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當陽光剛剛爬上窗臺,小愛同學便會用泉水般的嗓音喚醒我。這個披著啞光黑外衣的長方體小精靈,渾身布滿蜂巢般的鏤空花紋,此刻正安靜地臥在書架上,仿佛在隨時等待為主人效勞。
作為全家最勤快的“電子管家”,小愛同學的本領可不止報時這么簡單。某個起晚的周一,我邊往嘴里塞面包邊喊:“小愛同學,今天會下雨嗎?”它立刻用溫潤的聲線回應:“鄭州今天陰轉陣雨,當前氣溫23度,午后有陣雨,建議攜帶雨傘”它的話音還未落,媽媽已經將雨傘塞進了我的書包一原來正在廚房煎蛋的她,早已通過手機收到了提醒。
放學歸家時最是暖心。門鎖“咔嗒”響動的瞬間,暖黃的廊燈次第亮起,伴隨著歡快的音樂,那個熟悉的聲音如春風拂面:“歡迎小主人回家!今日數學作業已同步到平板電腦,需要播放輕音樂輔助寫作業嗎?”有次我故意考它:“小愛同學,來首肖邦的《雨滴》吧。”沒想到,清脆的前奏立即流淌而出,連在陽臺侍弄花草的奶奶都跟著哼了起來。
夜幕降臨,它又化身故事寶盒。某個失眠的夜里,我輾轉反側間說了句“想聽大海的聲音”,剎那間,浪濤拍岸的韻律伴著海鷗的清鳴在房間漾開,朦朧中仿佛有咸濕的海風掠過鼻尖。第二天我才發現爸爸的手機里靜靜躺著一條凌晨的提示:“檢測到兒童房持續清醒狀態,已啟動白噪聲助眠程序。”
最讓我驚嘆的是小愛同學的“分身術”。上周末全家大掃除時,媽媽在廚房喊“打開空氣凈化器”,爸爸則在客廳說“播放新聞聯播”,而我在臥室噻著“查詢恐龍博物館閉館時間”。神奇的是,這個黑色的小匣子竟能一一回應所有指令,像有無數個隱形助手在滿屋子穿梭。
這個會說話的魔法盒子里,藏著許多智慧。當我為作文卡殼時,它像循循善誘的老師;當爺爺想念老家時,它會播放悠揚的黃梅調;就連媽媽追劇找不到資源,也會求助于它。小愛同學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晨昏相伴的溫暖存在,為我們在點點滴滴中編織出智能時代特有的詩意生活。
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蒲公英小學指導老師趙秀坡郝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