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歷經幾千年所凝練出的結晶和寶藏。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文化是一個民族最深厚的自信和底蘊,推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是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進步和繁榮。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也與網絡日益緊密聯系起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豐富的精神資源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源泉;而高校育人工作則以其引導性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二者相互促進、密切契合。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利用互聯網模式下的信息傳播方式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內容相結合,利用網絡載體,更好地在大學生群體中起到育人的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豐富內涵,其中包括提供深厚的人文底蘊、提供明確的價值指引和寶貴的精神品質典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滿足年輕人的文化需求、豐富了大學生的文化體驗、堅定了大學生的文化堅守。同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大學生文化自信。推動青年群體有效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激發了大學生的創新潛力,幫助大學生形成更為全面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使得大學生可以更好地參與到社會實踐各方面的創新中。
網絡新媒體等行業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模式,這就使得高校的思政工作必須對信息時代帶來的潛在問題做出回應,積極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往實效性的方向發展。
其一,全球化和信息化帶來了多元沖擊。新興媒體的興起使得信息傳播更為迅速、廣泛,雖然這為傳統文化的推廣提供了新的渠道,但也帶來了信息過載和碎片化的挑戰,部分內容可能因為信息過于碎片化而失去整體性。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機制也不完善,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網絡思政過程中的教學方法和能力仍有提高空間,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評價體系不全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上的設置不合理。其三,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融合形式固化。線上與線下思政教育之間存在信息壁壘。網絡思政教育創作內容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融合的方法不夠契合。
目前高校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探索新的路徑,面對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應把握住信息時代帶來的機遇。從內容上著手,充分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賦予的深厚價值內涵,從教育主體、教育客體、教育平臺、教育內容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和實踐。
首先要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價值認同。甄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同時將傳統文化與先進網絡文化相結合,加深思政教育的時代價值。其次,要優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機制,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綜合素養提升,包括教師的文化素養、網絡素養和新媒體素養。教師也應強化自身政治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加強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思考能力、選擇能力和處理能力。最后,要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徑。突破傳統在線學習平臺的網絡教育形式,充分利用網絡上各方教育資源。線上線下教育聯動,延伸思政教育場域。突破傳統思政育人模式,家校社三方協同構建網絡思政空間,如變革家庭角色、拓展學校責任、整合社會資源等。
新時代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對中華文化新的傳承和發展,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涵的深化,也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有效途徑。在網絡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其自有的價值底蘊,為大學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論源泉,也滿足了當代年輕人對于傳統文化的喜愛與追求。我們在推動其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多方面的困難,如機制的不完善、時代自身給傳統文化帶來的沖擊等。在推動二者融合的過程中,我們也在不斷探索新的路徑:優化機制、加強認同、創新方法。在思政教育的路上,我們更要緊抓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的特點,充分發揮網絡空間在思政育人上的獨特優勢,堅定不移地落實好新時代下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基金項目:武漢理工大學教學研究重點項目“高校生涯教育教師能力提升途徑研究”(項目編號:W2023050)。
(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