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監管層引導和推動上市公司加強投資者關系工作的趨勢下,央企尤其是國有大行的股東大會內容披露深度、報名方式和會議召開等工作領跑A股。相比之下,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東大會報名渠道、披露內容透明度、會議地址等環節還有待加強,甚至有的上市公司明確要求股東不得攜帶手機進入會場。
從2024年度股東大會召開情況看,在股東身份確認環節,多數上市公司開通了電子郵件的股東登記渠道,少數重視投資者關系的優秀上市公司還開通了獨立報名通道,比如貴州茅臺、格力電器、中國平安等,它們在股東大會通知公告中標明了股東報名專用鏈接,以及二維碼,股東只要直接掃描二維碼就能完成報名。
相比之下,部分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報名方式依然傳統化,僅允許股東以傳真、信函方式登記。比如欣旺達《關于召開2024年度股東大會的通知》顯示,“股東可采用信函或傳真的方式登記”,信函需寄送到位于廣東總部的辦公室,未明確提供電子郵件的報名,投資者需支付更多的經濟和時間成本才能報名。
本刊通過實際報名了解到,部分上市公司雖然公告僅顯示信函、傳真報名,但投資者若主動通過電子郵件報名仍有可能獲得參會資質。至于公告中并未明確電子郵件報名渠道的,則有可能會給投資者,尤其是參加股東大會經歷較少的中小投資者帶來一些困擾。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央企金融企業和AH兩地上市的藍籌企業在召開股東大會方面,設立了北京總部、香港兩個分會場,以此來確保兩地投資者尤其是個人投資者以較低成本參加上市公司股東大會。
以中國銀行為例,其2024年度股東大會在6月27日分設北京、香港兩個會場。本刊了解到,北京分會場的股東以中青年人居多,而香港分會場的股東不乏年紀較大的個人股東。在交流環節,很多投資人就公司未來分紅率、分紅方式等話題與中國銀行高管進行了交流。
中國銀行董事長葛海蛟表示,“中國銀行是國有大行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這一表述彰顯了公司對于品牌國際化、投資者國際化的重視。
當然,也有一些兩地上市的龍頭企業,股東會僅在總部召開的。譬如,2024年成功登陸港股市場,實現A+H雙上市的美的集團,其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今年5月召開2024年度股東大會,現場地址為佛山順德的美的總部大樓,未設置香港分會場。
類似的,同是AH股兩地上市的贛鋒鋰業也發布公告稱,公司2024年度股東大會在江西省新余市總部研發大樓召開。
總部注冊地位于開曼群島,并在A股、港股、美股三地上市的百濟神州也未在國內設置股東大會現場,其在公告中披露,2025年度股東大會的線下召開地點是開曼群島Mourant Governance "Services (Cayman) Limited的辦公室。
對于百濟神州股東大會未選擇在國內召開的原因,本刊致電百濟神州的投資者熱線,但多次撥打仍無人應答。自動留言功能也提示:“文件箱已滿無法留言”。
整體來看,目前不少AH兩地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選擇在內地總部召開,這種安排一定程度上并不有利于國際投資者參加股東大會,進而也意味著,在當前A股公司加速品牌和業務出海的大背景下,兩地或多地上市的A股公司在和外資投資者的溝通方式、溝通渠道方面是有一定改進空間的。相比之下,在股東大會召開工作上,中國銀行、工商銀行等央企金融機構選擇多地召開的舉措,是值得借鑒的。
值得一提的是,總部位于中西部地區或四五線城市的上市公司,雖然因交通的問題給股東現場參會造成一定不便,但仍有少數上市公司為便利投資人參會,有時也會將股東大會召開地址選定在一線城市。譬如,液體包裝龍頭企業新巨豐的總部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經濟開發區,其將2024年度股東大會的召開地址設立在北京市朝陽區的辦公室,這一舉措顯著提升了投資人參會的便利性和積極性。
在股東大會審議事項方面,有不少央企披露了各審議事項的具體內容。比如中國中鐵單獨披露了《會議資料》,長達99頁,其中不僅披露了相關議案的具體內容,還披露了去年和2025年經營工作的諸多詳細信息;中國銀行的年度股東大會《會議資料》也多達110多頁;遼寧地方國企渤海輪渡的2024年度股東大會《會議材料》甚至還披露了2025年財務預算等重要信息,并提前披露2025年將實施中期分紅,這一舉措為投資者吃下了定心丸。
據本刊不完全統計,2024年度股東大會會議資料披露頁數最多的是上汽集團,多達215頁;國泰海通的股東會議資料也近160頁。
相比之下,多數民企上市公司和地方國企未詳細披露年度股東大會的審議事項具體內容,僅披露審議事項文件名稱。比如寧德時代、陽光電源就未披露2024年度股東大會表決事項的詳細內容資料。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上市公司為便利投資者參與股東大會,還貼心地列出了交通路線。比如浦發銀行在公告中公布了去往會議現場的詳細公共交通路線,這一舉措顯然是有利于投資人搭乘公交車、地鐵抵達現場。
此外,一些央企尤其是一些金融類企業在投資人交流環節結束后,也會安排相關業務部門負責人就具體業務問題與投資者溝通,比如中國銀行的股東會后半場就安排了具體的部門負責人,就ESG、信用卡等工作的詳細問題向股東做了一對一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上市公司公告要求,股東大會中“禁止錄音錄像”,比如國泰海通就是如此。相比之下,中國平安、貴州茅臺等公司在公告中未明確要求現場股東不得錄音錄像。
對此,高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某A股公司獨董李軍向本刊表示:“為兼顧股東與上市公司合法權益,盡可能協調好投資者關系,贊同董秘或證券事務代表與投資者公開交流環節允許對非敏感信息錄音拍照,但需要不損害別的參會股東肖像權和公司的相關合法權益。”
除了“禁止錄音錄像”,還有一些上市公司雖然在公告中未公布不得錄音錄像,但在現在卻設置了安檢環節并限制股東帶手機進入會場。比如雪球論壇大V@小修羅投資發帖透露,格力電器2024年度股東大會就不允許股東攜帶手機進入會場。“進門要收手機,我覺得這很不尊重股東。公司可以要求在會議過程中禁止錄像、錄音,在特殊的場景(如參觀工廠)可禁止拍照,但公司沒有權力收股東手機。”
在此前的2016年的一次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就因“我5年不給你分紅,又能拿我怎么樣?”表述被股東拍攝并外傳,引起了較多爭議。
李軍認為,“過安檢是很多大公司的正常流程,但原則上不贊同上市公司在股東大會現場收股東手機。”
實際上,對于上市公司是否有權力約束股東不得拍照攝像錄音,上市公司在操作尺度上也有所不同,比如上汽集團雖然在公告中稱,“股東大會謝絕個人進行攝影、攝像和錄音”,但并未硬性要求。
對此,現場參與了股東大會的雪球用戶@僅用手機交易發表評論稱,“這個謝絕是怎么解釋呢?為什么不干脆寫成不能或者不得?為什么要寫謝絕?上市公司有沒有權力要求股東不得錄音錄像?……我瞎猜,上市公司根本沒有權力要求出席的股東不能錄音錄像,所以他沒有底氣寫不得錄音錄像只能寫謝絕。”
(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作買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