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溫高濕環境不僅促進了微生物的繁殖,還加速了食物與水源的變質,為其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無論是家里的廚房、衛生間,還是戶外的游樂場、餐廳,細菌都可能滋生。兒童衣著清涼、活潑好動,私處皮膚容易直接接觸這些污染源,導致感染風險顯著增加。女寶寶可能出現外陰紅腫、瘙癢等癥狀,男寶寶則容易出現包皮紅腫、發炎等癥狀。加上夏季蚊蟲活躍,如果大腿根或者屁股被蚊蟲叮咬,孩子抓撓時也可能不慎損傷私處皮膚。皮膚屏障一旦破損,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容易引發私處感染甚至化膿。這些問題不僅會給孩子帶來明顯不適,反復發作還可能干擾其正常發育與心理健康,家長有必要提高警惕。
男童要清潔的核心區域為陰莖與陰囊。給孩子洗澡時,家長可使用柔軟的小毛巾蘸取溫水,遵循“前后相互不污染”的原則,按照從后向前的順序,先徹底清潔肛門周圍,再用手輕柔扶直陰莖,仔細擦拭根部及包皮外部。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清潔皺褶豐富的陰囊時,可輕輕撐開皮膚皺褶擦拭。
女童外陰的清潔需要更加細致。家長應洗凈雙手,使用私處清潔專用小毛巾蘸取溫水,嚴格遵循從前向后的原則,先清潔大小陰唇區域,再清潔肛門及肛周。這一順序至關重要,能有效避免肛門處細菌污染前方的尿道口與陰道口。家長不要隨意進行陰道內部沖洗,以免破壞微生態平衡。注意日常僅用清水清潔即可,不要使用肥皂或其他沐浴產品。若發現外陰紅腫、瘙癢或分泌物異常等情況,應及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
孩子私處不適的癥狀多種多樣,家長要細心觀察。紅腫是最直觀的表現,可能出現在女童的外陰部位、男童的包皮和龜頭部位,常表現為局部皮膚顏色發紅、腫脹,有時還伴有疼痛。瘙癢也是比較常見的癥狀,孩子可能會不自覺地抓撓私處,嚴重時可導致皮膚破損。分泌物異常則提示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情況,女童可能會有白帶增多、顏色改變,如白帶呈黃色、黃綠色或有異味;男童包皮處可能溢出黃色膿性分泌物。
當孩子出現私處不適時,家長要做到科學護理。
保持清潔干燥 及時更換貼身衣物,每日用溫水清洗私處,洗后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毛巾輕輕拭干皮膚,尤其是皺褶處。
穿著寬松透氣 選擇純棉、寬松的內褲,避免緊身衣物摩擦刺激皮膚。
飲食調理 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多攝入新鮮蔬菜和水果,盡量不吃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以防炎癥加劇。
排查過敏 若懷疑孩子的癥狀由過敏引起,家長要細心查找過敏原,并盡可能避免接觸,如新的洗衣液、某些材質的內褲等。
手部衛生 家長護理前后務必清潔雙手,防止將細菌帶到孩子的私處。
盡管家庭護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私處不適,但出現以下情況時必須及時就醫:當私處出現紅腫、瘙癢、異常分泌物等癥狀,并持續不緩解甚至加重時;當孩子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疑似尿路感染的癥狀時;家長發現孩子局部皮膚有破損、潰瘍,或者有腫塊、硬結等異常情況時。切勿自行用藥,以免掩蓋真實病情或加重癥狀。
1.男童包皮反復感染的惡果
男童包皮感染若未及時規范處理,局部紅腫、疼痛、流膿會反復發作。長期炎癥刺激極易導致包皮與龜頭粘連,使包皮失去正常彈性,無法上翻或回縮,形成瘢痕包莖。這會造成孩子排尿困難、疼痛,甚至影響陰莖正常發育。一旦形成瘢痕包莖,往往需要盡早手術解決,因組織粘連嚴重,手術難度及術后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風險都會相應增加,可能會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發育造成雙重負擔。
2.女童反復尿路感染的連鎖反應
女童尿路感染遷延不愈,容易繼發外陰陰道炎,表現為外陰紅腫、瘙癢及分泌物異常等癥狀。更值得警惕的是,反復感染可能損傷膀胱及尿道功能,引發反復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漏尿,孩子的內褲總是處于潮濕狀態,甚至出現尿失禁。因此,對女童尿路感染的早期識別、規范治療和日常預防至關重要。
3歲前的幼兒,包皮與龜頭多未自然分離,日常洗澡僅需沖洗外部,切勿強行翻起。3歲后,部分男童包皮可能逐漸松動,此時家長可在洗澡時嘗試輕柔上翻包皮,以孩子不覺得疼痛為前提。持續半年至一年的漸進式護理,有助于包皮口自然松弛。翻起后,僅用清水沖洗內側即可,之后務必讓包皮自然復往覆蓋龜頭。若遇包皮卡頓無法回位、紅腫、疼痛等情況,或出現異常分泌物,要立即就醫。
防蚊先行 夏季,孩子們外出活動前30分鐘,需要涂抹兒童專用驅蚊液。
避開酷暑 高溫時段減少劇烈運動,避免私處因大量出汗而過于潮濕。
足量飲水 隨身攜帶水杯,及時補充水分,促進尿液排出,充足排尿能沖刷尿道,降低尿路感染風險。
皮膚完整 游泳前檢查孩子私處皮膚的完整性,皮膚破損時不要游泳,游泳后務必徹底清潔全身,重點清洗尿道口與肛門周圍。
穿紙尿褲的寶寶出現外陰紅腫,家長需要及時更換紙尿褲,建議每2~3小時更換一次,排便后應立即清潔。尿液或糞便的浸泡是刺激皮膚、誘發尿布疹或繼發感染的主因。清潔私處后,輕柔拭干,再涂抹護臀膏,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若使用濕巾,要選擇無酒精、無香料的產品。
天氣炎熱時,在家長的嚴密看護下,孩子在清潔環境中可以暫時“光屁屁”,增加皮膚與空氣的接觸時間,但要注意避免其直接接觸未清潔的環境表面。
對于"2-3"歲的幼兒,夏季是他們嘗試脫離紙尿褲的好時機。這不僅能減少紙尿褲對孩子私處的摩擦,降低感染風險,還能更好地促進孩子感知尿意,鍛煉大腦對膀胱的控制能力。
家長可在脫離紙尿褲初期,多詢問孩子是否有尿意,及時引導如廁,逐漸培養孩子的自主排尿意識;也可以設定一個排尿時間表,每隔"2-3"小時主動提醒孩子去廁所排尿,并在成功如廁后及時肯定。家長在這個過程中要保持耐心,尿褲子是學習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切忌責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