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指出,要促進醫療康復與特殊教育融合,提高康復訓練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近年來,培智學校的生源呈現障礙程度越來越重、障礙類型越來越復雜的趨勢[1],培智學校學生多數存在運動、感知覺、認知、言語語言、溝通與交流等多方面的障礙,其功能缺陷均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學科能力的發展。如何提高學科教學與康復訓練之間的關聯性與協同性,實現教育與康復的有機融合,是特教教師的重要課題之一。
“1一10的點數”是人教版培智學校生活數學一年級至二年級的主要學習內容,要求學生能手口一致地點數10以內的物品。點數能力的習得是培智學校學生數概念發展的基礎,是他們感知及理解“數與運算\"的前提[2]。點數能力的習得既依賴于學生的感知覺、精細動作、語言表達、注意力等多方協同配合,又要求學生具備基數概念、數序和點數策略等知識基礎。培智學校學生受限于其功能障礙,點數時容易出現數序錯誤、手口不一致、不能說出正確總數等情況[3]。教學實踐表明,高質、高效的點數能力培養模式,除了關注點數能力教學的學科基礎,還應考慮點數能力習得的功能基礎,學科教師與康復教師應協同一致地為學生點數能力的發展而服務。本研究以“1一10的點數”為例,使用“教康雙維模式\"提高學生的點數能力,以期為“教康融合”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發展提供參考。
一、教康雙維分析
學科教師和康復教師通過觀察培智學校學生的點數操作及其他補充評估或測試,精準分析學生的基數概念、數序、點數策略等學科基礎能力及與點數相關的感知覺、精細動作、語言表達、注意力等功能基礎。以圓圓(化名)“不能正確點數3個及以上的物品”這一學情為例,通過教康雙維分析可得到更詳細的雙維學情畫像(見下頁表1),為制訂教康雙維干預目標及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二、教康雙維目標
教師可按照“縱橫交錯\"的形式設置培智學校學生1一10的點數能力的習得目標。縱向上,參照教材內容的編排順序,遞進性地增加點數數量;橫向上,針對同一數量的點數教學,從物品的相似度、大小、擺放距離、擺放規律等維度進行梯度性的難度延伸。例如,基于圓圓的雙維學情,教師可將他的點數能力習得目標設定為:能正確點數3個以內顏色、形狀相同且擺放規律的常見物品。同時,以實現該目標為出發點,進一步細分圓圓的教康雙維目標,包括“基數概念:能明白點數到最后的數字就是物品的總數”“數的順序:能正確按數序從1數到3”“點數策略:能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點數”等教學目標;“感知覺:能分辨顏色及形狀相似且靠得較近的物品”“注意力:能維持注意力點數3個以內的物品”“語言表達:能清晰地說出3、4\"“精細動作:能動作協調且準確地點、指目標”等康復目標。
三、教康雙維干預
學科教師與康復教師依據雙維學情、雙維目標共同制訂及實施“1一10的點數”的雙維干預方案,包括個別化康復訓練、個別化教育訓練及教康融合課堂等形式。教師通過個別化康復訓練幫助培智學校學生奠定點數能力習得的功能基礎,通過個別化教育訓練幫助學生建立點數能力習得的學科基礎,通過教康融合課堂引導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課堂。三種干預形式協同促進學生點數能力的發展,其中,個別化康復訓練與個別化教育訓練既為學生參與課堂提供有力支撐,又能彌補學生課堂點數能力習得的缺漏,教康融合課堂則幫助學生統合功能及知識基礎,最終達到點數能力習得的目標。現以圓圓的雙維學情、雙維目標為例,對三種干預形式進行詳細闡述。
(一)個別化康復訓練
一是與點數相關的視覺分辨訓練。康復教師要求圓圓找出與其他物品一起擺放的目標物體,從2個物品開始逐漸增加物體的數量、提高物體之間的相似性、縮短物體之間的擺放距離、減小物體的大小等,并設計“找不同”的書面練習,通過家校協同訓練,逐步提升圓圓的視覺分辨能力,減少他點數時因不能分辨而產生的遺漏現象。
二是與點數相關的注意力訓練。康復教師要求圓圓拿回2個以上隨機擺放的物品,通過改變物品的顏色、形狀、大小、數量、擺放位置等以調整訓練難度。同時,教師設計“按順序涂色”“劃消相同物品\"等書面練習,通過家校協同訓練,提高圓圓的注意廣度,降低他點數時的遺漏率。此外,教師還引導圓圓進行視覺注意訓練和聽覺注意訓練,通過多種方式逐步提高圓圓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從而確保點數活動順利完成。
三是數字3的構音訓練。康復教師通過唇舌操、口部運動訓練等提高圓圓構音器官的靈活性,幫助圓圓習得及鞏固數字3(san)的發音,使他點數時能清晰地說出數字3。
四是與點數操作相關的精細動作訓練。康復教師按照“由近及遠”的原則,依次按摩圓圓的頸、肩、手臂、手指等部位的相關肌肉,降低肌張力;通過抗阻訓練,增強圓圓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手指關節等相關肌肉的力量,并設計了“點指目標物體”活動,提高他點數操作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五是與點數操作相關的手口眼協調訓練。康復教師借助節奏性強的奧爾夫音樂,引導圓圓一邊說數字一邊點指目標物體,提高圓圓視覺注意、口頭唱數與點指動作的協調性,幫助他將視覺、聽覺、語言表達、運動統合起來,使他的點數操作變得更流暢、更自然。
(二)個別化教育訓練
一是基數概念。當圓圓點數到最后一個數字時,學科教師立刻重復該數字,并告知總共有該數字所對應的數量,幫助圓圓理解“總數”的概念。教師還通過讓圓圓先點數,再使用數字卡片與物品配對的游戲,幫助他鞏固數字1一3的基數概念,
二是數的順序。學科教師引導圓圓跟讀、默讀數字1一3,并通過兒歌、舞蹈、游戲等多種形式幫助他形成1一3數序的習慣記憶。隨后,教師減少語言提示,幫助圓圓逐步過渡到獨立進行1一3的唱數,同時通過排列數序卡片、補充數序填空等趣味練習,鞏固他對1一3數序的掌握。
三是點數策略。學科教師利用圓圓的觸覺反饋,讓他逐一點觸物品來提高點數的準確性,為后續過渡到手指隔空點數、眼口一致點數奠定基礎。隨后,教師引導圓圓掌握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點數,點數擺放不規律的物品時,讓他學會將已點數的物品拿出或標記等。
(三)教康融合課堂
一是個別化教學目標。在班級共同教學目標“能正確點數3以內的物品\"的基礎上,學科教師按照圓圓的學情進一步將個別化教學目標調整為“能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自主點數到2,并在教師的提示下繼續點數到3,能跟教師復述‘總共有3個”
二是個性化教學輔具。學科教師在進行點數教具的選擇時應兼顧圓圓的觸覺及視覺感知特點,觸覺上選取光滑、柔軟、粗糙等不同觸感的物品,視覺上選取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種類等物品,以便根據圓圓學情靈活取用。學科教師制作學具“點指訓練操作板”,操作板的正面可自由粘貼素材,通過改變素材的大小、顏色、形狀、相似度、擺放規律等,隨機生成不同難度的點數任務,提高圓圓點指運動的協調性和準確性。
三是針對性支持策略。在教學環境上,學科教師為圓圓安排正對黑板的座位以便他觀看教學內容。在感知覺支持方面,康復教師選擇觸感相對粗糙的物品來增強圓圓觸覺感知,使用大小適宜、差異較大的物品為他提供視覺支持;在注意力支持方面,當圓圓點數到達注意力維持的極限時,康復教師及時給予肢體輔助或在他容易遺漏的位置進行語言提示;在運動支持方面,康復教師在課前通過手指操幫助圓圓放松肌肉,并將點數物品放置在合適的高度或位置,便于他進行點數操作;在語言表達支持方面,當圓圓進行點數發音時,康復教師夸張且緩慢地示范“3(san)\"的發音,幫助圓圓感知構音位置、構音動作及送氣方式
四是多元化強化措施。由于圓圓偏好實物強化物,若在他人輔助下或自主完成任務時,學科教師應及時給出具體的口頭表揚,并給予擁抱、點贊、擊掌等感官強化,同時發放代幣(五角星、小紅花等),引導圓圓使用代幣兌換實物獎勵(如能快速消耗的旺仔小饅頭),幫助他從實物強化過渡至代幣強化、社會性表揚等。 ⑥
【參考文獻】
[1]張燕,盛永進.培智學校課程統整的理據與路徑[J].現代特殊教育,2022(13):10-13.
[2]劉頌,周青山,肖陽梅,等.聽障兒童早期數數能力及策略運用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15(4):24-30+96.
[3]王吉燕.低學段培智生有效點數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4):43-44.
(見習編輯:張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