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挑有裂紋的罐子養花,\"記憶里外婆總這么說,她佝僂著背,把開裂的陶罐搬到槐樹下,“根須得順著縫兒長,花才能開得旺。”
那時我總嫌裂紋丑,但又不忍心拒絕外婆的好意,于是偷偷用貼紙遮住裂掉的缺口。外婆知道我喜歡花,便會找來許多形狀、大小不一但都十分精美的陶罐,教我種花、打理。當我再翻出那些陶罐時,瓶口的蜘蛛網織就了時光的經緯,但瓶身的裂紋叫人過目不忘
此刻輕輕地撫過罐身盤繞的裂紋,我忽然懂得,有些裂痕會變成滋養生命的紋路,容器真正的內涵就在于它燒制時經歷的溫度與煎熬。
崢嶸歲月歷歷在目,中國也經歷過煎熬百年前那一條條不平等、喪權辱國的條約,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一座被譽為“萬園之園”的藝術瑰寶在侵略者的暴行之下化為一片廢墟,無數的珍貴文物被掠奪、損毀。國家命運籠罩于血雨腥風之中,苦難與傷亡激起了反抗救亡的怒潮。一次又一次的煎熬讓人們積蓄起力量。孫中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陳獨秀高喊“科學民主”,無數仁人志士以覺醒的姿態舉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與不公、黑暗的社會作不懈的斗爭。
斗爭,然后等待,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我握著陶罐坐在閣樓上,陽光打在陶罐上。我抬頭,透過樹葉縫隙望向外面: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街道商鋪鱗次櫛比
時代的浪潮滾滾向前,如同一部宏大而激昂的史詩,我們置身其中,享受著時代的無盡饋贈。精準扶貧讓無數家庭摘掉貧窮“帽子”,就業機會日益豐富,傳統制造業與新興的互聯網行業碰撞出璀璨的火花,社會的多元繁榮、自媒體的熱潮也為我們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從造紙術、火藥的發明到如今5G通信技術的迭代升級,載人飛船遨游太空,DeepSeek橫空出世…這些成就不僅僅是中國在科技方面的突飛猛進,更是大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自信與底氣。這個時代贈予我們的,是難以丈量的廣闊舞臺。
回望歷史長河,每一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時代使命。只是未來并非憑空等待而來,等待戈多的流浪漢告訴我們:憑空的等待毫無意義。戰火硝煙時,無數平凡而偉大的戰士挺身而出,只為國家不被欺壓凌辱,用血肉之軀捍衛民族尊嚴。歷史上無數先輩在面對列強的侵略與反動勢力的壓迫時,“志不求易,事不避難”,只是在困境中砥礪前行。“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先輩的聲音鏗鏘在耳,他們是我輩不忘初心的榜樣。所以我們應當銘記:時代贈予我們的不僅有機遇,更有沉甸甸的責任,
時代的饋贈,放大了生活的點滴幸福。迅速發展的數字時代為人們提供了便利,我們更當心懷感恩,積極投身于時代的建設,以積極為筆,以理想為墨,書寫只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人生華章,爭當時代的脊梁。
清晨時分,檐下的雨燕在忙著筑巢,新農村的廣場上早已有了晨練的老人。循聲望去,露珠順著屋檐滴落,斑駁的墻面是記憶的印痕,階梯上的裂紋是歲月變遷的痕跡,陶罐中的花草枝繁葉茂,陳舊的木門吱呀作響,在不厭其煩地講述著往事…
指導教師:楊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