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900年,希爾伯特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的23個問題引領了此后一個多世紀世界數學界的發展。這些都表明在科學研究中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所具有的重要意義。自2018年以來,中國科協連續8年組織開展問題難題征集發布活動,對推動我國科技界研判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在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中掌握戰略主動發揮了積極作用。
7月6日,在第二十七屆中國科協年會主論壇上,中國科協發布了2025年度十大前沿科學問題、十大工程技術難題和十大產業技術問題。從流形的拓撲和幾何分類到作物野生近緣種在提升栽培種抗逆特性的育種潛力,從深海規?;傻V裝備與環境擾動抑制到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裝備進口瓶頸,這30道經過嚴格篩選的科技難題橫跨基礎科學、工程應用與產業轉型領域,代表了全球科技競爭的重點方向。
十大前沿科學問題聚焦“從0到1”的突破,例如希格斯粒子性質和質量起源、暗能量與哈勃常數危機都是物理學和宇宙學研究中的關鍵問題;十大工程技術難題瞄準國家重大需求,例如新一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與封存技術可服務于實現“雙碳”目標,生物制造復雜器官、建立基于臨床和多組學大數據的新藥研發體系關系我們的生命健康;十大產業技術問題直指“卡脖子”領域和新興產業,例如突破大型及超大型海水淡化工程高端裝備進口瓶頸、腦功能評估與腦機智能閉環干預等。
在當今這個時代,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生物技術等前沿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高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但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還相對薄弱,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仍然不足,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頂尖科技人才不足。因此,我們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才能在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中搶占先機。
這次發布的30道科技難題,正是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也是一份我國科技界需要努力攻克的問題清單。面對這些難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迎難而上,努力把在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