shù)據(jù)分析和理論驗證。


注:《學生個性化學習成長問卷》共包含85個題目,其中20個題目為開放性問題,所以本研究僅對該問卷的65個題目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
2.3 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
本研究利用Stata17軟件對量表數(shù)據(jù)進行Z-score標準化,將不同量綱的數(shù)據(jù)轉化為統(tǒng)一量度,提高數(shù)據(jù)的可比性,標準化后量表的各維度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如表3所示。
3實證分析結果
3.1 相關性分析結果
量表各維度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其中,導思想、導生活、導就業(yè)、導學研4個變量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在0.540至0.751之間),表明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相互關聯(lián)和相互影響。
導師的“四導”工作與德育均呈正相關,其中,導生活、導思想的相關性最高(系數(shù)分別為0.240和0.266)。這表明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導師通過引導學生的思想,較好地體現(xiàn)和強化了學生的德育。“四導”與智育也呈正相關,但相關性相對較弱(系數(shù)在0.061至0.102之間)。智育與德育的相關性較強(系數(shù)為0.418),說明在智育教育中,德育占據(jù)重要地位。“四導”與體育均呈正相關,其中,導生活和導思想的相關性最高(系數(shù)分別為0.171和0.186)。體育與德育的相關性最強(系數(shù)為0.775),表明在體育教育中,融入德育具有顯著效果。“四導”與美育均呈正相關,其中,導思想與美育的相關性最高(系數(shù)為0.093)。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均呈較強的正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401、0.709、0.389),表明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四導”與勞育也呈正相關,其中,導生活和導思想的相關性最高(系數(shù)分別為0.154和0.156)。勞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相關性均較高(系數(shù)分別為0.465、0.478、0.453、0.562),說明勞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在教育過程中相互促進。上述結果反映了導師指導工作的各方面與學生個性化成長各維度之間相互關聯(lián)、相互促進,這為制定更全面、更均衡的導師策略提供了參考。


3.2 回歸分析結果
導師通過導思想、導生活、導就業(yè)及導學研4個方面,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產生影響。這4個方面雖各有側重,但緊密相連,表現(xiàn)出高度的協(xié)同性與內在邏輯一致性,它們共同構成了導師指導工作的綜合體系。因此,為驗證本科生導師指導工作對學生個性化學習成長的影響效果,本文以導師指導作為自變量,學生個性化學習成長各維度作為因變量,構建線性回歸模型。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導師的指導工作對學生個性化成長及德智體美勞等各維度的發(fā)展均呈現(xiàn)正向影響關系(見表5)。
模型1的結果顯示,導師的指導工作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有顯著正向影響 (β=0.131,Plt;0.001) ,說明導師的指導效果不僅局限于學術層面,還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模型2\~6的結果顯示,導師的指導工作對學生的德育( β= 0.282,Plt;0.001? 、智育 (β=0.535,Plt;0.001) 、體育(β=0.332,Plt;0.001 )、美育 (β=0.346,Plt;0.001) 和勞育 (β=0.657,Plt;0.001) 均有顯著正向影響,表明導師的全方位指導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德育方面,導師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對學生的品德塑造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智育方面,導師的專業(yè)知識和科研經驗無疑是學生智力成長的重要養(yǎng)分,對提升學生的學術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至關重要。在體育、美育和勞育方面的顯著影響表明,導師的指導工作不僅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還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審美情趣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4應用型大學本科生導師制助力學生個性化成長的路徑與對策
隨著國家“雙一流”建設方案的深入推進,以及以本為本、以學為中心等理念的興起,本科生導師制已經成為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舉措。本研究的實證分析結果顯示了導師指導在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中的關鍵作用,尤其是在學生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不同維度上均呈現(xiàn)出顯著的促進作用。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應用型大學本科生導師制,更有效地支持學生個性化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本文提出如下提升路徑和對策建議。
4.1優(yōu)化導師制的工作內容與標準
導師的工作內容與標準是確保本科生導師制有效實施和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關鍵因素[9]。導師的工作不限于傳統(tǒng)的學術指導,而是涵蓋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就業(yè)指導以及學術研究的全方位輔導[10]。這種綜合性的指導模式旨在確保學生在大學期間得到全面、均衡的發(fā)展
1)深化導思想的內涵與方法。導師的首要職責體現(xiàn)在對學生的思想引導方面,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思想與行為保持一致。一方面,應用型大學應開發(fā)更具創(chuàng)新性和互動性的思維訓練課程,開展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道德倫理討論,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辯論等形式,激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培養(yǎng)其獨立判斷能力。另一方面,導師可以通過課外一對一交流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糾正可能存在的偏見或誤解,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積極的價值觀念。
2)強化導生活內容的豐富性與實踐性。大學是本科生學習獨立生活和社交技能的關鍵時期。應用型大學應細化生活指導方面的內容,建立系統(tǒng)的生活指導標準,涵蓋日常生活管理、身心健康教育、時間管理等方面,確保每位導師都能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全面發(fā)展。此外,應用型大學還可以組織體驗式學習,如社區(qū)服務、環(huán)保活動等,以實踐加深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3)優(yōu)化導就業(yè)的全面性。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和大學生的“懶就業(yè)”“慢就業(yè)”等現(xiàn)象,導師在就業(yè)指導工作中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應用型大學應加大資源支持,如設計綜合性就業(yè)指導方案,既要關注學生技能提升,又要融入就業(yè)觀念和職業(yè)倫理教育,以及心理健康和體能提升計劃,幫助學生找到個人所長與社會需求的契合點,從而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人生理想。

4)拓展導學研的協(xié)同性與成長性。學術研究是實施導師制高校普遍關注的內容,應用型大學應優(yōu)化學術研究指導策略,鼓勵跨學科研究,強化團隊合作與交流,促進學生在追求學術成就的同時,全面發(fā)展個人興趣并提升綜合能力。同時,開設時間管理與自我反思課程,幫助學生保持學業(yè)與生活的平衡,避免單一維度的過度投入。
4.2完善導師制評價與激勵機制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研和訪談發(fā)現(xiàn),應用型大學本科生導師制還存在不完善之處,如缺乏清晰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措施等。因此,應用型大學應進一步完善本科生導師制的評價與激勵機制。
1)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除了學業(yè)成績外,應用型大學還應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并關注導師在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方面的貢獻;引入學生反饋、同行評價、成果展示等多種評價方式,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2)優(yōu)化激勵機制。應用型大學應對在個性化指導和學習中取得顯著成效的導師和學生給予表彰和獎勵,激發(fā)導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設立導師制專項經費,用于支持導師和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和科研項目等;為導師提供專業(yè)培訓和職業(yè)發(fā)展機會,激勵導師不斷提升自身的指導能力
4.3持續(xù)改進的具體策略
本科生導師制通過師生深度互動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面對新時代教育需求與行業(yè)變革的挑戰(zhàn),應用型大學需多方聯(lián)動、持續(xù)改進,才能動態(tài)適應學生個性化成長的需求,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1)管理層方面:應用型大學應制定導師制相關政策和制度,明確導師制的地位和作用;加強對導師制的宣傳和推廣,提高師生對導師制的認識和參與度;定期對導師制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和完善導師制的工作內容和標準。
2)操作層方面:應用型大學應建立導師制工作小組,負責導師制的日常管理和運行;強化對導師的培訓,提高導師的思想素養(yǎng)和指導能力;定期組織導師經驗交流會和研討會,鼓勵導師分享個性化指導的經驗和案例。
3)導師方面:本科生導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能力,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個性化指導;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個性化指導方案;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導師培訓和交流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的指導水平。
4)學生方面:學生應積極參與導師制相關活動,與導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根據(jù)導師的指導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和資源;及時反饋學習進度和遇到的困難,與導師共同解決問題并調整個性化成長方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高[2005]1號)[EB/OL].(2005-01-01)[2024-07-10]. http://www.moe.gov.cn/s78/A08/moe_734/201001/t20100129_8296.html.
[2]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印發(fā)《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養(yǎng)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4年)》的通知[EB/OL].(2021-11-24)[2024-07-10].hps://www.beijing.gov. cn/zhengee/zhengcefagui/20211/t2021126_2545380. html.
[3]魏志榮.本科生導師制: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J].山東高等教育,2015,3(10):62-67.
[4]何興道,冷文麗,羅來松.就業(yè)指導課“一生一方案\"促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21(6):40-47.
[5]李曉樂,王偉,侯明艷.“三位一體”本科生導師制教育實踐探析——以長春工程學院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24) :44-47.
[6]吳雅琴.基于“本科生導師制”的“新工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究[J].中國大學教學,2021(8):8-11.
[7]張毅,楊仁樹.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的內涵、運行模式、育人特色及積極作用——基于北京科技大學推行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的實踐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2(2):145-148.
[8]張守鳳,周麗華.信息化社會人才個性化成長與創(chuàng)新素質形成機理研究[J].理論學刊,2022(3):123-132.
[9]賀武華.我國本科生導師制演進發(fā)展的新時代要求及其實踐創(chuàng)新[J].中國大學教學,2021(3):10-16.
[10]鄭俊媛,楊輝.本科生導師制助力青年醫(yī)師教研能力提升探討[J].科教導刊,2024(1):83-86.
(責任編輯 白麗媛;責任校對 柴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