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系項目“論音樂教學如何體現審美教育”(JYKW0019)研究成果。
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與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指出,要優化職業教育課程與專業設置,強調以就業為導向,建設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課程體系。在音樂教育中,高職院校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深化教學改革,將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切實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高職音樂教育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
高職音樂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系統學習音樂理論知識與參與音樂實踐,學生能夠領略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感受其中的豐富情感。在欣賞與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可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1。同時,良好的音樂素養不僅能夠陶冶情操、啟迪心智,還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成為具備人文情懷的高素質音樂人才。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職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在實踐中進行不斷探索與嘗試。在音樂創作或表演等活動中,學生需要突破思維定式,用全新的視角表現音樂作品。這可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鍛煉他們的洞察力與想象力,使其更好地開展音樂學習與創作。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開展高職音樂教育,有利于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陶冶性情,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同時,優美的音樂旋律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壓力,讓學生獲
得身心的放松。合唱、演出等集體活動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與協作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有利于提高學生職業適應能力
高職音樂教育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良好的音樂素養與審美能力是學生未來走上工作崗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無論是在團隊協作、溝通表達方面,還是在創新思維、審美決策等方面,具備較高音樂素養的學生往往能夠表現得更加出色。通過在音樂實踐中鍛煉專注力、耐心與領悟力,學生能夠更快地適應未來的工作環境,為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職音樂教育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要點
(一)重視音樂基礎知識教學
音樂基礎知識是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扎實的樂理功底、豐富的音樂史認知是學生欣賞與理解音樂的關鍵。因此,在高職音樂教育中,教師應重視音樂基礎知識教學,如簡單的視唱練耳、基本的曲式與作品分析等,讓學生掌握音樂的基本規律與邏輯,對音樂語言形成全面的認知2。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音樂鑒賞實踐中,夯實學生的音樂基礎,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加強音樂鑒賞能力培養
音樂鑒賞是審美能力的直接體現,而鑒賞能力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進行鍛煉與培養。對此,在高職音樂教育中,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接觸不同風格、流派的經典作品,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在鑒賞過程中讓學生深人剖析音樂作品的內在結構與外在表現,揣摩作曲家的創作意圖,領會音樂作品蘊含的豐富內涵。同時,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見解,在交流碰撞中學習他人的智慧,明晰自己的思路,從而不斷提升音樂感知力與理解力。
(三)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
音樂的魅力在于表現,因此學生只有擁有出色的表現力,才能充分展現音樂的藝術價值。在高職音樂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舞臺表現力,通過精心設計的表演訓練讓學生掌握音準、節奏、力度等理論知識的運用,增強學生對音樂的駕馭能力。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音樂作品演繹過程中投入真情實感,用心詮釋音樂作品蘊含的情感3]。通過表演,學生能切身體會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音樂審美能力,在舞臺實踐中磨礪堅韌品格。
(四)培養學生音樂創造力
在高職音樂教育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勇于創新,突破思維定式,以全新視角去認識音樂。比如,可以開設即興表演、音樂改編等實踐課程,搭建學生展示創造力的平臺,引導學生將自身情感、生活體驗融入其中,賦予音樂作品獨特的個人印記。在不斷的嘗試與探索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創造力可得到充分鍛煉。這不僅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水平,還有利于其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保持創新激情,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音樂事業。
三、高職音樂教育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培養策略
(一)優化課程設置,夯實審美基礎
在高職音樂教育中,應確保課程設置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為核心目標,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相融通的課程體系。在理論課程方面,可開設音樂欣賞、音樂史論等課程,讓學生掌握音樂藝術的基本規律與審美原理,理解不同時期、不同風格音樂作品的藝術特征與審美內涵。同時,還應開設中外音樂文化、跨文化藝術交流等課程,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人文情懷。在實踐課程方面,可開設視唱練耳、音樂基礎理論、合唱與指揮等課程,注重提升學生的音準、節奏、音色等音樂感知力與表現力,夯實學生的審美基礎。
此外,可開設聲樂、器樂等社團性質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與音樂創造力,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4。而且課程設置應突出應用性與實踐性,緊密結合音樂教育、舞蹈教育等相關領域的職業需求,開設音樂教學法、音樂與舞蹈等應用型課程,從而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高職院校應加強校企合作,聘請業界專家到校開展講座或工作坊,讓學生零距離接觸行業前沿動態,感受職場氛圍,開闊職業視野。
(二)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審美興趣
在高職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時,為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必須革新傳統教學模式,采用靈活多樣、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愉悅、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變“滿堂灌”為“精講多練”,將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成為學習的主體。第一,在開展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時,教師可采用賞析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聆聽并感受音樂,分享聽后感受,暢談審美體驗,在不斷交流中提升審美認知與鑒賞能力。第二,教師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翻轉課堂、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學音樂史論知識時,教師可提前錄制微課讓學生課前自學,將課堂時間用于研討與答疑,引導學生探究音樂發展脈絡,了解不同時期音樂風格的審美特點;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在線音樂鑒賞活動,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并要求學生撰寫鑒賞感想,在同伴互評中進行思維碰撞,進而加深學生對作品內涵的理解與感悟。第三,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鼓勵學生參與音樂創作、改編、演奏等實踐活動,讓其在動手實踐中感受音樂魅力,提升審美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音樂劇排練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劇本編寫、音樂創作、舞臺表演等環節,在合作與互動中體驗音樂的多樣性與綜合性,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舉辦自創音樂舞蹈大賽,鼓勵學生改編樂曲自創舞蹈等形式,在創作實踐中探索音樂語言,表達自身情感,不斷提升音樂素養與審美水平。
(三)構建音樂實踐平臺,拓寬學生審美視野
在高職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時,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走出課堂,構建多元化的音樂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創造音樂的廣闊空間,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對此,高職院校可充分利用各類藝術教育資源,與專業藝術院團、演出機構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定期組織學生觀摩專業演出,玲聽知名音樂家講座,讓學生近距離感受高雅音樂藝術的魅力,提升藝術鑒賞能力與審美能力[5]。同時,高職院校可搭建校園文化藝術平臺,成立合唱團、管弦樂團、民樂團等學生藝術團體,定期開展排練、匯報演出等活動,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與協作能力;舉辦各類音樂比賽、音樂節等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讓學生在比賽與演出中提升音樂素養,增強職業自信心。
此外,高職院校應積極與行業企業合作,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組織學生參與企業項目,了解行業前沿動態,積累職場經驗,從而讓學生在實踐鍛煉中提升音樂技巧應用能力與就業競爭力。例如,可安排學生到音樂教育機構實習,讓其參與課程設計、教學輔導等工作,在教學實踐中提升音樂理論運用能力;組織學生到演藝公司實習,參與演出策劃、舞臺執行等工作,在項目實踐中鍛煉其綜合協調能力。而且高職院校可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搭建線上音樂社區,開設音樂微課、音樂直播等欄目,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交流心得的虛擬空間。如此一來,學生可以在網上分享音樂心得,探討音樂話題,在互動交流中開闊眼界,進而提升音樂鑒賞能力。
(四)營造音樂氛圍,啟迪學生心靈
高職院校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時,除了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之外,還需要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感染學生,啟迪學生心靈,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
首先,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將音樂元素融入校園規劃、建筑設計、環境布置等各個方面,打造充滿音樂藝術魅力的校園空間。比如:在校園主干道旁設置音樂主題雕塑,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在教學樓、圖書館等公共空間布置音樂元素,如樂器裝置、音樂家畫像等;在校園廣場、操場等開放空間設置露天舞臺,不定期舉辦音樂沙龍、音樂快閃等活動,讓學生在充滿藝術氣息、富有人文情懷的校園環境中感受音樂的熏陶,激發音樂創作靈感,提升審美水平。其次,高職院校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挖掘民族音樂、戲曲等藝術瑰寶,成立民樂社、戲曲社等傳統藝術社團,聘請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舉辦講座、開展示范教學,引導學生了解、學習、傳承音樂藝術,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定期舉辦中華經典誦讀會、民族器樂演奏會等傳統文化活動,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引導學生在傳統藝術的熏陶中感悟民族文化精髓,提升音樂審美能力,涵養人文精神。最后,高職院校應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音樂普及活動,提高全校師生的音樂素養,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比如,可定期舉辦音樂講座,邀請知名音樂家、藝術評論家到校為師生解讀音樂作品,分享音樂創作心得,提升師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此外,可充分利用重要節日或紀念日舉辦合唱比賽、器樂比賽以及音樂劇展演等群眾性藝術活動,在全校范圍內營造濃厚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藝術魅力的校園中感受音樂的無窮魅力,在音樂的熏陶中凈化心靈、提升審美境界。
四、結語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是高職音樂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高職院校應立足音樂教育特點,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在夯實學生音樂基礎的同時,重視學生音樂鑒賞、表現與創造能力的培養,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音樂實踐平臺、營造音樂氛圍等多種途徑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為社會培養大量高素質技能型音樂人才,從而促進音樂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翟杉杉.中職聲樂教學中學生欣賞能力的培養[J].戲劇之家,2024(36):113-115.
[2]馮旗.高職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實踐探究[J].戲劇之家,2024(29):190-192.
[3]陳瑞瑞.高校音樂教育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4(9):49-51.
[4]隋佳興,劉小維.民辦院校藝術教育中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研究[J].戲劇之家,2024(1):184-186.
[5]朱曉彬.試論高職音樂教育中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第三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北京:2023年第三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2023:604一606.
[6]舒張靜芝.音樂審美能力的本能基礎及其早期培養策略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2.
作者單位:
山西體育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