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愛配置現金資產更愛黃金了?買主動型基金收益還不如指數基金?最近一段時間,伴隨著各大銀行集體下調利率,很多市民發現存款放銀行定期似乎不再是“上策”。與此同時,債券基金、ETF、另類投資等新選項正在被更多人關注。
對于手握百萬資金的群體來說,如何實現資產的有效保值與增值,在風險與收益之間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既是一道選擇題,更是哲學題。本期《百萬存款計劃》系列將聚焦當下主流的理財路徑,幫助你在多元選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資產組合。
拋開房子、車子,手上能掌控的“票子”才是你的籌碼和杠桿。以百萬存款作為分水嶺,向下你可能不必為生計發愁,向上你很大概率仍需為未來擔憂。
在此前的系列報道中,南都灣財社采訪了多位手握百萬元存款的市民,發現一個頗具普遍性的現象:擁有百萬資產不等于具備駕馭百萬財富的能力。曾通過環境工程行業積累百萬存款的徐先生就坦言,自己并不擅長理財,平時要么將錢存入銀行,要么直接投向房產,“圖個省心”。
這樣的情況并不難理解。據記者觀察,“百萬元戶”們并非專屬于金融圈,也不都是投資高手。這個群體可能趕上房地產等傳統行業的紅利,也可能從新能源、直播等新興領域脫穎而出,財富來源多元,但理財經驗卻參差不齊。尤其在如今銀行利率持續走低、房產市場也不再是穩賺不賠的“香餑餑”時,不少市民開始焦慮:如何配置資產才是最合適的?
放銀行仍然是大多數財富群體的“心頭之愛”和“安全港灣”。某頭部商業銀行財富規劃師李先生向記者表示,對百萬存款的人群來說,建議可以考慮配置大額存單,這類產品的利率會比普通定存略高。同時,高凈值客戶往往更容易成為銀行的VIP客戶,有客戶經理定制專門的資產配置方案,有機會及時了解新產品,拿到額度有限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不過,當下將百萬資產全部放在銀行定期不再是“上策”。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普遍跌破1%,即使是大額存單的利率也全面降到了1.5%左右,例如工商銀行3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為1.55%,招商銀行2年期大額存單年利率則為1.4%。根據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的預測,下半年央行可能降息20-30個基點,存款利率或繼續走低。
銀行理財市場方面,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場存續理財產品規模達30.97萬億元,全市場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4%,較2024年末下行22個百分點。一言蔽之,無論是銀行定存還是銀行理財目前收益都在大幅縮水。
如果仍傾向于通過銀行理財,該如何更合理地配置資產?李先生對此建議,以中等風險承受能力的客戶為例,銀行通常建議將約60%的資金配置在穩健型產品,如定期存款或固定收益類資產,以獲取穩定回報;10%至20%的資金可作為流動資金日常使用;而剩余約20%的資金則可以投入風險較高、但潛在收益更高的權益類資產,例如股票或基金。
面對最新3500點的股市綜合行情,從債基到ETF,“風物長宜放眼量”。瑞銀基金銷售首席產品官鄧樹勛對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債券基金已成為提升收益的“優選”。來自瑞富眾App最新數據顯示,投資者對債券基金的搜索量和瀏覽量顯著增加。
債券基金通常風險低于股票基金,高于銀行存款和貨幣基金,比較適合追求穩健收益、但又不滿足于定期存款利率的投資者,常被視為資產配置的“壓艙石”。特別在利率下行、股市波動大的時候,債基會受到更多關注。
此外,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近年來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歡迎。它是一種“跟著大盤走”的基金,既可以像股票一樣在交易所買賣,又能通過一攬子成份股分散風險。無論是想布局整個市場的“寬基”,還是押注某一賽道的“主題型ETF”,都能找到合適的產品。
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顯示,2023年,指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10.33%,而主動偏股型基金僅為3.21%。這也從側面說明,有時“不折騰”反而比“主動出擊”能帶來更高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低利率環境下,銀行股股息率逆勢上漲,“存銀行不如買銀行”。Wind顯示,截至7月14日,42家A股上市銀行中19家銀行股息率超過4%,其中光大銀行超6%。
在業內看來,金融機構的分紅一向比較大手筆。以中國平安為例,按照公告,平安去年全年現金分紅總額高達462億元,占歸屬母公司凈利潤近四成,且連續10多年上漲。
湘財證券分析師郭怡萍認為,此番降息之后,銀行經營穩定性與高股息相對優勢均得以提升。從基本面來看,銀行短期業績有投資收益支持,中長期業績受益于資產質量持續穩固與撥備計提充足。在不確定的環境中,銀行股具備業績與估值的相對確定性。
不過,基金和股票投資的高收益永遠伴隨著高風險。業內人士提醒,若盲目跟風或重倉熱門標的,反而容易在高位被套。哪怕是ETF,也會受到市場整體走勢影響。因此,對于有一定資金儲備但不擅長投資的人群來說,不妨先從ETF這類工具入手,逐步建立自己的投資節奏和市場認知。
近年來,相比于持有現金、債券這類傳統資產,另類資產正在為年輕人打開“潘多拉之盒”。7月8日,匯豐發布了一項調查,面向全球可投資資產為10萬-200萬美元的個人投資者。過去一年,Z世代(21-28歲)現金配置占比從37%下降到22%。
記者注意到,45%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29-44歲)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持有另類資產。另類資產涵蓋了一系列廣泛且多樣化的投資品種,包括黃金、房地產、私募股權、對沖基金、商品期貨、藝術品、收藏品等。
實際上,另類資產自有一套邏輯和“另類玩法”,具有獨特的風險和回報特征,與傳統資產相關性低,也不易受股債市場波動影響。
其中,黃金的熱度尤為明顯。記者看到,今年上半年,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從年初的2600美元/盎司一路上漲至3300美元/盎司左右,漲幅超過25%?!澳壳拔覀儗S金持偏高觀點,黃金價格受地緣政治、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黃金的戰術性配置可成為重要的風險分散工具?!眳R豐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中國首席投資總監匡正對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
上述調查還顯示,中國內地投資者的全球化多元資產配置意愿較強,超過半數受訪者表示有意向在未來一年配置境外資產。匡正認為,目前海外市場的高質量債券收益率較高,能夠有效分散風險,在符合投資者需求的情況下可以適度參與。
鄧樹勛也表示,配置全球債券資產可能會成為投資者在債券投資上的一個新選項,不僅能分散單一市場波動風險,更能在全球央行普遍進入降息周期的背景下,捕捉海外債市的多元化機會。
不過,在上述多名專家共識中,沒有既能保證高回報又保證低風險的“萬全之策”。置身于利率下行的大環境下,如何讓手中的百萬存款更好地發揮作用,關鍵在于結合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進行多元化配置。 理財從來不是選“最好”的方式,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