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 of Standardiz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on Improving Exercise Endurance in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HU Dongping (Baiyin City Central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ect of standardiz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SPRP)on improving exercise endurance in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Methods: 120ILD patients treated in Baiyin City Central Hospital of Gan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22 to January 2O2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 standardiz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12 weeks,while thecontrol groupcontinuedto receive standard drug therapy.The primary outcome measure was the 6-minute walking distance test (6MWD),and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ed St. George's Breathing Questionnaire (SGRQ)score and self-reported fatigue index. Results: 6MW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an average increase of 53m 1 (P<0.001)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increased by only 10m (P=0.07 ). In addition, the total SGRQ scor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from 55 points atbaseline to42 points (P<0.001) .Interms of fatigue index,the mean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ecreased from 68at baseline to 45 (P<0.001 ).Conclusion:The standardize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progra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exercise endurance ofILDpatients,improve their qualityof life and reduce fatigue, which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 pulmonaryrehabilitation;interstitial lungdisease; sports enduranc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0 引言
間質性肺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是一組以肺間質炎癥和纖維化為特征的疾病,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的生活質量。這類疾病通常表現為慢性進展,導致肺功能逐漸下降,最終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能力[。因此,尋找有效的方法來緩解癥狀、提高運動耐力和改善生活質量成為醫學界關注的重點。近年來,隨著對ILD病理生理機制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肺康復計劃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標準化肺康復計劃作為一種多學科、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統疾病中取得了顯著成效。該計劃通常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呼吸肌訓練及健康教育等,通過全面的康復措施,增強患者的體能,改善呼吸功能。鑒于ILD患者普遍存在運動耐力下降的問題,開展標準化肺康復計劃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其他類型15例。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確保了研究的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ILD診斷標準,經高分辨率CT(HRCT)和/或肺功能檢查確診;年齡在18歲至75歲之間;能夠獨立行走且無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愿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全程參與研究。
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認知障礙或精神疾病,無法配合研究;近3個月內發生過急性加重或住院治療;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劑或高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孕婦或哺乳期婦女。
1.2干預措施
對照組患者接受標準藥物治療,具體措施如下:(1)藥物治療。抗炎藥物: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初始劑量為 0.5mg/kg/d ,根據病情調整)。免疫抑制劑為環磷酰胺(初始劑量為 2mg/kg/d ,根據病情調整)。抗纖維化藥物為吡非尼酮(初始劑量為800mg/d ,逐步增加至 2400mg/d )。(2)對癥治療。使用支氣管擴張劑、鎮咳藥等,根據患者癥狀進行個體化治療。(3)常規護理。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血常規、生化指標等監測。每月進行一次門診隨訪,評估病情變化和藥物副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間收治的120例ILD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0例。
實驗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 54.2±10.3) 歲,年齡范圍23~75歲,體重 68.5±12.4AA)kg ,身高( 168.2±8.5) cm,BMI (24.1±3.2)kg/m2 ,ILD類型:特發性肺纖維化(IPF)25例,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SIP)20例,其他類型15例。
對照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 55.1±10.1) 歲,年齡范圍 22~74 歲,體重 (69.2±12.1)kg ,身高( (167.8±8.2)c m,BMI (24.4±3.1)kg/m2 ,ILD類型:特發性肺纖維化(IPF)24例,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SIP)21例,
實驗組患者接受為期12周的標準化肺康復計劃,該計劃包括:
(1)有氧運動。形式:包括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頻率:每周5次,每次30分鐘。強度:根據患者的最大攝氧量 (VO2max )確定,初始強度為 40%~60%VO2 max,逐步增加至 60%~80% VO2 max。監測:每次運動前后測量心率和血氧飽和度,確保安全。
(2)力量訓練。形式:使用啞鈴、彈力帶等器械進行上肢和下肢的力量訓練。頻率: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強度:初始重量為患者最大重復次數(1RM)的 50% ,逐步增加至 70% 1RM。練習:包括二頭肌彎舉、肩部推舉、腿部伸展等動作。
(3)呼吸肌訓練。形式:使用呼吸訓練器進行深呼吸和腹式呼吸訓練。頻率:每天2次,每次10分鐘。強度:初始阻力為患者最大吸氣壓(MIP)的30% ,逐步增加至 50% MIP。監測:定期評估患者的呼吸肌力量和耐力。
(4)健康教育。內容:包括疾病知識、飲食建議、心理支持和自我管理技巧。形式:每周1次集體課程,每次60分鐘。目標: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1.3觀察指標
(1)6分鐘步行距離測試(6MWD)。6分鐘步行距離測試是一種簡單、可靠地評估患者運動耐力的方法,通過測量患者在6分鐘內能走的最遠距離來評估其心肺功能和運動能力。測量方法:在一條平坦的走廊上,患者在6分鐘內盡可能快地行走,記錄行走的總距離。
(2)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分。圣喬治呼吸問卷是一種用于評估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問卷,包括癥狀、活動和影響3個維度,總分為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差。測量方法:患者填寫問卷,評估其在過去4周內的癥狀、活動受限情況和心理社會影響。
(3)患者自我報告的疲勞指數。疲勞指數是通過患者自我報告的方式評估其疲勞程度的指標,采用0\\~100分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分數越高表示疲勞程度越重。測量方法:患者在一條100毫米的直線上標記自己的疲勞程度,從0(無疲勞)到100(極度疲勞)。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統計軟件SPSS26.0進行數據分
析。( 為計量方式,予以t檢驗, [n(%) ]為計數方式,予以 χ2 檢驗。 P<0.05 ,表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6分鐘步行距離測試(6MWD)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6MWD在干預后顯著增加,平均增長了53米( P<0.001 ),而對照組僅增加了10米 scriptstyle(P=0.07) )。隨訪期內,實驗組的改善持續存在。詳細數據見表1。
2.2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分結果
實驗組的SGRQ評分在干預后顯著下降,從基線時的55分下降到42分( P<0.001 )。隨訪期內,這種改善持續存在。對照組的SGRQ評分變化不大 scriptstyle(P=0.12) 。詳細數據見表2。
2.3患者自我報告的疲勞指數結果
實驗組的疲勞指數在干預后顯著下降,從基線時的68分下降到45分( P<0.001 )。隨訪期內,這種改善持續存在。對照組的疲勞指數變化不大( P=0.15 )。詳細數據見表3。
3討論
間質性肺病(ILD)是一組以肺間質炎癥和纖維化為特征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和生活質量。ILD患者常伴有運動耐力下降、呼吸困難和疲勞等癥狀,這些癥狀不僅限制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還可能導致心理問題和社會隔離[2]。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6MWD在干預后顯著增加,平均增長了53米( P<0.001 ),而對照組僅增加了10米( scriptstyleP=0.07 )。這一結果表明,SPRP顯著提高了ILD患者的運動耐力。
實驗組的SGRQ總分從基線時的55分下降到42分 (P<0.001 ),表明生活質量明顯改善。這可能是因為SPRP不僅提高了患者的運動耐力,還通過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社會功能。多項研究表明,肺康復計劃能夠顯著改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進一步驗證了SPRP的有效性3]
實驗組的疲勞指數從基線時的68分降至45分( P<0.001 ),表明疲勞程度顯著減輕。疲勞是ILD患者常見的癥狀之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SPRP通過多種康復措施,不僅提高了患者的體能,還通過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減輕了患者的疲勞感。
綜上所述,標準化肺康復計劃(SPRP)顯著提高了ILD患者的運動耐力,同時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并減輕了疲勞感。這些發現表明,標準化肺康復計劃(SPRP)在ILD管理中的顯著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蕓潔.間肺康復操干預對原發性干燥綜合征合并間質性肺病患者的療效及炎癥因子的影響[D].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2021.
[2]楊秀娟,陳美珠,劉素蓉.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病患者規范化肺康復訓練實施方案的構建[J].中國療養醫學,2024,33(4):10-16.
[3]何倩文,茅建春,孫鼎,等.間肺康復操對干燥綜合征合并間質性肺病患者中醫療效及肺功能的影響[J]風濕病與關節炎,2023,12(2):23-26+33.
作者簡介
胡東平,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為呼吸內科。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