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2024年度甘肅省教育廳智慧教育平臺專項研究一般課題“基于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ZHPT[2024]358)研究成果。
一、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融合的基本概念
線上教學模式是利用因特網技術和網絡平臺開展教學活動的一種方式。線下教學模式是指師生在同一個空間中進行面對面的互動。線上與線下的教育模式相結合,并不是一種簡單的相加,而是將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針對教育內容與學生的需要,對各種教學方法進行靈活的選用與應用,從而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高校的音樂欣賞課中,學生可以將有關的音樂作品及背景材料放到網上,讓學生自己進行預習。在此基礎上,以師生間的互動與探討為基礎,深入分析音樂的內涵與藝術特征,突破時空的局限,使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的預習,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融合的方法
(一)教學設計的整合
在課程設計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方式各自的特點與優點。例如:可以把理論知識的講授放在線上,讓學生自學,從而掌握基本的知識;課程設置為“離線”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協作與動手能力。在高校的音樂創作課上,教師可以通過線上課堂來介紹一些基本的作曲技術與方法,并讓學生去看一些有關的創意案例;在線下,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創意實習活動,并與學生進行交流。
(二)教學資源的共享
要實現線上與線下的一體化,就必須有充足的教育資源作為支撐,學生也可以把自己做的教學課件、音像資料等上傳到網上,讓同學在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學到。在教學過程中,還可指導學生充分運用網絡資源,拓寬音樂學習眼界。例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向同學推薦幾個好的民間音樂網頁或網上音樂庫,讓同學在課余時間去欣賞。
(三)教學活動的協同
線上線下的教育活動必須互相配合,才能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比如,網絡上的音樂比賽可以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會安排一些音樂表演,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東西應用于生活中。在高校音樂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對學生的演奏技術進行訓練,并通過線下的音樂會來展現學生的演奏成果。
(四)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一體化”教學模式對教學評估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學生進行傳統的測試、作業評估的基礎上,對學生線上學習的參與程度、互動情況以及線下實踐的成績等進行綜合評估。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
(一)線上線下的混合
線上線下混合式是“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實際情況,靈活地安排線上與線下教學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教師可以在線上和線下兩節課上向學生介紹音樂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等基礎資料,引導學生對作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在線上自主地收聽音樂作品,也可以通過在線討論、留言等形式進行交流。在線下課中,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深度討論與交流,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打破時空限制,便于學生在各種情境下進行學習與交流。同時,還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教學理論的混合
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也與其他教育理論相結合,使教學更加具有理論支撐。例如,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建構知識,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更多自主學習與探究的機會。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線上布置音樂創作或表演任務,使學生在獨立完成任務中建構音樂知識與技能。另外,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智力優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與資源來滿足學生多樣化智力發展的需要。
四、高校音樂教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融合的優勢
(一)拓展教學資源的廣度與深度
在傳統線下音樂教學中,教學資源往往局限于學校的教材、教師的知識儲備以及校內的教學設施。而線上教學模式打破了這種資源限制,互聯網上豐富的音樂教學視頻、音頻資料、電子樂譜以及各類音樂學術數據庫等,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學習資源。例如,學生可以通過線上平臺觀看國內外著名音樂院校的大師課程,接觸不同風格、流派的音樂作品和教學理念,拓寬音樂視野。同時,線上資源的實時更新特性,使學生能夠及時獲取最新的音樂研究成果和行業動態,保持對音樂領域前沿的了解。
(二)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大學生在音樂基礎、興趣愛好和學習目標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線下教學以班級為單位,難以完全兼顧每個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線上教學則更具靈活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進度和需求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比如,音樂理論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線上課程中的相關章節進行強化學習,而對某種特定音樂風格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線上找專門的課程進行深入探究。這種個性化學習模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果。
(三)加強師生互動與交流
線上教學平臺為師生互動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除了傳統線下課堂的面對面交流,師生可以通過線上論壇、即時通信工具等隨時溝通。在課后,學生可以及時向教師請教問題,分享自己的音樂創作心得或學習感悟。教師也能夠更便捷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和指導,及時給予反饋和建議。此外,線上互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即使師生身處不同地點,也能保持密切的交流,增強了教學的連貫性和有效性。
(四)提升教學效果評估的全面性與準確性
傳統的音樂教學評估主要依賴于考試和作業,方式相對單一。線上教學模式則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現對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多維度評估。例如,通過線上學習平臺記錄學生的課程觀看時長、參與討論的頻率和質量、作業完成情況等數據,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努力程度。同時,利用智能評估工具對學生的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從音準、節奏、表現力等多個方面給出量化評價,使教學評估更加客觀、準確,為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提供有力依據。
五、高校音樂教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融合面臨的挑戰
(一)技術應用與教師能力的適配問題
線上教學的順利開展依賴于一定的信息技術支持,然而部分高校音樂教師在技術應用方面存在不足。音樂教師大多在音樂專業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但對于線上教學平臺的操作、教學軟件的使用以及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制作等技術層面的技能掌握不夠熟練。這可能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技術故障,影響教學的流暢性和效果。
(二)教學過程的管理與監督難度增加
線上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教學管理和監督帶來了挑戰。在虛擬的網絡環境中,教師難以像線下課堂那樣直接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不高的情況。此外,線上作業和考試的真實性也存在一定隱患,可能出現抄襲、作弊等現象。如何確保線上教學過程的規范性和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是高校音樂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音樂實踐教學的局限性
音樂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演奏、演唱等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音樂技能和藝術表現力的關鍵。雖然線上教學可以通過視頻演示等方式進行一定程度的實踐指導,但與線下面對面的現場示范和實際操作相比,仍存在明顯不足。
(四)網絡條件與硬件設施的制約
線上教學對網絡條件和硬件設施有較高要求。部分地區網絡信號不穩定,可能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視頻卡頓、掉線等情況,影響學習體驗。同時,一些學生的硬件設備配置較低,無法流暢運行教學所需的軟件或觀看高清教學視頻。此外,音樂教學涉及音頻、視頻的高質量播放和錄制,對設備的音頻處理能力和攝像頭質量也有一定要求,硬件設施的不足可能會影響線上教學的效果。
六、高校音樂教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融合的發展策略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技術應用能力
高校應重視對音樂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制訂系統的培訓計劃,提升教師的技術應用水平。培訓內容可以包括線上教學平臺的操作使用、教學視頻的制作與編輯、多媒體教學資源的整合等方面。通過定期的培訓課程、專題講座和實踐操作指導,幫助教師熟練掌握信息技術工具,并將其融入音樂教學。同時,鼓勵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分享經驗成果,共同提高教學質量。
(二)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強化過程監督
建立健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管理機制,加強對教學過程的全方位監督。制定詳細的線上教學規范和考核標準,明確教師和學生的職責與任務。利用線上教學平臺的監控功能,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參與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對于線上作業和考試,可以采用多種技術手段防止作弊,如采用隨機抽題、限時答題模式等。同時,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培養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責任感。
(三)優化實踐教學環節,創新教學方法
針對線上教學在音樂實踐方面的局限性,需要優化教學方法,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技術,為學生創造沉浸式的實踐學習環境,模擬真實的演奏、演唱場景,提高學生的實踐體驗;另一方面,加強線上線下實踐教學的銜接與配合,線下課堂中增加實踐指導的時間和深度,針對學生線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講解和示范。同時,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開展線下的自主實踐活動,相互交流和學習。
(四)改善網絡與硬件條件,保障教學順利進行
高校要加大對教學網絡和硬件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校園網絡環境,確保線上教學的流暢性。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硬件設備支持,如配備高性能的電腦、專業的音頻錄制設備等,滿足音樂教學的特殊需求。同時,加強與網絡服務提供商的合作,優化網絡服務質量,保障線上教學不受網絡問題的困擾。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校外的公共網絡資源和硬件設施,如圖書館、文化館等場所的網絡設備,為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五)構建多元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建立適應線上線下融合教學的多元評價體系,綜合考量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除了傳統的考試成績外,將學生線上學習的參與度、作業完成情況、小組協作表現等納入評價指標體系。注重對學生音樂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評價,通過舉辦線上音樂比賽、作品展示等活動,全面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互評,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學習能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七、結語
高校音樂教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為音樂教育帶來了諸多機遇。通過采取拓展教學資源、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加強師生互動以及提升教學評估的全面性等措施,有力地推動了音樂教育的創新與發展。然而,線上和線下教學在融合過程中也面臨著技術應用、教學管理、實踐教學以及網絡硬件等多方面的挑戰。通過加強教師培訓、完善管理機制、優化實踐教學、改善條件以及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等策略,可以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實現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提高高校音樂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為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音樂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馬二紅,劉揚.“互聯網+”時代下高校音樂教育改革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10):166-168.
[2]郭琳琳.高校音樂教學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探討[J].才智,2024(18).101-104.
[3]李麗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黑河學院學報,2023(11):113-115,139.
作者單位:
蘭州文理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