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炎夏日,西瓜作為消暑佳品備受消費者青睞,旺盛的市場需求也迅速帶火了“驗瓜師”這一職業。
“拍拍西瓜,月入三萬”,當下,“驗瓜師”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他們每天從早到晚在市場上把控品質,幫助客商把優質西瓜銷往全國各地。
5月9日,#男子每天拍拍西瓜月入3萬元#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引來大量“吃瓜網友”圍觀。“驗瓜師”只需3秒就能分辨出西瓜甜不甜,高峰期一天驗上萬個西瓜,日收入達千元。那么,“驗瓜師”是怎么練成的?他們又是怎么把關品質、助力好瓜暢銷全國的?
夏日頂流職業火了
初夏時節,的西瓜交易市場自清晨就開啟了繁忙模式。瓜農們將新鮮采摘的西瓜運往市場,來自全國各地的采購商們匯集于此,挑選購買品質優良的西瓜,再經物流配送運到各地農貿市場和商超,最終送達消費者手中。
南王店鎮西瓜市場管理人員說,南王店西瓜以“上市早、味道好”著稱,有多個品種,遠銷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十多個省市。不過,西瓜市場上家家的瓜都大同小異,遠道而來的客商要在眾多的西瓜中挑選出上乘瓜,并不容易。
為了解決“隔皮猜瓜”的難題,一些客商會找到當地代辦公司提前預約一位“驗瓜師”,借助他們的火眼金睛識別出甜度高、口感好的西瓜。“我們運回去的西瓜,要保證質量。沒有驗瓜師,里面不知道好壞。經過驗瓜師的手,拉回去的品質一般都達到95%以上。”來自浙江的一位客商表示。
作為當下搶手的人才,這些“驗瓜師”早上6點就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8點多,每天能驗西瓜達三四萬斤左右。一位驗瓜師表示,通過“一看、二摸、三聽”的驗瓜技能,她可以快速判斷出西瓜的成熟度、甜度和口感,為采購商和消費者提供品質保障。
一名合格的“驗瓜師”是怎樣練成的?據介紹,一名好的“驗瓜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西瓜種植知識,了解西瓜的生長周期、品種特點等,還要通過長期的實踐積累經驗,才能精準判斷出西瓜的品質。
杜絕生瓜流向市場
驗瓜師”的工作,不僅關乎消費者的口感體驗,還保障著西瓜銷售市場繁榮有序。“合格!\"5月13日,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一冷庫交易點,“驗瓜師”接過瓜農遞來的西瓜后用手一拍,轉手交到分裝工人手中,代表這個西瓜經過查驗后合格。
對于自己驗瓜的技術,驗瓜師相當自信:“我用眼睛一瞅就知道瓜熟不熟、熟多少,上手一拍主要是為了防一些熟透了的老瓜流入市場,因為這種瓜肉眼看不出來。”“驗瓜師”走俏的背后,折射出當地農業產業鏈的不斷完善,以及打造農產品品牌意識的提升。
據了解,在西瓜上市的季節,夏邑縣專門組建了“驗瓜師”隊伍,在各個西瓜交易點配備一到兩名“驗瓜師”,為前來購買西瓜的客商驗瓜。
夏邑縣現有西瓜種植戶8000多戶,西瓜經紀人200多人,職業“驗瓜師”150多人,交易市場130余個。從收購到包裝上市,“驗瓜師”需要對西瓜進行篩選,杜絕生瓜、劣瓜上市,保證產品質量,維護市場秩序,穩定外來采購客商,保障西瓜銷售市場繁榮有序。“自前旺季月收入可達上萬元,我相信,未來這一新興職業會更加專業化、標準化,助力家鄉農產品以品質贏市場。”驗瓜師說。
讓“冷門”走向標準化
在大眾印象里,冷門職業往往與“低收入”掛鉤,而職業“驗瓜師”憑高薪上熱搜,是典型的反例。事實上,“驗瓜師”的走紅,折射出鄉村的活力和潛力。在過去,鄉村勞動力大量外流,農村面臨空心化、老齡化等問題。然而,隨著鄉村產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從事新興職業。
例如,伴隨著無人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無人機操作員這一新興職業也開始走進大眾視野。植保無人機改變了農業種植管理的方式,耕種效率被提高。
2024年,我國植保無人機的保有量達到25.1萬架,作業面積更是高達26.7億畝次,同比增長近 25% 。
要讓這些新興冷門職業真正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就業選擇,農業 .+ 職業化”的發展路徑急需建立完善的培養體系。很多網友看到“驗瓜月入3萬”,表示“我也會,讓我來”。
事實上,“驗瓜師”也需要經過培訓和練習,并考取《西瓜品質鑒定師資格證》才能算作職業“驗瓜師”。但在各大西瓜產區,有這份證書的僅有寥寥數人。
此前,部分高校開設的“小龍蝦專業”已經提供了有益探索一一通過系統化的課程設置、校企合作的實踐培養、行業認證的資質體系,成功培育出一批專業人才,學院就業率近 100% 。這種模式值得在更多農業新興職業領域推廣復制,讓更多新興職業擺脫經驗傳承的局限,走向標準化、專業化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