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印度經濟快速增長背景下的中國產業發展策略研究

2025-08-04 00:00:00李源王贊信
產業經濟評論 2025年4期
關鍵詞:競爭力優勢印度

一、引言

當前,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產業面臨來自美國等經濟體產業鏈“去中國化”和印度經濟快速崛起的“雙向擠壓”(劉婭等,2023)。自2020年起,印度政府積極實施“對華產業替代”政策,全力推動“印度制造”在國內外市場的占比和影響力(胡仕勝和王玨,2022)。穩定的政治環境、有利的地緣戰略位置和較為完善的產業基礎為印度提供了有利條件(馮傳祿,2019)。2021年印度GDP增長率達9.7%,2021年至2023年平均增長8.1%,是成長最快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世界銀行,2024)。2030年之前,印度有望成為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宋子揚和毛克疾,2023)。盡管印度政府“對華產業替代”實效有限(王凱,2023)。但是,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仍具有潛力威脅中國的產業競爭力(胡仕勝和王玨,2022),可能加劇產業鏈外遷和市場份額流失,從而長期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張遼等,2024)。

調整比較優勢來應對制造業外遷問題,避免國內產業“空心化”,不僅是當前應對印度產業替代挑戰的必要措施,也是確保長期產業競爭力和經濟穩定的戰略要求(劉婭等,2023)。盡管許多學者已經探討了中國產業戰略調整問題(劉志彪和陳柳,2020;張樂音等,2024),但現有文獻在分析印度經濟快速增長對中國產業的影響時,缺少多維度和全產業的量化分析,未能全面評估中印兩國在各細分產業的競爭潛力。

為有效解析印度帶來的產業競爭,需要超越單一比較優勢,綜合考量內外部影響因素(葉穎和陸善勇,2023)。全球經濟和政治環境的變動(劉志彪,2020)、地區要素稟賦(金祥榮和朱希偉,2002;唐瑜和胡安俊,2022)、產業區位黏性產生的勞動成本(李瑞林,2009)和產業競爭效應(李逢春,2013)均是影響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小島清的“邊際產業擴張論”和威爾斯的“小規模技術理論”強調利用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擴展關鍵產業的競爭力。新經濟地理學不僅重視成本因素,還強調市場需求對產業位置選擇的決定性作用,指出產業關聯效應是推動產業集聚和形成競爭優勢的關鍵動因(FujitaandKrugman,2004)。

因此,本文將要素稟賦、產業區位與貿易結構視為驅動中國、印度和美國三國產業競爭、互補關系及貿易流向變化的關鍵因素。基于2017年至2022年中、印、美的產業及貿易數據,并遵循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17)及產業選擇方法分析框架(王贊信等,2017),構建了一個綜合分析體系。首先,應用相似系數與區位熵灰色關聯度等指標,探討中、印、美三國產業部門的差異與關聯性。接著,通過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和貿易結合度指數,明確中國和印度的優劣勢產業和貿易關系的動態變化。進一步,通過產業關聯度評估中印兩國產業的競爭與互補性,識別了印度的產業替代潛力,并結合內外部因素,指出中國產業發展策略。

本文的主要貢獻在于兩個方面:首先,通過對中印兩國區位條件和各細分產業的競爭態勢進行全面分析,揭示印度經濟的快速發展可能對中國產業構成的替代威脅,填補了以往研究中的細分產業分析空白。其次,利用最新數據和多維度指標進行定量分析,為構建穩固且可持續的產業模式提供了實證支持,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制定策略的科學依據。

二、文獻綜述

印度在“印太戰略”框架下調整其經濟策略,意圖借助中美競爭機遇,促進本土制造業的發展,制衡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同時減少對中國的經濟依賴(王凱,2023)。因此,本文首先探討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及其政策對中國傳統與高端產業領域的具體影響。接著闡述現有研究對中印產業的競爭優勢的判斷,分析兩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及相互作用,為后續分析提供理論基礎。

(一)印度經濟快速發展對我國產業發展的影響

印度政府的“印度制造”和“自力更生戰略”等生產激勵計劃顯著提高了印度吸引外資的能力,部分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印度集聚已成趨勢(陳東琪等,2020)。在紡織服裝業中,中國仍是印度的主要纖維和紗線供應國,但印度紡織業的出口主要面向歐美市場(劉婭等,2023)。相較之下,我國紡織業的出口仍然受制于跨國零售商的主導,遵循其擴張路徑和增長模式,出口易受外部影響(吳婉金和賀燦飛,2022)。

美國2022年發布的“印太戰略”文件中,特別強調與印度在半導體等高端產業的合作,加強全球產業鏈的控制力(張琳,2022)。印度“階段性制造計劃”通過調整關稅策略顯著提升了關鍵電子產品的國內附加值,刺激了國內零部件生產(寧勝男,2021)。該政策促使印度自2015年起快速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制造國,年產量從6000萬臺激增至3.1億臺(Mallick,2023)。同時,印度政府對中國手機企業(OPPO、vivo等)在印經營提出嚴格要求,如聘用印度人擔任管理層,加強本地銷售環節的作用,與本地企業合作生產智能手機(D’Cruze,2024)。此外,2020年6月,印度還禁用了包括Tik‐Tok、快手、微信在內的59款中國應用程序,在技術和數字貿易領域加劇了中印之間的競爭態勢(Bureau,2020)。在過去,相對于印度專注于軟件行業的單一發展路徑,中國在強調硬件制造的同時,也重視軟件服務的發展,這一策略差異促使中國的信息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展現出優于印度的競爭力(耿溪謠和胡洋,2022)。

盡管中國是印度部分中間品的重要來源國,印度的紡織服裝業和電子信息制造業卻主要依賴本國的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性較小。隨著印度產業發展體系的持續完善,其與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競爭態勢日益明顯(劉婭等,2023)。雖然大量文獻已探討印度宏觀政策對中國產業的影響,但往往限于政策分析或基礎數據比較,缺乏實際產業結構變化和國際貿易流動的實證分析,未量化分析中印產業競爭力的變化。

(二)中印產業現有競爭與挑戰

在農業領域,中印農產品的互補性來源于各自的資源稟賦與比較優勢。中國在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方面展現出競爭優勢,而印度則在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出口上更具優勢(林濤和黃銀鍛,2020)。進一步分析顯示,中國在水產品和園藝產品上具備明顯的國際競爭力,印度在谷物出口上占據優勢;這種差異歸因于中國農業生產要素的稀缺、需求結構的轉變、相關產業的不足,以及農業生產的分散經營方式(李月娥和張吉國,2019)。

直至2016年,中印制造業發展路徑基本一致,中國在機械及運輸設備領域具有顯著優勢,而印度在化學品和醫藥領域表現突出(陳鳳蘭和黃梅波,2018)。中國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但其在全球價值鏈中仍處于相對低附加值的位置,并面臨來自印度等國家的激烈競爭(郭京京等,2018;金碚等,2013)。尤其是在集成電路材料領域表現出“供需倒掛”特征,美國等發達國家是集成電路材料供給的主導者,中國則是最大的消費國(李先軍和劉建麗,2023)。對于生物醫藥產業,中國在該領域的創新和資本市場成熟度不足,市場準入明顯滯后(白京羽等,2020)。相比之下,印度以醫藥技術創新和藥物開發的競爭力著稱。兩國競爭力差異部分源于各自的政策取向,中國采取的是“引進來”策略,而印度則實施“走出去”策略(王柳等,2021)。在新冠疫情后,美國等國家尋求多元化其供應鏈以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印度在紡織品和化學品等領域顯示出取代中國的潛力(Bagaria,2022)。

綜上所述,現有研究在分析中印產業比較時,主要集中于紡織、農產品和醫藥等領域,卻對燃料礦石、鋼鐵及汽車與運輸設備等關鍵產業的研究相對缺乏。其次,少有研究考慮區位熵關聯和貿易互補性等視角,忽視了區位條件和外部環境變化對產業升級的動態影響。此外,鑒于全球貿易結構的快速變化,較為陳舊的歷史數據已難以真實反映當前行業的實況。因此,本文將采用2017—2022年的數據,運用多維度指標,探析中國在印度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的產業競爭力和升級策略,旨在為中國制定更全面的產業政策和戰略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三、方法和數據

在方法上,綜合運用相似系數、區位熵灰色關聯度、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和貿易結合度指數等多重指標,既能夠宏觀把握三國產業結構差異和貿易互補程度,又能微觀辨析具體產業的競爭優勢和潛在替代關系。

(一)產業結構差異性分析

通常情況下,區域內各地區間的產業結構差異越小,越可能導致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資源爭奪。產業結構差異通常使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工業研究中心推薦的相似系數指標進行分析,公式如下:

(二)產業關聯度分析

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對區位熵產業關聯度進行分析。區位熵由哈蓋特于1996年提出,反映某一產業部門的專業化程度,用于評估某一產業在某一區域內的集聚情況及其變化趨勢,進而揭示產業發展的空間特性和相互依賴關系。

1.產業區位熵

計算各經濟體各產業的區位熵,計算公式為:

各產業的區位熵矩陣為:

2.灰色關聯度分析

其中,為分辨系數,本文參照大多數文獻的做法取值為0.5(王贊信等,2017)。

(三)貿易結合度分析

貿易結合度指數(TradeIntensityIndex,TII)被用來衡量兩國間在經濟貿易領域的相互依賴性和聯系緊密度。該指數最初由經濟學家布朗于1947年提出,并由小島清在1958年進行了完善,計算公式為:

(四)顯性比較優勢與貿易互補性分析

1.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

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被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廣泛用于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對外貿易出口比較優勢進行測度。其計算公式為: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被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廣泛用于對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對外貿易出口比較優勢進行測度。其計算公式為:

(五)數據來源

本文所用的貿易數據來源于世界貿易組織數據庫,國家產業結構數據來自亞洲開發銀行數據庫、美國政府經濟分析局數據庫、印度國家統計年鑒和中國國家統計年鑒。

四、結果

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波動是影響中國產業發展策略的重要因素(劉志彪,2020)。美國是中國商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在獲取前沿技術及解決國內生產需求的結構性矛盾上起到關鍵作用(蔡宏波等,2024)。同時,作為全球經貿規則的制定者,美國的貿易政策動向常引發其他國家的連鎖反應(張家棟,2024)。此外,美國成熟的制造業環境和高生產效率,也能為中國調整產業策略提供重要的參考(陳立敏等,2009)。因此,本文將美國作為比較對象。

(一)中印產業結構差異性與關聯度

表1數據顯示,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心,以現行價格計算,第二產業比重約39.9%,其產業發展相對均衡。相比之下,印度作為農業大國,第一和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約為18.3%和28.2%。美國經濟高度發達且多樣化,服務業約占GDP的80.9%,在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圖1顯示,中國與印度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度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自2020年起,中國與美國的產業相似系數呈下降趨勢,而印度與美國的產業相似系數則持續上升,表明印度的產業結構正迅速向美國模式趨近。

表2顯示,中國在采礦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技術服務等服務業等領域的區位熵高于印度。印度則在農林牧漁、電力、熱力、燃氣及水供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建筑和房地產區位熵高于中國。農林牧漁業在中印兩國中的區位熵最為突出,但各自的行業發展模式和特色存在顯著差異。中國金融業較高,且中美展現出極高的產業關聯度。在電力、熱力、燃氣及水供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信息技術服務等領域內,三國關聯度相近,表明其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流通領域專業化程度相近。

早年研究認為中印制造業發展路徑基本一致(陳鳳蘭和黃梅波,2018)。而圖2顯示,中美、中印制造業關聯度較低,印美關聯度顯著高于中美的關聯度。說明印度制造業結構正逐漸向美國模式靠攏,制造業的成熟度在迅速提升,還意味著印度與美國在制造業領域存在上升的市場互補性和合作潛力。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中國和印度在細分產業中的顯性比較優勢,明確中國與印度在全球貿易中的競爭優勢產業。

(二)中印全球貿易優勢產業

中國的產業優勢顯著體現在高科技制造業和紡織品、服裝行業。過去的研究認為中國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劉志中,2017),汽車和機械設備是相對優勢的領域(陳鳳蘭和黃梅波,2018)。而表3結果表明中國在電子信息領域超過汽車和機械設備,尤其在電信設備領域,RCA指數大于2.5,表現出強競爭優勢。此外,在電子數據處理和辦公設備、集成電路和電子元件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其主要因為中國硬件制造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通過“干中學”和“技術溢出效應”得到了顯著提升(楊翠紅等,2020)。

印度的產業優勢集中在農產品、燃料和礦產及化學品、藥品領域。其農產品和燃料礦產的區位熵較高,2022年RCA指數超過1.25,顯示出高度專業化和較強國際競爭力。尤其是在燃料出口方面,印度憑借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有效的政策支持,展現出持續增長的競爭優勢。此外,化學品和藥品行業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這主要得益于低成本生產(韓永奇和韓晨曦,2009)和政府的專利保護政策(韓成芳,2021)。

(三)貿易關聯性及其變化

自奧巴馬政府開始,美國著力提升對亞太地區的資源投入,“印太”取代“亞太”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劉曉偉,2023)。表4顯示,2017—2022年中美貿易結合度由1.74降至1.17,降幅32.76%;中印貿易結合度亦下滑27.27%,但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系仍相對緊密。同期,印中和美中貿易結合度分別驟降52.83%和36.84%,貿易聯系趨于松散,兩國在面對中國產品時替代品競爭性上升。相反,印度和美國之間貿易結合度則呈上升趨勢,五年間增幅分別達到18.25%和25.37%,兩國間的生產和貿易合作日益密切,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四)中印優劣勢產業的競爭與互補性

表5顯示,印度在農業和礦產領域與中國形成強互補關系。雖然中國在這兩個領域的專業化程度較高,但其出口競爭力依然偏弱,且近年來未見顯著提升,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林濤和黃銀鍛,2020)。表3顯示,在礦產供應鏈方面,中國在上游資源獲取上相對處于劣勢,但在中游的加工和精煉環節則擁有較強優勢。與此同時,美國通過依托發展中國家的關鍵礦產資源,支持其國內戰略性產業,試圖削弱中國在礦產供應鏈中的影響力,削弱中國的工業競爭力(孫海泳,2024)。在此影響下,中國此類產品上的競爭力與互補性均呈下降趨勢。

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紡織和服裝業是中印兩國最具貿易優勢的產業,這不僅得益于廉價的勞動力市場,也得益于批發零售、基礎設施和物流方面的高質量發展。表3顯示,2019年后中國與印度在紡織業的比較優勢指數呈現相反的變動趨勢,兩國在紡織品國際市場上競爭激烈。此外,中印兩國在紡織品上也具有互補性,且中國目前仍是承接訂單的被動生產模式(吳婉金和賀燦飛,2022),中國紡織業出口也將面臨“去中國化”的風險。

表6顯示,中國對美國電子數據處理與辦公設備的互補性最高,但在電信設備領域卻呈下降趨勢;與此同時,印度對美國電信設備的互補性持續增強,顯示出替代趨勢。美國在電子信息與通信領域一直處于研發領先地位,憑借完整且先進的產業生態,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專利授權,長期保持全球優勢(史安娜和陶嘉慧,2019)。相比之下,中國在集成電路核心部件和半導體材料方面對外依存度較高(王春宇和王海成,2023)。本文也證實了這一點,盡管中國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并在中低端制造和組裝環節展現出較強的競爭力,但其比較優勢指數呈現下滑趨勢。2022年中國的電信設備比較優勢指數同比下降13.3%。與之相對,印度在電信設備、集成電路和電子元件領域的競爭力迅速提升,2022年出口額分別同比增長71.1%和52.1%,電信設備領域比較優勢指數相比2017年增長633%。雖然中國在集成電路和電子元件領域的比較優勢逐步上升,但中國對印度出口的貿易互補性顯著下降至0.27,而印度的出口互補性則穩步提升至0.34,貿易關系扭轉。

在運輸設備與汽車領域,印度是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的全球第三大市場。表3數據顯示,2022年印度在此兩類產品上的比較優勢指數分別為0.71與0.59,略高于中國的0.69與0.56;同期中國該領域比較優勢指數分別同比增長13.1%與30.2%,為中國產業競爭力增速最快的領域。印度通過鼓勵外資和技術引進推動產業發展,印度在2022年吸引了516.24億美元的FDI流入汽車行業,較2021年大幅增長326.12%,但仍以燃油車為主(Nirmala,2023)。相比之下,中國通過政策驅動和國內資源整合實現了新能源汽車領域產業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此外,在化學品和藥品領域,印度具有較強的全球競爭力,對中美兩國均表現出較高的互補性。相比之下,中國在該領域的全球競爭力相對較弱,但在2022年比較優勢指數同比增長12.5%,其在化學品領域的快速發展與印度形成競爭關系。

(五)中國產業發展策略

面對美國及其盟國利用跨國公司在全球產業鏈中實施的技術封鎖與貿易壁壘,中國需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保持戰略主動性。鑒于印度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領域的區位優勢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崛起趨勢,我國應加快與新興市場的深度融合,優化物流基礎設施與供應鏈管理,全面提升在國際價值鏈中的競爭力。同時,應審慎管理高端制造與敏感資源行業的海外轉移,規避政策和突發風險帶來的潛在損失,防止核心技術與產業鏈控制權外流。在確保關鍵產業鏈安全與自主可控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全球化布局,強化綜合競爭優勢。

在礦產和農產品加工行業中,需要與資源豐富的國家建立穩定、長期的合作關系,確保原材料供應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同時,采用高標準的生產技術和嚴格的質量控制,樹立強有力的品牌形象,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以增加全球市場份額。

對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提高勞動生產率依然是關鍵任務。應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區的低成本優勢,通過策略性產業轉移,實現區域經濟平衡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同時有效分散國際政治和市場風險。此外,企業需加強跨國物流能力建設,提升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盡管中國在高科技產業的區位熵低于美國,但中國強大的制造能力彌補了美國制造業的不足,形成非對稱依賴。為進一步提升競爭力,中國亟須在集成電路、高性能傳感器等關鍵領域突破技術瓶頸,擺脫低端加工的限制,提升核心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以高科技產業集群為核心,強化上下游協同和資源共享,增強產業鏈的穩定性與抗沖擊能力。

在化學品、醫藥品、汽車及運輸設備等知識密集型行業,提升生產效率與產品附加值至關重要。通過加強與全球領先企業與研究機構的合作,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率,并確保產品符合國際標準,從而在海外市場保持持續競爭力。與此同時,政府可結合安全審查與技術出口管控等政策框架,確保相關關鍵技術及產業鏈核心環節不被過度外移,兼顧企業“走出去”與國內制造業升級的協同發展。

此外,真正推動產業國際化的主體在于企業,也需要從企業視角深化國際化經營與“走出去”戰略。為實現宏觀政策與微觀實踐的有效銜接,應構建政府與企業間的良性互動機制,政府可通過境外投資備案與風險管控審查,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與培訓,完善金融工具及配套服務,提升跨國經營的合規意識與競爭力。企業則需結合自身要素稟賦與區域配套條件,制定差異化的生產與投資策略,在遵循國內外合規要求的同時,穩步提升自主創新與技術研發水平,進而推動國內產業整體升級并持續增強綜合競爭力。

五、結論與政策含義

中國的產業結構以制造業為主,展現出強大的制造能力與堅實的工業基礎。相比之下,印度在農業等資源型行業中具備明顯優勢。中印兩國的產業結構相似度較高,并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體系發展上呈現相似路徑。然而,與美國相比,中印兩國的產業結構仍存在顯著差異,尤其是服務業領域,美國的優勢尤為突出,而印度的產業結構正在向美國模式靠攏。

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導致中美、中印雙邊貿易聯系顯著減少,印度與美國之間的雙邊貿易聯系則快速增強,印度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逐步上升。尤其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領域,印度展現出低物流成本優勢,可能通過擴散效應輻射至其他產業,從而在全球產業鏈中占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在全球貿易競爭中,中國在技術密集型產業,特別是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如電子數據處理設備、電信設備、集成電路和電子元件)擁有顯著的國際競爭優勢。然而,印度在集成電路和電子元件領域正逐步表現出“對華產業替代”趨勢。此外,印度在資源密集型產業如農業和礦產,以及化學和醫藥行業中展現出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中印兩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如紡織和服裝行業均保持較高的比較優勢,同時存在競爭與互補。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紡織、農產品、燃料和礦產產品領域的互補性尤為明顯,這一領域將面臨印度“去中國化”的風險。總體而言,中國在資源型產業(農礦產品)、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和服裝)、技術密集型產業(集成電路和電子元件),以及化學品、藥品、運輸設備和汽車等領域,正面臨來自印度日益增強的競爭和替代壓力。

以上結論有以下政策含義:

中國應重點發展輕工業和高端制造業,帶動重化工產業協同發展。首先,為確保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能夠平穩對接,政府應在稅收、金融與基礎設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同時,加快高科技產業園區建設,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增強產業鏈黏性和樞紐功能,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重點突破集成電路和高性能傳感器等關鍵技術領域。此外,鼓勵化學、醫藥、汽車及運輸設備等知識密集型行業,通過國際技術合作提高產品的國際標準符合性和生產效率。此外,政府仍需通過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與關鍵技術本土化管理等手段,牢牢掌握核心技術與產業鏈控制權,從而有效防范海外運營風險對國內產業可能帶來的沖擊。

其次,在保障資源供應方面,應審慎評估對外直接投資的風險,優先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和多邊協作,拓寬關鍵原材料(如礦產和農產品)的供應渠道,實現供應來源多元化,提升供應鏈的全球競爭力。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應注重建立穩健的供應鏈體系,強化風險管理機制,確保資源供應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最后,關注物流基礎設施的升級,如泛亞鐵路網和皎漂港等重大項目的建設,提升物流效率并降低成本。同時,鼓勵供應鏈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改善交通網絡與倉儲設施,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

猜你喜歡
競爭力優勢印度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矮的優勢
趣味(語文)(2020年3期)2020-07-27 01:42:46
論外賣品牌的競爭力
消費導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畫與話
日本競爭力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南風窗(2015年11期)2015-09-10 07:22:44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談“五老”的五大特殊優勢
中國火炬(2014年11期)2014-07-25 10:31:58
印度運載火箭的現在與未來
太空探索(2014年1期)2014-07-10 13:41:47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福利社|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国产久草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欧美天堂在线|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看你懂的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区|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欧美亚洲香蕉| 国内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播出|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美女免费黄网站| 国产乱人视频免费观看| 91欧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思思热精品在线8|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95在线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成一级| 欧美综合激情|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亚洲激情区|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先锋资源久久| 青青操国产视频|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网站|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99在线观看国产|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亚洲天堂日本|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av无码久久精品|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五月婷婷丁香色| 国产成人在线小视频|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a级毛片|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www.99在线观看|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色婷婷电影网|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中文成人无码国产亚洲| 亚洲欧美国产五月天综合|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青草91视频免费观看|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性69交片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97AA片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高清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