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再現】
六一兒童節文藝演出已進入最后的高潮
“下面,請趙涵為大家表演電子琴獨奏 《高山流水》。”報幕員李蕊宣布完畢,伸手做了一個“請”的姿勢。
一陣掌聲過后,趙涵微笑著走上臺,坐到電子琴前,開始奏響第一個音符起初,琴聲緩慢優美,后來,琴聲歡快地跳躍起來。
“太好了!”“太妙了!”“再來一首!”…臺下響起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場主指路】
原文最應該突出的是趙涵優美的琴聲,但是小作者僅僅用了“起初…后來…”一句一帶而過。盡管她渲染了同學們聽到琴聲后的熱烈反應,但我們仍然感受不到琴聲的優美動聽。描寫彈奏部分時,如果能展開合理的描寫與想象,把曲子如何美妙寫入作文中,會更好一些。
【煥然一新】
六一兒童節文藝演出已進人最后的高潮
“下面,請趙涵為大家表演電子琴獨奏——《高山流水》。”報幕員李蕊的聲音清脆悅耳,她微笑著伸手示意,舞臺的燈光柔和地灑落在電子琴上。
全場安靜下來。趙涵緩步走上舞臺,指尖輕輕搭上琴鍵,深吸一口氣,奏響了第一個音符一一那聲音如一顆小水珠從高處墜落,在寂靜中蕩起漣漪。起初,琴聲舒緩而悠遠,仿佛晨霧繚繞的山間,一條清澈的小溪流正從石縫間悄然涌出。水聲潺潺,流過一塊塊巖石,偶爾濺起細碎的水花,在陽光下如繁星灑落。漸漸地,旋律變得活潑起來,像溪流匯入山澗。后來,琴聲跳躍起來,歡快起來。同學們眼前仿佛浮現出一幅生動的畫面:一群小動物從遠處奔向小河邊,來到草叢上,手挽著手,唱起了歌,跳起了舞。琴聲越來越熱烈,仿佛整片森林都蘇醒了,小動物們圍在一起,踩著節拍跳舞,連風也加入了這曲自然的交響樂。
“太好了!”“太妙了!”“再來一首!”霎時,整個會場匯成了掌聲和歡呼聲的海洋。
【場主解析】
修改后的片段生動地再現了趙涵同學演奏《高山流水》的精彩場景。全文以“聲音”為主線,通過豐富的想象,將無形的音樂轉化為可見可感的畫面。其一,根據琴聲“舒緩悠遠”,想象著一條小溪流從石峰間流出,“流過巖石,濺起水花”。其二,根據琴聲“跳躍起來,變得歡快了”,想象著小動物奔向草地,唱歌、跳舞。這些想象大膽而又合理,加上比喻和擬人的手法,使習作充滿了詩意,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
山東省五蓮縣北京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