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密云區巨各莊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數字賦能”,聚焦提高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探索積分治理新模式,搭建智能化管理平臺,提升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喚醒了村民“主人翁”意識,讓小積分持續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2025年6月,密云區巨各莊鎮豆各莊村智慧超市內,村民老周輕點手機屏幕,用參與環境整治攢下的積分,兌換了一桶食用油。
超市外的公示欄上,積分情況、兌換標準一目了然。幾位村民看著老周走出來,打趣道:“老周你可沒少給村里出力,積分漲得真快!”話語間,滿是“攀比”的勁頭。
2024年,豆各莊村黨支部探索積分治理模式,鼓勵村民以服務賺積分、拿積分兌商品。一年多來,村里事從“干部干、群眾看”變成“大伙搶著干”。小積分,正悄然改變著鄉村治理的面貌。
念好“治理經”,構建活力積分新模式
鄉村治理,離不開村民參與。“如何調動大伙兒積極性,唱好鄉村治理這臺‘大戲’,一直是巨各莊鎮黨委探索的課題。”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森東介紹。
破題,從調研開始。2023年12月,鎮黨委書記侯東武帶隊赴浙江“取經”。“過去各村發米面油‘老三樣’,花了錢卻跟不上村民新需求。”侯東武說,“人家把環境整治、矛盾調解這些治理任務變成積分項目,村民領任務、攢積分、換商品,既干了事又有了選擇權,一舉兩得。這樣的好辦法,我們必須試試。”
好經驗落地,重在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面對情況各異的26個行政村,鎮黨委不敢馬虎,人口規模、村風民情、班子能力,每一項都細細掂量。

1.2023年12月,巨各莊鎮領導帶隊到浙江學習積分治理工作經驗
最終,東白巖等3個村打頭陣,豐各莊等6個村(社區)緊隨其后,拉開了梯次突圍的陣勢一一前三村專攻難度大的數字積分“硬骨頭”,后六村夯實成本低的積分存折“基本盤”。
探索積分制,考驗的是村“兩委”破冰前行的能力。面對新方法,幾位村黨支部書記心里難免打鼓。“資金上能不能支持?”“超市物資得保障好。”“光有物質激勵還不夠,精神鼓勵也得跟上。”…在積分治理座談會上,村黨支部書記你一言我一語,既講困惑,也提建議。鎮黨委班子認真聽、仔細記,面對問題“照單全收”逐一回應:怕經驗不足?鎮里派人點對點指導;怕推廣碰壁?組織黨員入戶講解。
座談會連開四場,共識在交流中凝聚,一份《關于試點開展“黨建引領、數字供富、聚力治理”積分式治理的指導意見》逐漸成形。包含42種情況的積分治理項目庫,條條戳中痛點,下筆全是實招。“有這本‘治理經’,咱腰桿硬實多了!”東白巖村黨支部書記李冬華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推開“數字門”,探索智慧鄉村新場景
在智慧超市外,老周又輕點了一下手機,這次可不是兌換商品,而是接下巷道清掃任務一一積分流轉的數字軌跡,解鎖了鄉村治理的智慧密碼。
建設數字平臺的好處是精準派活、實時積分、全程留痕,但自建平臺成本高、耗時長、維護不易。“不如找第三方合作,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鎮黨委班子達成一致意見。此時,恰好一陣東風吹來。
2023年12月底,中國工商銀行北京市密云支行鄉村振興服務團隊到巨各莊鎮調研,當即決定免費提供數字平臺及服務,并為其量身打造了“村民一村居一鎮街”三級管理方案:村黨支部發布任務、評定積分;村民申報動態、兌換商品;鎮黨委隨時調閱各村數據,積分增減盡在掌握。
數字平臺搭建好后,智慧超市的建設跟著提上日程。2024年7月,全天營業、刷臉進門、自動結算的無人超市在試點村開張。拿著手機掃一掃,就能兌換商品,這讓村民真切感受到數字化的便利。試點村趁勢把數字平臺升級為村務百寶箱一“三務”公開透明可視,建言獻策直通“兩委”,辦事指南詳細實用。曾經跑腿問詢的村民,如今指尖輕劃便知村中事。“從數字平臺到無人超市,再到掌上村務,我們就是想用這串數字化鑰匙,打開鄉村智慧治理的大門。”王森東說。
巧用“加減法”,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如今,試點村光景大不同:垃圾分類成了順手的事,建言獻策當作自家的事,志愿服務更是爭著做的事。大伙兒心里漸漸透亮:“鄉村自治該是啥模樣?看看房前屋后的變化,我們就有答案了。”
過去,垃圾分類曾是各村的“老大難”問題,如今村里道路干凈整潔,變化就源自積分制。“發任務給積分是‘明線’,引著大伙向治理靶心發力;鼓勵自覺參與是‘暗線’,推動村民從‘要我干’變為‘我要干’。”王森東說。

2.2024年7月,趙家莊村智慧超市開業
3.豆各莊村積分公示欄
在豆各莊村,主動化解鄰里矛盾被納入加分項,鼓勵大家參與“說法評理”工作;在東白巖村,建房物料亂堆放被納入減分項,引導大家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這看似簡單的加減法,通過紅榜激勵和規矩約束,把新鄉風一點點吹進鄉親們心窩里。漸漸地,各村有了可喜的轉變,沒有發布任務,村民依然積極參與村里事務。
“書記,咱們得想想辦法,汛期馬上到了,別讓積水影響大家出行。”2024年開春,巨各莊鎮地下污水工程動工,路面被挖得坑坑洼洼。臨近汛期,試點村的村民主動找到村“兩委”,想為防汛工作出點力。人心齊了,事就好辦。黨員干部和村民擼起袖子,趕在雨季前把防汛工作做得扎扎實實。往年汛期,12345工單不斷;2024年,工單在試點村沒了蹤跡,當地真正實現了未訴先辦。
“未來,鎮黨委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數字賦能’,讓小積分持續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侯東武信心十足地說。Z
(責任編輯:閆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