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風拂面,萬物復蘇。2月18日,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孫少華一行赴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調研考察慈善文化進校園工作。孫少華對淮安區慈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希望淮安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慈善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黨建引領、廣開善源、上下聯動,不斷開創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長鄭國光,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徐億軒,江蘇省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戚錫生,淮安市慈善總會會長趙洪權、常務副會長沈在宏、秘書長李海波,淮安區委書記顏復、區慈善總會會長王國權等參加了活動。
當天下午,孫少華一行來到淮安市關天培小學調研慈善文化進校園工作。在關天培小學慈善文化廣場,孫少華一行被如火如茶的愛心義賣活動吸引駐足。他親切詢問孩子們義賣善款的用途規劃,并親身參與捐贈200元。在聽取學生代表介紹后,孫少華高度評價學校將慈善實踐融入德育工作的創新模式,指出愛心義賣踐行慈善教育理念,以慈善文化教育人、啟迪人,與社會治理現代化理念高度契合。
關天培小學有著深厚的慈善文化底蘊,它的前身是淮安籍銀行家談荔孫等人于1926年捐款創辦的江北慈幼院。學校歷經百年,雖數易其名,多次遷址,但慈善文化根脈歷久彌新,“愛滿人間,善行天下”的慈幼精神始終植根于師生血脈之中。
隨后,孫少華一行深入學校慈善文化教育陣地,通過實地觀摩與互動體驗,全面了解“杏壇播愛”孤殘兒童關愛項目、“水滴基金”助學工程、“慈善文化節”品牌活動及“愛心超市”物資循環系統的創新實踐等慈善特色育人成果。慈善文化教育體驗館內,小講解員以專業素養講述慈善歷史與故事:慈善大講堂上,師生圍繞“慈善無大小人人可參與”展開熱烈討論:天培童聲合唱團獻唱原創慈善歌曲《愛一直在路上》,更以藝術形式傳遞向善力量。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觀看了學校慈善教育專題片,審閱《弘揚慈善文化傳承仁愛基因》工作匯報。孫少華指出,慈善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希望學校持續做好慈善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慈善教育常態化機制,寓教寓愛于踐行,讓學生從小種下慈善的種子。要更好發揮慈善公益的社會治理效能,強化慈善組織自身能力,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貢獻力量,并欣然寫下了“弘揚慈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的留言。中國災害防御協會會長鄭國光寫下了“推進慈善進校園、進課堂,培育向善愛心,弘揚行善文化,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的留言。
淮安市新安小學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29年創辦的一所省級實驗小學,也是著名的少年兒童革命團體“新安旅行團”的母校。1935年10月,該校14名學生組成“新安旅行團”,以文藝為武器,宣傳抗日救亡。在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關懷指導下,“新安旅行團”積極宣傳黨的主張,歷時17年,行程5萬余里,足跡遍及全國22個省份,努力為爭取抗戰勝利、全國解放作貢獻。新的時期,該校秉持“以新旅精神為典范,為師生成功而奠基”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小好漢”成長教育,全力打造“紅色文化、綠色成長、金色童年”的校園文化。2021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新安小學少先隊員回信:“希望你們結合自身成長實際學好黨史,以英雄模范人物為榜樣,從小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刻苦學習,樹立理想,砥礪品格,增長本領,努力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來到新安小學,孫少華一行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給新安小學少先隊員的回信,參觀新安旅行團歷史紀念館,認真聆聽情況介紹,不時駐足觀看,從一張張發黃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展品、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中,深刻感受“新安旅行團”不怕艱苦、以文藝為武器喚醒民族救亡圖存的光輝歷史。他希望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弘揚好新旅紅色基因,堅定培養擁有“四個自信”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