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以來,華特達因(000915.SZ)股價從23.62元最高漲至35.53元,期間最大漲幅50.42%。截至7月22日收盤,股價報32.92元,市值77.14億元。
華特達因股價上漲背后是被牛散舉牌。
6月19日,華特達因公告稱,郭偉松持股比例達到5%,觸及舉牌線。7月2日的公告顯示,郭偉松持股比例已增至9.7%,持股市值超過7億元。
郭偉松是A股市場的知名個人投資者,被稱為“牛散”。華特達因舉牌公告稱,郭偉松明確表示不以謀求華特達因的控制權為最終目的,僅基于對華特達因價值分析及前景的預測,希望與華特達因建立長期穩定的投資關系并獲取投資收益。
在舉牌華特達因的同時,《證券市場周刊》還注意到,郭偉松還是濟川藥業(600566.SH)前十大股東之一,持股市值3億元。
華特達因和濟川藥業都是醫藥領域的上市公司,郭偉松重倉投資這兩家公司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呢?
據報道及公開資料,郭偉松1974年出生,福建廈門人。其最早出現在2004年西南合成的前十大股東中,2011年開始參與定增市場,2021年參與27家公司定增,累計投資18億元,多次躋身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
郭偉松投資華特達因始于2024年初。
當年一季度,郭偉松一舉買入928.65萬股,一季報首次現身華特達因前十大股東,持有比例為3.96%。隨后二季度,華特達因股價有所回落,郭偉松繼續增持,6月末時持股數量增加至1160.3萬股,持股比例提升至4.95%,離舉牌線僅一步之遙。
四季度初,華特達因股價拉升至年中高位,郭偉松也在四季度小幅減持大約89.01萬股,期末持股數降至1071.29萬股,持股比例為4.57%,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2025年4月18日至22日期間,郭偉松再度增持華特達因,買入97.93萬股,持股比例直逼4.99%的舉牌邊緣。6月17日,郭偉松繼續買入華特達因股票2.44萬股,持股比例從4.99%升至5%,觸及《證券法》相關規定的舉牌線。
舉牌后的郭偉松并沒有就此歇息,反而是加大了對華特達因的增持力度。公告顯示,6月25日,郭偉松增持234萬股,持股比例達到6%;6月30日至7月1日增持866萬股,持股比例達到9.7%。
郭偉松目前總共持有華特達因2272萬股,按照7月22日收盤價32.92元計算,其持股市值為7.48億元。
相比華特達因,郭偉松投資濟川藥業的時間點更晚,首次現身前十大股東是在2024年7月22日,持股數490.06萬股,持股比例0.53%。到2025年一季度末,其持股數增加至1067.11萬股,持股比例達到1.16%。按照濟川藥業7月22日收盤價28.1元計算,郭偉松持股市值為3億元。
華特達因和濟川藥業的共同點是現金流好、賬上現金多。
華特達因2002年以來的經營現金流凈額均是正數,最近的2022-2024年分別為11.96億元、11.75億元、9.3億元,歸母和少數股東匯總的凈利潤分別為9.98億元、11.27億元、10.06億元,利潤現金含量高。
濟川藥業自2000年有公開財務數據以來,只有一年經營現金流凈額為負數,其余年份均為正數,最近的2022-2024年分別為26.21億元、34.64億元、21.76億元,歸母和少數股東匯總的凈利潤分別為21.72億元、28.27億元、25.37億元。
主業現金流良好疊加資本開支不大,使得兩家公司賬面現金充足。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華特達因資產負債率17.51%,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兩項總計31.24億元,沒有有息負債;濟川藥業資產負債率17.27%,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總計125.83億元,有息負債只有6億多元。
在賬面現金多的同時,兩者還舍得通過分紅形式回報股東。
最近的2023年和2024年,華特達因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4.69億元、5.86億元,股利支付率分別為80.08%、113.62%;濟川藥業現金分紅金額分別為11.98億元、19.21億元,股利支付率分別為42.43%、75.9%。
截至7月22日收盤,華特達因和濟川藥業總市值分別為77.14億元、259億元,按照2024年現金分紅計算出來的股息率分別為7.6%、7.42%,按照2024年凈利潤計算的PE分別為15倍、10倍。
此外,兩家公司現金類資產占總市值的比例分別為40.5%、48.58%。
郭偉松所投資的華特達因和濟川藥業,均是醫藥細分領域龍頭。
華特達因是國內兒童用藥龍頭。核心子公司達因藥業作為中國兒藥行業的開拓者和引領者,自2007年以來,專注于兒童藥品及兒童健康領域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形成了以“兒童保健和治療領域”為核心的兒童健康產業布局。
華特達因現有兒童藥品主要包括伊可新、伊D新、達因鐵、達因鈣、達因鋅、小兒布洛芬栓、二巰丁二酸膠囊、鹽酸托莫西汀口服溶液、地氯雷他定口服溶液、西甲硅油乳劑等。公司整體營收從2006年的1.7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21.34億元,凈利潤從千萬元增加至5.16億元。202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6.16億元、1.8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78%、8.13%。
其中,核心產品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自1996年上市,多年來居同類產品市占率第一,在兒科專用藥領域具有良好口碑和知名度。華福證券研報稱,2022年伊可新全年收入約17.6億元,2023年收入實現10%以上增長,占達因藥業收入80%以上。華特達因在業績說明會中明確表示,伊可新在維生素AD市場的占有率超過60%。
華福證券研報指出,適應人群拓展+滲透率提升助力公司打破成長空間。2022年起華特達因開始推廣伊可新3-6歲使用,由原本的0-3歲使用拓展至0-6歲使用。之后,《中國兒童維生素A、維生素D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4)》提出維A預防性補劑適用人群拓展至18歲,維D預防性補劑適用人群拓展至18歲。
除了伊可新以外,華特達因推出的重點產品伊D新(維生素D滴劑),也有望成為新的增長點。該產品2020年獲批上市,2021年銷售額超1億元,2022年銷售額約2億元。
2024年9月,子公司達因藥業與華潤三九達成戰略合作,加深維生素D領域的深度合作,有望打破星鯊與雙鯨的市場壟斷,未來伊D新市場占有率有望逐步提升。
此外,維礦類產品布局也已完成,二線品類增長動能十足。2024年,公司重點推廣的達因鐵(右旋糖酐鐵顆粒)、達因鈣(復方碳酸鈣泡騰顆粒)、小兒布洛芬栓等產品取得顯著的業績增長。
華福證券研報指出,華特達因未來致力于每年推出1-2個新的兒童藥品種,持續豐富業績增長動力。不過,該研報也指出,公司可能存在藥品產品研發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等風險。
與華特達因屬于化藥板塊不同的是,濟川藥業則是中藥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
濟川藥業成立于1994年,2013年借殼上市。公司為多元化布局的中藥領軍企業,產品涵蓋清熱解毒類、兒科類、消化類、呼吸類等領域,營收從2013年的24.48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80.17億元,凈利潤從4.03億元增加至25.32億元。
濟川藥業核心大單品為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兩大單品聚焦清熱解毒和兒科中藥賽道。國聯證券研報稱,2023年中國清熱解毒類中藥市場317.6億元,2018-2023年CAGR3.6%,蒲地藍為最大品種,2023年銷售規模47.5億元,公司產品市占率62%,為絕對龍頭;2023年兒科感冒中藥市場62.4億元,2018-2023年CAGR達12.2%,公司獨家產品小兒豉翹為最大品種,2023年銷售占比46.6%。
不過,濟川藥業長期前景雖然被牛散看好,但短期業績處于下滑通道。公司2024年營收和凈利潤分別下降16.96%、10.32%,2025年一季度分別下降36.51%、4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