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為新時期融合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明確了方向和目標,也為學前融合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隨著聽障兒童康復效果的提升,越來越多的聽障兒童進人普通幼兒園接受學前融合教育。角色游戲是幼兒期的典型游戲,能夠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的發展。若開展學前融合教育的幼兒園在游戲環境、游戲材料、游戲過程等方面未能很好地滿足聽障兒童的個別化需求,聽障兒童在角色游戲中將難以實現有效發展。針對聽障兒童在角色游戲中存在的困難,教師應根據聽障兒童的身心特點,為其創設適宜的壞境,引導聽障兒童與普通兒童一起參與角色游戲,促進聽障兒童與普通兒童相互融合、共同成長。
一、創設適宜環境,激發聽障兒童主動參與角色游戲的意愿
(一)創設適宜的視覺和聲學環境,確保聽障兒童專注參與角色游戲
創設適宜環境是聽障兒童參與角色游戲的基礎。一方面,視覺環境創設應傾向于舒適。聽障兒童的視覺較普通兒童更為敏感,因此他們所在的班級應主要采用藍色、綠色等能讓人感覺平靜的顏色,以提高其視覺舒適度。區域的劃分也應采用簡單明了的色彩,如在娃娃家等角色游戲區,用明度較低的接近自然的原木色進行整體裝飾,同時放置較多的綠植,以避免聽障兒童出現視覺疲勞。另一方面,聲學環境創設應傾向于降噪。如用吸音材料裝飾活動室周圍的墻壁,以減少噪聲的影響。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使用FM無線調頻系統,幫助聽障兒童更好地聽音。考慮到聽障兒童佩戴助聽器后聽清楚語言的最佳距離(一般為1米),他們的座位應安排在活動室座椅前排的中間位置。教師在指導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應根據不同場景調整自身位置,盡可能面向聽障兒童戴助聽器的耳朵。
(二)營造和諧愉悅舒適的心理環境,促進聽障兒童主動參與角色游戲
聽障兒童容易因擔心聽錯同伴的說話內容而不敢融入集體活動,還會因詞匯匱乏、發音不準等問題出現厭學情緒。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為聽障兒童創造輕松、愉快的有聲語言環境,營造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圍。在角色游戲中,教師不僅是兒童發展的引領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同時也是兒童快樂情緒的傾聽者和分享者。例如,教師可引導普通兒童通過“愛耳日”“愛自己”“愛他人\"等專題活動了解聽障兒童、認識助聽器,用實際行動接納聽障兒童。適宜的提問、適當的等待、非語言的表情互動、及時的表揚與鼓勵等,均能增強聽障兒童想說、敢說的意識,激發其參與角色游戲的主動性。
(三)制作豐富的角色游戲材料,引導聽障兒童積極參與角色游戲
角色游戲的開展受游戲材料豐富程度的影響。在角色游戲的準備階段,教師要為兒童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以及與主題相關的經驗、材料等。教師應與兒童一起開發角色游戲空間,制作或投放高低結構融合的多元游戲材料,激發其游戲興趣。例如,在角色游戲“觀看電影”中,教師帶領兒童在班級的角色區域搭建一個“電影院”。他們搬來了許多椅子,整齊地擺放成數排,排列了座位號,并設計制作了電影院開張的海報,以及垃圾桶、3D眼鏡、電影票、優惠券、礦泉水、爆米花、氣氛道具等材料,以吸引更多的人來看電影。豐富多彩的材料創設了一個具有吸引力和互動性的“電影院\"場景,提升了游戲的情境感,能更好地激發聽障兒童參與角色游戲的興趣。
二、提供針對性指導,提升聽障兒童角色游戲水平
在角色游戲過程中,教師既要尊重聽障兒童的身心特點和已有生活經驗,為聽障兒童提供豐富的游戲方法和策略指導,又要注重聽障兒童游戲經驗的積累和提升,使其在游戲中持續進步。
(一)采用多種方法,幫助聽障兒童高效參與角色游戲
一是運用語言提示法。教師可根據聽障兒童的特點進行差異化指導,采用“口語 + 手語”的雙語方式進行語言提示。例如,在開展角色游戲前,教師先對聽障兒童進行游戲意圖的詢問,再從參與角色游戲的興趣、動機、準備等方面進行詢問,采用適當的語音模式并輔以手語,幫助聽障兒童明確參與角色游戲的目的。
二是運用非語言指導法。在聽障兒童游戲遇到障礙時,教師可運用豐富的表情和動作等非語言方式進行輔助提示。例如,教師通過“微笑表示表揚,皺眉表示不支持”等不同表情對聽障兒童的表現進行輔助提示,幫助聽障兒童直觀感知自己的游戲表現;通過動作示范,讓聽障兒童了解角色的職業特點;通過使用圖表、圖片等,幫助聽障兒童更好地理解游戲規則和情境。
三是整合輔助技術和資源。教師可利用現代化輔助技術,如聽覺康復訓練儀等,幫助聽障兒童更好地理解游戲中的對話和指令。同時,可充分借助資源中心的專業力量,對聽障兒童在角色游戲中存在的問題給予專業指導。
(二)安排助學伙伴,協助聽障兒童融入角色游戲
教師可為聽障兒童安排助學伙伴,讓普通兒童擔任聽障兒童的“小老師”,為聽障兒童提供同伴示范。聽障兒童可以通過觀察、模仿普通兒童的正確行為,跟周圍的孩子進行良性互動。當聽障兒童聽不清或聽不到游戲伙伴的對話時,助學伙伴會及時幫助他跟上游戲進程。在幫助聽障兒童的過程中,助學伙伴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其他兒童也提高了對聽障兒童的接納度,并能為其提供一定的支持。
(三)實施個別指導,增強聽障兒童角色意識
一是傾聽提示的個別指導。在角色游戲中,教師要確保聽障兒童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與聽障兒童建立有效的溝通。例如,提示聽障兒童認真“聽、看”話,注意教師的面部表情和嘴唇動作等;使用清晰的語言反復強調關鍵詞和重要信息,幫助聽障兒童理解游戲規則和角色要求,并鼓勵聽障兒童表達自己的理解。同時,教師要優化聽障兒童的聽覺體驗,如通過加大音量、突出關鍵詞、稍微延長發音時間來強調游戲中的重要信息,通過語調和音調的變化轉折幫助聽障兒童捕捉到角色對話中的不同情緒等。
二是角色體驗的個別指導。角色體驗是角色游戲中促進兒童主動發展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根據聽障兒童的需求和能力,為其提供角色行為和對話的示范,解釋角色之間的關系,增強其參與度。角色游戲結束后,教師可先讓普通兒童分享自己的角色體驗,使聽障兒童獲得間接的游戲經驗,再鼓勵聽障兒童向大家分享自己的玩法和收獲。這樣既能幫助聽障兒童實現語言功能的補償,又能提高其自我反思和評價分享的積極性。
三、進行拓展延伸,助力聽障兒童充分發展
陶行知認為,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將角色游戲延伸到家庭和社區,把教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是“教學做合一\"的典型做法。受聽力障礙影響,聽障兒童僅在幼兒園里進行角色游戲無法充分滿足其發展需要,因此將角色游戲向家庭、社區延伸十分必要。
(一)家庭中的角色體驗
家庭是聽障兒童成長發展的最主要的環境。教師要指導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創設角色游戲環境,培養聽障兒童的聽力和言語能力,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家長可選擇對話簡單、語速適中的兒童動畫片等,帶領聽障兒童感受鮮明生動的動畫角色。例如,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小豬佩奇》,在出現對話時暫停視頻,向孩子解釋對話的內容,強化其對角色的體驗。家長也可以將繪本閱讀作為每天的親子共讀活動,引導孩子模仿繪本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語言特點,從而增強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此外,家長可在家中創設角色游戲區,為聽障兒童創造開展角色游戲的條件。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中,家長要和孩子積極對話,也可以玩猜一猜等游戲,通過手語或動作來演示,讓孩子根據演示來猜測內容,并用語言表達出來。
(二)社區中的遷移運用
教師要引導聽障兒童把在角色游戲中獲得的知識經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角色游戲向社區延伸有利于聽障兒童的社會性發展。社區能提供更為真實的角色游戲場景布置與資源準備。例如,社區可利用活動中心給孩子們創設具有托管性質的游戲區,組織志愿者與孩子們一起制作道具。在制作過程中,成人要引導聽障兒童與他人互動,提升其溝通與合作能力。社區能提供貼近真實社會生活的游戲角色分配與引導參與。例如,教師在幼兒園開展“超市”游戲后,和孩子們一起探討社區中的哪個位置適合開超市、哪些物品可以成為超市商品、哪些人可以參與到“超市\"游戲中。在取得社區支持后,引導聽障兒童把找來的物品分類擺放,逐步熟悉超市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顧客的購物流程,鞏固在幼兒園學到的禮貌用語,更好地體會社會角色付出的辛勞和人際交往的樂趣。
角色游戲通過情境化、互動化的活動形式,不僅能有效喚醒聽障兒童的主體參與意識,更能通過角色代人、語言互動和社交模擬等,顯著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與社會交往能力。開展學前融合教育的普通幼兒園要為聽障兒童構建更具支持性的教育生態,促進聽障兒童認知發展與社會性成長,為其將來順利融入普通小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⑨
(責任編輯:黃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