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I207.4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5)09—019—03
在文學的長河中,《紅高梁》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以別具一格的敘事吸引著讀者。這部作品誕生于特定的時代背景下,承載著作者對歷史、人性、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莫言通過創新的敘事手法打破常規,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高密東北鄉。他的敘事藝術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故事,更是在構建一個復雜而鮮活的世界。從敘事視角到敘事結構,從敘事語言到色彩敘事,《紅高粱》處處彰顯著莫言獨特的敘事才華。對《紅高梁》敘事藝術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莫言的文學創作理念,感受這部作品超越時代的藝術價值,以及探索中國當代文學敘事創新的獨特路徑。
一、敘事視角的多元與交織
在《紅高梁》中,莫言的敘事藝術以其獨特的敘事視角的多元與交織而著稱,這不僅豐富了故事的敘述層次,也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與社會的復雜面貌。莫言巧妙地運用了多層次的敘事視角,通過“我爺爺”“我奶奶”的第一人稱敘述以及全知視角的穿插使用,構建了一個立體而多維的敘事空間。
小說開篇便以“我爺爺”“我奶奶”的第一人稱敘述,拉近了讀者與故事的距離,使得故事充滿了濃厚的個人情感色彩和主觀性。這種內聚焦的敘事方式,讓讀者能夠直接接觸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他們的喜怒袁樂和心路歷程。同時,這種親密無間的敘述也拉近了讀者與人物之間的距離,使得故事更加生動感人。同時,莫言還巧妙地運用了全知視角來敘述故事。全知視角能夠超越任何限制,自由地展現故事的全貌和背景,包括人物的心理活動、社會環境的變遷以及歷史事件的演進等。這種宏觀的把控使得《紅高粱》不僅僅是一部個人命運的史詩,更是一部展現特定歷史時期社會風貌和民族精神的宏偉畫卷。通過全知視角的敘述,讀者能夠更全面地理解小說的主題和內涵,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值得注意的是,在《紅高梁》中,莫言的敘事視角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多元與交織的。他通過不同視角的碰撞與融合,增強了敘事的張力和深度。例如,在描述抗戰故事時,小說既有“我爺爺”“我奶奶”的第一人稱敘述,展現他們的英勇抗敵和個性解放;又有全知視角的穿插使用,揭示出社會環境的變遷和歷史事件的演進。這種多重視角的交織不僅讓讀者能夠從不同角度了解故事的全貌,還通過不同視角的碰撞與融合,使得故事更加生動、真實、立體。
此外,莫言還通過敘述聲音與敘述眼光的分離來增強敘事的多樣性。在小說中,“我”與“我父親”分別從不同角度講述著“我奶奶”和“我爺爺”的傳奇故事。“我父親”的敘事有著明顯的主觀性,而“我”的敘述則更為客觀。這種敘述聲音與敘述眼光的分離不僅豐富了故事的敘述層次,也使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不同的情感體驗和思考角度。
二、敘事結構的時空交錯與歷史的碎片化
《紅高粱》中,莫言以其獨特的敘事結構,尤其是時空的交錯與歷史的碎片化,構建了一個豐富、深邃且引人入勝的故事世界[1。這種敘事結構不僅打破了傳統敘事的常規框架,還賦予了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
在《紅高梁》中,莫言巧妙地運用了時空交錯的敘事手法,將過去與現在、現實與回憶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敘事張力。這種時空交錯不僅打破了時間的線性流動,還使得讀者能夠在不同時空中自由穿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人物的復雜情感[2]。小說中,“我”作為敘述者,經常穿梭于回憶與現實之間,講述著“我爺爺”
和“我奶奶”的故事,這些故事跨越了幾十年的時間,卻通過“我”的敘述被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種時空交錯不僅增強了故事的層次感,還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與時空交錯相伴隨的是歷史的碎片化。莫言在《紅高梁》中并沒有采用傳統線性歷史敘事的方式,而是將歷史切割成一個個碎片,并通過不同人物的視角和敘述將這些碎片重新組合在一起。這種歷史碎片化的敘事方式不僅打破了歷史敘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還賦予了作品更多的解讀空間和思考深度。小說中,關于戰爭的描寫并不是連貫的歷史事件,而是通過不同人物的視角和敘述片段式地呈現出來。這種歷史碎片化的敘事方式不僅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感和可信度,還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莫言在《紅高梁》中將時空交錯與歷史碎片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敘事結構。這種敘事結構不僅打破了傳統敘事的常規框架,還賦予了作品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通過時空的交錯,莫言將過去與現在、現實與回憶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敘事張力;通過歷史的碎片化,莫言將歷史切割成一個個碎片,并通過不同人物的視角和敘述將這些碎片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更加真實、可信且富有深度的歷史敘事。這種敘事結構的運用不僅使得小說在情節上更加緊湊、引人入勝,還使得讀者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以及歷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三、敘事語言的獨特魅力
《紅高粱》中敘事語言的精妙運用,無疑為這部作品增添了無盡的色彩與深度。莫言以其獨特的語言風格,構建了一個既真實又魔幻的世界,讓讀者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了強烈的藝術震撼和深刻的思想啟迪[3]。
首先,莫言的語言風格粗獷豪放,充滿鄉土氣息,仿佛一曲激昂的鄉土歌謠。他善于運用方言俚語、民間俗語等,使得作品語言生動活潑,貼近人物身份和地域特色。這種語言風格的選擇,不僅增強了小說的地域色彩和真實感,還展現了高密東北鄉人民質樸、直率的性格特征。莫言的敘述語言中蘊含著一種原始的野性力量,這種力量與小說中的抗戰主題相得益彰,共同構建了一個既真實又魔幻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人們勇敢地面對戰爭與苦難,用生命詮釋著堅韌與不屈,而莫言的語言則成為了他們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這種粗犯豪放、充滿鄉土氣息的語言風格,使得小說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其次,莫言在情感表達上也是極為出色的。他通過細膩的心理描寫、激烈的沖突場面以及深情的回憶敘述,將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展現得淋漓盡致。無論是余占鰲的英勇與豪放,還是九兒的堅韌與柔情,都被莫言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得栩栩如生。他的語言仿佛能夠穿透人物的內心,讓讀者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與人物產生共鳴。同時,莫言還通過語言揭示社會現實與人性復雜,引導讀者深人思考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他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是在通過語言傳達一種情感、一種思想、一種精神。這種情感表達的深度與廣度,使得小說具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內涵和人文價值。
再者,莫言在句式運用上也展現出了其獨特的才華。他巧妙地運用復句與短句交錯排列的方式,使得文本整體呈現出一種簡約而不失內涵的特點。復句的運用使得敘述更加連貫與流暢,能夠清晰地展現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人物的內心世界;而短句的運用則增強了文本的節奏感和韻律美,使得敘述更加緊湊有力、引人入勝。這種句式的運用不僅使得小說在形式上更加美觀,更在內容上豐富了小說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同時,莫言還善于運用排比、對比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使得文本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僅使得小說語言更加生動活潑,更在思想上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和意蘊。
最后,不得不提的是莫言對鄉土文化的深情厚誼。在《紅高粱》中,他通過對鄉土生活的細致描繪和對鄉王文化的深入挖掘,展現了對故土的深深眷戀和對鄉土文化的崇高敬意。他的語言仿佛是一曲悠揚的鄉土歌謠,讓讀者在品味文字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那份對故土的深情與懷念。莫言通過其獨特的敘事語言,將鄉土文化與小說情節緊密融合,使得小說具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這種對鄉土文化的關注和挖掘,不僅豐富了小說的內容,更在思想上提升了小說的價值。
四、色彩敘事的色彩象征與烘托作用
在莫言的經典小說《紅高粱》中,色彩敘事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手法,不僅豐富了作品的視覺表現力,更深層次地揭示了人物性格、情感波動以及故事背后的文化意蘊。色彩在這里不僅僅是視覺元素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載體、象征的媒介,對小說主題思想的深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紅色,作為《紅高粱》中最醒目的色彩,幾乎貫穿了整部作品的始終。它首先象征著那片廣袤無垠、生命力旺盛的紅高粱地,這片土地不僅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更是人物性格、情感與命運的見證者。紅高粱的紅,如同烈焰般熾熱,象征著生命的原始力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以及那份對自由與愛的渴望。在小說中,當“我爺爺”余占螯與“我奶奶”戴鳳蓮在高粱地里激情相擁時,那片紅高粱仿佛也成為了他們愛情的見證,紅色因此又賦予了愛情以熾熱與純真的象征意義。此外,在描述戰爭的慘烈場景時,莫言大量使用了紅色,如鮮血染紅的高粱地、戰士們身上的紅色傷痕等,這些紅色元素不僅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力,更深刻地揭示了戰爭的殘酷與無情。紅色在這里成為了暴力與犧牲的象征,提醒著人們珍惜和平、銘記歷史。除了紅色之外,《紅高梁》中還巧妙地運用了綠色、黃色等多種色彩,這些色彩與紅色相互交織,共同構建了一個色彩斑斕、意蘊豐富的小說世界。綠色在小說中象征著生命力與希望。在紅高粱地之外,綠色的田野、樹木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生機與活力,也隱喻著農民們在艱苦環境中不屈不撓的生存狀態。同時,綠色還象征著一種原始的自然力量,與紅色所代表的生命激情相呼應,共同展現了人性的光輝與偉大。黃色在小說中則常常與荒涼、衰敗相聯系。如描述戰爭過后滿目瘡痍的村莊時,莫言用黃色來渲染那種荒涼與無助的氛圍,使得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戰爭的破壞力以及人民所承受的苦難。
色彩在《紅高粱》中不僅具有象征意義,還發揮著重要的烘托作用。莫言通過色彩的運用來營造特定的氛圍和情境,從而加深讀者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描述九兒與余占鰲的愛情故事時,莫言大量使用了紅色來烘托那種熱烈而純真的情感氛圍;而在描述戰爭場面時,則通過紅色、綠色、黃色等色彩的運用來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使得讀者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與無情。此外,色彩還常常被用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波動。如當九兒面對命運的抉擇時,莫言通過她眼中的色彩變化來展現她內心的掙扎與堅定;而當余占螯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時,他身上的紅色傷痕則成為了他英勇無畏的象征。
色彩敘事在《紅高梁》中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呈現,更是主題思想的深化與拓展[5。莫言通過色彩的巧妙運用,將小說的主題思想一生命的力量、抗爭的勇氣以及人性的光輝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紅色的主導地位使得小說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而綠色等其他色彩的加入則使得作品更加豐富多彩、層次分明。這種色彩敘事手法不僅增強了小說的藝術表現力,也深化了讀者對作品主題思想的理解與感悟。通過色彩的象征與烘托作用,莫言成功地將一個關于生命、愛情、戰爭與人性的故事講述得如此生動而深刻。
五、結語
《紅高粱》中莫言的敘事藝術展現出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獨特魅力。作者通過多元視角的交織運用、創新突破的敘事結構、自由恣肆的語言風格、色彩敘事的象征與烘托等手法,成功地將一個充滿原始生命力和反叛意識的民間故事呈現在讀者面前。這部作品不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獨特的敘事藝術深刻地揭示了抗戰時期北方民眾的生存狀態與精神世界,展現了莫言作為一位杰出作家的非凡才華與深厚功力。
參考文獻:
[1]孔天琪.論莫言小說的敘事特征[J].今古文創,2021(36).
[2]聶雯.莫言《紅高梁家族》的敘事美學探究[J].參花(中).2023(11).
[3]施軍.莫言的新歷史小說與象征敘事[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
[4]張皓帥,馬弘心.《紅高粱》的創作特色及其所反映的女性光芒[J].中原文學,2024(18).
[5]劉衛東.《紅高粱》中的“家族敘事”[J].名作欣賞,2024(4).
作者簡介:郝梧焱(1995—),女,山西長治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為中國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