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市場的強度持續增強,上證指數不斷刷新年內新高。7月24日,上證指數來到了3600點上方,距離2024年10月8日的3674點僅一步之遙。
與之前市場的強度主要靠金融權重板塊維持不同,近期市場開始多點開花,創新藥、反內卷、水電基建等熱門板塊“你方唱罷我登場”,掙錢效應變得更好。
2024年“924”以來的行情演進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24年四季度,較大力度的政策預期是推動行情演進的關鍵;第二個階段是2025年關稅擾動之前,市場對經濟復蘇的強度仍有猶豫,在DeepSeek的帶動下,科技板塊引領風格;第三階段是關稅沖突緩和后至今,國家隊明確托底市場,鎖住了市場的下行空間,投資者風險偏好逐步增強。一邊是紅利板塊不斷攀升,一邊是預期驅動下的熱點板塊不斷涌現。
雖然外部環境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市場逐步對關稅問題脫敏,慢牛的特征已初顯。為何近期市場能不斷走強呢?
第一,盈利的拐點已經出現。如果說一季度大家對復蘇仍有疑慮的話,那么進入二季度后,不斷超預期的經濟數據已經坐實了盈利向上拐點的到來。消費的超預期增長,出口頂住關稅壓力逆勢而上,上半年實現5.3%的經濟增長,貨幣供應量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回升,種種信息都指向盈利將步入上行通道。
第二,年中中央財經委定調反內卷,未來整體價格水平回升的預期升溫。雖然實際GDP增速早已走強,但由于價格水平持續偏低,導致微觀企業的盈利并沒有宏觀數據感受得那么強。如果反內卷得以持續深入推進,必將推動整體價格水平回升,有望打開相關企業的盈利空間。
第三,擴大內需的政策仍會持續。在上半年取得較好的經濟增長后,市場一度擔心政策會有所收力。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開工儀式舉行,將建設5座梯級電站,總投資約1.2萬億元。這再度點燃了市場對需求側加力的預期,水利基建相關板塊隨后幾個交易日大漲。
第四,人民幣走強使關稅沖突對A股的影響鈍化。2018年的中美經貿沖突引發了人民幣貶值,A股受到波及也較大。但這一次的“對等關稅”沖擊,卻在加速國際貨幣秩序的重塑,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得以走強,海外資金增配中國資產。
第五,居民儲蓄存款增長疊加“資產荒”,股市的相對吸引力提升。2022-2024年中國居民新增存款48.8萬億元,儲蓄存款余額累計增長47.6%,增速明顯高于名義GDP增長,2025年上半年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已突破162萬億元。由于國債收益率不斷走低,房市風光不再,“資產荒”現象突出,長期低估的A股對居民追求稍高回報的吸引力提升。近一年來,保險資金大規模增持高股息股票,就是“資產荒”背景下提升投資收益率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盈利拐點愈發清晰之際,此前“大盤價值+小盤成長”的杠鈴策略逐步開始向更廣的范圍擴散,后續由盈利改善驅動的行情將會更有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