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25)20-0151-
Abstract:The\"5C\"corecompetencieshave become the basisforeducational policyadjustmentsand reformsinmany countries.However,asacorecourseinthefieldof public management,\"PublicPolicyAnalysis\"lacksasystematicdesign incorporatingthe\"5C\"corecompetenciesinitsteachingcontentandmethods,failingtomettheneedsforcultivatingthecore competenciesofpublicmanagementtalentsinthenewliberalartslandscape.Therefore,itisrecommendedtoaddressthe challengesfacedintheteachingpracticeof\"PublicPolicyAnalysis\"bysystematicallydesigningitsteachingcontent,teaching methods,andasessment mechanismswithinthebasicframeworkofthe\"5C\"corecompetencies,from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ssuchasoutcomebasededucation,corecompetencies,andproblem-basedlearning.Theaimistoenhance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interdisciplinary publ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Keywords:PublicPolicyAnalysis;corecompetenciesof\"5C\";competency-oriented;problem-driven;blendedlearningmode
以往關于教育對象核心素養框架的制定者們更多地以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對教育對象的天性與全面發展的關注不夠1。在2018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如何培養“健全發展的人”正在成為全球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3。21世紀以來,關于通過“核心素養”培養“健全發展的人”的研究受到了各國學者的重視,已經成為很多國家進行教育政策調整和教育改革的依據4。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與傳承(CultureCompetency)、審辯思維(CriticalThinking)創新(Creativity)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llaboration)五項素養,這5項素養的首字母均為C,故稱該模型為核心素養的“5C”模型。這五大素養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文化理解與傳承是核心;創新離不開審辯思維,溝通是合作的基礎;良好的審辯能力能夠提升溝通與合作的效率,有效的溝通與合作有助于實現更高質量的創新5。要實現對公民素養的培養,應通過課程改革將這些素養融入學校課程體系中。課程革命是公共管理教育與時俱進發展的客觀要求。對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創新有助于學生“5C”核心素養的培養。然而,目前高校關于OBE(Outcome-based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教育)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等混合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成果不少,但主要強調公共管理學科課程教學要充分利用“互聯網 +′ ,依托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結合“5C”核心素養,對課程進行“ OBE+PBL+5C′ 相結合的教學研究與改革尚不多見。
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專業的核心課,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政策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有公共精神,注意追蹤國內外公共管理的理論前沿和實踐發展動態,進而能夠對政策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有價值的研究。然而,當前該課程教學在目標定位、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改革相對滯后,不利于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應針對新文科背景下公共政策的現實問題,以“5C\"素養為基本框架,從能力導向 + 核心素養 + 問題驅動等多維視角,對公共政策分析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進行改革。
一 基于“OBE+PBL+5C”進行公共政策分析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以核心素養\"5C\"模型為框架優化教學內容,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公共政策分析是高校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的核心必修課,在公共管理人才培養中至關重要。隨著現代科技發展迅速,大數據、數字政府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日新月異,對公共管理專業的人才需求也發生重要改變,要求學生具備“5C”核心素養。然而,自前公共政策分析教學內容和模式缺乏對“5C”核心素養的系統設計,不能適應新文科對公共管理人才核心素養培養的需要。因此,以“5C”核心素養模型為框架及標準,整合與優化教學內容,有助于培養高質量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
以“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構建人才培養格局,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管理學教學中以核心元素身份融入,是一個不錯的嘗試。在公共政策分析教學內容中融入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公共政策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歷吏脈絡,從而更好地理解政策出發點和政策目標等,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通過培養學生的審辯思維能力,可以引導他們更加理性、客觀地分析政策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創新素養的融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培養學生的溝通和合作能力,可以促進他們之間的有效交流和協作,共同解決政策分析中的難題,提高政策分析的整體效能。因此,基于“5C\"核心素養模型對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優化,不僅能夠為公共政策分析提供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視角和方法,還能多維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助于培養出更具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公共政策分析人才。
(二)基于“OBE+PBL+5C”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探索,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利于培養高質量的公共管理專業人才
公共政策分析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應用性特質,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政策問題意識、科學創新思維、掌握基本政策理論研究方法、具備科學探索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為自標定位。為此,基于“OBE+PBL+5C”,實施以問題驅動的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混合型教學模式,讓學生置身決策模擬或真實的公共決活動中,增加與學生思想碰撞和交流的機會,可以促使學生獨立思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5C”核心素養,不斷適應新時代對高質量公共管理人才的新要求。
二 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
1缺乏以核心素養“5C\"模型為框架及標準的系統教學設計,學生的核心素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公共政策分析教學內容和模式缺乏對“5C”核心素養的系統設計,科教融合不夠,探究式學習內容不足,不能適應新文科對公共管理人才核心素養培養的需要。如何以核心素養“5C\"模型為框架及標準對公共政策分析課程系統進行教學設計,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教學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
2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夠強
隨著AI和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學生汲取知識的渠道和方式日益多樣化,不再依賴單一的課堂教師傳授。然而,從教學實踐上看,目前的公共政策分析教學仍是以“以教師為中心\"的理論傳授教學模式為主,差異化、個性化教育的教學模式運用仍顯不足,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少,不利于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難以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和創新型的公共管理人才。
3基于OBE理念,以“5C”核心素養為框架和標準的考評機制不夠健全
目前公共政策分析課程尚缺乏基于OBE理念,以“5C”核心素養為框架和標準的系統、健全考評機制,導致對課程成績和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不夠合理。如何根據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性質,構建和完善細化、標準化的評價體系,是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教學面臨問題的主要原因
1大數據、數字政府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日新月異,公共政策分析課程教學內容相對滯后
數字化轉型為公共管理學科帶來更多樣的研究數據、更多元的研究手段、更有效的研究工具1]。公共政策分析課程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強的特點,需要融合前沿大數據、數字政府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養掌握大數據、應急決策、數字政務等綜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公共管理人才。現有的公共政策分析對信息技術與公共決策方面研究教薄弱。
2專業教材更新慢,不能及時反應學科最新前沿成果,無法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復合型需求
目前公共政策分析教材更新慢,科教融合不夠,探究式學習內容不足,不能適應新文科對公共管理學科的新要求。如何將教學內容的現實性與基礎性、前沿性與經典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形成一系列富有實戰性、探究性、創新性的探究性問題,急需結合教材教學內容進行深化與拓展。
3教學模式改革力度不夠大,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建設滯后
近幾年來,翻轉課堂、互動參與式教學等混合教學模式改革運用較多,但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夠。目前教師層面對“5C”核心素養模型等教育理論前沿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不夠,學校層面對考試課程的考核要求不夠靈活,人才評價體系建設相對滯后,教師自主性不夠高,導致全過程性考核難以開展。
三 基于“ OBE+PBL+5C3 進行公共政策分析教學改革的舉措
(一) 基于OBE 和 PBL 理念,將\"5C\"核心素養融入教學內容
公共政策分析教學要求學生領會政策科學的理論與方法,具備學術洞察力,熟悉政策學科前沿動態,善于理論聯系實際,提煉研究問題,進而能夠對當代中國政策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同時,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公共精神。為更好地實現教學自標,建議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基于OBE和PBL理念,對“5C\"核心素養融入公共政策分析課程進行系統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設計(表1)。基于OBE理念,以核心素養“5C”模型為框架及標準,對公共政策分析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計,旨在通過優化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特別是在公共政策分析領域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不同調整和優化這些設計,以適應學生的差異化需求和不同興趣。
(二)科教融合,增加專題研究、特色研究、案例研究等探究式學習內容
公共政策分析教學內容設計站在公共政策學科研究前沿,融入最新前沿成果和教師團隊成員自身的科研成果。教學內容以公共政策學基礎理論為主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團隊最新的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增加專題研究、特色研究、案例研究等探究式學習內容,形成一系列富有探究性、創新性的探究性問題。例如,結合西部某高校的公共管理專業優勢,突顯“綠色、邊疆、民族\"特色研究,深化與拓展課程教學內容。具體章節教學內容優化設計見表2。
(三)基于“ Δ?OBE+PBL+5C′ ,實施課堂內外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
公共政策分析課程以政策問題解決為導向,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問題式教學設計,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構建在問題上。構建“探究式 + 小組化\"學生學習共同體,基于“ Δ?OBE+PBL+5C ”,實施課堂內外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① 課前準備(線上 + 線下):教師課前通過微信群或QQ群,上傳學生學習任務和思政案例資料,學生在課前主動學習。 ② 課中線下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等不同教學方法,將綠色、邊疆、民族等特色和專題內容融入專業知識教育中。 ③ 課后學生反饋及教師教學反思:對教學內容的有效性進行線下訪談及總結反思,并對案例分析等任務中發現的不足進行深入交流與反饋,
(四)基于OBE 理念,以\"5C\"核心素養為標準,健全課程考核評價機制
基于OBE理念,以“5C”核心素養為標準,考核指標多元化和考核方式多樣化。考核指標應涵蓋知識、能力和思政等指標,將“5C”核心素養(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審辨思維、創新素養、溝通素養和合作素養)融入其中,從不同維度評價學生“5C”核心素養的達成情況,對于知識的掌握、能力及素養的培養等方面都應該進行綜合考核,加大能力、素養考核的比例。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包括課堂綜合表現、讀書報告或模擬提案、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報告和創新性選題匯報等。增加公共政策前沿理論與實踐等思考類問題的比重,答案具有開放性,重點評價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結束語
基于“ OBE+PBL+5C 的公共政策分析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是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實踐的新路徑。以能力為導向,采用“問題驅動一項目引領一理論假設一實踐探索一政策建議\"等策略來推動學生深度學習與探究,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充分的自我探究、驗證以及由淺入深的案例討論和調查研究活動中提升“5C\"核心素養,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周平艷,魏銳,劉晟,等.提出21世紀核心素養的驅動力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3):22-28,114.
[2]光明日報評論員.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一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重要講話精神[N].光明日報,2018-09-13(03).
[3]師曼,劉晟,劉霞,等.21世紀核心素養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3):29-37,115.
[4]劉堅,魏銳,劉晟,等.《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研究設計[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3):17-21,113.
[5]魏銳,劉堅,白新文,等.“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研究設計[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2):20-28.
[6]劉晟,魏銳,周平艷,等.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課程、教學與評價[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34(3):38-45,116.
[7]陳潭.面向新文科建設的公共管理教育變革路向[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3(2):101-114,143.
[8]黃璞.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類課程考核的優化與反思一以S高校\"公共政策學\"為分析樣本[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22,37(6):107-113.
[9]竇清,吳萍鮮.大思政視野下的管理學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11):164-166.
[10]文宏.新文科視域下公共管理學科的范式變革與體系建構[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3(3):5-1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