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ation of Pathways to Improve Standardize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Capabilities
MA Kan* WANG Li (Hebei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Toachievehighqualitydevelopment,itisimperativetofullyleveragethefoundationalsupportingandladingrole ofstandardization in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Asanintegralpartofstandardizationefforts,enhancingthecapacityof standardizedsciencepopularizationisofcritical importanceforadvancing thein-depthdevelopmentofstandardizationwork. Based on the curent stateof standardized science popularization,this paper thoroughlyanalyzes the challenges it faces and proposespracticalimprovement strategies,aiming tocomprehensivelyenhance theoverallcapacityofstandardizedscience popularization publicity and provide robust suppor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Keywords: standardiz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ublicity; pathway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強調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并重,倡導從兒童時期培養科學興趣,鼓勵青少年樹立科學夢想和創新志向。我國已建立以《科普法》等文件為核心的科普政策體系,并強調在“十四五”期間,將推動構建高質量的科普服務體系,以科普工作高質量發展助力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印發,明確指出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
以科普宣傳的方式來助推標準化發展,一方面可以有效展示標準化工作成效、普及標準化相關知識技能,為標準化工作的開展營造積極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宣傳也是對標準化從業者的一種激勵,可以顯著提升工作熱情,致力于實現新的進展和提升。
1標準化科普宣傳現狀分析
自黨的十八大召開以來,我國在標準化科普宣傳領域實現了長足的發展:無論是科普內容的深度與廣度,還是形式的多樣性與創新性,都得到了顯著提升。作品風格日趨多元,傳播手段也從線下單一模式,轉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數字化與智能化相融合的高效傳播路徑。然而,深人審視當前情況,我們發現標準化科普宣傳仍較多受限于傳統模式,面臨諸多挑戰:主題活動缺乏鮮明的特色和吸引力,難以喚起公眾的參與熱情;科普基地建設未能充分體現知識的前沿性和時效性[2,難以滿足現代受眾的需求;產品在創意性和趣味性上有所欠缺,難以激發公眾的興趣;同時,傳統傳播方式與新媒體技術之間缺乏有效銜接與融合,未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導致科普傳播效果受限。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順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提升標準化科普宣傳能力已變得迫在眉睫。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科普的理念之變、方式之變、機制之變,摒棄慣性思維,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全面推動標準化科普服務的創新與升級,助力我國科技事業發展。
實踐鍛煉,直接影響標準化科普宣傳效果。
2 標準化科普宣傳面臨問題
2.2受眾需求不匹配
標準化科普宣傳在傳播標準化知識的同時,應當注重將人文關懷融人其中,以受眾為中心,創造出既通俗易懂又富有吸引力的內容,從而激發公眾的興趣和參與感,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標準化科普,提升受眾的標準化素養。當前,盡管傳播手段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但內容陳舊、缺乏創新,以晦澀難懂的理論介紹為主,不能緊跟科學發展前沿和時事內容,難以引起受眾的共鳴;與此同時,作為宣傳主陣地的標準化科普基地,普遍存在著重“量”輕“質”的現象,展品更新滯后、設施陳舊以及互動體驗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這種現狀不僅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標準化知識的需求,也嚴重影響了科普功能的實現,亟待改進和提升。
2.3反饋機制不健全
“科技為本、服務至上”是科普工作的根本宗旨,在標準化科普宣傳工作中應當把服務意識放在首要位置。然而,就現狀而言,大多數的標準化科普宣傳活動只注重于策劃以及執行階段,過度依賴于主觀判斷和經驗來改進服務質量,往往忽視了后期的反饋環節。由于這種單向的傳播模式缺乏從公眾角度出發的客觀評價,無法全面、真實地反映科普活動的實際效果和公眾滿意度。因此,為了實現標準化科普工作的長遠發展,必須重視反饋機制,以受眾反饋為依據,不斷優化服務流程,提升科普宣傳的整體效果。
2.1隊伍建設存弊端
標準化作為一門跨學科的綜合體系,涵蓋了管理、經濟、法律、技術、社會等多個領域,其復雜性和廣泛性對科普宣傳團隊的建設提出了多維度的要求。團隊不僅要吸納標準化領域的專業人才,還要廣泛引入傳播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背景的成員。這種多元化的團隊結構能夠確保在宣傳內容上既具備專業深度,又能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給受眾。當前,標準化宣傳隊伍結構相對單一,主要由標準化工作者組成。雖然他們在業務領域深耕多年,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但在宣傳方面經驗不足,缺乏理論的、系統的傳播理論培訓和
2.4創新能力待提高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關鍵階段,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現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的核心任務。在這一進程中,標準化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其作用愈發凸顯。而就當前標準化的科普宣傳而言,普遍存在科普場所設施陳舊、缺乏特色;科普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以及科普手段單調重復等問題。面對新時代的發展要求,標準化科普宣傳必須以創新為驅動,突破傳統模式的局限,探索更加高效、靈活的傳播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標準化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強國提供堅實的支撐。
3標準化科普宣傳能力提升路徑
3.1加強管理,優化隊伍建設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對標準化科普宣傳能力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勢下,培養一支既精通專業知識又擅長傳播表達的標準化宣傳團隊,已成為推動標準化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方面,要注重隊伍專業知識技能的全面提升。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開放策略,積極搭建學習交流平臺,邀請行業專家,定期組織開展標準化知識培訓;同時鼓勵團隊成員參與實踐工作,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推動隊伍知識水平的縱深發展;另一方面,要著力提升隊伍的宣傳能力與傳播技巧。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科普經驗,開展系統的宣傳技能培訓,包括語言表達、互動策略等,再通過模擬演練、實戰操作等方式,讓團隊成員在實踐中不斷磨礪,確保科普信息能夠更加高效、廣泛地傳播
3.2明確需求,順應受眾喜好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科普傳播手段正經歷著前所有未有的多樣化變革。這種變革不僅拓寬了科普信息的傳播渠道,也讓更廣泛的社會群體能夠便捷地接觸到各領域的前沿科技成果。在這樣的背景下,深人了解受眾所思、所想、所需,協調解決受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即以受眾需求為導向、順應受眾喜好,才能確保標準化科普的“與時俱進”,最大限度發揮標準化科普的影響力:標準化主題活動的開展要緊貼時事,增加吸引力;標準化科普基地的打造要注重知識的時效性,與最新科研成果保持同步,傳播最前沿知識;標準化產品的開發應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深挖原有內涵,提升教育性與互動性,增強趣味性。
3.3閉環運作,完善反饋機制
科普宣傳活動本質上是提供服務的雙向互動過程,服務品質的高低不僅取決于組織者的專業能力與策劃水平,更離不開參與者的積極反饋與深度參與。缺乏組織者的精心策劃,宣傳成效便會大打折扣;缺少參與者的反饋評價,宣傳技能的提高也將無從談起。為了實現標準化科普宣傳活動的閉環運作,可以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做好反饋信息收集,面對面、鍵對鍵地做好組織者與參與者之間的聯系工作。以問題為突破口深入分析活動的短板和不足,制定針對性改進措施;以建設性意見為藍圖,不斷優化活動內容和形式,提升科普宣傳的精準性和時效性。通過這種雙向互動、持續改進的機制,科普宣傳活動不僅能夠實現科學知識的高效傳播,還能在公眾心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最終達到科普效果的最大化,推動全民科學素質的全面提升。
3.4創新加持,實現特色科普
創新加持下的特色標準化科普宣傳,是指通過融人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方法,將標準化知識以更加生動、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現給受眾,從而顯著提升科普傳播效果和影響力。一方面,要深人推進標準化科普宣傳的信息化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智能技術的優勢,不斷創新科普作品的形式和傳播渠道,大力開展線上科普活動3;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視自主研發,打造具有獨特性和針對性的科普內容。結合受眾的認知水平、文化背景和興趣點,精確把握目標受眾的需求和偏好,通過自主研發量身定制科普內容,實現標準化科普宣傳的個性化和精準化。通過這種創新與特色相結合的方式,標準化科普宣傳既能精準對接受眾的多元化需求,又能在提升全民科學素養的過程中,為建設創新型社會持續注人強勁動力。
4結語
邁人新時代,面對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科普工作被賦予了更高的使命和要求。標準化作為經濟社會活動中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貫穿于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社會治理的方方面面,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堅持以人才建設為第一抓手,培養一支既精通標準化專業知識,又掌握現代傳播技能的高素質科普隊伍;緊密貼合公眾需求,以服務為導向,設計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宣傳內容,使標準化知識真正融人公眾的日常生活;完善反饋機制,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及時收集受眾的意見和建議;將創新理念貫穿于科普宣傳的各個環節,不斷優化宣傳內容和形式。通過上述一系列舉措,我們將致力于實現標準化科普宣傳能力的全面躍升,進而為我國的高質量發展征程注入強大的動力,為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自標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參考文獻
[1]白德美.第一講:新時期標準化科普工作的重要性[J].中國標準化,2007(1):72-74+77.
[2]許鳳儉,李叢芬,萬鳳.標準化科普基地建設思路探討[J].中國標準化,2020(10):129-132.
[3]徐耀玲.“標準化 .+' ”賦能科技成果轉化[J].質量與標準化,2023(11):7-9.
作者簡介
馬刊,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標準化及質量管理。王麗,本科,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標準化及質量管理。
(責任編輯:張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