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水稻;產量;品質;亭林雪瓜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5)13-0012-04doi: 10.3969/j . issn. 0517-6611.2025.13. 003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election of Rice Varieties and Study on Their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Suitable for Sweet Melon Stubble ZHANG Yu1 ,LI Gang1,SHENG Sheng2 etal(1.Shanghai AgriculturalTechnologyExtensionand ServiceCenter,Shanghai 2. Jinshan District Tinglin Tow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Service Center,Shanghai )
AbstractThe“melon + rice”water drought rotation planting mode can not onlyimprove soil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but also reduce theusefertilsdpstid,roelduyndulatelyeealfeasiedyo selectthewicevarietissuitablefortheTinglinXuegacopomparatieexperimentswerecoductedoicvarietistorefe varietieswithsuitablegrowthanddvelopentperiod,igieldandeelentquaityTeexperimentalsultsshoedtatamongthfour ricevarietieststed,angiig7pfodoutstaingly,ithodeatematuritydrooicraits,igieldndecali ty.Itisuitableforfurtherdemonstrationandpromotion,providingabackupcevarietyforthefuturepromotionandapplicationoflocal “melon+rice”mode.
KeywordsRice;Yield;Quality;Tinglin Xuegua
亭林雪瓜作為四大名瓜之一,在金山區已有100多年的種植歷史,以皮薄肉厚、香甜松脆深受當地消費者青睞[1-2]。近年來,由于亭林雪瓜效益較高,種植面積穩步增長,隨之帶來土壤連作障礙,其中以病蟲危害較為突出。水旱輪作是普遍采用的土壤連作障礙防治措施,與水稻輪作,通過長時間淹水,不僅能有效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數量與病害發生[3-6],還能增加兩茬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同時減少農藥、肥料的投人,改善了生態環境,達到增產增效的目的[7-9]自前郊區西甜瓜最佳的輪作模式是“春季瓜 + 秋季稻”模式,其中水稻品種主要以早熟中粳和早熟晚粳類常規稻為主。隨著市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優質稻的生產也越來越受到關注[10]。該研究以市近年選育或主推的4個優質早熟品種為材料,對其水稻農藝性狀、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稻米品質指標等進行了研究,旨在篩選出適合當地甜瓜-水稻輪作模式的高產優質的水稻品種進行示范種植與推廣應用,從而實現“米袋子、口袋子”雙豐收,同時為推廣瓜-稻水旱輪作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點與供試品種試驗于2023年6—10月在市金山區亭林鎮亭中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進行。試驗田前茬為亭林雪瓜,采收后于6月下旬拆棚、翻地、作田埂、上水、
準備水稻種植。
試驗共設4個水稻品種,分別為光明粳7號、寧香粳9號、南粳9108和對照品種松早香1號。
1.2試驗設計采用大田對比試驗方法,4個品種每個品種種植面積約 0.2hm2 ,品種間用田埂隔斷,各處理周圍設保護行,有單獨灌排溝系。試驗采用人工直播方式種植,6月27日播種,播種量 90.0kg/hm2 。肥料施用:基肥施用商品有機肥 7.5t/hm2 和獅馬牌復合肥( 150.0kg/hm2 ,2次分蘗肥分別施用尿素 75. 0kg/hm2 和150.0kg/hm2 ,長粗肥施用獅馬牌復合肥 112.5kg/hm2 。其他水漿管理、病蟲草防治統一按照當地常規稻栽培管理措施執行。
1.3 測定內容和方法
1.3.1土壤理化性質分析。分別于前茬亭林雪瓜采收后和水稻收割后,按每塊稻田采用五點取樣法在田間各重復多點取 0~20cm 土層組成不少于 500g 的混合樣品進行土壤理化性質檢測。土壤理化參數主要包含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堿解氮和 pH 0
1.3.2水稻莖蘗動態及生育期記錄。從水稻播種至成熟,分別記載各處理的播種期、出苗期、始穗期、齊穗期和成熟期,并定點、定株調查莖蘗數。
1.3.3水稻產量性狀考查。水稻成熟期各處理取具有平均莖蘗數的植株10穴,測定有效穗數、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和千粒重,測定理論產量構成因素。成熟期從各處理割取50穴,重復3次,脫粒、去雜曬干后稱重,按照 14.5% 水分含量換算實際產量。
1.3.4稻米品質及RVA譜特征值測定。將水稻收獲、脫粒、曬干,每個處理(含重復)各取凈稻谷 500g ,依照GB/T17891—2017《優質稻谷》的標準測定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堊白粒率、直鏈淀粉含量和蛋白質含量。將精米研磨過100目篩后,采用RVA快速黏度分析儀測定RVA譜黏滯特性,用配套軟件進行分析。RVA譜特征值主要包括峰值黏度、熱漿黏度、崩解值、最終黏度、消減值和糊化溫度。
1.3.5數據計算和統計分析。用Excel進行數據處理和圖表繪制,采用DP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土壤的理化性狀從表1可知,與水稻播種前(6月17日)相比,在水稻收獲后(11月2日)測定的土壤理化性質,除 pH 從5.22升至5.82外,其他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在 17.0%~53.9% 。其中,有效磷含量由 38.8mg/kg 降到 17.9mg/kg ,降幅達到 53.9% ;速效鉀含量由 182mg/kg 降到 151mg/kg ,降幅為 17.0% ;有機質、全氮和堿解氮含量分別由播前的 46.4g/kg、0.304g/kg 和 381mg/kg 減少到收獲后的 和 268mg/kg ,降幅分別為21.3%.24.3% 和 29.7% 。
2.2主要農藝性狀及生育期記載由表2可知,4個品種的高峰苗數,即最高莖蘗數最多的品種為光明粳7號(726.0萬 ?hm2 ),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最低的為南粳9108(540.0萬 ?hm2 ),顯著低于其他處理。分蘗率和成穗率表現出相反的趨勢,即光明粳7號表現為分蘗率最高( 249.0% ,而成穗率最低( 50.2% ),南粳9108表現為分藥率最低( 187.8% ,而成穗率最高( 62.5%) ,說明較其他3個品種,南粳9108無效分蘗比例較少,有效分蘗成穗率較高。4個品種中,寧香粳9號、南粳9108、光明粳7號的株高均顯著高于對照松早香1號,其中,最高的寧香粳9號比對照松早香1號高 10.9cm 。
由表3可知,不同品種的始穗期最早的為對照松早香1號,其次為南粳9108,2個品種進入始穗的時間分別為8月23日和8月25日;較晚始穗的品種為寧香粳9號和光明粳7號,其中,寧香粳9號始穗時間最晚,為9月3日;成熟期與始穗、齊穗順序基本一致,成熟期從早到晚依次為松早香1號、南粳9108、光明粳7號和寧香粳9號,除南粳9108與對照成熟期相差2d外,光明粳7號和寧香粳9號成熟期較對照晚7和 9d 。
2.3產量性狀由表4可知,從不同品種產量分析,實收產量各品種均高于對照松早香1號,其中,光明粳7號最高,平均產量為 8374.5kg/hm2 ;產量由高到低依次為光明粳7號、寧香粳9號、南粳9108和對照松早香1號,前三者分別比對照產量高 24.0%.17.8%.7.9% ,且4個品種產量均達顯著差異。
從穗粒結構比較分析,有效穗數以對照松早香1號最高(373.5萬穗 ?hm2 ),南粳9108最低(337.5萬穗 ?hm2 ),二者差異顯著;每穗總粒數以寧香粳9號優勢較為明顯,為111.2粒,較對照多16.7粒,增幅 17.7% ,顯著高于對照處理;結實率表現為南粳9108和光明粳7號均高于對照,分別高1.2和0.3百分點,其中以南粳9108最高,結實率為 92.5% ,而寧香粳9號結實率比對照低 1.2% ;千粒重表現為對照松早香1號最低,平均為 25.11g ,其他3個品種千粒重在25.57\~28.97g ,其中,光明粳7號最高,平均千粒重 28.97g ,顯著高于其他處理,比對照松早香1號高 3.86g 。
2.4稻米品質性狀由表5可知,不同品種的加工品質存在顯著不同,各品種糙米率平均值為 80.60% ,其中,南粳9108最高,為 83.26% ,寧香粳9號最低,為 78.84% ,對照松早香1號排名第3;精米率平均值為 68.35% ,與糙米率表現趨勢一致,其中南粳9108最高,為 71.20% ,寧香粳9號最低,為 66.27% ,且二者差異達顯著水平。稻米的堊白會降低其外觀品質和商品屬性,各品種的堊白粒率在 13.82%~ 37.60% ,其中,南粳9108的堊白粒率高于對照松早香1號,其余2個品種光明粳7號和寧香粳9號均低于對照,且各品種之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不同品種的直鏈淀粉含量在7.96%~9.56% ,3個品種均低于對照松早香1號,且寧香粳9號與南粳9108顯著低于對照,其中,寧香粳9號直鏈淀粉含量最低;各處理蛋白質含量在 6.20%~7. 12% ,平均為6.71% ,其中,最高的為光明粳7號,其次為對照松早香1號,最低的為南粳9108,除光明粳7號與對照差異不顯著以外,寧香粳9號與南粳9108均顯著低于對照。
2.5淀粉RVA特性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稻米品質特別是適口性越來越受到重視[I-13]。由表6可知,不同品種的淀粉RVA譜特征值存在顯著不同,峰值黏度變幅在1453~1978cP ,各品種均顯著高于對照松早香1號,且寧香粳9號最高,光明粳7號次之;各品種的熱漿黏度的變幅在660~1025cP ,且各品種均高于對照松早香1號,其中南粳9108最高,光明粳7號次之;最終黏度的變幅在1218\~1567cP ,且各品種均高于對照松早香1號,其中,南粳9108最高,寧香粳9號次之;一般認為,崩解值和消減值與稻米的食味品質有關[14-15],該試驗條件下,各品種的崩解值幅度在793~1046cP ,其中,寧香粳9號最高,光明粳7號次之,對照松早香1號最低,消減值與崩解值基本呈現相反的趨勢,表現為光明粳7號最小,寧香粳9號次之,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而松早香1號表現為消減值最高( -235cP );稻米糊化溫度在 80.0~83.3C ,其中,寧香粳9號最高,光明粳7號最低,差異達顯著水平。
3結論
在該試驗條件下,各參試品種均適合在本地作為甜瓜茬口進行正常的直播方式種植成熟,全生育期在 111~120d 綜合各品種性狀可知,各參試品種產量均比對照松早香1號有顯著增加,其中,光明粳7號和寧香粳9號均比對照增產超過 15% ,增產因素主要是每穗總粒數和千粒重增幅明顯;由稻米品質性狀可知,南粳9108和光明粳7號的加工品質高于對照品種,光明粳7號和寧香粳9號的外觀品質優于對照,各品種蛋白質含量在 6.20%~7.12% ,其中,最高的為光明粳7號;通過對稻米淀粉RVA的測定可知,參試品種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均高于對照,食味品質均優于對照松早香1號,且以寧香粳9號和光明粳7號較高。綜合以上試驗結果表明,作為甜瓜茬口的優質食味稻品種,在直播條件下,光明粳7號產量高、品質好、食味優,表現較為突出,在當地可作為甜瓜茬輪作的優質食味水稻品種資源。
參考文獻
[1]楊曉華,顧保根,朱彩華,等.薄皮甜瓜新品種‘亭雪1號’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學報,2017,33(6):69-72.
[2]黃玲娟,陸鈞平,楊曉華,等.不同生育期‘亭林雪瓜'對氮、磷、鉀的吸收分配[J].中國瓜菜,2016,29(7):40-42.
[3]郝文雅,沈其榮,冉煒,等.西瓜和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糖和氨基酸對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生長的影響[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11,34(3):77-82.
[4]王夏雯,余翔,喬俊卿,等.西瓜茬后種植稻麥對土壤微生物數量和西瓜枯萎病發生的影響[J].江蘇農業學報,2015,31(6):1291-1295.
[5]馮明,倪玉清,馬長青,等.西瓜-水稻高效輪作模式集成試驗[J].蔬菜,2020(10):14-18.
[6]蔣立輝.設施甜瓜土壤連作障礙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科技,2016(2) :138.
[7]馬江黎,周峰,孫興祥.西瓜-水稻輪作模式及優勢分析[J].基層農技推廣,2018,6(2):84-86.
[8]吳功元,周遠紅,毛金鳳,等.水稻-早春西瓜-夏大白菜-小麥水旱輪作的優勢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6):60,63.
[9]邢后銀,戴耀峰.設施甜瓜水稻水旱輪作優質高效安全栽培技術[J].蔬菜,2008(6):98-99.
[10]黃秀華,方書亮,張軍,等.優質食味粳米品種篩選試驗報告[J].北方水稻,2018,48(2):19-21.
[11]盧林,孫成效,朱智偉,等.我國稻米品質標準及檢測技術創新概述[J].中國稻米,2022,28(1):1-6.
[12]李旭,毛艇,張睿,等.水稻收獲時期對稻米淀粉RVA特性和食味品質的影響[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4):55-57.
[13]張濤,王子瑞,毛鑫晨,等.影響稻米品質性狀的相關基因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19):17-22.
[14]袁興旺,薛芳,姚輝春,等.魯西南麥茬水稻品種篩選及其產量和品質特性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22(6):79-82.
[15]郎有忠,竇永秀,王美娥,等.水稻生育期對籽粒產量及品質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2,38(3):52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