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嚴執法,護航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2025年上半年,“嚴”,依舊是證券行業監管的主基調。
根據Wind平臺數據,2025年上半年券商60余家券商共收到超200張罰單,其中近100張直指證券公司及其分支機構,多家券商被曝存在投行業務違規、內控違規、未按規定披露信息等問題,其中東北證券、申港證券及中信證券、國泰海通等券商收到罰單數量居前。
值得注意的是,“一案雙罰”“一案多罰”,即機構與員工均受罰,成為顯著特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58家券商機構(含分支機構或營業部)共計收到98張罰單。具體來看,東北證券、申港證券收到的罰單數量最多,均達到4張;中信證券、國泰海通等券商收到罰單也達到3張。
2025年1月、2月,因未勤勉盡責,東北證券先后兩次收到北交所口頭警示;3月,東北證券又在上交所現場核查中被發現存在應急預案、員工職責分工不合理、對投資者申報信息核實和交易行為前端核查不到位等、對投資者風險揭示不充分等多項內控問題。對此,上交所予以東北證券書面警示,并責令改正。
申港證券方面,2025年1月,公司被證監會點名內控出現多項問題,包括委托、聘用第三方制度未全面覆蓋公司相關業務,多筆財務憑證發票開具時間早于事前審批時間,某 IPO 項目組成員利益沖突審查不及時等等,證監會對其采取了自律監管措施。5月,申港證券又被深交所點名,同樣是內控出現問題,包括公司內部制度中未明確客戶交易行為管理牽頭部門,未對重點分支機構管理作出相關規定等。
上半年披露的金額最大一筆罰單來自東吳證券,事涉國美通訊案及紫鑫藥業案。其中在為紫鑫藥業提供IPO督導過程中,未對在地林下參重大采購合同進行審慎核查、未對發行對象履行認購義務能力審慎核查、持續督導期間未對在地林下參采購事項審慎核查。根據公告,證監會對東吳證券罰款共計超500萬元。
“申報即擔責”,從券商機構被罰原因上看,券商因保薦IPO被罰成為了常見的被罰原因之一。
5月,國泰海通收到了合并后的首張投行罰單。罰單顯示,在保薦中鼎恒盛氣體設備(蕪湖)股份有限公司IPO的過程中,原國泰君安未能注意到中鼎恒盛在報告期內進行理賬且理賬前后財務數據差異較大、未披露對賭協議等重大問題。對此,國泰海通被深交所予以了通報批評的處分。
“嚴”,依舊是證券行業監管的主基調?!耙话鸽p罰”“一案多罰”, 即機構與員工均受罰,成為顯著特點。
“一案雙罰”“一案多罰”已成常態化,除機構被罰外,涉事工作人員也少不了“挨罰單”。
今年3月,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無錫金融一街證券營業部收到江蘇證監局罰單,涉事員工吳某盛也一并被出具警示函。據披露,該工作人員向客戶提供風險測評答案、要求客戶在開戶資料中填寫虛假信息、在未全面準確了解投資者適當性的情況下,向其推介私募產品。
“嚴”字當頭,近年來,證監會及各級證券監管部門不斷強化從嚴監管的基調。證監會近日發布的《證券公司分類評價規定(修訂草案)》中,突出\"打大打惡\"導向,優化評價結果下調手段,同時適當調整扣分分值設置,提升評價的合理性。
此次修改這一規定,證監會表示,旨在充分有效運用自律管理措施、行政監管措施、行政處罰和下調評價結果等多種監管手段,從嚴打擊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也有利于促進分類評價結果更好反映公司合規風控和功能發揮的整體情況。
業內人士也指出,監管部門始終把握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的主線,結合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意在維護資本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