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嵌入、脫嵌與再嵌: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梗阻與調適

2025-08-03 00:00:00劉振奮劉曉昀李運思
當代經濟管理 2025年7期

[摘 要] 當前我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總體上呈現出“高需求-低供給”的結構性難題,社會企業憑借自身在服務能力、使命價值與運營手段方面的顯著優勢,成為解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難題的重要主體。在借鑒嵌入理論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分析框架,從關系嵌入、制度嵌入、能力嵌入、資源嵌入四個維度闡釋社會企業何以嵌入。當前我國社會企業尚處于探索階段,自身以及外部支持環境的眾多缺陷使其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面臨社會關系網絡多重失衡的關系脫嵌困境、規制缺位與使命漂移的制度脫嵌困境、市場運作能力欠佳與服務水平有限的能力脫嵌困境、多元資源獲取受限的資源脫嵌困境,這些脫嵌困境嚴重限制了社會企業應有的服務效能,社會企業的嵌入調適已經刻不容緩。針對這些脫嵌困境,社會企業應該堅持走關系再嵌、制度再嵌、能力再嵌、資源再嵌的調適性再嵌入之路,從重塑社會關系網絡、完善規制與監督體系、提高市場運營與專業服務能力、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四個方面著手,實現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良性再嵌入。

[關鍵詞]社會企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脫嵌困境;嵌入調適

[中圖分類號]" F49[文獻標識碼]nbsp; A[文章編號] 1673-0461(2025)07-0078-11

一、問題的提出

人口老齡化加速不僅深刻地改變了我國的人口結構,還凸顯出當前嚴峻的養老壓力。家庭結構核心化、低出生率等社會現象的產生嚴重削弱了家庭的養老資源稟賦,單純依靠家庭已經不足以滿足老年人龐大的養老需求。同時,機構養老也因情感隔離、供需錯位、成本高昂等眾多梗阻而發展緩慢,老年人何以養老成為時代之問。社區與家庭始終是老年人生活實踐的主要場域,承載了老年人“在地養老”的美好愿景,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托的社區居家養老在滿足老年人尋求情感與服務平衡方面具有其他養老方式不可比擬的天然優勢,成為越來越多老年人所青睞的主流養老選擇。然而,當前我國社區居家養老發展面臨著老年人多樣化、高品質的養老需求與同質化、低水平養老供給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引入多元社會力量參與以彌補養老服務供給的不足成為社會共識。

社會企業作為一種能夠破解政府失靈、市場失靈與志愿失靈的混合型組織[1],憑借自身專業性的技術優勢、超凡的社會使命與靈活的市場化手段,在養老服務領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破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結構性難題的重要主體。首先,相較于政府部門來說,社會企業往往扎根某一細分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服務經驗,從而使自身具備了顯著的專業性技術優勢。其次,相較于商業企業,社會企業社會效益優先的超凡使命感使其在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更容易獲得來自老年人、政府、社區的信任,從而獲得了更為豐富的社會支持。最后,相較于非營利組織來說,社會企業可以借助商業化的手段維持自身的運營,具有應對財務風險和市場環境變化的能力,從而確保了養老服務供給的可持續性。2017年,中國慈善會對238家社會企業服務領域進行統計發現,養老服務行業是社會企業參與最多的領域之一,共有39家社會企業涉足,占比16%,參與社區發展的社會企業有14家,占比6%①。2022年4月,北京市出臺的《關于促進社會企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養老助殘、社區服務等行業作為社會企業的培育方向,鼓勵養老、家政、物業公司積極向社會企業轉型。另外,根據《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23》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國提供住宿的養老機構共有40 587家,其中,在市場監管部門登記的營利性養老機構僅有6 975家,而在民政部門登記的非營利性養老機構達到了17 817家,占比44%,其中不乏眾多的養老社會企業。近些年來,成都郎力養老集團、香港長者安居服務協會等一批頭部養老社會企業得以涌現,積極融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建設中。由此可見,當前社會企業已經成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主體。

然而,從當前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際境況來看,社會企業依舊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與其他主體相比,社會企業所面臨的外部支持體系顯得尤為薄弱,這主要體現在資質認證、政策扶持、社會認知等方面,這些限制無疑削弱了社會企業的合法性與可持續發展能力,使其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步履維艱。另一方面,社會企業自身建設也存在較大的不足,包括服務水平、資源獲取能力等方面,這些缺陷使得社會企業在與其他主體協作的過程中陷入了被動境地,在日益多樣化的養老服務供給中顯得力不從心。內外兩重困境相互交織,導致了社會企業陷入了關系失衡、制度遲滯、能力不足、資源受限的脫嵌困境,長此以往,在合作網絡中社會企業將逐漸邊緣化,甚至失去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機會。那么,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內在機理是什么?社會企業脫嵌的原因是什么?社會企業如何進行嵌入調適以實現良性再嵌入?回答并解決這些問題對于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故此,本文在對S市A養老集團進行田野調查的基礎上,遵循“嵌入-脫嵌-再嵌”的分析邏輯,嘗試回答上述問題。

二、文獻回顧與分析框架

(一)社會企業的內涵厘定

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是近些年出現的一個新興概念,它融合了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1994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次對社會企業這一概念下了定義,即社會企業是那些同時利用市場資源與非市場資源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的組織[2]。與OECD從就業視角來定義不同,英國貿工部(DTI)[3]認為社會企業是那些具備社會目標的企業,這類企業的利潤主要用于實現其社會目的,而非用于實現股東利潤最大化。相較于政府部門或社會組織,學界對于社會企業的定義則更為明確,美國學者DEES[4]明確指出社會企業是一種多元混合體,是非營利組織與私人組織之間的連續體。KERLIN[5]認為社會企業是以市場原則為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的組織。

我國學界對于社會企業的研究起步較晚。時立榮[6]在其發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到了社會企業的概念,之后隨著國外大量社會企業的著作傳入以及我國社會企業的實踐形態落地發展,國內學界關于社會企業的研究熱潮逐漸興起。王名和朱曉紅[7]認為社會企業是基金會與民辦非企業發展所體現出來的制度創新,是社會公益與市場經濟的結合物,社會企業其核心在于利用市場手段實現社會公益目標。余曉敏等[8]將社會企業的組織類型劃分為非營利組織、創造社會價值的商業組織、農民專業合作以及兼具兩種及以上形式的混合型組織。

一言以蔽之,當前學界在界定“社會企業”的邊界時,形成了“資格界定論”與“行為界定論”兩種路徑。前者注重從法律界定與認證機構資質判定的角度明確社會企業的涵蓋范圍,后者則注重從“行為考量”的角度定義社會企業。結合研究的實際情況,本研究遵循“行為界定論”的方法,將社會企業定義為:那些以追求社會效益為優先目標,并且利用市場手段運營的企業或者其他法人主體。

(二)關于社會企業參與養老服務的文獻回顧

國內學者對于社會企業參與養老服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闡釋社會企業概念,包括對先進經驗的借鑒和引進。董蕾紅和李寶軍[9]將社會企業界定為利用企業手段實現社會目的的組織,介紹了英國與日本兩國的社會企業參與養老服務產業的先進做法與經驗,從而提出我國應該首先明確社會企業的法律定位;吳宏洛[10]介紹了福州金太陽老年綜合服務中心五位一體的養老服務網絡,展示了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企業的中國情景。第二,強調優勢與價值論證。李靜[11]指出社會企業的出現是對治理失靈的響應,能夠憑借使命公益性、運營商業性、服務專業性等特征在介入養老服務的過程中獲得價值優勢、組織優勢與技術優勢;朱漢平和楊慧[12]分析了珠三角地區社會企業介入養老服務的現狀,指出社會企業的參與充實了養老服務的供給主體、緩解了財政不足的壓力、促進了養老服務社會化改革、整合了養老服務資源。第三,聚焦困境與出路探究。崔月琴和杜德安[13]以Z集團S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例,探究社會企業參與社區治理存在的問題,發現社會企業面臨三重困境:行政吸納與組織懸浮的組織困境、目標偏移與合法性喪失的行動困境、專業擠壓與路徑依賴的實踐困境;鐘慧瀾和章曉懿[14]指出在當前養老服務的政社合作中,社會企業常常面臨法律制度缺失、政策支持不足、政府管制不當的發展難題,并且從政策扶持、職能轉變、運作激勵等方面提出了可行建議。

已有研究呈現出逐步深入與擴展的趨勢,然而,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從研究層次來看,已有研究大多從宏觀層面探究社會企業參與養老服務,而對于社會企業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微觀具化研究較少,這是本文研究的現實意義。其次,從理論視角來看,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福利多元主義、公私合作伙伴關系理論、公共產品理論、社會生態理論等理論維度,鮮有學者借助嵌入理論去分析社會企業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作為新經濟社會學的核心概念,“嵌入性”所構建的嵌入體系為進一步分析社會企業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路徑、困境以及出路提供了嶄新的視角,這成為本文研究的理論貢獻。

(三)分析框架

本文基于嵌入理論建構分析框架。“嵌入性”(Embeddedness)的概念最早是由制度經濟學家波蘭尼[15]在其著作《大轉型: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中提出,他認為人類所有的經濟活動都嵌入在社會體制之中,強調了社會嵌入性。20世紀80年代,社會學家GRANOVETTER[16]進一步拓展了嵌入性理論,創造性地將嵌入理論用來分析社會現象,并且構建了“結構嵌入”與“關系嵌入”的框架,使得嵌入理論獲得了更為廣泛的應用。自此以后,嵌入理論在眾多國外學者的研究推動下不斷獲得了新的闡述與演繹,形成了“認知嵌入”“文化嵌入”“政治嵌入”“制度嵌入”“技術嵌入”等豐富多樣的嵌入類型。

嵌入性理論傳入我國后,被廣泛地運用到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眾多學科領域,在中國學術話語體系下,“嵌入”的含義也更加具體化,泛指一種力量、體系或者結構植入到另一種力量、體系或結構中[17]。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一項系統性過程。從宏觀層面來看,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受到特定的政治、文化、經濟以及關系網絡等因素的影響,這意味著社會企業必然會同政府、老年人、社區等多元主體產生關系聯結,遵循既有制度成為這一關系網絡得以維系的前提條件。從微觀層面來看,社會企業嵌入的過程實質上是自身能力的全面運用與資源的整合遞送。因此,關系、制度、能力、資源構成了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維度。利用嵌入理論作為分析社會企業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理論工具,能夠厘清社會企業嵌入的內在機理,具有較強的適切性。鑒于此,本文以社會企業為嵌入主體,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嵌入客體,構建了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分析框架,即從關系嵌入、制度嵌入、能力嵌入、資源嵌入四個維度來闡釋社會企業何以嵌入(如圖1)。

1.關系嵌入:社會企業“入場”的必要條件

關系嵌入關注的是行動主體間的聯結強度、頻率與黏性。從最初的無關系聯結到弱關系聯結、再到最后的強關系聯結,關系嵌入的過程伴隨著不同行動主體之間互動、博弈與調適。協同多元主體共同構建穩固和諧的社會關系網絡是社會企業入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必要條件。從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來看,社會企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關系嵌入。

第一,社會企業和政府之間的互嵌。政府作為養老政策的制定者與實施者,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權[18],這決定了社會企業必然要與政府產生較強的關系聯結。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購買社會服務、政策傾斜、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引進社會企業,從而彌補自身在養老服務“生產者”角色上的缺位;另一方面,社會企業通過承接政府購買項目、獲取政府資助等方式,獲得了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與社會企業實際上構成了一種“委托-代理”關系,二者實現了關系互嵌。

第二,社會企業與社區之間的互嵌。社區是構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場域與重要依托。從社會治理的角度來看,作為基層治理最小的單元,社區宏觀上是國家制度政策的落地載體,微觀上則承載著億萬人民群眾的生活與情感[19]。養老服務作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內容,需要社區與社會企業的協同參與。通過與社區之間的關系互嵌,社會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掌握社區老年人的養老狀況、人際關系、文化氛圍等基本情況。同時,社會企業可以協助社區居民委員會維護社區秩序、協調社區利益分配,從而有利于同社區建立良好的關系。

第三,社會企業與老年人之間互嵌。在整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關系網絡中,社會企業與老年人之間的關系聯結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維。一方面,只有獲得老年人的接納與認可,社會企業養老服務的生產、匹配、遞送才能得以順利運行。另一方面,社會企業的服務質量又直接影響老年人的滿意度感知。從社會交換的角度來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本質上是嵌入雙方依據養老服務“生產-接收-反饋”原則進行服務與情感互換的過程,這一過程要求社會企業與老年人之間彼此信任。

2.制度嵌入:社會企業“入場”的合法性確認

制度嵌入指的是行動主體的合法性與能動性受到制度約束和影響的過程。新制度經濟學家道格拉斯[20]將制度劃分為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無論是正式制度,還是非正式制度,對行動者的行為均有重要形塑作用[21]。制度嵌入是檢驗和確認社會企業入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合法性的決定性因素,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受到正式與非正式兩類制度的制約與影響。

第一,正式制度遵循。正式制度指的是人們有意識建立起來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確認的規范性要素,通常包括政策、法規等。社會企業嵌入社會居家養老服務除了要遵循有關社會團體一般的法規政策外,還需要遵循社會企業認證制度和地方政府養老政策規劃。在社會企業認證制度方面,目前我國還處于探索階段,已知國內最早的社會企業認證實踐開始于2015年,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是中國第一個民間性質的社會企業認定機構,具體的執行工作則由社會企業認定平臺(CSECC)負責[22]。在地方政府養老規劃方面,地方政府通常會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對社會力量的資質、服務方式、服務內容等做明確的規定。只有遵從這兩項正式制度,社會企業才具備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合法性與權威性。

第二,非正式制度融入。非正式制度是人們在長期社會交往過程中逐步形成并獲得公眾認可與恪守的價值信念、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在當今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浪潮中,中國的社會結構經歷了深刻的重塑與變遷,而作為這一社會變遷中的微觀縮影,社區構建了一個相對獨立且穩定的關系場域,其中蘊含著居民們共同信奉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自發秩序以及情感傾向等豐富的非正式制度要素。對于致力于提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社會企業而言,若不能深刻理解和有效融入這些非正式制度,那么其服務的效能將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陷入認同危機、服務抵制、合法性存疑的被動境地。

3.能力嵌入:社會企業“駐場”的核心要素

能力嵌入指的是行動主體運用自身能力影響主客體發展的過程與行為。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不僅要“入場”,更要“駐場”,能力嵌入則是社會企業能夠得以順利“駐場”的核心要素,這主要存在內部管理能力提升與外部服務能力塑造兩個方面。

第一,內部管理能力提升。社會企業的內部管理能力涵蓋了組織架構能力、市場運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公關處理能力、技術創新能力、評估與改進能力、企業文化建設能力等多個方面。這些能力直接影響著社會企業是否能夠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保持自身運行的穩定性。

第二,外部服務能力塑造。外部服務能力是社會企業嵌入并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的關鍵變量。社會企業外部服務能力主要包括生活照料能力、家政服務能力、醫療護理能力、精神慰藉能力、法律維權能力、數智養老能力等多方面,主要體現在服務意識與態度、服務頻率與效率、服務質量與效果、服務人員專業性與服務技術先進性等多個維度。

4.資源嵌入:社會企業“駐場”的長久支撐

資源嵌入是行動主體將特定的資源進行識別、發掘、整合并將其配置到某個體系中去,以實現體系的整體優化。伴隨著發展型社會的到來,資源嵌入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行動主體所必須具備的正向效能和溢出效應。資源嵌入充實了社會企業的養老資源稟賦,為社會企業駐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了長久支撐。從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角度來看,社會企業的資源嵌入主要包括內部資源整合、外部資源鏈接和社區資源開發三個方面。

第一,內部資源整合。社會企業內部資源主要包括專業人才、場地設施、資金儲備、醫療支持、技術應用等。社會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對于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為老年人提供更加優質、便捷、高效的養老服務具有基礎性作用。

第二,外部資源鏈接。外部資源鏈接能夠擴展社會企業自身能力邊界,彌補自身資源結構單一的不足,從而幫助社會企業擺脫養老服務供給同質化的市場困境。

第三,社區資源開發。社區資源主要包括養老設施和人力資源兩個方面。首先,社區內已有的日間照料站、老年公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等功能樞紐為社會企業開展養老服務提供了場所空間與資源補充。其次,社區內有著豐富的人力資源,包括家庭成員、社區志愿者、無業婦女、黨員干部、低齡健康老人等都是老年人非正式照料的重要力量,引導這部分群體自覺發揮互助精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社會企業的動員和開發。

需要格外說明的是關系嵌入、制度嵌入、能力嵌入、資源嵌入只是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具體形式,四者之間并非各自獨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從而構成了社會企業同政府、社區、老年人等主體互動協作的動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任何一環的缺失都將影響到整體的嵌入成效。其中,關系聯結為制度的落地與實施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制度的規范則是提升社會企業能力的基礎保障,提升自身能力是社會企業實現資源高效整合的重要抓手,資源整合所帶來的正向效能反過來又夯實鞏固了社會企業的關系網絡。

三、案例選擇

(一)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的一個重要優勢就是能夠系統展現因果機制和過程[23]。相較于多案例研究,單案例研究更加注重案例的深度,具備全面性、具體性的特征,能夠幫助研究者更加準確地探究案例的全貌及其背后機理,從而更好地回答研究事件中Why和How的邏輯問題。由于本文旨在通過對案例進行全方位展示,進而找出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嵌入困境,并尋覓其再嵌路徑,因此,更適合采取單案例研究的研究方法。

(二)案例介紹

本文作者所在課題組于2024年6月前往S市調研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情況,同當地民政部門負責人及多家社會企業和社區居民進行訪談。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S市A養老集團作為考察對象,主要基于兩點考慮:第一,S市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當地政府依靠政策與資金撬動本地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的做法具有前瞻性與借鑒意義,這使得S市中的案例具有一定的啟發性與代表性。第二,A養老集團深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領域多年,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A養老集團在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問題暴露充分,這使得A養老集團具有獨特的研究價值。本文的數據主要以訪談資料為主,輔之以內部文件、新聞報道、政府官網與期刊數據庫等作為補充印證,以求增進案例的信度與效度。

A養老集團具備社會企業的典型特征。在社會效益方面,A養老集團奉行“以愛為首、以家為伴”的企業使命,堅持“絕不放棄任何一位老年人”的服務理念,在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時始終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定期開展免費義診、志愿助老、走訪關愛失能老人、助老募捐等公益活動。而在運營策略上,A養老集團采取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市場營銷等商業化手段,從而保持自身的長久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A養老集團已經成長為一家涵蓋上門服務、社區照料、日托全托等全場景的養老服務綜合體,僅S市2023年全年的服務人次就超過5萬。與此同時,A養老集團還和全國60余個城市簽訂了服務協議,商業版圖不斷擴大②。

四、嵌入梗阻: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困境表征

在嵌入理論的學術話語體系中,“脫嵌”常常被視為“嵌入”的反向演化,指的是不同系統之間未能進行有效地融合與調適,進而產生的分化和去耦合現象。通過對A養老集團的考察發現,社會企業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存在著多重脫嵌現象,從而限制了社會企業服務效能的發揮。

(一)關系脫嵌:社會關系網絡的多重失衡

關系嵌入的理想狀態是社會企業與政府、社區、老年人等多方主體實現緊密利益聯結,從而構成穩固和諧的共同體。然而,從現實狀況來看,社會企業常常因資源依賴、角色沖突和低認知度束縛等因素而引發關系脫嵌,致使社會關系網絡出現了多重失衡現象。

第一,社會企業與政府關系異化。政府支持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最主要方式是養老服務外包。然而,本應基于平等合作原則構建起來的“委托-代理”關系在實踐中逐步演化為“支配-依附”關系,這是由于政府作為資金與資源的支配者,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許多社會企業為了順利入場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求得政府資源與政策庇護,不得不采取迎合與服從的策略。

“基本上都是上邊(政府)派活,我們承接去干,沒有什么溝通,說實話人家是發包方,我們去做服務的,就得聽人家的,要是實在有問題的話,我們就逐級‘請示’,看看能不能解決。”(訪談資料:20240626,受訪人:A養老集團政府購買項目負責人L③)

“支配-依附”關系下的一些社會企業喪失了話語自主權,難以真正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決策中,只能按照政策已經明確的要求提供服務,即使出現了不切實際的問題,依舊還是選擇“閉口不言”,按章辦事。

同時,受制于政府的監督考核壓力和對政府資源的非對稱性依賴,部分社會企業服務的標準由“老年人滿不滿意”逐步異化為“政府滿不滿意”。久而久之,社會企業適應了被支配的體制慣性,逐步淪落為“政府行為代理人”。

“我去上門服務,老年人都喊我‘領導’,和他們說我是A養老集團的,他們不懂,有時候我看有些老年人家里太窮,自己掏錢給老年人買米買油,他們只會念及政府的好,實際上等于我們給政府做‘背書’了,成為政府扶貧的代理人。”(訪談資料:20240628,受訪人:A養老集團政府家庭床位建設項目工作人員C)

第二,社會企業與社區存在治理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國家-基層政府-公民”為特征的治理結構影響下,社區以往的治理主體一直是社區居委會,本質屬性為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社區居委會過多地介入行政事務,以地域主體性自居,使其難以接納外來的治理主體。另一方面,作為新的社區治理主體,社會企業以專業性自居,常常與社區原有的治理結構發生沖突,進而引起社區的不滿與排斥。

“目前我們負責運營的日間照料站大多都是和社區居委會在一個場所,也就是社區居委會批給我們一塊地方讓我們使用,這是有矛盾的,我們想開展付費項目,社區居委會認為:都給你免費提供房子了,那為什么你們還要收費?但是反過來想,如果不收費,我們怎么去生存?這還只是我們和社區居委會的矛盾之一。”(訪談資料:20240630,受訪人:A養老集團W社區日間照料站站長B)

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利益協調和價值整合,那么社區與社會企業之間的緊張關系將會嚴重影響到養老服務的正常開展。同時,從宏觀層面來看,治理主體間的沖突對于構建主體協同的社區治理共同體也是極為不利的。

第三,老年人對社會企業缺乏認知。在調研的過程中,當和老年人談及“社會企業”,許多老年人都表示“沒聽說過、不清楚、不了解”,即使正在接受社會企業提供養老服務的老年人也表示“了解甚少”,將提供養老服務的社會企業等同于“政府”“養老院”“養老企業”“家政公司”的認知偏差現象屢見不鮮。

“社會企業是啥?我第一次聽說,我只知道他們是政府派來給我們這些五保戶提供服務的。”(訪談資料:20240628,受訪人:W社區五保戶老人H)

造成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除了社會企業自身宣傳力度不足、社會認知度普遍較低之外,還有老年人受傳統養老觀念束縛、信息渠道狹窄、對新事物接受度低,以及信任危機等多方面因素。

(二)制度脫嵌:規制缺位與使命漂移

組織合法性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社會企業的合法性來源既體現于外在的法律遵從與制度規制,也來自內在的社會認同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規制缺位以及社會企業自身使命漂移從一定程度上致使社會企業的合法性受損。

第一,規制缺位。在國家層面,我國有關社會企業的專項法律規制一直處于缺位狀態。有研究指出中國現有的社會企業數量已超過百萬家,然而,通過正式認定從而獲得社會企業身份的數量卻只有不到2 000家[24]。在地方層面,北京市和成都市走在了前列,分別頒布了《北京市社會企業認證方法(試行)》《成都市社會企業培育發展管理辦法》。然而已有文件均停留在原則性的闡釋上,認證辦法可操作性不強,尤其是對公司制社會企業是否屬于官方認定的社會企業范疇認定標準模糊[25]。案例中A養老集團就是一家有“實”無“名”的社會企業。

“由于S市當前尚未頒布社會企業認定辦法,A養老集團只能以商業公司的名義參與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但是在實際運營中,A養老集團的企業使命與所采取的策略卻與商業公司截然不同,現在A養老集團名不正言不順。”(訪談資料:20240630,受訪人:A養老集團公關部主任P)

第二,使命漂移。使命漂移(Mission Drift)常常被用來形容組織背離初始的使命初衷[26]。對于社會企業來說,存在過分偏向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兩種情形,然而現實中社會企業更可能傾向先實現其經濟目標。因此,當前社會企業的使命漂移更多指的是社會企業為實現盈利而放棄或降低其公益屬性[27]。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企業的使命漂移現象尤為顯著。

“這個老年食堂本來最開始是給我們這些老年人使用的,后來為了賺錢,也對外開放了,現在去就餐時很擠,基本上都是年輕人,人太多了,所以我們老年人漸漸地也不來食堂吃飯了,有時候讓工作人員來家里修個燈泡,他們就說食堂那邊在忙,暫時沒有時間過來。”(訪談資料:20240629,受訪人:W社區老人F)

使命漂移會導致社會企業降低養老服務質量,忽視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長此以往,社會企業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將遭受質疑,如果不及時予以糾正,社會企業將可能退化為純營利性企業。

(三)能力脫嵌:市場運作能力欠佳與服務水平有限

能力脫嵌指的是個體或者組織在特定的社會結構中所具備的能力與所處的環境之間存在脫節或不匹配。對于社會企業而言,能力脫嵌是其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整體效果不佳最為直接的原因。

第一,市場運作能力欠佳。與非營利組織相比,社會企業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實現組織目標而使用的商業性手段,保持一定的盈利是社會企業實現社會價值的重要支撐。然而,有研究調查了全國1 684家社會企業2017年的營收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只有20.5%的社會企業處于盈利狀態,36.2%的社會企業實現了收支平衡,43.3%的社會企業面臨虧損④。尤其是在養老服務領域,許多社會企業仍然深陷“入不敷出”的困境,原因在于其市場份額較小,市場運作能力普遍不高。一些社會企業在業務上只承接政府購買項目,市場化部分相對空缺,資金來源單純依靠財政扶持,這種單一的籌資模式增加了社會企業的運營風險,也限制了服務范圍與質量的提升。

“目前從整體上來說,我們還是虧損狀態,短時間內實現盈利是不太可能的,目前盈利的板塊就是政府購買,我們自己推出的市場化服務,甚至連保本微利都做不到,一直是虧錢的。”(訪談資料:20240625,受訪人:A養老集團經理Z)

第二,養老服務水平有限。當前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與高品質的特征,然而社會企業提供的養老服務大多停留在衛生清潔、日常照料等基礎層面。服務能力滯后、服務內容同質化嚴重、服務項目不健全、服務效果不佳的現狀無法滿足老年人對于高品質養老服務的需求。尤其是對于失能老人所迫切需要的康復護理,許多社會企業由于缺乏專業的醫護人員,再加上擔心服務不當而引起醫療糾紛,紛紛選擇“望而卻步”。

“上門提供醫護是有一定壁壘的,首先是對護理人員的資質要求高,如果不是專業的人去做就涉及非法行醫問題了,另外就是醫護服務和其他養老服務相比是存在一定風險的,我們原則就是不做介入式的醫護服務,風險太大。”(訪談資料:20240630,受訪人:A養老集團服務部主任L)

社會企業養老服務水平有限是多因素造成的。其中,缺乏專業的養老服務人才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們的工作人員,就是為老年人做服務的人員大部分都是附近的一些留守婦女或者下崗職工,專業的護工也有,不過很少,不是我們不招,而是招不到專業的護工。”(訪談資料:20240627,受訪人:A養老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J)

(四)資源脫嵌:多元資源獲取受限

資源是養老服務的載體,提高老年人養老福祉的根本之道在于對多元養老資源的獲取、整合與配置。當前,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面臨著多元資源獲取受限的現實困境。

第一,外部資源鏈接不暢。外部資源的整合鏈接對于社會企業來說起著重要的補充作用。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社會企業常常面臨著外部資源鏈接不暢的問題。原因在于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不同社會企業、組織機構之間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與共享機制,形成了信息孤島現象,限制了養老資源的整合利用;二是許多社會企業由于缺乏穩定的合作機制與資源整合的經驗,使其在尋求外部資源鏈接的過程中面臨利益分配不均、溝通不暢等合作障礙。

“就拿這個理發服務來說,我們之前也去找了外邊的理發店,但是他們收費太高了,咱們作為一個為老年人服務的機構,收費只能比外邊低,這就造成人家都不愿意合作,因為大家邏輯不一樣,外邊機構都是賺錢第一。最后實在沒辦法,我干脆自己學學理發,給老年人們理發。”(訪談資料:20240629,受訪人:A養老集團工作人員M)

第二,社區資源開發不足。首先,許多社會企業在嵌入社區之初,由于同社區主體“關系脫嵌”,往往難以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等機構實現服務協同,從而致使出現服務重疊、服務空白和資源閑置浪費的現象。其次,如何有效地開發社區人力資源,尤其是對于那些低齡老人和健康老人的激勵動員,是社會企業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面臨的重要挑戰與機遇。

“目前我們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合作不多,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們的成本比養老服務要高得多,我們也有自己的醫護服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可以說有部分重疊,也想過合作一下,不過因為一些原因沒有成功。”(訪談資料:20240626,受訪人:A養老集團W社區日間照料站站長B)

五、嵌入調適:社會企業調適性再嵌入之路

針對脫嵌現象的治理,安東尼[28]最先提出了“再嵌入”的概念,所謂“再嵌入”,是指對已經脫域的社會關系進行多維重塑,以使得這些關系與地域性的時空更加契合。“再嵌入”是對“脫嵌”現象的反思與調適,針對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多重脫嵌現象,社會企業必須堅持漸進調適的基本原則,重塑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基本路徑。

(一)關系再嵌:重塑社會關系網絡

關系再嵌的關鍵在于加強同各個行動主體的關系聯結,修復異化的關系結構,從而重塑社會關系網絡。社會企業應該重視同政府、社區與老年人之間合作與互動,構建穩固和諧的“合作共同體”“治理共同體”“利益共同體”。

第一,雙向嵌入,構建平等合作的新型政社關系。首先,政府要摒棄之前獨攬權力的做法,積極放權,明確雙方權力邊界,主動向社會企業讓渡參與空間,確保社會企業在提供養老服務過程中的自主權。選擇合作對象時,政府要跳出“遠近親疏”的思維定式,強化平等參與意識,積極吸納社會企業的合理意見,及時回應社會企業在養老服務領域的關切,從而確保程序正義與過程公平[29]。其次,社會企業應該積極搭建同政府相關部門的常態化溝通機制,完善參與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的機制,在與政府的合作中尋求利益的平衡點,進而維系合作的持續性與保持自身的獨立性。

第二,協同治理,構建共生共榮、合作雙贏的社區治理新圖景。我國社區治理正經歷著從行政化到社會化的轉向,社區治理社會化是國家和社會行動的共同結果[18]。為了實現關系的良性再嵌入,社區和社會企業應該整合彼此利益,實現協同治理。首先,原有社區治理主體應該主動釋放部分治理空間,積極接納并主動引進社會企業,優化社會企業嵌入社區的發展環境,牽頭建立社區資源共享平臺,打破與社會企業之間的組織壁壘,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格局。其次,社會企業要主動加強同社區居民委員會、黨群服務中心等社區治理主體的對話、協商與反饋,凝聚社區多元治理主體共識,強化社區治理的主體意識,有序高效地參與到社區治理。

第三,認知增能,構建與老年人之間互信互惠的關系網絡。首先,社會企業要借助社區居委會、老年人協會等主體在社區老年人群體中的“話語權”,提高自身在老年人心中的“心理預期”。同時,要充分利用社區公告欄、社區活動中心等公共空間開展認知宣傳,注重發揮社區熟人社會的傳播優勢,為提高社會企業認知度提供輿論支持。其次,社會企業的工作人員在提供養老服務的過程中要注重情感投入的力度,緩解老年人心理孤寂感與社會脫軌感,利用“口碑”效應,獲得老年人的信任與認可。

(二)制度再嵌:完善規制與監督體系

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規制缺位與使命漂移所引發的制度脫嵌導致社會企業陷入了被邊緣化的風險,為了實現制度再嵌,應該從完善規制體系與監督體系兩個層面著手進行制度重塑。

第一,完善規制體系,確保社會企業“有法可依”。首先,從國家層面來看,當前社會企業立法已經迫在眉睫,要盡快出臺支持社會企業的法律法規與政策文件,明確社會企業的法律地位、設立條件、性質特點、經營范圍等內容,為社會企業參與公共服務供給提供堅實的法律支持與政策導向。其次,從地方層面來看,要加快設計并完善本地社會企業認證制度,明確社會企業認定的標準、流程與周期,暢通社會企業退出機制和轉制機制,從而為推動本地社會企業落地生根和蓬勃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第二,完善監督考核機制,確保社會企業“使命穩健”。政府部門應該構建完善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評估與監督機制,圍繞社會企業的組織使命、服務水平、誠信度等核心指標,采取社會企業自我評估、監管部門評估與服務對象評估等綜合方式進行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社會企業評級認證的重要參考指標。此外,還可以采取差異性的激勵政策,獎優罰劣,加大對那些誠信經營、注重社會效益的社會企業的激勵力度,同時建立禁入黑名單和行業退出制度,以打擊那些借用社會企業名義套取政府補助、破壞社會企業聲譽的服務商。

(三)能力再嵌:提高市場運營與專業服務能力

“能力再嵌”的概念源于社會學對組織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討論,指的是組織通過重塑與升級核心能力以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對于社會企業來說,能力再嵌尤為重要,因為社會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與服務環境是快速變化的,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市場運作能力與專業服務能力,才能更好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去。

第一,提高市場運作能力,實現“自我造血”。首先,在內部管理方面,社會企業要注重成本控制和風險管理,可以通過規模化管理、精細化控制,降低自身運營成本,為自身發展積蓄資本。其次,在市場運營方面,社會企業要明確自身市場定位,根據老年人支付能力與市場需求,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如開發老年文旅、租售適老智能產品等,以擺脫對政府資源的非對稱性依賴,此外,社會企業要注重品牌塑造和傳播,通過創新營銷方式的途徑擴大市場份額。最后,在籌資方式方面,除了政府資助和自身創收外,社會企業還可以通過社會捐贈、公益創投、第三方投資等方式緩解資金困境。

第二,提高專業服務能力,實現“提質升級”。首先,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社會企業要加大對養老服務人員的培養力度,尤其是針對康復護理、不良情緒干預、健康保健管理等技能的培訓,提高一線服務人員的職業素養與服務水平。此外,社會企業也要積極引進具備專業技能的養老服務人才,建立完善人才激勵考核機制,拓寬人才的職業發展空間。其次,在服務內容方面,社會企業要豐富服務內容,逐步建立起個性化的服務供給體系,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的不同,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方案。

(四)資源再嵌:整合優化資源配置

資源再嵌的關鍵在于整合和優化已有資源,并使潛在的資源稟賦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以充分發揮資源的溢出效應。對于社會企業而言,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應該扮演好“資源中介”和“資源伯樂”的雙重角色。

第一,充當“資源中介”,積極吸納外部資源。社會企業要主動吸納更多的合作對象,積極對接科技企業、醫療機構、護工機構、志愿者協會、職業院校、養老機構等多元主體,搭建養老資源共享平臺,促進多元主體之間的信息交流,拓寬自身與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度與廣度,以彌補自身內生性資源不足的缺陷。同時,社會企業要注意規避因為過分的資源依賴而導致單向依附問題,在鏈接外部資源的過程中保持自身經營的靈活性。

第二,化身“資源伯樂”,主動發掘社區資源。首先,社會企業應該積極對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衛生中心等社區機構,通過簽訂協議、聯合活動等方式推動優質醫療服務、養老服務下沉社區,提升養老服務的針對性與可及性。其次,在社區人力資源動員方面,要積極動員社區低齡老人參與養老服務的提供,鼓勵其組建互助小組開展互助養老,除了動員老年人之外,社會企業還可以吸納社區的黨員干部、社區領袖、大學生等群體以志愿活動的形式參與到養老服務的提供中來,探索以社會企業牽頭的社區互助養老模式。

六、總結與討論

本文以S市A養老集團為研究對象,運用嵌入理論,構建了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分析框架,從關系嵌入、制度嵌入、能力嵌入與資源嵌入四個維度分析了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路徑與機理。研究發現,當前我國社會企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企業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使命優勢與運營優勢成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重要的參與主體。然而,從現實來看,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社會企業依舊面臨多重脫嵌的困境。在關系脫嵌層面,社會關系網絡的多重失衡使得社會企業陷入了單向依附、認知束縛的被動境地;在制度脫嵌層面,規制的缺失和自身使命的漂移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會企業的組織合法性;在能力脫嵌層面,有限的服務水平和市場運作能力加劇了社會企業運營的不穩定性風險;在資源脫嵌層面,多元資源獲取受限的現實困境限制了社會企業整體效能的發揮。針對這些脫嵌困境,本文提出了社會企業調適性再嵌入策略:在關系再嵌層面,社會企業要修復異化的關系結構,同政府、社區、老年人等主體建立平等穩定、相互信任的關系網絡;在制度再嵌層面,要完善規制體系,為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法律依據與制度支持,完善監督考核機制,以確保社會企業“不變質”;在能力再嵌層面,社會企業應該著力提升市場運作能力與專業服務能力,以確保自身能夠“行穩致遠”;在資源再嵌層面,社會企業要扮演好“資源中介”與“資源伯樂”的雙重角色,以求最大程度發揮資源的溢出效應。

本文梳理了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嵌入機理”“嵌入梗阻”的問題,并嘗試提出“嵌入調適”的具體策略,以實現社會企業的良性再嵌入。然而,不同的社會企業在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過程中面臨著復雜的時空場景,其嵌入的方式與策略也可能因場景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本文重點關注了社會企業的嵌入路徑、過程及其對應的脫嵌困境,對嵌入情景關注有限,因此,本文所提出的結論有待更多的研究予以檢驗和修正,例如可以采取多案例研究、縱向案例研究、大樣本分析等方式進行多維度考察,以構建社會企業嵌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完整知識圖譜。

[注 釋]

數據來自《2017年中國慈展會社會企業認證發布報告》。

② 資料來源于訪談資料:20240627,受訪人:A養老集團Z經理。

③ 括號內為案例資料編碼,余同。本文案例資料編碼規則為“訪談時間+受訪對象姓名拼音首字母”。

④ 數據來自《中國社會企業與社會投資行業掃描調研報告2019(簡版)》。

[參考文獻]

[1]邱一鳴,楊宏山.社會企業視角下的社區養老服務運營模式——基于北京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案例考察[J].北京社會科學,2023(9):95-102.

[2]劉繼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報告節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3]DTI.Social enterprise:a strategy for success[M].London: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2002.

[4]DEES J G.Enterprising nonprofit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1):54-67.

[5]KERLIN J A.Defining social enterprise across different contexts[J].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2012,42(1):84-108.

[6]時立榮.非營利組織運行機制的轉變與社會性企業的公益效率[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9(4):1-7.

[7]王名,朱曉紅.社會組織發展與社會創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9(4):121-127.

[8]余曉敏,張尊,夏豪宇.我國社會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提升模式及效果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3(1):93-104.

[9]董蕾紅,李寶軍.社會企業的法律界定與監管——以社會企業參與養老產業為分析樣本[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3):108-116.

[10]吳宏洛.社會企業提供養老服務的公益邏輯與運行困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57-67.

[11]李靜.福利多元主義視角下社會企業介入養老服務:理論、優勢與路徑[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5):9-15.

[12]朱漢平,楊慧.珠三角地區社會企業介入養老服務供給芻議[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3(3):73-76.

[13]崔月琴,杜德安.社會企業參與社區治理的路徑及實踐困境研究——以Z集團S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例[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2):174-186.

[14]鐘慧瀾,章曉懿.激勵相容與共同創業:養老服務中政府與社會企業合作供給模式研究[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16(5):31-40.

[15]波蘭尼.巨變:當代政治與經濟的起源[M].黃樹民,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16]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17]許寶君,陳偉東.自主治理與政府嵌入統合:公共事務治理之道[J].河南社會科學,2017,25(5):104-111.

[18]趙浩華.需要理論視角下社區居家養老困境及治理對策[J].學習與探索,2021(8):50-55.

[19]蔡華玲.共建“熟人社會”:社區治理共同體建設的困境審思與復合重塑[J].社會科學輯刊,2024(4):97-104.

[20]道格拉斯.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劉守英,譯.上海:三聯書店,1994.

[21]張麗芬.正式制度與社會工作職業的社會認同度:實證檢驗及其政策意義[J].探索,2018(5):162-171.

[22]許艷芳,朱春玲,曾萌.從遵從到創造:社會企業獲取組織合法性的路徑與策略——基于縱向單案例研究方法[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1(2):95-110.

[23]張靜.案例分析的目標:從故事到知識[J].中國社會科學,2018(8):126-142.

[24]王濤.社會企業的法律定位探析[J].社會科學戰線,2022,327(9):213-218.

[25]馬更新.社會企業的法律界定與規制[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9(3):78-87.

[26]GRIMES M G,WILLIAMS T A,ZHAO E Y.Anchors aweigh:the sources,variety and challenges of mission drif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9,44(4):819-845.

[27]羅文恩,張雪華.使命穩健:社會企業雙重目標融合發展機制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3,35(4):139-151.

[28]安東尼.現代性的后果[M].田禾,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29]韓慧,李少惠.公共文化服務購買中社會組織“弱參與”形成機理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7):67-78.

Embedding, Disembedding and Reembedding: The Obstruction and

Adjust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Embedded in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Liu Zhenfen,Liu Xiaoyun,Li Yunsi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Development Studies,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 generally presents the structural problem of “high demandlow supply”. Social enterpris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main body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 supply by virtue of their own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service capability, mission value and operation means.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embeddedness theory, we have constructe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embed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 and explained why social enterprises are embedded in four dimensions: relationship embedment, institutional embedment, capacity embedment, and resource embedment. At present, China’s social enterprises are still in the exploratory stage, and the many defects in themselves and the external support environment make them face the dilemma of relationship disembedding due to the multiple imbalances in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network, the dilemma of institutional disembedding due to the lack of regulation and mission drift, the dilemma of capacity disembedding due to the lack of market operation ability and the limited level of service, and the dilemma of resource disembedding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access to diversified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embedded inhome elderly care service, which severely limit the services that social enterprises should provide. These dilemmas have seriously limited the service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enterprises, and it is urgent to adjust the embeddedness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view of these disembedding dilemmas, social enterprises should adhere to the adaptive reembedding path of relationship reembedding, system reembedding, capacity reembedding, and resource reembedding, and start from reshaping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network, perfecting the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market operation and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integrating and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in order to achieve successful reembedding of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Key words:social enterprise; communitybased home care services; disembedding dilemma; embedding adjustment

(責任編輯:張麗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日韩| 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91无码福利在线|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久久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视色|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无码一区18禁|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久久五月视频| 亚洲区欧美区|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看| 亚洲成人播放|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亚洲手机在线| 婷婷色中文| 99一级毛片|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高清色本在线www|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国产精品9| 福利国产微拍广场一区视频在线|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免费看美女毛片|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亚洲天堂成人|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丁香五月激情图片| 在线色国产| 国产美女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jizz国产视频|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青青草原国产| 2021国产精品自拍| 第一页亚洲|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亚洲av无码人妻|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日本成人精品视频|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高清视频一区|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香蕉综合在线视频91| 成年人国产网站|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黑丝一区| 色婷婷电影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网址|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国产一线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