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葡萄酒產業集群;優化發展;鄉村振興;煙臺市中圖分類號F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3-0203-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5.13.039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Wine Industry Clust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Yantai City ZHANGJie,LUChao,WANGFeei(1.YantaiVocatioalCollgeofCulureanTouism,Yantaihandong26405;taI stituteof Technology,Yantai,Shandong)
AbstractUndrebackgrondofruralrevitalizationstategy,tedevelopmentstatus,iaio,halengndotzationpathfYati wine ndustryclusterwerediscused.Byanalyzingthehistory,resourceendowment,policyenvironmentandtheformationandevolution processofindususteofantaieidstapealeditsosiilipromotingualevializationdulocde velopment.Inviewofeaketevirontindustryostructionndsstaabledevelopntprobeseistinginthevelotofin dustrialclustediesfulsiactestieve,adsuctodusalustescd dustry-leailiutsosgeutd studyaistoprovdeeeforthstaableevelopntofinedustryndiepthiplemetatioofralviaatiostate
Key wordsWine industry cluster;Optimize develop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Yantai City
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我國農村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旨在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偉目標[1]。這一戰略不僅關乎農村經濟的全面振興,更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石。在這一過程中,葡萄酒產業集群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煙臺市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葡萄酒釀造歷史,成為我國乃至世界葡萄酒產業的重要產區之一。煙臺葡萄酒產業歷經百余年發展,培育出“張?!薄爸屑Z長城”等國內外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形成了葡萄種植與采摘、葡萄酒釀造、文化旅游體驗等涵蓋一二三產的特色產業集群[2]。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不僅為煙臺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注人了新的活力,也為增加農民收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升農村治理水平等帶來了顯著成效。
1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形成機理
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架構見圖1。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的形成是自然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歷史文化傳承與品牌塑造、政府引導與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相互交織、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煙臺市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
1.1自然資源稟賦與區位優勢煙臺市位于 37°N 附近,這一緯度被譽為“葡萄酒的黃金緯度”,因其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適中,為葡萄的生長提供了近乎完美的自然條件[3]海洋性氣候帶來的濕潤空氣和較大的晝夜溫差,有利于葡萄果實中糖分的積累和風味物質的形成,使得煙臺出產的葡萄品質上乘,為釀造高品質葡萄酒奠定了堅實基礎。
煙臺市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其區位優勢顯著,發達的交通網絡,包括港口、鐵路、公路等,使得葡萄酒產品能夠快速便捷地運往國內外市場。煙臺鄰近日、韓等國際市場,在葡萄酒的出口貿易上具有區位優勢。這種區位優勢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還拓寬了市場渠道,為葡萄酒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1.2歷史文化傳承與品牌塑造煙臺市葡萄酒產業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末,是中國葡萄酒工業的發源地之一。悠久的歷史為煙臺葡萄酒產業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也為其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了獨特的品牌形象。“張?!薄爸屑Z長城”等知名品牌的崛起,不僅代表了煙臺葡萄酒產業的高品質追求,也體現了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這些品牌通過持續的創新和品質提升,贏得了國內外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品牌效應的發揮,進一步吸引了上下游企業的集聚,促進了產業鏈條的延伸和完善。同時,品牌間的競爭與合作也推動了整個產業集群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為產業集群的持續發展注人了不竭動力。
1.3政府引導與政策扶持在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煙臺市政府深刻認識到葡萄酒產業對于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和引導。
首先,政府制定了明確的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通過規劃引領,引導企業合理布局、有序發展,避免了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其次,政府加大了財政投入力度,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市場拓展等方面的工作。通過資金扶持和政策激勵,激發了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此外,政府還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簡化審批流程,降低稅費負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
2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演進軌跡
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的演進軌跡不僅見證了煙臺葡萄酒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深刻體現了地方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必然規律。
2.1萌芽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初創與探索這一時期,煙臺市葡萄酒產業正處于初創階段。面對未知的挑戰與機遇,煙臺人憑借對葡萄酒文化的熱愛和對自然條件的敏銳洞察,借鑒西方葡萄酒釀造技術,開始嘗試種植釀酒葡萄并探索葡萄酒的釀造工藝。盡管初期的生產規模較小,技術水平也相對有限,但這一時期的努力為煙臺市葡萄酒產業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一階段,煙臺葡萄酒產業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生產規模有限,主要滿足本地市場需求;二是技術水平不高,但已開始嘗試引進和消化西方先進的釀造技術;三是品牌意識尚未形成,但已孕育出未來知名品牌的雛形。
2.2成長期(20世紀初至20世紀80年代):擴張與崛起進入成長期后,煙臺市葡萄酒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煙臺葡萄酒的產量和品質均實現了顯著提升。這一時期,煙臺葡萄酒產業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占據了重要地位,還開始走向國際市場,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認可。
在這一階段,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的雛形開始顯現。一方面,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于葡萄酒產業之中,形成了初步的產業集聚效應;另一方面,一些具有影響力的葡萄酒品牌嶄露頭角,如“張裕”“中糧長城”等,憑借卓越的品質和獨特的品牌魅力,迅速在市場中脫穎而出,為產業集群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撐。
政府在這一時期也開始關注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扶持和引導。這些政策不僅為葡萄酒產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還促進了產業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推動了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
2.3成熟期(20世紀80年代至今):完善與升級進人成熟
期后,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逐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和較為成熟的運行機制。產業集群內部企業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日益激烈,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和完善,形成了涵蓋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包裝設計、市場營銷等多個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煙臺市葡萄酒產業也在不斷創新和升級。一方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引進和消化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另一方面,企業積極拓展市場渠道和營銷方式,加大品牌建設和營銷推廣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政府繼續加大對葡萄酒產業集群的扶持力度。通過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規劃、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措施,為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府、企業和市場的共同推動下,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不斷邁向新的高度,
3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3.1產業規模與產量
3.1.1產量與市場份額。近年來,煙臺市葡萄酒產量保持穩定增長,2023年產量達到6300萬L,占全國比重由2022年的 31% 上升到 44% 。這一規模不僅反映了煙臺市葡萄酒產業的龐大基礎,也為其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3.1.2企業數量與分布。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內企業眾多,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目前,全市共有葡萄酒生產企業204家,知名酒莊63個,這些企業分布在蓬萊、萊山、煙臺開發區等多個核心產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3.2 品牌與品質
3.2.1品牌影響力?!盁熍_葡萄酒”品牌價值突破860億元,連續7年穩居行業榜首,這一成績不僅體現了煙臺葡萄酒的品牌實力,也為其在國際市場上的推廣和銷售奠定了堅實基礎。煙臺產區獲國際知名大獎160余項,居國內各產區前茅,這些獎項的獲得進一步提升了煙臺葡萄酒的國際知名
度和美譽度。
3.2.2品質提升。煙臺市葡萄酒產業注重品質提升,通過引進先進釀造技術、加強葡萄種植管理、優化生產工藝等措施,不斷提高葡萄酒的品質。煙臺市還積極推動葡萄酒文化的傳播和普及,提升消費者對葡萄酒的認知和鑒賞能力。
3.3 市場與營銷
3.3.1市場拓展。煙臺市葡萄酒產業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通過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舉辦葡萄酒品鑒會等活動,煙臺葡萄酒企業成功吸引了大量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關注。煙臺不斷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推動葡萄酒產品走向世界。
3.3.2營銷創新。煙臺葡萄酒產業在營銷方面不斷創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精準營銷和品牌推廣活動。特別是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和溝通,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煙臺市還積極推動葡萄酒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打造特色葡萄酒旅游線路和文化體驗活動,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
3.4 政策與扶持
3.4.1政策支持。煙臺市政府高度重視葡萄酒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加大財政投入、優化營商環境等,為葡萄酒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2024年度葡萄酒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上,煙臺市政府就授予了多家企業“領軍企業”稱號,并發放了項目支持資金,以激勵企業創新發展。3.4.2產業鏈建設。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鏈不斷完善,從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到包裝設計、市場營銷等各個環節都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煙臺還積極推動產學研結合和技術創新,建立各類科研平臺32處,提升葡萄酒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此外,煙臺市注重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推動整個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
4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發展面臨挑戰
4.1 市場競爭加劇
4.1.1國內外品牌競爭。 ① 國際品牌競爭。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國際知名葡萄酒品牌如法國拉菲、澳大利亞彼得利姆等紛紛進人中國市場,憑借其品牌影響力和高品質產品,對煙臺葡萄酒產業形成了直接競爭壓力。 ② 國內品牌競爭。國內其他葡萄酒產區如寧夏賀蘭山東麓、新疆天山北麓等也在快速發展,這些產區憑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生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品質葡萄酒,對煙臺葡萄酒的市場份額構成了挑戰。
4.1.2消費者需求多樣化。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葡萄酒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消費者不再僅僅滿足于傳統的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而是對氣泡酒、冰酒、甜酒等新型葡萄酒產品產生了濃厚興趣。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倒逼煙臺葡萄酒產業創新改造。
4.2產業內部問題
4.2.1產業鏈整合不足。盡管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鏈相對完整,但各環節之間的整合度仍有待提高。部分企業在葡萄種植、釀造、銷售等環節上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協作和資源共享,導致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效益未能充分發揮。
4.2.2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乏力。盡管煙臺市擁有一批知名葡萄酒品牌,但在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方面仍存在不足。部分企業在品牌建設上缺乏長遠規劃和有效策略,導致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緩慢。同時,市場推廣手段單一、渠道有限也制約了品牌影響力的擴大。
4.3外部環境因素
4.3.1政策與法規變化。國家對葡萄酒產業的政策和法規變化可能對煙臺市葡萄酒產業產生深遠影響。例如,稅收政策、環保政策、食品安全法規等的調整都可能對企業的生產成本、市場準入和競爭力產生影響。
4.3.2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當前國際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關稅壁壘、貿易保護主義等因素可能對煙臺市葡萄酒的出口造成不利影響。
4.4可持續發展問題
4.4.1生態環境壓力。葡萄酒產業對生態環境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但也可能帶來一定的生態環境壓力。例如,葡萄種植過程中的農藥和化肥使用可能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釀造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等也需要妥善處理。
4.4.2人才與技術短缺。隨著葡萄酒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專業人才和技術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然而,煙臺市在葡萄酒產業人才和技術方面仍存在短缺問題。這主要表現在高端釀酒師、市場營銷人才、品牌建設專家等方面的不足。
5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優化發展策略及成功案例
5.1 優化發展策略
5.1.1加強品牌建設與市場推廣。煙臺市應加大葡萄酒品牌的培育和推廣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品牌建設方面,要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推出具有針對性的葡萄酒產品,通過微電影、紀錄片、社交媒體等形式傳播品牌故事,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和情感連接。在市場推廣方面,組織煙臺葡萄酒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知名的葡萄酒展會,如波爾多國際葡萄酒及烈酒展覽會、中國(北京)國際葡萄酒博覽會等,展示煙臺葡萄酒的獨特魅力和高品質。定期舉辦煙臺葡萄酒文化節,如煙臺國際葡萄酒節,吸引國內外游客和葡萄酒愛好者前來參觀體驗,文化節期間可以安排品鑒會、大師班等活動,要把“走出去”和“請進來”結合起來[4]。開展葡萄酒旅游項目,將葡萄酒品鑒與旅游觀光相結合,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煙臺葡萄酒的魅力。
5.1.2完善產業鏈整合與協同發展。煙臺市應推動葡萄酒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一是通過加強葡萄種植、釀造、銷售等環節的協同配合,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和效益;二是建立葡萄酒產業鏈合作平臺,促進企業與農戶、供應商、銷售商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三是推廣先進的葡萄種植技術和釀造工藝,提高原料品質和產品質量;四是加強產業鏈配套企業的建設和發展,如包裝設計、物流運輸等,為葡萄酒產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5.1.3注重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煙臺市應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引進和培養葡萄酒產業相關人才,推動產業技術升級和產品創新。一方面,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共同開展葡萄酒產業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另一方面,設立葡萄酒產業人才培訓基地,為行業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再一方面,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引進先進的釀造設備和檢測儀器,提高產品品質和安全性[5]
5.1.4推動產區特色化與差異化發展。煙臺市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產區的自然資源和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品牌。根據不同產區的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選擇適合種植的葡萄品種和釀造工藝。積極推廣產區文化和葡萄酒文化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旅游線路和產品。助力加強產區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煙臺葡萄酒產業的特色化和差異化發展。
5.1.5注重可持續發展與生態保護。煙臺市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注重葡萄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保護。通過推廣生態種植、節能減排等措施,降低產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通過推廣生態種植技術,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保護土壤和水源安全;加強廢棄物的處理和回收利用工作,降低產業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鼓勵企業采用清潔能源和節能設備,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碳排放。
5.2 成功案例
5.2.1蓬萊產區特色化發展案例。蓬萊產區依托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文化資源,成功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葡萄酒品牌和產品,多次舉辦葡萄酒節、葡萄酒文化旅游等活動,注重生態種植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統籌城鄉土地利用、生態保護、低碳綠色等方面規劃[,為煙臺葡萄酒產業的綠色發展樹立了典范。蓬萊產區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葡萄酒產區之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體驗,產區內的酒莊和企業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2.2張裕葡萄酒品牌建設案例。張裕葡萄酒通過多年的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工作,成功打造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葡萄酒品牌。張裕公司注重產品品質和品牌形象的塑造工作,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強產品質量控制等措施提高了產品品質和安全性。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加強與國際知名酒企的合作與交流工作。運用大數據實現用戶精準對接,推動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升級
張裕葡萄酒作為國內外知名的葡萄酒品牌,在國內外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張裕公司還通過不斷創新和研發工作,1988年張裕聯合山東省釀酒葡萄研究所等單位參與“世界名優葡萄栽培技術的研究”和“優良釀酒葡萄技術開發試驗”項目8,推出了多款新型葡萄酒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并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信賴。
5.2.3萊山區瀑拉谷酒莊產業集群案例。煙臺市萊山區圍繞瀑拉谷酒莊產業集群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酒莊產業為依托,以葡萄酒主題旅游度假為引擎,推動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9。通過建設高標準葡萄種植示范基地、推動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建設等措施,提高了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的效率和品質。依托瀑拉谷產業集群打造集酒莊觀光、藝術展覽、山地運動等多重功能的旅游景區豐富了旅游資源。
萊山區瀑拉谷酒莊產業集群已成為煙臺葡萄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產區內的酒莊和企業也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2.4產學研協同育人案例。與張裕公司、君頂酒莊、瀑拉谷酒莊等龍頭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葡萄酒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成立行業人才庫,建立校企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實施“雙元交融、螺旋提升”的師資人才培養模式。教師赴酒莊進行頂崗鍛煉,提升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同時,聘請龍頭企業技能大師到學院擔任兼職導師,強化實習實訓教學[10]。另一方面,針對瀑拉谷園區小芒森葡萄酒后期發酵遲緩等問題,與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合作開展研究,通過本土野生酵母試驗、發酵動力檢測研究等措施,成功解決了發酵問題,提升了葡萄酒品質。這種產學研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高校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也為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推動了葡萄酒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品質提升。
6結語
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下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面臨市場競爭加劇、技術創新不足、人才短缺等挑戰。未來,煙臺市應繼續加強品牌建設、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產業融合、強化政府引導與支持以及注重人才培養與引進等方面的工作,以推動葡萄酒產業集群的持續優化發展。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人實施和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需求的不斷增長,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集群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更加美好的發展機遇。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一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17-10-27)[2024-07-18]. 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劉世松,張莉,菅蓁,等.煙臺葡萄酒產業創新升級路徑研究[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24(2):106-111.
[3]王博文,劉震,楊和財.煙臺地區葡萄酒產業集群研究[J].中國釀造,2009(11):180-182.
[4]閆玥,王曉靜,牛艷,等.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24,52(1):254-255,259.
[5]李記明.葡萄酒技術全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22:493-495.
[6]劉世松,吳強,殷煒琳,等.鄉村振興視閾下蓬萊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外葡萄與葡萄酒,2022(3):89-93.
[7]胡婉兒,彭博,李雨琪,等.煙臺市葡萄酒產業鏈與創新鏈協同現狀與數字化轉型分析:以煙臺張裕為例[J].中國釀造,2023,42(8):272-276.
[8]胥亞男,李二玲.基于行業知識基礎的特色農業集群技術創新網絡演化:鄢陵花木和煙臺葡萄酒產業集群對比研究[J].經濟地理,2023,43(10):139-147.
[9]朱彥旭,錢瑋亭,徐曉雪,等.煙臺葡萄酒文旅融合驅動的產業協同發展實踐探索:基于共享發展理論視角的分析[J].中國釀造,2023,42(12) :269-273.
[10]孫長波,何丹丹,王櫻瑾.50所高校6萬余人共享微醺時刻[N].煙臺日報,2024-05-09(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