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端對于銀行經營的重視度顯著提升,淡化規模增長訴求以及保護銀行息差的態度或將持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對公業務持續發力,零售需求逐漸恢復,信貸投放結構分化,信貸增長韌性有望維持。
央行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7.1%,增速水平較4月末下降0.1個百分點,信貸增速仍維持一定韌性。政策端對于銀行經營的重視度顯著提升,淡化規模增長訴求以及保護銀行息差的態度或將持續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信貸增長韌性有望維持。
從結構上來看,對公業務仍是主要的信貸投向,以2025年1-5月情況為例,企業新增貸款占全部新增貸款的比重達到91.8%,其中,利率相對較低的短期對公貸款占新增對公貸款比例達到32%,信貸需求恢復情況仍需觀察未來政策效果的顯現。
從上市銀行2024年下半年信貸結構看,大小行投放結構存在差異,大行存量信貸結構中,大部分銀行表內票據的占比有所提升,對公和零售貸款的比重均有所下降。在股份制銀行和區域行中,部分銀行的零售貸款占比有所提升,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24年9月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出臺對于信貸需求的推動。具體來看,中小行中零售貸款占比提升幅度較大的有西安銀行、蘭州銀行和南京銀行,對公貸款提升幅度較大的有江陰銀行、廈門銀行和張家港行。
拆分零售貸款細項來看,個體間資產投放策略的差異一定程度影響資產結構的擺布。從按揭貸款來看,國有大行高基數情況下,按揭貸款占比整體皆有所下降,但股份制銀行2024年年末按揭貸款占比反而有所抬升,低基數以及風險偏好的降低促使股份制銀行按揭貸款資源傾斜度略有抬升,其中,以浙商銀行、平安銀行和中信銀行2024年下半年按揭貸款占比提升幅度更大。雖然區域性銀行按揭貸款占比整體有所下降,但經濟較為發達地區的區域性銀行按揭貸款占比同樣出現了一定程度升上升,如上海銀行、杭州銀行、蘇州銀行等。
消費類個人貸款分化則更為明顯,從不同類型銀行看,大多數國有大行和區域性銀行 2024年下半年消費和信用卡貸款占比皆有所提升,其中,以蘭州銀行、西安銀行、交通銀行、南京銀行、重慶銀行和鄭州銀行提升幅度最為明顯,特別是南銀法巴消金2024年年末總資產同比增速達到59.8%,成為支撐母公司消費貸增長的重要因素。
在個人經營貸方面,2024年年末上市銀行整體占比較半年末提升0.39個百分點至24%,其中,以國有大行和農商行表現更為突出,兩類銀行中除郵儲、渝農商和蘇農銀行外,其余銀行經營性貸款占比皆有所提升,特別關注到張家港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青農商行提升速度相對更快。若從經營性貸款占比絕對水平來看,常熟銀行仍處于第一位,2024年年末經營性貸款占比達到69.2%。
在對公貸款方面,行業分化趨勢仍在持續,相對低風險或期限更長的基建類貸款占比持續提升,2024年年末上市銀行基建類貸款占比較半年末提升0.54個百分點至50.9%,絕對水平仍處高位,且占比仍在持續擴大,特別是國有大行2024年年末基建類貸款占比環比半年末提升0.94個百分點至55.4%,提升幅度相對更大。
地產類貸款占比持續壓降,一方面與地產行業相對較弱的新增融資需求息息相關,2024年年末,中國房地產業固定資產累計投資完成額同比增速為-10.8%,另一方面則源于銀行自身審慎投放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等地產配套政策的持續落地一定程度上有望提升銀行投放意愿,行業需求的恢復同樣受益于政策的持續呵護,貸款規模的邊際變化需持續關注。
此外,政策持續鼓勵疊加地產貸款下降釋放的信貸資源再擺布支撐制造業以及泛消費類行業貸款占比保持穩健,其中,股份制銀行制造業貸款占比增長較為明顯,2024年年末,股份制銀行制造業貸款占比較半年末提升0.42個百分點至20.8%。
從行業整體看,除信用貸款外,其余類型貸款占比皆有所下降,截至2024年年末,信用貸款占比較半年末提升0.93個百分點至37.6%,預計與按揭類業務增長下滑釋放的信貸空間相關;其中,以國有大行信用類貸款占比上升更為明顯,截至2024年年末,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信用貸款占比為40.2%、33.3%、31.5%、20%,較半年末分別變化1.3個百分點、-0.05個百分點、0.56個百分點、0.68個百分點。
從各類型貸款分布來看,抵押貸款仍是各類型銀行主要的資源投向,截至2024年年末,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抵押貸款占比分別為37.2%、36.3%、24.6%、41.7%。
2024年下半年,存量按揭貸款利率的重定價以及降息對于資產端定價水平帶來的影響不可忽視,2024年上市銀行貸款收益率較上半年下降12個基點至4.19%,其中,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2024年貸款收益率較上半年分別下降12個基點、14個基點、8個基點、16個基點至3.53%、4.2%、4.44%、4.19%,生息資產收益率則分別下降10個基點、12個基點、9個基點、13個基點至3.25%、3.7%、3.8%、3.6%。
當前,雖然一季度重定價壓力的釋放或將帶動資產端收益率進一步下行,但銀行板塊負債端紅利有望成為推動息差企穩的重要因素,二季度后行業息差有望維持穩定。
另一方面,資產質量壓力可控,行業整體資產質量保持穩健。A股上市銀行2025年一季度不良率環比2024年年末下降1個基點至1.22%,撥備覆蓋率環比2024年年末下降2.13個百分點至238%。
但零售業務等領域的風險值得關注,受到部分小微業務風險暴露以及居民還款能力波動的拖累,零售業務不良率略有上升,2024年年末上市銀行零售貸款平均不良率環比半年末上升7個基點至1.43%。
已公布地產不良率的31家銀行中有19家對公地產業務不良率環比2024年半年末有所下降,其中,渝農商行2024年年末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基本清零,蘇州銀行對公地產貸款不良率僅為0.09%,皆實現了風險的有效管控。
綜合來看,結構性波動不改資產質量平穩趨勢,特別是穩增長政策疊加監管對于銀行經營端的持續呵護,行業資產質量有望保持穩健。
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整體保持穩健,分不同機構類型來看,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2025年一季度不良率環比2024年年末分別上升1個基點、1個基點、2個基點、7個基點至1.27%、1.2%、0.82%、1.01%。從個體間改善幅度來看,西安銀行、重慶銀行、江蘇銀行和浦發銀行改善幅度位于上市銀行前列。
從零售業務來看,2024年年末,上市銀行零售貸款平均不良率環比半年末上升7個基點至1.43%,預計仍與小微業務以及居民還款能力的波動相關,考慮到當下經濟溫和修復態勢逐漸明確,仍需關注零售貸款未來資產質量走勢。對公資產質量保持穩定,2024年年末,上市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對公貸款平均不良率較半年末變化-5個基點、0、8個基點、-2個基點,上市銀行整體對公貸款平均不良率則較半年末下降4個基點至1.12%,整體保持平穩。
2024年年末,上市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平均不良率較半年末上升10個基點至3.31%,但絕大多數銀行地產貸款不良水平皆獲得有效控制,如國有大行中除中國銀行對公地產貸款不良率環比持平于半年末4.94%外,其余國有大行對公房地產貸款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大中型銀行中以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和郵儲銀行下半年對公房地產不良率水平下降較快。區域行中值得關注的是渝農商行2024年年末對公房地產不良貸款基本清零,蘇州銀行對公地產貸款不良率僅為0.09%,同樣處于可比同業較優水平。
但部分銀行對公房地產業務不良率出現了小幅增長,大中型銀行中華夏銀行以120個基點的增幅相對較高,區域行中齊魯銀行(583個基點)、鄭州銀行(269個基點)和青農商行(238個基點)對公房地產貸款不良率上升較大。
展望未來,政策持續加碼有利于支撐地產行業企穩,圍繞首付比例、貸款利率、保障房建設和去庫存等政策的出臺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場信心,長期來看,對公房地產信貸質量核心因素仍取決于地產銷售端恢復情況,未來仍需關注政策落地之后的需求恢復情況。
(作者系資深投資人士。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