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資訊顯示,7月1日以來,廣生堂的月線漲幅已經逼近70%,創下近十年來的月度漲幅新高;與之對照的是,老牌藥企聯環藥業本月已經連續收出兩個漲停,最新年內的漲幅已經超過了25%。在這兩只領軍標的的背后,包括眾生藥業、百奧泰、艾利斯、前沿生物等一批“廣義”創新藥也已經股價上行,或者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從消息面看,中金發布研報稱,短期ASCO眾多臨床數據披露,以及三生為代表的大額BD落地,進一步證實中國創新藥開始具備國際化競爭力。下半年ESMO會議的召開,以及圍繞會議前后的數據披露與BD將對創新藥有較為積極催化。同時,6月30日,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印發了《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旨在推動創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破解創新藥研發與市場應用中的結構性矛盾。
在新一輪政策利好的推動下,創新藥板塊的全面崛起也在預料之中。在書面回復時,一位不愿具名的醫藥產業圈人士指出,創新藥的行情并不會短時間終結,在新一輪政策推動下,賽道的行情從一線往二三線擴散,同時從相對窄眾的抗癌藥向更廣闊的創新藥領域發散,投資上需要關注這些公司在產業領域潛在的突破爆點。他舉例提醒:“比如7月以來的三浪創新藥行情中表現不俗的微芯生物,其突破在于西達本胺針對一線治療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關鍵性三期臨床試驗,已獲得最終結果的頂線分析數據。“
天風醫藥分析師楊松在研報中指出,今年以來創新藥市場表現突出,醫藥基金凈值增長顯著,核心觀點是“買全球最好的中國創新藥”,意味著中國創新藥品種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二級市場上的關注點從PE估值轉向臨床數據比較。中國創新藥爆發得益于技術路徑演進(單抗到多抗)、CXO產業支撐、持續高研發投入(2016到2024年CAGR約為25%)。
無論是此前賽道中領漲的港股18A公司還是內地股市屹立潮頭的恒瑞醫藥、百濟神州-U等公司,大多和抗癌這一主題有關;不過在歷經前兩浪的排山倒海后,最新一輪的行情從賽道屬性來看趨于分散,多病種領域的創新藥都開始被充分關注,例如廣生堂和聯環藥業。
Wind資訊數據顯示,廣生堂創建于2001年6月,是重點聚焦抗病毒及肝病領域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耕抗病毒藥物領域20余載,是中國在抗乙肝病毒藥物領域產品線最全的企業之一,業務涵蓋肝病、男科、心血管、中成藥等。公司堅持創新藥發展戰略,致力于成為抗病毒和肝臟健康藥物領域領先的創新藥企業。
今年5月下旬,廣生堂對外發布正式公告,將定向增發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77億元,其中擬使用募集資金中的5.98億元用于乙肝創新藥的研發項目。回眸公司的發展歷史,實際上從產業層面來看,此前公司的首款創新藥泰中定(阿泰特韋片/利托那韋片)在2023年成功上市,不過這款目的明確的創新藥后隨時間推移而受歡迎程度下降。
大約兩年后,公司又一款創新藥或迎來破繭成蝶的機會,公司寄予厚望研發的GST-HG141(奈瑞可韋)已納入國家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公開的資料顯示,6月28日,GST-HG141(奈瑞可韋)三期臨床試驗啟動會在重慶隆重舉行。GST-HG141(奈瑞可韋)三期臨床試驗正式進入實施階段,標志著該藥物向上市邁出關鍵一步,有望成為全球首個同類機制乙肝治療藥物(First in class項目)。
對比來看另一家沖鋒在前的聯環藥業,其同樣是一家近期在產業層面有突破的創新藥公司。從Wind的對外介紹來看,公司主要產品有泌尿系統藥、抗組胺藥、心血管藥、甾體激素、抗生素等幾大系列,涵蓋化學原料藥和注射劑、凍干制劑及固體制劑多種藥物劑型,擁有135個品種規格,包含國家一類新藥愛普列特、二類新藥依巴斯汀以及非洛地平等核心產品。
而該公司近期股價起勢與其研發的LH-1801項目有關。聯環藥業在2025年7月2日的調研中表示,LH-1801項目是公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合作開發的治療糖尿病的SGLT2抑制劑。該項目憑借創新的分子結構和完善的臨床前研究,免除Ⅱ期臨床試驗直接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兩個試驗組分別于今年1月和3月完成受試者入組工作,目前處于臨床數據清理階段,預計于明年一季度獲取關鍵數據,并于2026年向國家藥監局提交上市許可申請。”公司方進一步表示。
一位要求匿名的券商醫藥首席分析,最近的一波創新藥行情能夠得以擴散,其實邏輯上也很簡單,只要公司有全球領先或者國內領先的產品,然后只要它的籌碼結構很好,那么資金就樂意去參與這家公司的股票投資機會,將中長期的股價表現體現到現在。
從這層意義上看,上述的眾生堂和接下來要提到的眾生藥業,雖然創新藥產品未必石破天驚,但是由于行情的擴散和賽道內個股的雨露均沾,它們也成了行情的受益者。Wind資訊顯示,眾生藥業從四月以來已經實現了月線四連漲,從公司的基本面來看,其變更億元募集資金攻堅創新藥的舉措頗為吸睛。
從公告來看,公司在6月中發布關于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的公告稱,擬將1.03億元募集資金轉投流感與糖尿病新藥研發項目,公司稱此舉將豐富公司的創新藥產品系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種種跡象表明,原本以中成藥作為公司核心業務基礎和重要增長來源的眾生藥業,正在加快創新藥領域的布局。
進一步分析,該公司與舒泰神、華海藥業、海翔藥業一起被譽為“創新藥四小龍”。文首那位不愿具名的醫藥產業圈人士表示,今年公司或許會用醫學研究和學術項目的方式來推廣創新藥,讓創新藥更快進入市場。例如“來瑞特韋片”和“昂拉地韋片”這些創新藥會加速商業化,讓更多人能用上。其創新藥的研發越來越有成果了,即將迎來收獲的時刻。而且,該公司的產品線特別齊全,像心腦血管、呼吸系統、眼科、消化系統這些大病種都有覆蓋。同時它的產品布局很有條理,既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又能滿足各種市場需求。
根據眾生藥業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6.34億元,同比基本持平。扣非凈利潤7,843.48萬元,同比小幅增長8.60%。眾生藥業2025年第一季度凈利潤8,144.82萬元,業績同比大幅增長67.21%。
對比來看科創板上市公司百奧泰,從Wind資訊的公開介紹看,公司致力于開發新一代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用于治療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眼科以及其他危及人類生命或健康的重大疾病。作為新一代抗體藥物研發的領導者,公司已推動多款候選藥物進入后期臨床試驗,其中格樂立?(阿達木單抗)、普貝希?(貝伐珠單抗)、施瑞立?(托珠單抗)已在中國獲批上市。托珠單抗(BAT1806)(美國商品名:TOFIDENCETM)和貝伐珠單抗(BAT1706)(美國商品名:Avzivi?)已在美國獲批。
進一步看,在國產創新藥的國際突圍層面,百奧泰是內地藥企中的出類拔萃者。相關的統計表明,今年上半年,百奧泰與復宏漢霖一樣完成了四筆授權交易,在授權數量上并列亞軍。以上述提到的托珠單抗為例,其在美國上市獲批,適應癥為中到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多關節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通過與在不同區域具有分銷和銷售優勢的企業合作,百奧泰能夠快速將產品打入目標市場,借助合作伙伴的渠道資源、市場推廣能力以及對當地法規和市場環境的了解,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和推廣成本,加速產品的商業化進程,提高市場占有率。
此外,在產品授權方面,百奧泰將BAT1706(貝伐珠單抗)授權給MacterInternationalLimited在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市場的獨家分銷權及銷售權;將BAT2506(戈利木單抗)、BAT2606(美泊利珠單抗)和BAT2306(司庫奇尤單抗)授權給SteinCares在巴西以及其余拉丁美洲地區市場的獨家分銷權及銷售權。在腫瘤領域,貝伐珠單抗(普貝希?,歐美商品名:Avzivi?,巴西商品名:Bevyx?)已在中美歐和巴西四地獲得上市批準,展現出百奧泰在全球布局的實力。
從今年的一季報來看,百奧泰的營收和凈利潤實現了同比雙雙增長,同時其一季報的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基本沒有機構的身影。對此,前述要求匿名的券商首席稱,當創新藥板塊存在貝塔的時候,如果一家公司的籌碼結構特別好且沒有機構在其中活躍時,也會吸引更多的資金來關注買起來,隨后投資者再來分析產業層面的亮點和變化,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循環。
(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