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14-0099-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4.022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epening the new round of forest chief system reform in Shexian County
WANGZechun
(Shexian County Forestry Bureau, Shexian 2452Oo, 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of the forest chief system reform in Shexian County,Anhui Province wasanalyzed, and specific strategies for theaspects that need improvement in itsreform wereproposed.Theresearch area has established an eficient forestry management system,comprehensively seting up a three-level forest chief work system covering thecounty,townshipand villgelevels,strengtheningthedynamicmanagementofforest chiefs,and timely updating the informationandresponsibility areasof forest chiefs.The system implements a target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forthe protection anddevelopment of forest resources,focusing on four dimensions:“protecting grenery”,“managing greenery”,“utilizing greenery”,and“activating greenery”,tocomprehensivelyenhancethelevel of ecological governance.Promote business models such as“forest chief system + company + cooperative + base + (204號 farmers\",vigorouslycultivatecharacteristiceconomic forests,anddevelop forestundergrowth economyandforesttourism industry.The reform of the forest chief system has some shortcomings,such as the need to enhance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implement working systems,increase publicity eforts,and innovat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Basedon this,itisproposed toorganize work trainingfortownship-levelforestchiefsinatimelymannertoenhancetheirsenseof responsibility;fully implement theforestchiefresponsibilityzonesystem,and forestchiefsatallevelsearnestlyfulill theirresponsibilities.Strengthen the publicityof the forest chief system work andraise public attention to forestry ecologicalconstruction;innovatethepath of the forestchief system basedonmulti-subjectcollaborationand other strategies.Thisarticle providesareferencefortherelevantregions todeepen thenewroundofforestchief systemreform.
Keywordsforest chief system reform; forest resource protection; innovation mechanism;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林長制改革是為加強森林、草原等生態資源保護管理而推行的一項制度創新,通過明確責任、強化監督、協調聯動,構建全域覆蓋的林業生態保護長效機制。目前,部分地區存在森林資源總量相對不足,森林生態系統功能穩定性有待提高,生態產品短缺等影響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為加大林草生態建設、優化森林資源、保障生態安全、發展綠色經濟,需構建嚴格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制度體系。2017年以來,安徽省探索林長制改革,建立了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責任體系,完善生態文明領域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2。林長制改革是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的重大制度保障和長效工作機制。
為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安徽歙縣積極借鑒推廣其他地區的先進做法和經驗。袁緒玲3研究表明,安徽宿州林長制改革從體制、機制、制度層面發力,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錨定“高質量\"“高顏值”\"高品質”\"高價值\"四大目標,各級林長同頻聯動,強化責任落實,聚焦資源保護,堅持生態優先,提升林長履職效能。齊婷4研究表明,安徽宣城堅持以林長制改革為主線,夯實綠色基礎,強化綠色保護,壯大綠色產業,拓展綠色價值,不斷提升林業治理能力水平,助推林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分析了安徽歙縣林長制改革現狀,并針對其職責意識有待增強、工作制度有待落實、宣傳力度有待加大、體制機制有待創新等問題,提出加強培訓、落實制度、創新機制、加大宣傳和規范平臺等策略,為各地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提供參考。
1歙縣林長制改革現狀
1.1體系建設方面
為全方位推進林業治理工作,研究區構建嚴密且高效的林業管理體系,全面建立起覆蓋縣、鄉、村三級的林長工作體系。設立責任網格,積極引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搭建智慧林業信息平臺和日常監管平臺,實現林業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5。按林長責任區分別配備林長、林業技術人員、森林公安干警,分責任區制定林業生態建設、森林資源管理、林業產業發展等目標,確保各級林長的工作職責落到實處。在林區視野開闊地段安裝林長制公示牌,以實現每個責任區域的林長制目標和林長責任全覆蓋。創建“一長五崗”,在林長制公示牌上明確責任監督崗、森林衛士崗、技術服務崗、防火值班崗和野生動物救護崗的工作職責,制定鄉級林長年終履職述職制度和鄉(鎮)村兩級林長履職公開公示制度,完善林長履職考核和公示方案,實行林長考核獎勵制度,確保林長制推深做實。
采用動態管理模型每季度更新林長信息和責任區數據。譚云鶴研究認為,林長巡林需把握時間節點,在森林資源問題突出區域適當增加巡林頻次。
1.2 生態建設方面
根據縣情,因地制宜實施國土綠化工程項目,抓好“增綠”工程。全面落實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管理責任制,圍繞“護綠”“管綠”“用綠\"“活綠\"4個維度,全面提升生態治理水平。聚焦“護綠”,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力度,實現生態效益的穩步提升;聚焦“管綠”,加強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控以及涉林案件綜合執法等工作,有效降低火災、病蟲害等風險,保障森林資源安全8;聚焦“用綠”,以發展特色經濟林和創建林下經濟基地為重點,充分挖掘森林資源的經濟價值;聚焦“活綠”,積極開展林權流轉、銀企合作、“林長制 + ”試點示范等工作,創新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機制。郝影1研究表明,全面推進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創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模式,有助于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基于“護綠”“管綠\"\"用綠\"\"活綠\"4個維度,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抓好新安江百里畫廊林長制改革示范先行區建設,高質量推進新安江生態廊道建設,構建多元共生、健康可持續的自然生態系統[]。
研究區嚴格落實森林防火四級包保工作機制,完善森林防火、信息、預防和撲救四大體系,基本實現了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的目標;加大林業有害生物管控力度,加強生態修復項目建設,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等工作任務。
1.3產業結構方面
自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以來,林業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油茶和山核桃基地、退耕還林、森林長廊、封山育林、生態公益林補償等項目的實施建設,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為農林產品的銷售拓展了市場空間,推動了森林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進而優化了地方收人結構,林業產業多樣性明顯增加。探索開展新安江百里畫廊林長制改革示范區、油茶產業示范園、賣花漁村徽派盆景示范區,開發林業碳匯產品等創新工作,打造綠色產業發展新模式,促進了林業經濟健康持續發展。
研究區推行“林長制 + 公司 + 合作社 + 基地 + 農戶\"等經營模式,大力營造特色經濟林,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產業,如賣花漁村徽州盆景產業的發展帶動鄉村旅游和盆景銷售;林場提供了一些公益性崗位,提高了當地林農收入。
2林長制改革推進有待提升的環節
2.1 職責意識
當前,林長制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林長對自身的責任區范圍界定模糊,對其工作職責認知不清,主動履行職責的意識淡化。部分鄉級林長對于總林長令、工作提示單等文件未能認真執行到位,影響了林長制整體工作成效的進一步提升。
2.2 工作制度
林長巡看、林長履職公示公開和林長制考核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執行。一是部分鄉村林長未能按照制度要求頻次進行專項巡看,履職公開公示工作有待落實;二是暫未充分發揮林長的統籌落實作用,如部分鄉鎮松材線蟲病疫木清理進度不及時、質量不高,林區野外火情頻發等。
2.3 宣傳力度
雖然建立了林長制信息公開和林長履職公示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林長制工作的宣傳僅限于林長隊伍,面向社會公眾的宣傳力度和廣度不夠。表現在林長公示牌未能充分發揮宣傳作用,如基層群眾對林長制的知曉度不高,對林長制信息掌握不多和參與不深入。
2.4體制機制
盡管制定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制度,但目前部分制度仍主要聚焦林長制工作的重視程度層面,尚未切實構建起一套針對具體林長個人履職成效的科學評價機制。在實際工作中,林長制激勵制度、責任追究等配套工作制度有待補充,以確保各項林業工作任務取得實際成效。
2.5 服務平臺作用
根據林長制服務平臺建設要求,創新性地設立了“一長五崗”,明確了衛士崗、技術崗和護林崗的具體人員。在林業工作體系中,崗位職能的履行情況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衛士崗原由森林公安民警承擔,然而當前林業行政執法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導致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查處力度受到影響。崗位由林業技術人員擔任,但受林業產業效益的制約,需求呈現明顯差異。規模化林業經營主體和林業產業出于提升生產效率、增加經濟效益的考慮,對林業生產經營技術服務較為重視;而部分林農由于林業生產經營規模較小、收益相對較低,對林業技術的需求不高。護林崗由鄉鎮生態護林員擔任,少數生態護林員對護林工作的內生動力不足,暫不能完全勝任護林巡林工作,影響了護林工作的成效。
3林長制改革對策
3.1增強林長職責意識
柴占國等2研究認為,構建林長制長效培訓機制,以實現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適時組織鄉級林長開展工作培訓,增強其責任意識和履職意識。以鄉鎮為單位,對村級林長和聘用的護林員進行集中培訓,重點培訓村級林長主體責任、護林員林業政策法規和巡山護林業務知識,增強村級林長和護林員的履職意識。
3.2優化林長制制度
張霞[13]研究認為,協調推進林長巡林解決問題、林長聯系強化落實等措施,全面實施“林長 + 創新試點,協調解決森林草原資源保護發展有關問題,進一步促進各級林長精準履職盡責。系統實施林長責任區制度,縣、鄉(鎮)村三級林長切實履行林長責任,全面了解各自責任區內的林業資源保護管理情況,研究制訂保護發展目標和規劃方案,充分發揮責任區“一長五崗\"在森林生態保護和林業發展中的作用,統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的源頭治理和各要素綜合配套,為依法“護綠”“管綠”科學“增綠\"提質、高效“用綠”和深化改革“活綠”作出示范[14]。
3.3 加強林長制宣傳
唐小平等5研究認為,群眾參與是林長制的本質特征,可通過建立生態志愿者制度,吸納當地群眾擔任生態管護崗位,使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林長制管理體系中。集中推廣、宣傳林長制改革成效和典型案例,宣傳林長制暨國土綠化、森林資源管護、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法律法規。持續開展“林長 + 小林長\"等系列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對林長制工作的宣傳,激發公眾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關注。
3.4創新基于多主體協同的林長制路徑
雷嘉珮等研究認為,積極探索林長督辦、智慧巡林、示范創建等方面的工作機制,助推林長制落實落細。為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積極探索建立完善林長負責制、責任清單制、考核評價制、離任審計制、責任追究制等工作機制,實現林長制的目標精確化、措施精細化、監管精準化。將林長制考核結果納入鄉鎮和林長會議成員單位干部晉升的重要依據,充分發揮縣級林長會議的指揮作用。
3.5 規范林長制平臺
李燕梅等17研究認為,充分利用林長制平臺,探索推行“林長 .+' 體制機制,推動林業資源保護力度加大、林業產業發展質量提升以及生態建設水平提高,實現林業生態價值有效轉化。通過及時更新“一林一檔\"信息資料、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目標、落實林業科技服務隊伍、加大林業執法力度、優化生態護林員管護制度,完善林長制信息平臺,實現發展目標明確、科技服務及時、執法管理到位、平臺維護全面、巡林管護到位的保障作用。
4結語
近年來,通過持續的探索與實踐,研究區在林業治理領域積累了豐富且寶貴的經驗。扎實推進林長制工作是解決林業發展諸多問題的有效途徑。創新林業管理和工作機制是核心驅動力,為林業資源的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全面落實林業發展的各項措施是改革取得實效的基礎保障,有助于推動林業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的協同共進。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遵循“全域覆蓋、網格管理、做實下沉、群眾參與”的工作思路,著力健全責任、經營和保障三大體系;聚焦林長制改革工作任務,圍繞生態修復、生態保護、生態富民三大工程,精準發力,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提升。通過推深做實林長制,充分發揮其在林業治理中的統籌協調作用,促進林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仄林.唯有“林長制”才能確保\"林長治\"[J].浙江林業,2021(11):5.
[2]丁付林.深化林業改革,加快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C]//第十屆環境與發展論壇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56-58.
[3]袁緒玲.宿州市林長制改革成效與新一輪改革建議[J]安徽林業科技,2022,48(3):40-42.
[4]齊婷.安徽宣城開啟林業改革發展新征程[J].中國林業,2022(5):22-29.
[5]張也林,劉三龍,邱海濤,等.鄉村護林員在集體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林業勘查設計,2024,53(4):5-8,17.
[6]譚云鶴.長沙縣創新林長巡林工作法[J].林業與生態,2024(4):18.
[7]叢艷臣.深化林草資源保護筑牢京津冀發展綠色屏障[J].綠色中國,2024(15):68-71.
[8]陳華彬.安徽省林長制改革的做法、存在的問題與完善路徑探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9(2):61-67.
[9]李金陽.我國林長制現狀及完善研究:基于AGIL框架的分析[D].南寧:廣西大學,2024.
[10]郝影.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為全區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貢獻林草力量[J].內蒙古林業,2022(2):4-9.
[11]蘇日古.生態修復無為而治總相宜[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9,25(12):76-78.
[12]柴占國,李恩巍.構建林長制進黨校長效培訓機制實現林草高質量發展\"大合唱\"[J].內蒙古林業,2024(12):36-37.
[13]張霞.涼山推深林長制創新試點不斷提升林草治理效能[J].綠色天府,2024(1):32-33.
[14]程蓉蓉.歙縣深化新一輪林長制改革實施“五大森林”成效與思考[J].中國林副特產,2023(1):89-91.
[15]唐小平,羅敏,黃國勝,等.林長制的安慶實踐與創新[J].林業資源管理,2021(1):1-10.
[16]雷嘉珮,王虹敏.魏縣積極探索新機制助推林長制落實[J].河北林業,2024(5):18.
[17]李燕梅,劉孝軍.探索推行“林長 + ”奮力扮靚生態底色創響“綠色樂至”靚麗名片[J].綠色天府,2023(3):32-33.
(責任編輯:吳思文)