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h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into Student Management Norms
ZHANG Mi
(YunchengAdvanced Normal College)
Abstract: Basedonthe methodof discussonandcase analysis,this paperdiscusss the way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student management norms,namely,the establishment of coordination mechanism,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 afairs handling mechanism,and the formulation of perfect evaluation system.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udent management has been realized through crossdepartmental resource integration,optimizing service proces,and clarifying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standards. Atthe same time,this paper verifes the effectivenessof the three strategies through cases,successfully improv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qualityandcomprehensivequalityof students,and promotes the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chool running quality.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udent management norms; path
0 引言
1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管理規范的路徑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人,學校面臨著將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人學生管理規范的新挑戰。這一研究旨在探討如何通過機制創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將從建立協同機制、完善學生事務處理機制及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3個方面展開論述。
1.1建立協同機制
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學生管理規范的進程中,相關單位需共同建立一套協同機制。該機制旨在明確其自標,即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結合。為實現這一目標,學校需整合各方教育資源,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學生管理部門、教務處及心理咨詢中心等,通過資源的優化配置,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動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融合。在此基礎上,學校應搭建溝通平臺,如定期會議、工作坊、在線論壇,以及組織各類活動,用于分享教育成果、交流工作經驗、探討融合方法等,以確保各部門能夠及時了解彼此的工作進展,達成教育共識。在協同機制中,各部門需明確自身角色與職責,例如: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負責思政課程的開發與教學,學生管理部門則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和行為規范,以避免工作沖突和重復,提高整體行動效率。同時,協同機制需保持動態調整,學校需根據教育形勢和學生需求的變化,對其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以確保其始終能夠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和需求。
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宿舍管理的進程中,某校建立起一套協同機制。學校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宿舍管理中心及心理咨詢中心等多方資源,共同參與宿舍管理的優化與創新。其中,思想政治教育部門負責策劃和組織了一系列以“宿舍文化”為主題的思政教育活動,如“宿舍文化節”“文明宿舍評選”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宿舍文化生活,還潛移默化地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為確保各部門間的順暢溝通,學校搭建了多種溝通平臺,除了定期的部門聯席會議外,還設立了線上工作坊和宿舍管理論壇,供各部門工作人員實時交流工作經驗和心得。此外,學校還定期組織“宿舍管理創新研討會”,邀請專家、學者及學生代表共同探討宿舍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通過這些平臺,各部門能夠及時了解彼此的工作進展,共同解決遇到的問題,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力。
1.2完善學生事務處理機制
學校在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管理規范的進程中,應著力完善學生事務處理機制。該機制需明確學生事務的范疇和職責,涵蓋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課外活動、心理健康、貧困資助、職業規劃等多個方面。為此,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學生事務管理部門或委員會,明確其職責范圍和工作流程,以確保學生事務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在制定管理制度時,學校需結合學生事務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涵蓋終止原則、流程標準等各方面的規定,以確保學生事務處理工作有章可循。學校還需優化處理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延誤。在此基礎上,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學生事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學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快速查詢。通過推廣在線服務,如校園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和事務辦理功能,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或電腦訪問這些平臺,了解相關政策和流程,提交申請或咨詢問題。此外,學校還需在學生事務管理制度中融人思政教育元素,制定學生行為規范,包括道德準則、行為標準、社交禮儀等方面,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這一過程可結合學生事務處理工作,定期開展思政教育活動,如主題班會、講座、研討會等,引領學生深人學習和探索。最后,學校應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或委員會,對學生事務處理工作進行監督評估,通過定期檢查、隨機抽查等方式,確保各項制度和流程得到有效執行[2]。
以完善學生資助管理體系為切入點,某校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實現了資助管理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該校首先明確了學生事務的范疇,特別是在資助管理方面,涵蓋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資助政策的宣傳、資助資金的發放等多個環節。為此,學校設立了“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該中心不僅負責資助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還承擔著學生資助信息的統計與分析工作。例如:每年秋季學期初,中心都會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每一名符合條件的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資助。在制定管理制度時,學校充分考慮學生資助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涵蓋認定原則、流程標準、資金監管等方面的規定,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管理辦法》,明確了認定的標準、程序及監督機制,確保認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
1.3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
為提升辦學質量、推動教育教學持續改進創新,學校應依托一套完善的評價體系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學生管理規范。該體系需選取合適的評價指標,全面反映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學業成績、綜合素質等多個方面,包括考試成績、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實驗報告、社會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思想道德品質等。在構建指標體系時,學校需將評價指標按照不同維度進行劃分,如知識掌握、技能運用、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并在每個維度下細化出更為具體的評價指標,形成層次清晰、邏輯嚴密的指標體系。針對每個指標,學校需制定明確、具體的評價標準,這些標準可以是量化的數值范圍或等級劃分,也可以是定性的語言描述,以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在明確評價目標和指標后,學校應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法,結合筆試、觀察、問卷、作品評比、項目評價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同時,學校應同步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在線評價系統、大數據分析等,提高評價效率和準確性。通過在線問卷收集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學評價,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為評價提供客觀、全面的依據。根據評價結果,學校應建立起反饋機制,以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制定改進計劃,使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能夠巧妙融合、相互促進[3]。
某校在構建評價體系時,精心選取了涵蓋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學業成績、綜合素質等多個方面的評價指標。除了傳統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外,還增加了社會實踐報告、團隊合作項目、志愿服務時長等評價指標,全面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該校設立了“思想道德品質”這一維度,通過學生日常行為表現、參與思政活動的積極性與成效等指標,評估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構建指標體系時,該校將評價指標按照知識掌握、技能運用、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維度進行劃分,并在每個維度下細化出更為具體的評價指標。例如:在“知識掌握”維度下,細化為“專業課程成績”“思政課程成績”等指標;在“技能運用”維度下,細化為“實驗報告質量”“社會實踐項目報告”等指標;在“情感態度”維度下,細化為“課堂參與度”“團隊合作態度”等指標;在“價值觀念”維度下,細化為“志愿服務精神”“社會責任感”等指標。這樣的指標體系層次清晰、邏輯嚴密,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每個指標,該校制定了明確、具體的評價標準。例如:在“專業課程成績”指標下,設定了“優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5個等級;在“思政課程成績”指標下,除了量化分數外,還增加了定性的語言描述,如“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表現出色”“能夠準確理解思政理論,但課堂參與度有待提高”等,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
2 效果分析
通過建立協同機制,學校成功整合了各方教育資源,形成了教育合力。以宿舍管理為例,某校整合思想政治教育部門、學生管理部門、宿舍管理中心等資源,策劃了一系列以“宿舍文化”為主題的思政教育活動,不僅豐富了宿舍文化生活,還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這種跨部門合作的方式,避免了工作沖突和重復,提高了整體行動效率,確保了思政教育與學生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其次,完善的學生事務處理機制為學生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以資助管理為例,某校設立了“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優化了資助管理流程,減少了不必要的環節和延誤。通過“一站式資助服務窗口”,學生能夠在一個窗口完成所有資助申請的提交和審核,大大提高了資助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同時,學校在資助管理制度中融人了思政教育元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實現了資助管理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后,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為全面、準確地反映學生綜合素質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學校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為評價提供客觀、全面的依據。根據評價結果,學校建立了反饋機制,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制定改進計劃,促進了學生的自我提升和全面發展[4]
3結語
總體來說,通過建立協同機制、完善學生事務處理機制及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學校成功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人學生管理規范中。這些路徑的實施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與綜合素質,還優化了學校的管理流程,提高了辦學質量。后續,學校應繼續深化這些路徑的實踐,不斷探索新的融合方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學校的持續進步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偉.智媒時代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邏輯必然、現實審視與優化路向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5,44(1):40-44.
[2]何艷君.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與創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5,43(1):67-70.
[3]張識君.立德樹人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價值及推進舉措[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5,43(1):82-84.
[4]馬夢琦,任靜華.因勢而新: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則[J].科教文匯,2025(1):47-50.
作者簡介
張咪,本科,研究方向為思政、學生管理。
(責任編輯:高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