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frailty; intervention; bibliometrics; research hotspots; nursing
衰弱被定義為介于健康和失能中間的一種狀態,是老年人生理儲備下降導致機體易損性增加、抗應激能力減退的非特異性狀態[1]。肌少癥主要表現為漸進性和全身性肌肉質量減少和功能減退,在發病機制、評估方法等方面與衰弱存在重疊,在干預方式上多一致[2]。衰弱無對應的中醫病名,結合其臨床特點,可歸為\"痿病\"\"虛勞\"等范疇[3-4]。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衰弱患病率較高,與多種臨床負性事件相關,如跌倒、骨折、癡呆、殘疾、死亡等,還有諸多不良結局,如抑郁、孤獨、睡眠障礙等[5]。為減輕衰弱及因此帶來的負擔,實施科學、有效的干預方式尤為重要,經深人研究,國內外發布了衰弱管理相關指南和共識,如《亞太地區衰弱管理臨床實踐指南》[6]、《國際衰弱和肌肉減少癥研究(ICFSR)國際臨床實踐指南:身體衰弱的識別和管理》《基層醫療中衰弱病人篩查和管理:ICFSR共識指南》8在干預方面都提到運動干預、營養支持、藥物治療等,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制定《老年患者衰弱評估與干預中國專家共識》9對衰弱的識別和干預進行本土化。本研究運用CiteSpace可視化軟件對國內外衰弱干預研究熱點進行深入剖析,整合規劃研究趨向,以期為進一步探索衰弱干預提供依據。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PubMed作為檢索來源數據庫,檢索時間為建庫至2024年8月31日。選擇高級檢索,中文主題詞為衰弱、虛弱、衰弱綜合征、肌少癥、虛勞、痿癥;英文主題詞為 frailty、frailties、frailness、frailtysyndrome、debility、debilities。分別登錄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選擇高級檢索,檢索入口選擇“主題”,檢索式為:“衰弱\"OR“衰弱綜合征”OR“肌少癥”OR“虛勞”OR“痿癥”。PubMed檢索式為(\"frailty\"[MeSH])OR((((((frailty[Title/Abstract])OR(frailties[Title/Abstract]))OR(frailness[Title/Abstract]))OR(frailty syndrome[Title/Abstract]))OR(debility[Title/Abstract]))OR(debilities[Title/Abstract]))。由2名組員逐篇閱讀題目摘要及全文進行篩選,篩檢意見不一致時請第3名研究者共同商議決策。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人標準:1)英文文獻類型為“clinicaltrial”或“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2)中文文獻類型為臨床干預研究。排除標準:1)英文文獻類型為“editorialmaterial”“meetingabstract”“earlyaccess”“animalexperiment”等無關文獻;2)中文文獻類型為綜述、Meta分析、系統評價、影響因素分析、相關性分析、動物實驗、約稿、報紙、資訊等無關文獻;3)與衰弱干預相關性較弱及重復發表的中英文文獻;4)無法獲得全文的文獻。
1.3 研究工具
采用Excel2016對導出文獻的時間分布和相關題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對發文量前10名的中英文期刊及發文量較多的國家和機構進行分析。采用文獻計量學軟件Citespace6.3.R1進行數據可視化分析,因檢索結果中的中英文首篇文獻分別發布于2008年、1993年,故分析軟件中設置分析時段分別為2008—2024年、1993一2024年,單個時間分區長度為1年,閾值設置為TOP Λ=50 。以Institution(機構)、Country(國家)、Keyword(關鍵詞)為網絡節點,將納人文獻導人軟件進行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年度發文量
本研究共納入760篇文獻,其中中文文獻486篇,英文文獻274篇。PubMed于1993年開始有相關文獻收錄,后續發文量較為平穩。中國知網于2008年開始有該領域的文獻收錄,相較于國外滯后近15年。自2018年開始,國內相關文獻發文量呈大幅度上升趨勢。中英文衰弱干預研究文獻發表年份分布情況見圖1。因文獻數據收集時間截至2024年8月31日,所以2024年度文獻數量為不完全統計值。

2.2 發文期刊分布
發文量前10位的中文期刊共發表83篇( 17.1% )文獻,其中《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醫藥衛生》刊載文獻數量最多(18篇);發文量前10位的英文期刊共發表127篇( 46.4% )文獻,其中BMCGeriatrics刊載文獻數量最多(24篇)。見表1。

2.3 發文國家及機構分布
中文文獻顯示有204個節點、50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24,其中1個節點代表1個發文機構,1條連線表示機構間的1次合作,網絡密度反映各機構間的合作度。研究結果顯示網絡密度偏低,表明各機構間的合作較少。排名前10位的機構發文總量為50篇,占發文總量的 10.3% ,其中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8篇,上海中醫藥大學7篇,山東中醫藥大學7篇,成都中醫藥大學6篇,華北理工大學5篇,南昌大學4篇,云南中醫藥大學4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3篇,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篇,鄭州大學3篇,機構合作網絡見圖2。英文文獻顯示有174個節點、254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69,網絡密度偏低,表明各國合作交流較少。英文文獻國家分布及合作情況:英文文獻來自33個國家,發文量排名前3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49篇)美國(39篇)西班牙(35篇),國家間的合作網絡圖見圖3。


2.4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和聚類分析
關鍵詞共獻圖譜中,節點越大說明關鍵詞的共現頻次越多,即該關鍵詞為研究熱點。對納入文獻進行關鍵詞分析,中文文獻高頻關鍵詞共現分析得到321個節點、663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29,見圖4。英文文獻共現分析得到240節點、335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117,見圖5。本研究將含義相近的關鍵詞進行合并,如將“衰弱綜合征\"“衰弱狀態”“虛弱”合并成“衰弱”。中英文關鍵詞中,老年人均位于核心位置,作為節點中心樞紐聯系周圍其他節點構成衰弱干預近年來的研究熱點。此外,中文關鍵詞還有“生活質量\"\"機械通氣”“抗阻運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英文關鍵詞“physicalactivity\"(體力活動)、“physical function”(身體功能)為核心位置,其次為“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隨機對照試驗)、“physicalexercise”(體育運動)等。


2.5 高頻關鍵詞時間線圖
繪制高頻關鍵詞的時間線圖,見圖6、圖7。從圖6中可以看出,衰弱研究文獻在中國開始于2008年,以痿癥為關鍵詞,重癥監護室和獲得性衰弱于2013年出現,2020年達高峰;衰弱于2015年出現,2023年達高峰;護理于2015年出現,2023年達高峰;肌少癥、老年、肌力、機械通氣于2016年出現,2023年達高峰;抗阻運動、慢性非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于2017年出現,2023年達高峰;八段錦于2018年出現,2024年達高峰;生活質量、運動干預于2020年出現,2023年達高峰。英文文獻年度跨度過長,優先統計近10年趨勢,2013年集中于老年、綜合老年評估、健康促進,2014年集中于身體機能、隨機對照試驗、體力活動,2015年集中于生活質量,2016年集中于肌肉力量,2017年集中于身體鍛煉、認知功能、認知衰弱,之后研究熱點較為分散。由于2024年數據不完整,不排除隨后還會出現新的研究熱點。
2008 2010 2015 2020 2024有氧運動 授性財裝 EMXSnS eD-Oo #0肌少癥期主動干預 運動 強力帶 品 健康政 乳清蛋白全身動訓質成檢 o.。 . #1獲得性衰弱重癥監護室 響 早果護手 康復護理 維持性血液通析 期復護理獲得性衰弱 力 #2老年肌少癥喝化營養


2.6 突現詞分析
對中英文衰弱干預相關文獻關鍵詞進行突現詞分析,見圖8、圖9。近年來,中文文獻研究對象聚焦于老年病人、機械通氣病人,涉及疾病為慢性心力衰竭,干預方式為抗阻運動,關注衰弱早期預防;英文文獻研究對象聚焦于社區人群,涉及疾病為糖尿病,干預方式為多領域干預、藝術為基礎的活動。

3 討論
3.1 國內外衰弱干預方案研究現狀
衰弱干預相關研究中,英文文獻發文量穩步攀升,國外對衰弱的研究早于國內,但近年來國內發展迅速,與老齡化的加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持續上升相關,基于我國政策引領促進了衰弱干預相關研究的發展,如2016年以后我國相繼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0、《“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1]等政策,提出加強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導,相關文獻發文量也在此后逐步增多,但文獻質量有待提高。國內研究機構多為高校護理學院及高校附屬醫院,在地域方面集中于北京、上海、廣東等大城市,其他城市則較為分散。研究者需緊跟國際熱點,推動臨床發展,從理論到實踐,著眼臨床,積極轉化研究成果,明確衰弱相關干預臨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障礙,體現研究價值的同時發現新問題,拓展新研究思路并提高文獻質量。
3.2 國內外衰弱干預方案研究熱點
3.2.1 研究對象與合并癥傾向
研究對象方面:國內外學者除重點關注老年人外,也關注罹患慢性病的病人、重癥監護室病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腎臟病等疾病長期折磨病人,導致其身心狀況逐漸下降,進一步增加了衰弱的發生。周家琪等[12]發現,衰弱研究熱點為合并癥和衰弱相關性研究,與衰弱干預方面涉及的疾病一致,不局限于干預單純的衰弱,會結合不同疾病特點,構建合并癥與衰弱干預的個性化方案。重癥監護室病人多因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大量使用糖皮質激素、機械通氣、多器官功能障礙、長期制動、高血糖、鎮靜、鎮痛、長期臥床等因素,誘發重癥監護病房獲得性衰弱[13],影響康復病人進程,獲得研究者關注。
3.2.2 國外以多領域綜合干預為主
國外在衰弱干預方面以多領域綜合干預為主,將運動、藥物、營養等不同干預方式進行組合或改良。在運動鍛煉方面以多形式組合運動為主,如抗阻運動、平衡運動、有氧運動相結合,發現運動具有劑量反應關系,對年齡 ?65 歲的衰弱和衰弱前成人每周至少需要2次訓練才能明顯提高簡易體能狀況量表評分,最佳閾值為每周3次訓練[14];藥物方面:積極探索相關藥物對衰弱的作用,如低劑量阿司匹林可以改善社區老年人衰弱表型和衰弱指數的影響[15],二甲雙胍可以有效降低許多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的風險,包括心臟代謝紊亂、神經退行性變、慢性炎癥和虛弱[16],還有一些藥物目前還在動物實驗階段,如支持利用地高辛作為虛弱和多病病人的老年保護劑1;營養干預方面:堅持地中海飲食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和減少衰弱[18],補充維生素D、肌酸[19]、蛋白質[20]等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
3.2.3 國內干預方案結合中醫特色
3.2.3.1常規干預結合中醫特色運動
采用中醫傳統保健運動(如八段錦)可能會調節老年人的氧化應激與慢性炎癥水平,從而改善衰弱[21];簡式太極拳可提高老年人的平衡能力[22];五禽戲可提高機體抗疾病能力,增強機體功能,延緩老年人衰弱進程[23];易筋經可增強下肢肌肉力量,改善軀體衰弱[24];五行健骨操可有效改善老年衰弱病人四肢肌力,延緩病程進展[25]。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中醫傳統保健運動,發展體醫融合,各類傳統保健運動的普及度有較大提升。趙婉越等[26通過Meta分析推薦獲得衰弱改善的最大效益的運動處方為每周鍛煉2次或3次,至少 3~ 8周,每次 50~60min ,每周共 150~200min ,運動以伯格分級量表(BorgCR1O)評分 3~4 分的強度為宜,臨床干預研究可以借鑒并加以證實。
3.2.3.2藥物干預結合中醫藥膳
蔡虹顏等2發現,芪連四君子湯應用于氣虛血瘀證的老年糖尿病合并衰弱病人,可以改善血糖調節水平,減少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調節脂質及微量元素代謝,改善營養狀態。魏麗麗等[28]通過補中益氣湯合小柴胡湯治療機械通氣的重癥病人,改善了衰弱和疲勞癥狀,提高運動耐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程雪樺等[29將地黃飲子應用于腎精虧虛的老年衰弱病人,可以改善病人營養、骨代謝指標及生理功能狀態。劉小慶等[30]發現,使用益氣補血法服用八珍湯可改善老年衰弱綜合征病人營養狀態。中醫用藥需要根據臨床具體情況辨證,不可盲目統一使用。中醫藥膳因藥食同源,在口感和推廣方面優于中醫湯藥,且適用人群方面局限小,但療程可能較長。賀戀詞等31將健脾益腎藥膳雌雞粥應用于社區老年衰弱人群,每次 300~400mL ,于早飯前空腹服用,隔日1次,4周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發現試驗組病人自述疲勞感、步速緩慢、握力下降、低體力活動指標及Fried衰弱表型(FP)總分低于對照組。藥膳干預衰弱相關文獻較少,在藥膳配伍選擇和具體療程上需深入研究,以確保干預結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中醫特色護理技術,如穴位貼敷、耳穴埋豆、五行音樂都有相應療效。馮靜等32采用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埋豆治療陰虛陽亢老年高血壓病人,有效改善病人血壓、中醫證候及衰弱癥狀。廖科[33]發現,穴位貼敷能明顯改善冠心病伴高血糖病人衰弱前期的營養狀況,提高病人活動能力,降低炎癥指標,延緩基礎疾病及衰弱狀態的進展。葉宜青等[34通過中醫五行音樂、太極拳整合鍛煉,改善老年人的衰弱狀況,提高其平衡能力和生活質量。衰弱的十預方案多樣,但臨床實際應用和推廣方面仍有待深入,如何結合實際臨床工作,逐步深入到日常護理過程中,形成系統化、結構化的衰弱護理常規,需要學者繼續進行實證研究。
4小結
近年來,衰弱領域研究熱度逐年攀升,中文文獻發文量不斷激增,符合政策要求和當前老齡化國情。國內外在研究對象及合并癥方面都聚焦于老年人、重癥監護室病人及合并慢性病病人,合并癥以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糖尿病、慢性腎臟病等為主。國內外干預方式差異較大,國外多以社區為單位,實施多領域綜合干預,國內在此基礎上運用中醫藥方案,但在干預時間、次數和療程方面仍需深入研究。我國學者在該領域緊跟研究熱點,借鑒國外優秀的成果經驗,并加入中醫藥特色,但仍需加強與康復專業、營養專業、中醫專業等多學科的合作交流,更要在臨床實踐的具體問題和需求中尋找創新點,使該領域研究更加特色化、多元化。本研究基于CiteSpace6.3R1可視化軟件,納入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和PubMed的文獻數據進行分析,增加了查全率、查準率,未來可繼續針對文獻共被引展開研究,使其更加全面。
參考文獻:
[1]FRIEDLP,TANGENCM,WALSTONJ,etal.Frailtyinoldel Series A,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2Oo1,56(3):M146-M156.
[2]孫秀娜,徐靜,秦殿菊,等.社區老年人肌少癥與多維度衰弱的關系研究[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24,22(4):73-76.
[3]衡先培,楊柳清.中醫內科臨床診療指南·老年衰弱(制定)[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0,35(8):4030-4035.
[4]CHAN C W C,CHAU PH,LEUNG AYM,et al.Acupressure forfrail older people in community dwellings--a randomised controlledtrial[J].Age and Ageing,2017,46(6):957-964.
[5]郭欣穎,寇冬旭.老年衰弱管理的研究現狀及啟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26):3432-3435.
[6]DENT E,LIENC,LIMWS,etal.TheAsia-Pacific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frailty[J].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l7,18(7):564-575.
[7]DENT E,MORLEYJE,CRUZ-JENTOFTAJ,et al.Physicalfrailty:ICFSR internationalclinical practiceguidelinesforidentificationand management[J].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Health andAging,2019,23(9):771-787.
[8]RUIZ JG,DENT E,MORLEY JE,et al.Screening for andmanaging the person with frailty in primary care:ICFSR consensusguidelines[J].The Journal ofNutrition,Health and Aging,2020,24(9):920-927.
[9]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郝秋奎,李峻,等.老年患者衰弱評估與干預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7,36(3):251-256.
[10]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EB/OL].(2017-02-28)[2024-10-0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5/c_1119785867_2.htm.
[11]國務院“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EB/OL].(2017-02-28)[2024-10-03].htps://wenku.so.com/d/839d299a2211e9blabcee69b3506a5af?sro $$ ob_zz_juhe360wenku.
[12]周家琪,開地日艷·庫爾班江,晏師康,等.國內外衰弱研究熱點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循證護理,2024,10(5):862-869.
[13]苗曉,馬靚,徐萍,等.ICU獲得性衰弱風險預測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9,19(1):146-150.
[14]DEALMEIDANC,GARCIAPA,DASILVAHTCD,et al.Are 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reliable toimprove functional performance in frail and pre-frail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ofrandomized controled trials[J].Ageing Research Reviews,2023,91:102079.
[15]ESPINOZASE,WOODSRL,EKRAMARMS,et al.Theeffect of low-dose aspirin on frailty phenotype and frailty index in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in the Aspirin in reducing eventsintheelderly study[J].The Journalsof Gerontology:SeriesA,2022,77(10):2007-2014.
[16]PISKOVATSKAV,STOREYKB,VAISERMANAM,et al.The use of metformin to increase the human health span[J].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2O2o,1260:319-332.
[17]LEE H,WILSON D,BUNTING K V,et al.Repurposingmultimorbidity[J].Ageing Research Reviews,2023,86:101860.
[18]GHOSH T S,RAMPELLI S,JEFFERY I B,et al.Mediterraneandiet intervention alters the gut microbiome in older peoplereducing frailty and improving health status:the NU-AGE 1-yeardietary intervention across five European countries[J].Gut,2020,69(7):1218-1228.
[19]CANDOWDG,CHILIBECKPD,FORBESSC,et al.Creatinesupplementation forolder adults: focus on sarcopenia,osteoporosis,frailty and Cachexia[J].Bone,2022,162:116467.
[20]CHENG H,KONG JL,UNDERWOOD C,etal.Systematicreviewand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rotein and amino acidsupplements in older adults with acute or chronic conditions[J].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2018,119(5):527-542.
[21]陳永真,李云濤,王文,等.坐式八段錦聯合足三里穴位按壓對社區高齡衰弱患者效果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23,23(11):2068-2072.
[22]戈玉杰,吳慶文,高志鵬,等.簡式太極拳訓練對老年衰弱前期衰弱水平和平衡能力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0,40(3):563-566.
[23]史俊平.基于量化評估的早期計劃性康復護理結合改良坐位五禽戲對機械通氣患者ICU獲得性衰弱及肌力情況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4,9(21):168-171.
[24]王賓,馬士榮,胡鶯.健身氣功·易筋經鍛煉對老年骨骼肌衰弱的延緩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28-30.
[25]任江波,康燕蓉,奚曉君,等.五行健骨操對社區老年衰弱患者影響的研究[J].生命科學儀器,2023,21(z1):307.
[26]趙婉越,張伯煜,孫婷,等.運動改善老年人衰弱狀況的劑量效應Meta分析[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23,31(11):860-866.
[27]蔡虹顏.芪連四君子湯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衰弱(氣虛血瘀證)的臨床療效觀察[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23.
[28]魏麗麗,付鶴鵬,李熙,等.補中益氣湯合小柴胡湯治療機械通氣重癥監護室獲得性衰弱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藥,2024,41(2):170-174.
[29]程雪樺,周雯,何菡,等.地黃飲子治療腎精虧虛型老年衰弱綜合征的臨床研究[J].老年醫學與保健,2023,29(6):1302-1307.
[30]劉小慶.益氣養血法改善氣血虧虛型老年衰弱綜合征營養狀態的臨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22.
[31]賀戀詞,高靜,向玉萍,等.健脾益腎藥膳雌雞粥對社區老年衰弱患者衰弱狀態及營養狀況的干預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31):3863-3868.
[32]馮靜,黃沂,彭霞,等.中藥穴位貼敷聯合耳穴壓豆對陰虛陽亢型老年高血壓合并衰弱的臨床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4,21(5):634-639.
[33]廖珂.穴位貼敷治療冠心病伴高血糖患者衰弱前期的臨床研究[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23.
[34]葉宜青,韓珮瑩.中醫五行音樂太極拳整合鍛煉對老年心理健康及衰弱狀態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2,42(3):72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