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售企業以車生態為轉型方向的新產業正在形成,迫切需要與轉型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系。
當前,隨著成品油消費進入下行通道,□ 銷售企業以車生態為轉型方向的新產業正在實踐中加速形成,對制度體系、生產關系、專業人才等涉及發展戰略的核心供給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形成與轉型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系。深刻認識轉型方向、轉型重點的管理規律、表現形式和典型特征,有助于通過進一步改進管理破除阻礙轉型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障礙,加快形成與轉型發展相適應的供給體系,充分支撐轉型發展。
突出制度體系供給,轉型發展的關鍵
要將制度優勢轉化為轉型優勢,重點要從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管理體系三方面著力,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靶向施策,才能有效提高轉型初期制度供給的針對性和精準度。
管理模式考量上,要摒棄傳統業務的管理思維,從簡易決策、快速決策角度出發,按照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原則,設計車生態業務的管理模式。直線制模式,因其計劃性、集權性過于顯著,不利于提高車生態業務發展初期的運營效率、市場開發及提高競爭力。職能制模式,會因發展初期的認識不一致、思想不統一,導致中下層出現責任模糊、推矮現象,可能導致行動緩慢。而結合直線制、職能制兩者優點的矩陣制模式,則更適車生態業務發展初期的管理模式。
運行機制選擇上,發展初期應堅持百花齊放的策略,按照多元、自由、靈活、高效原則,結合區域市場資源稟賦差異和門店實際情況,采取自主經營、委托經營、合伙制、租賃經營等多種運行機制,每種運行都給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競爭中比較、市場上選擇,最終選擇符合市場與企業實際的運行模式,再行統一與推廣。發展初期,無論選擇什么樣的運行模式,都沒有絕對的對和錯,哪一種模式不適合本區域、本企業發展實際,則必須立即予以調整。
管理體系架構上,首要是建立起一整套較為完備的與市場與業務發展相配套、涵蓋安全、環保、質量、耗材、供應鏈、倉儲等范疇的專業管理與基礎管理制度,讓整個業務活動置于制度管理范疇;其次是要在探索實踐中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運營手冊,并以運營手冊為核心,編制各崗位的基本業務操作規范、操作流程和操作標準。
優化生產關系供給,轉型發展的保證
發展車生態,培育新的市場和客戶群體,形成“第二增長曲線”,必須要堅持長期主義,屬于“耐心資本”范疇。車生態業務是處于設備生產、配件采購“兩頭在外”的業務,單純依靠人工服務收益,短期內無法獲得相應的投資回報,不可能有相當的規模效益、整體收益。無論是修車、養車,還是涉及到車輛的金融、保險等業務,不僅市場價格透明,更是一片“紅海”。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反過來生產關系影響生產力發展。惟有優化影響車生態業務的三個關鍵要素供給到位,才能保障車生態業務健康順利。
一是投資理念。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成本。持續、適度,且有定力的戰略投資,是快速建立車生態網絡的連鎖優勢、品牌優勢的關鍵。要克服投資急躁情緒,不能指望立竿見影,更不能因為有些點上的虧損或是一時的算不過賬來,就止步不前,或產生懷疑情緒。
二是容錯理念。發展車生態業務,迫切需要廣大干部在轉型期奮發作為、勇于擔當。企業特別是執紀部門或人員,必須要明辨發展過程中是“為公”還是“為私”,分清“無心”還是“有意”,判定“無禁”還是“嚴禁”,嚴格劃分“失誤、錯誤”與“違紀、違法”的界線。
三是“新”酬理念。發展初期,要為從事車生態業務發展的人員,建立高于市場勞動力平均價位的新的薪酬體系,不僅可以從外部招錄到一批有專業技術能力的人加盟到車生態事業當中來,更能吸引一批因傳統業務萎縮而導致的崗位富余人員,讓大家有動力、有激情去干事創業。特別要注意的是車生態業務,與傳統業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業務,其薪酬體系結構與組成完全是兩回事,按部就班、照搬照抄,或是修修補補的薪酬理念,因為不新,注定不是具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
強化專業人才供給,轉型發展的根本
介入車生態業務,沒有業務基礎、管理基礎、技術基礎、專業人才,基本上是從零起步,其中專業人才處于核心地位。沒有一支技術精湛的專業人才隊伍,是很難在極為細分的市場上取得成功的。因此,強化轉型發展的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是轉型發展的關鍵。
要堅持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與網絡建設同步發展的理念,甚至專業人才先行的理念。單純依靠加油員、易捷服務員等現有人才隊伍,轉崗到車生態業務設備巡查、洗車等非高端、非技術類服務崗位,配以簡單的業務培訓,勝任崗位是沒有太多困難之處的;相反,車輛維修等專業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則幾乎不太可能。
專業人才介紹,學修車所需時間并不固定,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三四年。汽修涵蓋眾多細分領域,像汽車美容、鈑噴這類短期專業,大概3個月就能上手;而汽車檢測與維修等綜合性較強的專業,在學校集中學習通常需一年多;若在店里當學徒,一般要2-3年;變速箱結構精密、電腦維修涉及復雜的電子知識,需要2-3年才能熟練掌握核心技術,準確應對各種疑難故障。而想成為高級修理員,對汽車各個系統都能深入了解并精通維修,沒有3-4年的學習與實踐積累,很難達到相應水平。
從轉型發展和市場細分情況看,石油公司介入車生態業務只能聚焦于車生態業務的中低端,不能向高端維修延伸,根本原因在于生產廠商對高端維修有指定到4S店維修的要求,還在于消費者也會將到4S店維修作為首選。為此,加快專業人才供給,特別是一般性人才供給是轉型發展的關鍵。堅持外部引進與內部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用具有相對市場競爭優勢的薪酬福利待遇,從社會上招錄吸收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同步在先行員工隊伍中選拔一批樂意從事車生態業務的人員進行轉崗前的專業技術培養,考試合格后上崗。外部招聘的專業技術人員,亦可成為一粒粒“種子”,成為企業發展車生態業務的內部教員、大師傅。同時,要積極開展車生態業務日常崗位練兵,條件成熟后可以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術比武,并給予不同層級的表彰、獎勵及榮譽,多維度、多渠道增強從事人員的責任感、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