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數據匠人”正用一行行代碼,叩響傳統能源智能化轉型的大門
清晨,北京中國石油科技園昆侖數智辦公樓內,服務器陣列的指示燈如星群般明滅。每一個第一次走進這間辦公室的人都會驚嘆,“這里怎么有這么多機器啊!”而這每一臺機器的搭建,都離不開一個名字——劉午牛。
從新疆戈壁的地震勘探員,到互聯網大廠的算法專家,再回歸能源行業成為AI先鋒,劉午牛始終相信,數據是工業文明最深沉的脈搏。當二手服務器拼湊的算力集群建立起一個個私有化大模型和AI助手,這位“數據匠人”正用一行行代碼,叩響傳統能源智能化轉型的大門。
跨界追光:數據洪流中的求索者
2010年,劉午牛從中國石油大學畢業后加入中國石油,一頭扎進了新疆戈壁,投身地震數據處理分析和地震解釋工作,主要負責利用大型計算集群對TB級別地震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這段經歷加深了他對數據價值的理解,也培養了他在大規模計算集群領域的技術能力。
然而,互聯網行業掀起的大數據革命讓他清晰意識到差距:傳統能源領域的數據應用仍局限在特定場景,而互聯網企業在海量數據處理、分析和商業化應用方面早已遙遙領先。“大數據時代已來,我要去這場浪潮的最前沿,去看看他們是如何處理海量數據的。”這個在戈壁灘數沙礫的年輕人,從地球物理數據分析跨入了互聯網大數據世界。
踏上互聯網行業的新征程后,他充分發揮石油人特有的鉆研精神:在網絡出行平臺工作期間,他深耕供需彈性算法優化,憑借嚴謹的數據分析將補貼策略精準度提升30%;轉戰銀行后,他又以“數據偵探”的敏銳洞察力,從億萬條交易數據中解碼用戶行為特征,為業務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積累了大量互聯網與金融領域的數據分析和挖掘經驗后,他意識到,AI技術與行業知識的結合能創造更大社會價值。“互聯網數據是‘快消品’,而能源數據則關乎萬家燈火,這份重量讓我想回來做點實事。”2022年,劉午牛重返中國石油。
數據攻堅:萬家燈火的守護者
回到中石油以后,劉午牛接手的第一個任務便是研究天然氣零售用戶用氣數據,解決海量數據場景下燃氣計費異常的監控問題,并篩選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燃氣設備。面對329萬條錯綜復雜的歷史用氣樣本數據,他沒有急于下手,而是先花了兩周時間,廣泛查詢數據庫,摸清了數據的來龍去脈。
劉午牛一邊翻看數據字典,一邊緊盯著屏幕,記錄著數據字段的含義和關聯關系。“用戶的用氣行為是極其復雜的,我們不能用一個簡單的模型來概括所有場景。”最終,通過對數據的多角度分析,他設計了一套“數據篩網”——基于核密度估計的異常檢測模型。
每周,他都會生成一份詳細的周報,發送給燃氣公司。周報中不僅包含用氣量趨勢、用戶等級劃分、管網流量分析等常規內容,還增加了安檢排查方案建議模塊,便于燃氣公司及時上門入戶排查燃氣設備隱患。從329萬條記錄中,他基于217條異常記錄精準定位了128塊異常燃氣表。這份周報很快成為燃氣公司決策的重要參考,也為后續的安檢排查提供了科學依據。
這份執著,最終凝結成發明專利——《一種燃氣表異常檢測方法》。當技術落地為實實在在的效益,每一份周報上的數據曲線,都化作了守護萬家燈火的安全屏障。
破局先鋒:數據資產化的探路者
2024年,國家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數據資產入表、交易試點。同年7月,集團公司首次啟動數據資產交易試點,天然氣銷售領域是集團劃定的四大試點之一。劉午牛敏銳察覺到數據資產的重要性,主動承擔起了天然氣銷售領域從需求調研到數據產品開發的全流程工作。他帶領團隊在短短四個月內完成了數據交易產品的研發,形成了《天然氣終端銷售月度數據分析報告——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數據交易試點數據產品》,支持數據評估、交易所掛載等功能,不僅樹立了項目標桿,還探索了數據在宏觀經濟研究場景中的應用潛力,為集團公司后續構建數據資產化運營體系提供了實踐經驗,驗證了數據資產交易的價值和可行性。
“數據資產化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他在項目總結時寫道,“要讓數據流動起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算力突圍:大模型時代的領跑者
2022年11月,ChatGPT橫空出世;2023年3月,百度發布首款AI大模型“文心一言”;2024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將大模型應用上升為國家戰略;2025年,Deepseek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脫穎而出……這一系列的變化讓劉午牛意識到,大模型的時代已經到來。然而,公司算力資源有限,英偉達顯卡價格水漲船高,AI模型訓練的推進陷入困境。
“算力不夠?那就自己搭建算力集群!”他充分發揚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石油優良傳統,轉遍了二手市場,淘來了高性價比服務器,又自掏腰包購置GPU,充分利用有限的預算,在工位旁邊的角落搭建起一套能夠支撐大模型訓練的算力集群,AllinAI!
這套算力集群不僅大大緩解了算力短缺的問題,還為大模型的私有化部署提供了穩定支撐。他開發的“小葫蘆”私有化大模型,支持文檔生成、代碼生成和多智能體切換,響應速度快,為天然氣銷售系統提供精準的地址校正服務,不僅提高了數據處理的準確性,還有效降低了運營成本,確保了數據安全。
“AI不是遙不可及的技術,而是能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工具。”他常對同事說,“如果我們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就會被時代拋棄。”
繼“小葫蘆”之后,劉午牛又相繼開發了智能數據查詢工具ChatBI、智研報告助手、財報分析助手等實用AI工具,助力業務人員提高天然氣商情數據查詢和分析效率達50%。此外,他還幫助燃氣企業研發了智能客服助手,將現有系統客服機器人語義理解準確度提升至80%,有效解決了燃氣用戶自助咨詢、報修等問題,賦予了客服業務新的發展動能。
暮色籠罩京城,實驗室的燈光依然亮如白晝。劉午牛正調試著最新的DeepSeek大模型。從戈壁勘探到AI先鋒,這位數據匠人的探索從未停歇。
責任編輯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