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理念下的自主游戲是促進幼兒認知、情感、社交等多維發展的核心載體。我園構建了“外路徑實施”與“內路徑支撐”相結合的立體化實踐體系,為幼兒的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提供新范式。
差異化外路徑:基于年齡特征的實踐策略。針對不同年齡段,我們有著不同的自主游戲實施外路徑。小班聚焦幼兒生活興趣點開展項目活動。例如,為緩解小班幼兒新入園時的分離焦慮,我們開展了“我們的小家”項目活動,通過問卷與魔毯訪談確定“家”主題,讓幼兒自主規劃“照顧寶寶”“烹飪”“搭建鸚鵡家”等任務,進行角色游戲,最終通過家庭聚會展示成果,強化幼兒的生活認知與情感體驗。中班針對幼兒好奇、好問的特點,圍繞科學認知困惑展開探究。例如,“‘魚’你在一起”項目活動從“金魚為何死亡”的問題出發,讓幼兒分組研究氧氣、空間、飲食等因素對金魚生長的影響,升級魚缸設計,并通過繪畫、捏塑、故事創編等多元表征深化理解,解決真實問題,提升科學探究能力。大班圍繞真實而富有挑戰性的問題開展合作探究,形成完整的項目成果。例如,在“螢火蟲投影燈”項目活動中,針對表演區照明需求,幼兒提出“如何制作清晰螢火蟲投影燈”的核心問題,并組建團隊,分解問題,反復試驗,最終完成投影燈制作并服務于“囊螢映雪”表演,展現分工合作與問題解決的高階能力。
專業化內路徑:教師支持的核心機制。內路徑支撐涵蓋觀察與傾聽、分析與識別、回應與支持等環節,通過教師的專業支持推動自主游戲深度開展。首先,教師通過觀察與傾聽,精準捕捉幼兒游戲信號,運用掃描、定點、追蹤等觀察法,結合觀察量表,記錄幼兒在“人”(如表情、語言、互動等)與“物”(如材料使用、環境適應等)兩方面的表現,并一對一傾聽記錄幼兒的想法,為后續支持提供依據。其次,通過分析與識別,多維度解讀幼兒學習軌跡,避免單一片面評價,聚焦核心經驗、游戲情境與個體發展,分析幼兒在探究中的思維水平、合作模式及經驗缺口,為精準支持提供方向。最后,作出回應與支持,分層助力幼兒深度學習:情感上,通過“你的想法很有創意”等語言鼓勵及微笑、擁抱等肢體互動,增強幼兒探究的自信心;環境創設上,注重動態調整材料層次性,以開放性材料為主,并優化空間功能性,如在科學區增設光學實驗工具,滿足幼兒多元探索需求;經驗引導中,借助“放大鏡還能怎么用”等開放性提問激發深度思考,同時結合過程性量表開展持續性評價,推動幼兒將習得經驗遷移運用,例如引導其把投影燈制作經驗應用到其他光影探索活動中,全方位助力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發展。
【本文為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四五”滾動研究課題“區域活動中幼兒深度學習的支持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2022019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