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早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布的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高達24.6%,其中患重度抑郁的青少年占7.4%。盡管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政策文件,如《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但在部分地區仍存在“重部署、輕落實”的現象,缺乏有效的監督與評估機制。一些學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等方面,未嚴格按照政策要求執行,導致政策未能有效轉化為育人實效。鑒于此,重慶市涪陵第十五中學校以黨建為引領,通過機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及豐富的教育活動,為心理健康教育賦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也為中小學校繼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提供有益的參考。
黨建引領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路徑
構建黨建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機制。學校黨組織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黨建工作重點,建立黨建引領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學校定期開展黨建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研討,將黨的思想教育優勢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方法相結合,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其心理韌性。
強化黨建引領下的師資隊伍建設。黨組織加強對心理健康教師的選拔與培養,優先選拔黨員教師兼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題培訓,提升其業務水平。同時,學校建立了黨員教師與困境學生一對一幫扶機制,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時矯正其不良心理傾向。
豐富黨建引領下的教育活動形式。學校以黨建活動為載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劇表演等活動。此外,還利用紅色文化資源,如參觀紅色紀念館、講述革命先輩故事等,與革命先烈跨越時空對話,以此激發青少年的內驅動力,促使其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
實施路徑與系統保障措施
實施路徑。為構建黨建引領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學校分別制定了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目標。就為期1年的短期目標而言,學校黨組織制定了黨建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工作規劃,明確了各部門的職責;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訓需求調研,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培訓;舉辦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和知識競賽,營造關注心理健康的校園氛圍。就3—5年的中期目標而言,學校不斷完善黨建引領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和考核機制;培養一批專業素養高的黨員心理健康骨干教師;擴大幫扶學生范圍。就5年以上的長期目標而言,學校致力于形成成熟的黨建引領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區域內進行推廣;建立完善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網絡,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聯動。
系統保障。學校應構建“教育部門統籌—衛健部門支撐—宣傳部門引導—社區街道聯動—家校協同”的立體工作網絡,筑牢青少年心理健康第一道防線。就政府而言,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各方責任與義務,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教育及相關部門應設立專項經費,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設施建設、師資培訓及活動開展,并鼓勵社會資本通過捐贈等方式參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事業。
(作者單位:重慶市涪陵第十五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