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數學實踐作業的類型
我們根據學生的興趣,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布置學生喜歡的、實用的作業。具體分為:調查類實踐作業、操作類實踐作業、應用類實踐作業、游戲類實踐作業。
(一)調查類實踐作業
1.社會調查。讓學生走出課堂,對社會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調查研究。例如,調查家庭每月的水電費支出情況、超市商品的價格波動、小區內停車位的數量等。通過這些調查,學生可以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問題。
2.數據收集與分析。布置學生收集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數據,并進行整理、分析和解讀。比如,收集同學們的身高、體重數據,制作統計圖表,分析數據的分布特征和變化趨勢。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和統計思維。
(二)操作類實踐作業
操作類作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并在動手過程中提升學生在社會、科學、藝術等領域的發展水平。
1.手工制作。結合數學知識,讓學生進行手工制作,如制作數學立體圖形模型、七巧板、數學學具等。在學習數對后,利用相關知識設計圖案。在制作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能提高動手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2.實驗探究。設計一些簡單的數學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探究數學規律。例如,在學習完可能性后,學生在課后多次擲硬幣、摸球等驗證概率。
(三)應用類實踐作業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提出,深化教學改革需要強化學科實踐。教師要注重“做中學”,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探究活動,利用實踐作業讓學生在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的思想方法。
1.解決實際問題。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場景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在學習了行程問題后,讓學生計算從家到學校的路程和時間,以及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等。或者在購物時,讓學生計算商品的折扣價格、總價和找零等。這類作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數學規劃與設計。如,設計一個家庭裝修預算方案,包括材料費用、人工費用等的計算;或者設計一個校園活動的場地布置方案,需要考慮場地面積、人員安排等因素。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決策能力。
(四)游戲類實踐作業
游戲類作業可設計數獨、華容道、24點等數學游戲題,讓學生在解謎過程中鍛煉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數學謎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解決問題的動力。還可以讓學生參與設計一些有趣的數學游戲規則,如數學迷宮、大富翁等。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反應速度。
二、數學實踐作業有效評價的實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作業對于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有著重要意義。而科學合理的評價能讓實踐作業發揮更大的價值。
(一)多元的評價主體
1.教師評價。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實踐作業評價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從專業的角度對學生的實踐作業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包括作業的完成情況、知識的應用能力、思維的創新程度、實踐操作的熟練程度以及團隊合作等方面。教師評價應注重激勵性和指導性,既要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又要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給予具體的建議和改進方向。
2.學生自評。學生自評是實踐作業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能力。在學生完成實踐作業后,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業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回顧自己在作業過程中的表現,如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等。學生自評可以采用自我評價量表、撰寫反思日記等方式進行。通過自我評價,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發現自己的潛力和不足,從而促進自我調整和自我提高。
3.學生互評。學生互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在實踐作業評價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互評或全班互評。學生在互評過程中,需要認真觀察和分析其他同學的作業,從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學生互評可以采用小組討論、作品展示、互相評價等方式進行。通過互評,學生可以學習他人的優點和長處,拓寬自己的思維視野,同時也能夠提高自己的評價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多樣的評價方式
1.作品展示與評價。展示可以是線上線下相結合,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或小組同學看,并進行簡要的介紹和說明。也可以把作品放在班級群上交流,讓家長也參與評價。然后,教師、其他同學和家長可以根據評價標準對作品進行評價。評價方式可以采用打分、評語等形式。作品展示與評價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才華,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從他人的作品中獲得啟發和借鑒。此評價較多應用于操作類的手工制作與調查類實踐作業。
2.過程記錄與評價。要求學生在完成實踐作業的過程中,記錄自己的實踐過程和心得體會,包括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等。應用類實踐作業和調查類實踐作業較多使用此評價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查閱學生的過程記錄,了解學生的實踐過程和學習情況,并進行相應的評價。過程記錄與評價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長經歷,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和評價。
3.口頭匯報、現場展示與評價。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口頭匯報,介紹自己的實踐作業完成情況、成果和收獲等。教師和其他同學可以在學生匯報后進行提問和評價,評價內容可以包括匯報內容的完整性、準確性、邏輯性、表達能力等方面。口頭匯報與評價能夠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此評價較多用于游戲類實踐作業。
4.以賽促評。結合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過程性作品,如手抄報、調查記錄、手工制作等,開展班級或全校性的評比活動。近兩年來,學生還參與了廣東省創意七巧板繪畫比賽、七巧板搭建比賽和數獨比賽。以比賽形式進行評價,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升其對實踐作業的積極性。
5.檔案袋評價。建立學生實踐作業檔案袋,將學生在整個學期或學年內完成的實踐作業作品、過程記錄、評價結果等資料收集整理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檔案。檔案袋評價可以全面、系統地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發展軌跡,有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長期的、動態的評價,也能夠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提供重要的依據。
小學數學實踐作業與評價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對小學數學實踐作業與評價的研究和探索,不斷創新實踐作業的形式和內容,完善評價體系和方法,讓實踐作業更好地服務于數學教學,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